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回到摄影机前,已过15年。
15年前,他是香港知名导演,常与胡慧中、任达华、古天乐等明星大腕合作,导演了《决战天门》、《少林达摩》等多部电影。准备移民美国的他却甘愿为她——深圳街头一搬砖的打工妹,放弃一切,归隐到偏僻的山中小镇,过着耕田、卖小面的平凡日子。
15年后,她抵押房产,四处借债,只为帮他完成人生最后一部电影。他把这部收山之作取名《踏雪寻梅》,只因她叫蒋雪梅。如今的她容颜不再,体态偏胖,却仍是他眼中最美的女主角。
第一幕:一见钟情
(1993年初 深圳罗湖区郊外)
“余导,上场戏里那张画像很不错啊……”下午茶时间,余积廉和摄影师在香港旺角区的高级咖啡馆里闲聊着,想起了深圳河对岸那个陪他找画的蒋雪梅。
心脏瞬间漏跳了半拍。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从练习生到摄影机机工,到第二摄助,到第一摄助,再到摄影师,最后到导演,余积廉在忙碌的工作中晃过了适婚适育年龄,却在53岁时遇到了她,有了和年龄不符的悸动。
那天,余积廉和团队成员到深圳寻找拍片用的道具。“你好,附近农家有没有类似这张照片里的画像?”他晃着手里的照片,用带有浓烈港腔的普通话询问。为了找到这道具,他已在深圳罗湖区郊外寻觅了好几天。
正从推车里卸砖的蒋雪梅停住手转头看他。24岁的她正值最美的年华,浓眉杏眼,雪白如玉的皮肤衬得双唇殷红,“像电影里女主角的回眸一样。”余积廉心动了。
见他满脸虔诚,运砖小老板蒋雪梅把手里的活儿交给员工,陪着他一个村一个村地转悠。
“你叫什么名字?”余积廉问她。“蒋雪梅。”他心神一动,前不久在香港“黄大仙”处求取的姻缘签文正是“踏雪寻梅”。好感再次叠加,这个重庆女孩的淳朴、乐观开朗、善解人意,一点点侵蚀了他。他甚至开始期望,不要那么快找到画。三天后,画找到了。余积廉不忍告别,想握手表示感谢,蒋雪梅半开玩笑地说:“在我家乡,一个男人牵了女人的手,女人就得嫁给他。”他一听乐开了,一把拽过她的手握住:“那我就娶你了。”
余积廉没想到,这句不经意的玩笑话竟能成为现实,把如此天差地别的两人绑到一起。
第二幕:“骗局”
(1997年初 从深圳到重庆)
“回重庆”的计划在香港回归这年被提上日程。蒋雪梅和余积廉已交往四年,却对他知之甚少。“我是片场里的杂工。”他骗她。蒋雪梅不免起疑,这个杂工太另类——每次都穿脏兮兮的蓝色工作服来,却用得起高档的摩托罗拉手机,举手投足间展现着才气,能画极精致的国画。
可想到他的好,又减退了刨根问底的想法。自那次寻画之旅起,余积廉就走进她的生活。1993年底,还确定了恋爱关系。长她28岁的余积廉,迁就她、体贴她,会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拿着礼物出现在她家楼下,带她逛遍深圳和香港的大街小巷。
而今,两人感情一如初见,已快30岁的蒋雪梅想回老家过安稳日子,“我们回重庆结婚吧。”
提过多次后,他才应承下来。给了蒋雪梅一个大黑包,叮嘱她:“你先带我最重要的东西回重庆,千万别拆开,我去美国见父母,最多三个月就回来。”
他背上行李去了美国,蒋雪梅则带着黑包回到重庆老家——离城区近三小时车程的天府镇五井村。
村里没电话,为能和余积廉保持联系,蒋雪梅花3668元装了电话。一个月后,在美国的余积廉联系上她。
说好的归期一天天接近,电话里甜言蜜语,余积廉却迟迟不提回来的事:“我妈担心我去你那里,会被野人吃了,家人不了解重庆乡村,以为还是未开化的荒蛮之地。我会努力说服他们。”
蒋雪梅生闷气:“这不胡说吗!”村里起了不少风言风语,最怕听到别人说她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你快看看,余积廉给你的包裹里装了什么?”家人们提及她带回来的大黑包,“别被他坑了!”
