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庸城就甚是热闹。各种手艺匠样样精通,各种小吃都称一绝。今天要说的是钱三扣的担子面。担子面也算得上是庸城的一个绝活儿,更是一个纯手工活儿。人坐到很粗的竹杠子上使劲儿压,那叫真功夫,压出来的面精丝好,口感截然不同,十分好吃。
钱三扣家住沿河街,精瘦矮小,挑起面摊担活像个武大郎。每天有很多老人拿着碗沿街等候他。可为什么叫钱三扣?因为他姓钱,有时扣面扣哨子,数量不多,但确实太好吃,哪怕再三扣,大家也争着买他的担子面。钱三扣是个醒闷人,一天到晚笑哈哈,买到他的一碗面是天大个幸运,有时没走出河街就打烊了!
可是有一阵,接连好几天没听到钱三扣那长悠悠的“担子面──!”的叫卖声了。庸城的人,首先是河街的人开始打听了,原来钱三扣把脚扭了,出不得门。没有了钱三扣的担子面,街坊邻居心里少了什么似的。过几天后,钱三扣一瘸一拐挑着面担儿出来了,面照样好吃,却涨价了。钱三扣说,脚没好,压面都压不起,平时只要使两成力,如今要使七八成力才压得出面来,所以涨点价。买面的人一听,在理儿!涨点价就涨点价,只要面依然好吃。那一段时间,钱三扣是瘸着腿做生意的,叫声依然悠长。
钱三扣腿好了后,面摊儿后面便跟了个人,是他儿子。儿子十六了,不读书,得找个活儿,不能在家歇着,所以,每天成了钱三扣的跟班儿。可是自从钱三扣带儿子出来卖面后,呵呵笑的日子少了,老生气,边卖面边生气。因为儿子笨哪!教他下面煮哨子放哨子啥都不会。不是面下多了就是哨子放多了,钱三扣气得用舀面汤的铁勺敲他的头:“老子做生意的讲究,你咋学都学不会?!那么多年面汤白养你啦!”儿子低着头,顺着眉,从来都是在众人同情的眼光中走回家的。街坊邻居们偷偷咬着嘴说:“这钱三扣是在培养接班人呢。”
是的,钱三扣是在培养他儿子做面卖面呢,他不想他这手艺不留给后人哪,何况媳妇肚子争气,给他生了个传宗接代的,担子面生意理所当然也得传下去的。钱三扣对街坊说:“屋有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得给儿子教会这门手艺。”在家里,钱三扣摸了摸他那扭伤过的脚,看着媳妇:“当然,还得教会儿子扣三扣,做生意不扣,怎么赚钱?上回不说扭伤脚,面钱怎么涨得上去?以后哪怕扭着腰,也得再涨上一回价。”
钱三扣儿子出师了。钱三扣走河街南门口,钱三扣儿子就走城墙路北门巷儿。“担子面──!”“担子面──!”父子俩的叫声每天在庸城小街上荡悠着。面好吃,面卖得快,卖完面回去,父子俩就在家用杠子压面做面,有儿子打帮手,钱三扣轻松了不少。可是到月底一算账,钱三扣发现有些不对劲儿,以前每月多少面卖多少碗,心里都有个谱,可现在儿子一卖面,这谱儿变了些,怎么感觉面卖出去了,赚的钱倒好像没见多?钱三扣不解,他要看看儿子是怎么卖面的?是不是贪了钱?这不争气的东西!
钱三扣开始悄悄跟在儿子后面了。面担儿也不挑,破大檐草帽一戴,身个子就不容易认出来了,钱三扣一连跟了三四天,到第五天早上,拦住了儿子正要挑出的面担儿:“你姓啥?”儿子不解:“钱啊!”钱三扣“啪”地照着儿子屁股就是一脚:“谁让你卖面那样实打实卖的?你不知道边卖边扣啊?边卖边扣!知道不?!不扣哪来钱?扣时还得笑!有句话说的是伸手不打笑脸人!懂吗?懂吗?”儿子被踢蒙了:“面要揉得好,有嚼劲,面要有筋,才有咬劲。做人,也要有嚼劲,有咬劲,要嚼得好,咬得好才行啊!做生意,哪能扣?实在点,总是好的!”儿子说完,头也没回,挑着面担儿出门了。
钱三扣气倒了,不让儿子出去卖面,只让儿子在家揉面压面。钱三扣不能让自己的老规矩坏在儿子身上。就这样,钱三扣的生意照样扣三扣,照样好,人们照样拿个碗蹲在门槛儿上守着。钱三扣稍微放心些了:“这钱赚得才有味啊!”
可是没多久,河街南门口传遍了一件事:“城墙路和北门巷儿都买不着担子面,特意赶到河街买,谁知一碗面只有那么一點点!怎么和那年轻人卖的不一样?可味道却是扎扎实实一样的啊!”大伙顿时明白了为何钱三扣让儿子整天在家揉面压面了,敢情想把这河街人家的几个面钱全扣光啊?街坊邻居们一嘀咕,便再也不买钱三扣的担子面了。
故事说到这儿要结束了,那钱三扣的面还卖不卖呢?卖,当然要卖了。不卖,全家人吃什么?还指望着赚钱存钱了给儿子娶媳妇呢。只是,每天挑面担儿出去的不是钱三扣,是他儿子了。只是钱三扣不再生儿子的气了,因为钱三扣以前一天只卖一担面,而儿子一天却要卖两担面,生意出奇地好。河街人对钱三扣说:“你试试,如果你再挑面出来,保证没人买你的。”钱三扣呵呵一笑:“刀靠磨,面靠揉。我这面,就让儿子去揉吧,我还乐得轻闲呢。”
选自《天池小小说》
钱三扣家住沿河街,精瘦矮小,挑起面摊担活像个武大郎。每天有很多老人拿着碗沿街等候他。可为什么叫钱三扣?因为他姓钱,有时扣面扣哨子,数量不多,但确实太好吃,哪怕再三扣,大家也争着买他的担子面。钱三扣是个醒闷人,一天到晚笑哈哈,买到他的一碗面是天大个幸运,有时没走出河街就打烊了!
