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儒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tea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钟嵘《诗品》始,世人就一直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并认为其归隐是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的确,东晋时期,以老、庄为宗的玄学占统治地位,陶渊明耳濡目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陶渊明一生崇尚自然,追求复真还淳,“自然”“真”“淳”等说法都来自老、庄学说。但是,只要细析其人生价值取向、思想境界、德行等方面,就会发现: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更甚。
  一、儒家思想在其心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因
  魏晋时期,虽说玄学盛行,但儒家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对于维护封建门阀与家族制度具有重大作用,儒家思想在当时仍占重要地位。陶渊明的家乡江州浔阳(今江西九江),儒家思想就非常流行,经学家范宣、范宁在当地大倡儒学,历时十年,设立乡校,招纳学生数百,形成“江州人士,并好经学”的盛况。当时,正值陶渊明青少年求学时期(十五六岁至二十六七岁),陶渊明当然会受到儒家修身、立志、学而优则仕等方面的影响。另外,从家庭环境来说,陶渊明的曾祖陶侃、祖父陶茂、外祖父孟嘉甚至父亲均做过官,他们积极进取、立德、立功、立言的儒家精神深深影响着陶渊明,陶渊明曾为父祖的功勋政绩及品德风范而感到自豪。据上可知,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是陶渊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直接原因。
  二、儒家思想在陶渊明身上的体现
  判断一个人是否受某种思想的影响,要看这种思想是否在这个人身上得到体现。儒家思想在陶渊明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下面拟从人生价值观、人生境界观、德行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人生价值观方面。儒家思想认为人生价值的体现在于积极进取、立志、立德、立功、立言,主张“生益于人,死闻于后”。而陶渊明少壮时就立志要做一番“济苍生,安社稷”的事业,渴望通过做官来一展自己“大济苍生”的政治抱负。陶渊明积极进取的精神、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在陶渊明的诗中都流露过。如,“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拟古》第八);“先师遗训,余岂云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等等。这些作品,都表现了诗人雄心勃勃、希望建功立业、施展自己抱负的情怀。《咏荆轲》这首叙事诗,借叹荆轲生前获知遇、死节报知己、身后留其名表达了诗人渴望遇知己、且为知己者死而立不朽奇名之志。可见,陶渊明一直把建功立业、身后留名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
  (二)人生境界观方面。陶渊明一生均处乱世,壮志难酬,陶渊明不可能“兼善天下”,但陶渊明的确做到了“独善其身”。 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傲慢无理的郡督邮来县视察,陶渊明不愿巴结奉承,不愿折腰受辱,毅然辞官归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这是陶渊明的宣言。归田后,日益贫困,饥饿不堪,但陶渊明不受趋炎附势的江州刺史檀道济的“嗟来之食”。在此点上,陶渊明真的做到了“贫而无谄”、“贫贱不移”。 陶渊明在“独善其身”时,并未忘国家大事。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陶渊明“对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相反,陶渊明时刻关注时代的风云变幻。《述酒》隐刺了刘裕欲篡位而设毒酒害恭帝不成而“掩杀之”的事实,鲜明地体现了诗人对晋王朝的哀悼,对刘宋政权的不满;在《拟古九首》(其九)中,诗人写道,“种桑九江边,三年望为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诗人通过对种桑江边、桑树摧折不幸遭遇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对晋宋易代的深沉感慨和对时局的关心、忧虑。对国家的忧虑,对统治者的绝望、不满,对黑暗社会清醒的认识,使陶渊明不断探索,最终为人们勾勒出一幅风光奇丽、平等、自由、丰衣足食、和睦相处的“世外桃源”(《桃花源记》)。
  (三)德行方面。在德性、行为修养方面,儒学提倡心廉、身正。身正要做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在祸乱不断、无道的东晋,陶渊明不为富贵入乱邦,而反归隐田园,甘守贫穷,显然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陶渊明一生为人清廉,品行高洁,陶渊明常以松、菊、柳、孤云自托。如,“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和郭主簿》),“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校”(《饮酒》其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咏贪士七首》其一),等等。陶渊明自号为五柳先生,这些均体现了陶渊明坚守高洁情操、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怀。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无论是立志还是修身养德都体现了儒家思想,就连陶渊明的归隐也是为了“独善其身”。其实,“归隐”并不是陶渊明的初衷,陶渊明是在生逢乱世不能“兼善天下”的情况下才决定“归隐”的。可以设想,若陶渊明生在一“有道之邦”,陶渊明决不会归隐田园,肯定会力图实现“济苍生,安社稷”之志,且定会有所建树。
其他文献