“还是等他回来吧。”蒋雪梅试着去相信,至少,他每天都打越洋电话叫她起床,跟她说明家人态度的转变,没说完的情话,也都写在信里寄了回来。但心里也打着鼓:“他真的肯放弃那么好的条件回来吗?”
第三幕:放弃美国绿卡来耕田
(1997年底 从美国到重庆)
1997年底,蒋雪梅终于盼回了他。当他提着全部身家出现在机场时,她兴奋地一把抱住他:“我没信错人!”
汽车在坑洼的路上颠簸了3个多小时,才从机场开到天府镇。蒋雪梅搀着他下车,他腿脚酸软地踩在了烂泥里。“老婆,这怎么走啊!”在城市居住了50多年的余积廉,看着刚下过雨的地上满是烂泥,缸口大的坑里是积水,碗口大、瓶口大的坑绵延得像月球表面,他们一步一陷走回村里。
“就像在拍民国初期的农村戏。”余积廉一下从黄金屋跌至贫民窟。
没有收入来源,余积廉便跟着蒋雪梅耕田种地。他老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吆喝:“原来茄子不是长在树上的!”蒋雪梅斜睨着他打趣:“老公,小声点,别让别人知道你五十多岁白长了。”他不以为然:“我以前可没做过这个,都吃现成的,一顿能花几万元。”
她嘿嘿笑地应着,知道回不到他从前的生活,便尽量在其他方面满足他。他爱喝咖啡,可镇上没有,她就托人进城带。一包速溶咖啡分四次喝,每次冲一整盅水,放凉后装进矿泉水瓶里,味道淡得像感冒冲剂。他喝上一口,吧唧嘴,竟比高级咖啡馆里50元一杯的咖啡有味儿,果然是有情饮水饱!
不过也有他受不了的,每次蹲在臭气熏天的猪圈里,他就特别怀念香港的马桶。有时正方便着,猪突然伸出头叫个不停,他吓一跳,大声咆哮:“Oh!No!老婆,猪会不会咬我屁股啊?”蒋雪梅听着他间插英文的港腔普通话,笑得咯咯响。
她一直扮演着最贴心的伴侣、最好的观众,仰视着他,他做什么她都觉得有趣。这是曾经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里最或缺也是他最需要的部分。 在她的帮助下,余积廉很快适应了新的人生角色。1998年底,两人领取了结婚证。
第四幕:文艺中年和现实青年的平淡生活
(1998年至今 重庆北碚区天府镇)
婚后一年,余积廉见关系稳定下来,便叫来蒋雪梅打开封存已久的黑包。这是彼此的心结,蒋雪梅从来没提,但他知道她也好奇。
摄影机、电影海报和明星的合照……蒋雪梅看得一愣一愣。余积廉吞吞吐吐解释:“我以前是导演,怕你嫌我花心不跟我,所以骗了你。”
蒋雪梅早做好心理准备,本猜想包里是犯罪证据,听他解释完便乐了:“一个男人为我放弃了所有,我还有什么可计较的。”
放下心里的大石头,两口子在天府镇中学门口开了面馆,把家搬到面馆旁一幢楼房里。早上打完拳,余积廉便到面馆帮她张罗生意。
他哪里会做事,第一次上灶就碰破了头。蒋雪梅心疼地给他敷药,主动揽下主厨的重活,“他一个搞文艺的做不来粗活,谁擅长什么就做什么。”
他喜欢睡懒觉,她凌晨三四点独自起床,张罗生意;他爱画国画,她得空便帮着研墨,对他的画作赞不绝口,还陪他踏青寻找灵感……“这样的老婆还有什么可挑剔的!”余积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把画作拿去拍卖,帮她分担生活压力。
年华弹指老,十几年的时光在平淡的幸福中一晃而过。
年轻美貌的她变成了体态发胖的大妈,但他仍宠着她,陪她卖着小面,称她为“小姐”,听她咳嗽两声都忙不迭地把药递到手上。
“十多年来,我们都没红过脸,因为都记着对方的付出和包容。”蒋雪梅庆幸自己没有选错。
第五幕:20年没离开过一丈
(2013年10月 《中国梦想秀》节目现场)