可是有一阵,接连好几天没听到钱三扣那长悠悠的“担子面──!”的叫卖声了。庸城的人,首先是河街的人开始打听了,原来钱三扣把脚扭了,出不得门。没有了钱三扣的担子面,街坊邻居心里少了什么似的。过几天后,钱三扣一瘸一拐挑着面担儿出来了,面照样好吃,却涨价了。钱三扣说,脚没好,压面都压不起,平时只要使两成力,如今要使七八成力才压得出面来,所以涨点价。买面的人一听,在理儿!涨点价就涨点价,只要面依然好吃。那一段时间,钱三扣是瘸着腿做生意的,叫声依然悠长。
钱三扣腿好了后,面摊儿后面便跟了个人,是他儿子。儿子十六了,不读书,得找个活儿,不能在家歇着,所以,每天成了钱三扣的跟班儿。可是自从钱三扣带儿子出来卖面后,呵呵笑的日子少了,老生气,边卖面边生气。因为儿子笨哪!教他下面煮哨子放哨子啥都不会。不是面下多了就是哨子放多了,钱三扣气得用舀面汤的铁勺敲他的头:“老子做生意的讲究,你咋学都学不会?!那么多年面汤白养你啦!”儿子低着头,顺着眉,从来都是在众人同情的眼光中走回家的。街坊邻居们偷偷咬着嘴说:“这钱三扣是在培养接班人呢。”
是的,钱三扣是在培养他儿子做面卖面呢,他不想他这手艺不留给后人哪,何况媳妇肚子争气,给他生了个传宗接代的,担子面生意理所当然也得传下去的。钱三扣对街坊说:“屋有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得给儿子教会这门手艺。”在家里,钱三扣摸了摸他那扭伤过的脚,看着媳妇:“当然,还得教会儿子扣三扣,做生意不扣,怎么赚钱?上回不说扭伤脚,面钱怎么涨得上去?以后哪怕扭着腰,也得再涨上一回价。”
钱三扣儿子出师了。钱三扣走河街南门口,钱三扣儿子就走城墙路北门巷儿。“担子面──!”“担子面──!”父子俩的叫声每天在庸城小街上荡悠着。面好吃,面卖得快,卖完面回去,父子俩就在家用杠子压面做面,有儿子打帮手,钱三扣轻松了不少。可是到月底一算账,钱三扣发现有些不对劲儿,以前每月多少面卖多少碗,心里都有个谱,可现在儿子一卖面,这谱儿变了些,怎么感觉面卖出去了,赚的钱倒好像没见多?钱三扣不解,他要看看儿子是怎么卖面的?是不是贪了钱?这不争气的东西!
钱三扣开始悄悄跟在儿子后面了。面担儿也不挑,破大檐草帽一戴,身个子就不容易认出来了,钱三扣一连跟了三四天,到第五天早上,拦住了儿子正要挑出的面担儿:“你姓啥?”儿子不解:“钱啊!”钱三扣“啪”地照着儿子屁股就是一脚:“谁让你卖面那样实打实卖的?你不知道边卖边扣啊?边卖边扣!知道不?!不扣哪来钱?扣时还得笑!有句话说的是伸手不打笑脸人!懂吗?懂吗?”儿子被踢蒙了:“面要揉得好,有嚼劲,面要有筋,才有咬劲。做人,也要有嚼劲,有咬劲,要嚼得好,咬得好才行啊!做生意,哪能扣?实在点,总是好的!”儿子说完,头也没回,挑着面担儿出门了。
钱三扣气倒了,不让儿子出去卖面,只让儿子在家揉面压面。钱三扣不能让自己的老规矩坏在儿子身上。就这样,钱三扣的生意照样扣三扣,照样好,人们照样拿个碗蹲在门槛儿上守着。钱三扣稍微放心些了:“这钱赚得才有味啊!”
可是没多久,河街南门口传遍了一件事:“城墙路和北门巷儿都买不着担子面,特意赶到河街买,谁知一碗面只有那么一點点!怎么和那年轻人卖的不一样?可味道却是扎扎实实一样的啊!”大伙顿时明白了为何钱三扣让儿子整天在家揉面压面了,敢情想把这河街人家的几个面钱全扣光啊?街坊邻居们一嘀咕,便再也不买钱三扣的担子面了。
故事说到这儿要结束了,那钱三扣的面还卖不卖呢?卖,当然要卖了。不卖,全家人吃什么?还指望着赚钱存钱了给儿子娶媳妇呢。只是,每天挑面担儿出去的不是钱三扣,是他儿子了。只是钱三扣不再生儿子的气了,因为钱三扣以前一天只卖一担面,而儿子一天却要卖两担面,生意出奇地好。河街人对钱三扣说:“你试试,如果你再挑面出来,保证没人买你的。”钱三扣呵呵一笑:“刀靠磨,面靠揉。我这面,就让儿子去揉吧,我还乐得轻闲呢。”
选自《天池小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