“遍地开花”的自行车业余赛 未来是更业余还是更专业?

来源 :中国自行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max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中国哲步车队的车队经理杨翰洋,为骑友们分析现在中国自行车业余赛的现状。
  目前,中国业余车手个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整个赛场的实力正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这也就是我们今天需要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自行车业余赛的竞争为何愈演愈烈?是业余车手的实力普遍变强?还是职业车手大量涌入?
  职业车手和职业赛的性质
  我们所说的职业车手是指在国际自联(UCI)注册的车手,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有着数量极为庞大的洲际队(共169支)。中国的洲际队是以省或者某个地区为班底,“这些职业车手就是专业的运动员,从小就开始接触,并且有系统的去训练这项运动。”
  职业赛主要有:环青海湖、环太湖、环海南、环福州等;其中以环青海湖自行车赛更为广为人知,每年7月至8月在青海省举行的环湖赛,经国际自行车联盟批准,环湖赛为2.HC级,是亚洲顶级赛事,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际性公路自行车赛。
  世界上有三个等级的车队,分别为世巡赛车队(WT)、洲际职业队(PCT)、洲际车队(CT)。
  近几年注册地为中国大陆的洲际队及车手数量:
  2015年,中国有11支洲际队,108名洲际车手;
  2016年,中国共有12支洲际队,109名洲际车手(另外2名大环赛车手仍然是计成和徐刚)。
  2017年,已经在UCI注册成立了11支洲际队,99名洲际车手(加上王美银1位大环赛车手)。
  国内自行车业余赛的兴起
  2014年,计成入选GIANT Shimano车队,成为参加环法大赛的正式队员,创造了中国人挑战三大赛的历史。作为首个参加环法自行车赛、环西班牙自行车赛、环意大利自行车赛三大环赛的中国人,计成对于中国的自行车运动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他所带来的“明星”效应更是直接的颠覆了一批自行车爱好者对于自行车的传统观念。更多的人愿意去尝试不同的自行车,也更愿意去关注职业自行车赛事,并亲身参与到业余自行车赛事之中。
  近几年来,随着对于健康生活的深入理解,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也在不断提高。马拉松、自行车等便捷有益的运动受到了大家的热捧;由此相关的体育赛事也随之进入大众的视线;人们对于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呼声更是越来越强烈。周末,城市道路上,戴着头盔、骑着专业运动自行车的骑友越来越多;乡村小道间,车顶上架着自行车的小汽车来回穿梭;各种自行车俱乐部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至此自行车运动的普及也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杨翰洋回忆道:“我从2004年开始接触自行车,2005年参加了第一場的比赛,那个时候的业余比赛真的是很业余,参赛的人数很少,奖金奖品也非常少,有的时候奖品就是一个打气筒。”纵观现在的业余比赛,以国字头为典型代表的A级比赛,如:中国自行车联赛、中国山地车公开赛等,依靠丰厚的奖金,吸引前来参赛的车手越来越多,也促使了另一个职业的诞生——业余车手。现在不少的业余赛车手,没有正式的工作,仅仅依靠国内的业余比赛,就能够“养活”自己,可能还要比普通的工薪阶级拿到的钱更多。
  举例来说,一个顶尖的业余车手一年的奖金大概有20万左右,普通一些的能够拿到五万元左右。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还有一笔可观的收入,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业余自行车赛事的原因之一。