尽管余积廉乐于过现在平淡的生活,但蒋雪梅清楚,他的心从未离开电影。
刚开始,他管开电视为开机拍摄,过了好久才肯改过来。
闲暇时,老反复看以前拍的电影。也习惯跟蒋雪梅讨论剧本,把路人分成正反两派,“序场我都想好了,山道、朝阳……”
3年前,余积廉开始筹划收山之作《踏雪寻梅》,蒋雪梅把所有家务都揽下来,还当起影片的制片人。缺钱,就抵押了两人的拆迁房,投入多年的积蓄和卖画收入;缺演员,就陪他去学校找学表演的学生或表演爱好者。
有好几次,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了,蒋雪梅躲到厕所里哭,“不想影响他拍戏的心情。”哭完后,又赔笑脸挨家挨户地筹钱,硬是筹齐了500万元。为节约开支,她还全家总动员:姨爹管道具,表姐妹煮饭保后勤……
拍摄制作耗费了近两年。2013年10月,影片前期的宣传引起《中国梦选秀》栏目组的关注,余积廉夫妇带着电影登上了舞台。
电影的布景、服饰和妆容,都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武侠片的水平,没有明星,也没有渲染气氛的音乐。可听完他们的故事,周立波感动不已:“我们年轻时有人爱,会懂得什么是美,但又有多少人能够像余老两口子那么恩爱,能很自豪地说‘20年来没离开过一丈’,我觉得这就是幸福!”余积廉合作多次的知名导演、UME的老板吴思远当即表示:“我可以帮你上片。”
他们的故事感染着更多人,在爱情不断与金钱、名利和社会地位较量的现实社会里,人们渴望不顾一切爱一场,却往往怯于实践,于是才表示“这才是真爱”、“我又相信爱情了”。
如今,《踏雪寻梅》正进入审片阶段。在不到40平方米的家里,余积廉为记者播放了电影的宣传片。蒋雪梅脸上全是仰慕,紧握他的手站得笔直,帮他解说剧情,当他的翻译——这是持续20年的仰望姿态。73岁的他亦习惯不去听懂旁人的语言,只为能停在她的一丈之内,随时说着“I love you”。
15年前,他是香港知名导演,常与胡慧中、任达华、古天乐等明星大腕合作,导演了《决战天门》、《少林达摩》等多部电影。准备移民美国的他却甘愿为她——深圳街头一搬砖的打工妹,放弃一切,归隐到偏僻的山中小镇,过着耕田、卖小面的平凡日子。
15年后,她抵押房产,四处借债,只为帮他完成人生最后一部电影。他把这部收山之作取名《踏雪寻梅》,只因她叫蒋雪梅。如今的她容颜不再,体态偏胖,却仍是他眼中最美的女主角。
第一幕:一见钟情
(1993年初 深圳罗湖区郊外)
“余导,上场戏里那张画像很不错啊……”下午茶时间,余积廉和摄影师在香港旺角区的高级咖啡馆里闲聊着,想起了深圳河对岸那个陪他找画的蒋雪梅。
心脏瞬间漏跳了半拍。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从练习生到摄影机机工,到第二摄助,到第一摄助,再到摄影师,最后到导演,余积廉在忙碌的工作中晃过了适婚适育年龄,却在53岁时遇到了她,有了和年龄不符的悸动。
那天,余积廉和团队成员到深圳寻找拍片用的道具。“你好,附近农家有没有类似这张照片里的画像?”他晃着手里的照片,用带有浓烈港腔的普通话询问。为了找到这道具,他已在深圳罗湖区郊外寻觅了好几天。
正从推车里卸砖的蒋雪梅停住手转头看他。24岁的她正值最美的年华,浓眉杏眼,雪白如玉的皮肤衬得双唇殷红,“像电影里女主角的回眸一样。”余积廉心动了。
见他满脸虔诚,运砖小老板蒋雪梅把手里的活儿交给员工,陪着他一个村一个村地转悠。