近年来,农村发展中的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亟待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问题,一直是中国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农村治理模式,又是解决所有农村问题的重中之重。”本文阐述我国农村治理模式的变迁和发展趋势的同时,针对农村治理问题提出若干建议,以指导我国农村治理和新农村建设。  一、
期刊
语文能力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和写作四个方面,其中说话能力的培养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教学内容。要想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师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训练,使之逐步提高。  一、引导学生摘抄,积累语言  中学生对课外读物兴趣浓厚,但常常只是粗略的浏览一遍,收获不大。于是,我就跟学生讲女作家叶文玲就是靠摘抄成为一代名家的,讲摘抄的好处,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我又拿出我自己在中学、大学以至在工作后的摘抄本,让学生
期刊
中学作文教和学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广大师生。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新课标的实施,出现了较大的改观,但存在的问题仍很突出。通过梳理中学生作文的质量和教学现状,可以看出“人文分离”、“个性缺失”是制约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瓶颈”。  一、作文是学生心中永远的“痛”  怕作文课和怕写作文,是中学生写作的一种比较普遍的消极心态,即缺乏写作的积极性。常常见到这种情景:学生一听说是作文课,马上垂头丧气,一片叹息之声。
期刊
翻开语文课本,就能感受到祖国文字的优美和语言的博大精深:有的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如,余光中的《乡愁》、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有的文理兼顾,激人奋进,如,冯骥才的《挑山工》、李本深的《丰碑》;有的情景交融,陶冶情操,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等。虽然这些只是学习语文的一些范文,但能读好、读活这些文本是学好语文的根本。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林语堂提倡读书要读出自己的性
期刊
一、兴趣引导策略  培养兴趣,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引导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课本来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它的内容丰富有趣,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的空隙或完成教学任务后,也可以让学生玩一些游戏,但不要告诉他们玩法,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游戏的玩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
期刊
教育工作虽然很辛苦,很繁杂,但也有快乐,只要用心做事,诚恳做人,一切为了学生,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教育就会赢得学生的理解与配合,工作就会充满诗意而美丽。的确,教育工作是一个很有创造性的工作,也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工作,更是能够让人体验到更多成就感与幸福感的工作。人有梦想,生活就有诗意。要实现这个梦想,要实现于丹教授说的“德育应是一种内心的唤醒”,作为教育者,平时就需要调整心态,采取一些有诗意的方法和
期刊
经常想,能不能不把科研想得那么高深,那么严肃,那么不可琢磨。常见的文章大多谈如何进行教育科研,如今则想换一个角度,谈谈教师为什么要有教育科研意识和教育科研行动。教育科研说简单些,就是读一些理论书籍,想一些教育现象,做一点实践探究,写一篇反思总结文章。说高深一些,理论书籍要大家一些,教育现象要独特一些,实践探究要实在一些,反思总结要系统一些。对一线教师而言,其实这些都不难,难的是开始接触,开始执行,
期刊
语文是高考的第一门科目,语文考试的发挥不仅影响这一门的分数,更会影响随后几门考试的心态。毫不夸张地说,语文学习的好坏决定了高考成绩整体水平的高低。2009年吉林省高考理科状元张凝忆总分703分,其中数学146分、语文131、理综286分、英语140。2010年本校于彦滔总分690分,其中语文130分,数学138分,英语142分,理综280分。2011年吉林省高考王伟宇以裸分701分,成为全省理科第
期刊
在生本课堂教学中,郭思乐教授一再强调“没有小组就没有生本”,由此可见,合理有效的小组学习交流在生本课堂教学中多么的重要。小组是最重要的学习组织形式,它是连接班集体和个体之间的传动链条。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在竞争中激发潜能,从而不断提升自我,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最终进入“乐学”的境界。  在生本课堂的实践中,学习小组的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成员  建立学习小组是生本教学中的首要环
期刊
想必不少人听过台湾流行组合S·H·E演唱的《中国话》,其中有几句歌词是这样的:“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这几年换他们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 平平仄仄平平仄,好聪明的中国人,好优美的中国话”,“好多外国人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这首歌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现了中国普通话独特的艺术魅力,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普通话是世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