  从另一方面来说,国内自行车业余赛的兴起,与政府的扶植也是分不开的。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道路基本上都铺上了沥青,道路两旁也种植了绿化,举办自行车比赛,不但能够更好的去宣传这种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还能通过一场比赛,把当地人文、旅游景点展现给大家。
  5年的时间,业余水平提高,与专业接轨
  杨翰洋提到:“在2010年的环鄱阳湖赛中第一次出现了冲刺时大规模摔车的情况,这是之前都没有的现象。”他补充道:“并不是说以前的比赛没有摔车,环鄱阳湖赛比赛摔车在我看来是国内的自行车业余赛有了更多的‘卡位’与‘挤位’造成的,车手们的整体水平提高,对于终点前的冲刺更为看重,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车手卡位的方式比较危险,这就涉及到了道德的问题。”
  中国是自行车大国,却又不是自行车运动大国,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自行车运动起步晚、水平也较低。但自行车作为一个载体,由“通行”走向“健身”这一种历史性的转变,不仅仅是思想上的一种扭转,更是一种生活习惯上的蜕变。他举例子道:“2010年以前,香港、澳门等车队到内地来比赛时,显得很强势,内地车队基本上找不到能够和他们抗衡的队伍。然而这种情况在2015年后,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内地业余自行车的快速发展,港澳台队伍很难再像之前那样横扫一片,甚至出现了他们已经无法和内地车队抗衡的现状。”5年的时间,从业余中的“业余”走向了业余中的“专业”,内地的业余自行车水平正稳步提高,并目逐步向专业靠拢。
  在2016年的环太湖比赛中,最后的冲刺甚至达到了70以上的时速。“这在5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分析现在业余赛水平不断提高的原因,业余车手自身实力的提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更多的职业退役车手加入到了这个群体之中。杨翰洋说:“自行车业余赛,奖金丰厚,吸引了很多的职业退役车手加入其中。”因为国内体制等多种原因,很多职业运动员的生命是“短暂”的,像自行车这项运动,国外的职业选手一般选择在35岁左右退役的居多,但现在国内很多的职业车手一般在25岁左右就退役了。也有很多车手从省队这些地方提前退役,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利益关系,职业赛很难拿到突出的个人成绩,收入上又和业余选手中的胡浩、封宽杰等这些业余知名车手相差太多。低门槛、高收入,这是造成职业车手退役后选择参加业余赛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是即便是职业车手退役,最近几年中,如果没有强大的实力作为依靠,他们也很难从业余赛中获得自己想要的成绩了。”杨翰洋解释道:“国内职业选手的训练模式算是我国的一个特色产物了,其实国内业余模式和国外的职业训练模式是相同的。”印象中最深刻就是,计成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当时车队比完赛后,只给了我一个三明治和一张车票,就让我走了。车队的成员们只有在比赛时候凑到一起,比赛结束后就各回各家。有些车手,我就是在年初训练营见过,以后可能一整年就见不到了。”   据编者了解到,目前越来越多的业余车手开始为自己量身设计科学的训练模式。从饮食到骑行的强度,都严格按照计划来执行。业余车手现在的训练时间其实已经和欧洲职业车手是一样的了。由此看出,这5年来,业余赛的快速发展绝非偶然!
  业余赛的“遍地开花",是更业余还是更专业?
  在中国自行车业余赛呈现井喷的盛况下,媒体对于国内的业余赛的关注度也逐年提高,而赞助商的目光也随之投放在这些业余车队身上,不少自行车行业品牌纷纷选择赞助,或者建立自己的车队,试图通过用车队的成绩来证明自身产品的品质。更多的人想将自行车赛事打造为第二个“马拉松”。资本的不断涌入,造成了现在国内业余赛“遍地开花”的盛况。
  国内的业余赛激励了人们对自行车的热爱,推动了自行车产业的发展,更是响应了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的政策。可是如此多的业余赛事,在这“盛况”之下到底是让业余赛更业余还是更专业呢?