“你叫什么名字?”余积廉问她。“蒋雪梅。”他心神一动,前不久在香港“黄大仙”处求取的姻缘签文正是“踏雪寻梅”。好感再次叠加,这个重庆女孩的淳朴、乐观开朗、善解人意,一点点侵蚀了他。他甚至开始期望,不要那么快找到画。三天后,画找到了。余积廉不忍告别,想握手表示感谢,蒋雪梅半开玩笑地说:“在我家乡,一个男人牵了女人的手,女人就得嫁给他。”他一听乐开了,一把拽过她的手握住:“那我就娶你了。”
余积廉没想到,这句不经意的玩笑话竟能成为现实,把如此天差地别的两人绑到一起。
第二幕:“骗局”
(1997年初 从深圳到重庆)
“回重庆”的计划在香港回归这年被提上日程。蒋雪梅和余积廉已交往四年,却对他知之甚少。“我是片场里的杂工。”他骗她。蒋雪梅不免起疑,这个杂工太另类——每次都穿脏兮兮的蓝色工作服来,却用得起高档的摩托罗拉手机,举手投足间展现着才气,能画极精致的国画。
可想到他的好,又减退了刨根问底的想法。自那次寻画之旅起,余积廉就走进她的生活。1993年底,还确定了恋爱关系。长她28岁的余积廉,迁就她、体贴她,会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拿着礼物出现在她家楼下,带她逛遍深圳和香港的大街小巷。
而今,两人感情一如初见,已快30岁的蒋雪梅想回老家过安稳日子,“我们回重庆结婚吧。”
提过多次后,他才应承下来。给了蒋雪梅一个大黑包,叮嘱她:“你先带我最重要的东西回重庆,千万别拆开,我去美国见父母,最多三个月就回来。”
他背上行李去了美国,蒋雪梅则带着黑包回到重庆老家——离城区近三小时车程的天府镇五井村。
村里没电话,为能和余积廉保持联系,蒋雪梅花3668元装了电话。一个月后,在美国的余积廉联系上她。
说好的归期一天天接近,电话里甜言蜜语,余积廉却迟迟不提回来的事:“我妈担心我去你那里,会被野人吃了,家人不了解重庆乡村,以为还是未开化的荒蛮之地。我会努力说服他们。”
蒋雪梅生闷气:“这不胡说吗!”村里起了不少风言风语,最怕听到别人说她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你快看看,余积廉给你的包裹里装了什么?”家人们提及她带回来的大黑包,“别被他坑了!”
“还是等他回来吧。”蒋雪梅试着去相信,至少,他每天都打越洋电话叫她起床,跟她说明家人态度的转变,没说完的情话,也都写在信里寄了回来。但心里也打着鼓:“他真的肯放弃那么好的条件回来吗?”
第三幕:放弃美国绿卡来耕田
(1997年底 从美国到重庆)
1997年底,蒋雪梅终于盼回了他。当他提着全部身家出现在机场时,她兴奋地一把抱住他:“我没信错人!”
汽车在坑洼的路上颠簸了3个多小时,才从机场开到天府镇。蒋雪梅搀着他下车,他腿脚酸软地踩在了烂泥里。“老婆,这怎么走啊!”在城市居住了50多年的余积廉,看着刚下过雨的地上满是烂泥,缸口大的坑里是积水,碗口大、瓶口大的坑绵延得像月球表面,他们一步一陷走回村里。
“就像在拍民国初期的农村戏。”余积廉一下从黄金屋跌至贫民窟。
没有收入来源,余积廉便跟着蒋雪梅耕田种地。他老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吆喝:“原来茄子不是长在树上的!”蒋雪梅斜睨着他打趣:“老公,小声点,别让别人知道你五十多岁白长了。”他不以为然:“我以前可没做过这个,都吃现成的,一顿能花几万元。”
她嘿嘿笑地应着,知道回不到他从前的生活,便尽量在其他方面满足他。他爱喝咖啡,可镇上没有,她就托人进城带。一包速溶咖啡分四次喝,每次冲一整盅水,放凉后装进矿泉水瓶里,味道淡得像感冒冲剂。他喝上一口,吧唧嘴,竟比高级咖啡馆里50元一杯的咖啡有味儿,果然是有情饮水饱!
不过也有他受不了的,每次蹲在臭气熏天的猪圈里,他就特别怀念香港的马桶。有时正方便着,猪突然伸出头叫个不停,他吓一跳,大声咆哮:“Oh!No!老婆,猪会不会咬我屁股啊?”蒋雪梅听着他间插英文的港腔普通话,笑得咯咯响。
她一直扮演着最贴心的伴侣、最好的观众,仰视着他,他做什么她都觉得有趣。这是曾经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里最或缺也是他最需要的部分。 在她的帮助下,余积廉很快适应了新的人生角色。1998年底,两人领取了结婚证。
第四幕:文艺中年和现实青年的平淡生活
(1998年至今 重庆北碚区天府镇)
婚后一年,余积廉见关系稳定下来,便叫来蒋雪梅打开封存已久的黑包。这是彼此的心结,蒋雪梅从来没提,但他知道她也好奇。
摄影机、电影海报和明星的合照……蒋雪梅看得一愣一愣。余积廉吞吞吐吐解释:“我以前是导演,怕你嫌我花心不跟我,所以骗了你。”
蒋雪梅早做好心理准备,本猜想包里是犯罪证据,听他解释完便乐了:“一个男人为我放弃了所有,我还有什么可计较的。”
放下心里的大石头,两口子在天府镇中学门口开了面馆,把家搬到面馆旁一幢楼房里。早上打完拳,余积廉便到面馆帮她张罗生意。
他哪里会做事,第一次上灶就碰破了头。蒋雪梅心疼地给他敷药,主动揽下主厨的重活,“他一个搞文艺的做不来粗活,谁擅长什么就做什么。”
他喜欢睡懒觉,她凌晨三四点独自起床,张罗生意;他爱画国画,她得空便帮着研墨,对他的画作赞不绝口,还陪他踏青寻找灵感……“这样的老婆还有什么可挑剔的!”余积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把画作拿去拍卖,帮她分担生活压力。
年华弹指老,十几年的时光在平淡的幸福中一晃而过。
年轻美貌的她变成了体态发胖的大妈,但他仍宠着她,陪她卖着小面,称她为“小姐”,听她咳嗽两声都忙不迭地把药递到手上。
“十多年来,我们都没红过脸,因为都记着对方的付出和包容。”蒋雪梅庆幸自己没有选错。
第五幕:20年没离开过一丈
(2013年10月 《中国梦想秀》节目现场)
尽管余积廉乐于过现在平淡的生活,但蒋雪梅清楚,他的心从未离开电影。
刚开始,他管开电视为开机拍摄,过了好久才肯改过来。
闲暇时,老反复看以前拍的电影。也习惯跟蒋雪梅讨论剧本,把路人分成正反两派,“序场我都想好了,山道、朝阳……”
3年前,余积廉开始筹划收山之作《踏雪寻梅》,蒋雪梅把所有家务都揽下来,还当起影片的制片人。缺钱,就抵押了两人的拆迁房,投入多年的积蓄和卖画收入;缺演员,就陪他去学校找学表演的学生或表演爱好者。
有好几次,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了,蒋雪梅躲到厕所里哭,“不想影响他拍戏的心情。”哭完后,又赔笑脸挨家挨户地筹钱,硬是筹齐了500万元。为节约开支,她还全家总动员:姨爹管道具,表姐妹煮饭保后勤……
拍摄制作耗费了近两年。2013年10月,影片前期的宣传引起《中国梦选秀》栏目组的关注,余积廉夫妇带着电影登上了舞台。
电影的布景、服饰和妆容,都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武侠片的水平,没有明星,也没有渲染气氛的音乐。可听完他们的故事,周立波感动不已:“我们年轻时有人爱,会懂得什么是美,但又有多少人能够像余老两口子那么恩爱,能很自豪地说‘20年来没离开过一丈’,我觉得这就是幸福!”余积廉合作多次的知名导演、UME的老板吴思远当即表示:“我可以帮你上片。”
他们的故事感染着更多人,在爱情不断与金钱、名利和社会地位较量的现实社会里,人们渴望不顾一切爱一场,却往往怯于实践,于是才表示“这才是真爱”、“我又相信爱情了”。
如今,《踏雪寻梅》正进入审片阶段。在不到40平方米的家里,余积廉为记者播放了电影的宣传片。蒋雪梅脸上全是仰慕,紧握他的手站得笔直,帮他解说剧情,当他的翻译——这是持续20年的仰望姿态。73岁的他亦习惯不去听懂旁人的语言,只为能停在她的一丈之内,随时说着“I love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