  杨翰洋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国内的职业车队相比,业余车队大多数都采取放养式的管理方式,除了品牌赞助商或者一些大型比赛一定要参加以外,其他训练和比赛的安排都是由自己决定。这一点其实和国外的职业车队模式是—样的。”
  其实在国外,很多车手是将公路车和山地车分的比较清楚的,公路车手就是参加公路车比赛,山地车手就是参加山地车比赛,像萨甘这样偶尔去参加山地比赛的选手实在罕见。尤其是在2010年后,我们也很难再看到萨甘去参加山地比赛了。原因其实大家者陈口道,在真正的顶级赛事中,因为骑车使用的肌肉群不同,一丝一毫的差别都可能会影响到最终的一个比赛成绩,所以车手只会选择一种进行“单修”。反观国内来看,山地公路双修的车手比比皆是。上一场比完了公路车比赛,下一场就去参加山地车比赛,一样能够获得好的名次。
  在编者看来,这也正是目前国内自行车业余赛的一个尴尬之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经过一次次的摸索尝试后,国内的业余车手也能够朝着更为专业的方向发展。
  从“单打独斗”到“团队配合”
  公路自行车骑行不仅强调个人能力,更加强调团队的配合,正确运用跟车骑行技术,是争取胜利的一个主要因素。在电影《破风》中,有一句比较经典的台词:“风在前,无所惧。”
  在自行车运动中破风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骑行最大的阻力往往是来自于你面前的风,躲在一个车手身后,车轮尽可能的贴近前面车手的后轮,可以节省30%的体力,第三个跟车的可以节省50%左右,到了第四个可以节省70%。在比赛中,身处大团队中,风阻几乎可以忽略为零,那是一种被大集团推着前进的感觉,因此很多王牌车手都被保护着藏进了大集团当中,以求最大限度的节省体力。这就是比赛中最常见的一种战术。
  在刚结束的中自联干岛湖站的比赛,胡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兴奋的表示:“在最后阶段,四个车队同时拉火车,场面一度非常壮观。”在感慨的同时,我们很高兴的看到,在多个车队同时“拉火车”的背后中国自行车业余赛的一个明显进步:能运用娴熟的战术,车队和队员能够更加默契的配合。
  在几年前,业余赛中有实力的车队并不多,很多代表俱乐部参赛的车队队员只能够保证个人的顺利完赛,更不要说相互之间的配合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几年前的比赛,选手的实力参差不齐,很多^依靠个人能力就能实现突围。然而在现在的比赛中,实力较强的选手想要重现以前的“辉煌”是比较困难的了。
  业余赛选手整體实力的提升,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想要实现较好的成绩只能依靠队友之间的配合。另外,在车队利益机制分配的促使下,车队成员的职位也越来越正规、专业化。每一个人都明确了各自的岗位职责后,运用战术的自行车比赛,远远要比个人的“单打独斗”要精彩许多。
其他文献
近日,莱菌技术有限公司和国检中心在天津自行车研究院举办欧盟电动助力车EN15194电动助力车新标准草案修订研讨会。
就在不久前的“火人节”中,一名男子在7万观众面前突破保安封锁,冲进熊熊燃烧的人形木像中,让自己化为一个“火人”。因为有一个“传说”——在这里燃烧自己,可以获得重生。
在过去的几年中,山地车Enduro(山地耐力赛)赛事在全球范围内风生水起,这使得山地车设计师们更加激情,先后设计出了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Enduro战车。如果你打算下一辆车选择入手E
1月26日,201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自行车技术委员会/自行车及其主要组件分技术委员会(ISO/TC149/SC1)年会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在天津自行车研究院召开。经国家标准委办公室批复,国家标准
在之前结束的夏威夷Kona铁人三项赛事,可谓是一场顶尖选手之间的拼搏,也是一场器材盛宴,高达2500多辆顶级铁三车同聚一堂。在器材的选择上,大部分选手的器材是由赞助商提供的,但也
<正>虽说世上没有最好的训练动作,但要说最能锻炼肌肉、最能增强力量、最有功能性的动作,硬拉DEADLIFT一定在顶级之列,它还能进行变化以针对不同的训练需要。传统健身三大王
2017年8月10日,中国自行车协会八届五次理事(常务理事)会在哈尔滨召开,来自各地协会和企业的百余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自行车协会马中超理事长作题为《砥砺奋进,开创新局
2016年前10个月,捷克共和国生产了110万辆汽车。这个数字意味着捷克(共和国的通俗名称)拥有欧盟最高的人均汽车产量。自行车产量仅有汽车产量的约1/3。尽管,自行车运动一直是捷克最流行的(运动)活动。  根据捷克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6年前9个月,国家大约进口了19万辆经典自行车,出口为35.3万辆自行车,主要销往欧盟成员国。于2015年同期相比,进出口总量下降了12%。而销量下降则反映了受电
一家来自深圳的智能化解决方案研究团队——蘑菇兄弟,通过市场调查发现,80%的人对智能硬件的认同度超过了智能整车。近日来知名自行车品牌凤凰自行车通过蘑菇兄弟定制自行车智能
日前,北美知名科技社区GIGadgets在其官网上揭晓了GISPA(GIGadgets Social PowerAward)2015榜单,乐视超级自行车斩获“中国崛起”大奖。据悉,乐视超级自行车还在1月6日至9日(当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