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展开研究,从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意义入手,对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对策,以此推动应用型高校顺应新工科发展潮流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一、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意义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应用型高校的基本职能,在专家提出“新工科”理念后,人才培养在应用型高校职能中所占有的地位更是变得举足轻重。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新工科”背景下被赋予了更新的使命,也肩负着更重的任务,例如推进教育深化改革、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衔接、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等。由此可以看出,对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深入研究具有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最终达成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意义。
二、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不完备的组织架构
欠缺完备明晰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体系架构是我国大多数应用型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缺乏领导,责权不明,分工不细,相关人员和部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其次,创新创业工作委员会缺失,创新创业相关部门和个人缺乏协调;再次,专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尚未成立,缺乏开展相关工作的负责人员。
(二)教育活动未真正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
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未真正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专业教育相割裂不兼容也是我国大多数应用型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对于大学新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不紧密,覆盖面未涵盖全体新生,课程教学的小班化落实不理想;其次,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相脱节,也未涵盖所有学生,实践环节比重较小;再次,毕业年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未体现以人为本,创业指导作用不强。
(三)多部门协作未能实现
创新创业教育中多部门协作未能实现同样是我国大多数应用型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校内资源较为分散,其开放利用和共享程度不高;其次,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尚未实现,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再次,与当地政府的合作不紧密,创业孵化基地徒有其名;最后,缺乏企业的支持,人才培养缺乏合理性。
(四)缺乏实践机制
缺乏实践机制是制约我国大多数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真正价值所普遍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缺乏全面的,覆盖全员的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其次,创新创业领域内的专门性竞赛数量不多,评价机制较为死板;再次,对现有的创新创业实践场地利用率不高,实践指导与服务不强。
三、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对策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第一,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是应用型高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题中之意,工作小组应涵盖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其职责是协调全校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工作;第二,在工作领导小组之下成立由主管副校长担任主任的工作委员会,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其职责是协调与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工作;第三,在委员会之下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或者机构,其职责是具体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工作的执行。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
首先,将高校新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通识教育中去,且应该做到年级全员覆盖,最大限度的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具体执行的方案应该是落实小班授课,并在课内更多采取互动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其次,将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通,通过以赛代训的方式,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来完成创新创业教育,各类竞赛应做到学生全覆盖,与此同时,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和模拟实战活动也应更多的举办。
再次,对毕业年级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应体现私人订制的原则,最大程度的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并将教育成果及时转化为创业成果。
(三)协同整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资源
首先,协同整合校内资源。在坚持创新创业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有效的协同和整合应用型高校内部的所有教学资源,将所有的资源合理进行开放和共享,力争实现全员参与,全力服务于学校的育人机制;其次,协同整合校际资源。主动寻求学校间互通合作的机会,充分释放创新创业教育在应用型转型发展中的作用;再次,协同整合高校与政府的资源。应用型高校应寻求政府的帮助与支持,联手创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推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最后,协同整合校企资源。资源共享是新工科的教育理念之一,应用型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主动深化校企合作,共享企业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同时,为学生制定的培养方案也应符合专业特点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
(四)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夯实
第一,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为了确保在校大学生每人在毕业前都至少能参加一次创新创业实训项目,专项经费是应用型高校必须设立的,而且要专款专用;第二,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举办、资助和激励机制,举办各类创新创业相关的学科竞赛,并根据学科竞赛和项目的性质建立动态的评价和资助机制,确保实践环节和资助的科学性;第三,建设完备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配套设施。创新创业仿真实验室、实训中心应该是大力建设的项目。同时,现有创新创业基地的使用率也应该得以提升,校园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应不断优化。此外,创新创业导师的政策解读和咨询服务工作也应该及时跟进。
四、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问题。目前,在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也就更凸显出了在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意义。在充分研究“新工科”的涵义和理念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协同整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項资源、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夯实等。当然,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目前还正处于起始阶段,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以此来推动应用型高校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以便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作者单位:1.大连科技学院,学生处 2.大连科技学院, 数字技术学院 3.大连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通讯作者:王璨
项目信息1:本文系大连市社科联2018年第二批立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8dlskyb272,批准单位:大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项目负责人:徐春明。
项目信息2:2019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新工科背景下辽宁省应用型高校四核一循环激励型双创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9lslktqn-029,批准单位: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项目负责人:王璨
一、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意义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应用型高校的基本职能,在专家提出“新工科”理念后,人才培养在应用型高校职能中所占有的地位更是变得举足轻重。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新工科”背景下被赋予了更新的使命,也肩负着更重的任务,例如推进教育深化改革、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衔接、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等。由此可以看出,对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深入研究具有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最终达成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意义。
二、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不完备的组织架构
欠缺完备明晰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体系架构是我国大多数应用型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缺乏领导,责权不明,分工不细,相关人员和部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其次,创新创业工作委员会缺失,创新创业相关部门和个人缺乏协调;再次,专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尚未成立,缺乏开展相关工作的负责人员。
(二)教育活动未真正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
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未真正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专业教育相割裂不兼容也是我国大多数应用型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对于大学新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不紧密,覆盖面未涵盖全体新生,课程教学的小班化落实不理想;其次,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相脱节,也未涵盖所有学生,实践环节比重较小;再次,毕业年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未体现以人为本,创业指导作用不强。
(三)多部门协作未能实现
创新创业教育中多部门协作未能实现同样是我国大多数应用型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校内资源较为分散,其开放利用和共享程度不高;其次,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尚未实现,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再次,与当地政府的合作不紧密,创业孵化基地徒有其名;最后,缺乏企业的支持,人才培养缺乏合理性。
(四)缺乏实践机制
缺乏实践机制是制约我国大多数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真正价值所普遍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缺乏全面的,覆盖全员的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其次,创新创业领域内的专门性竞赛数量不多,评价机制较为死板;再次,对现有的创新创业实践场地利用率不高,实践指导与服务不强。
三、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对策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第一,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是应用型高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题中之意,工作小组应涵盖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其职责是协调全校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工作;第二,在工作领导小组之下成立由主管副校长担任主任的工作委员会,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其职责是协调与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工作;第三,在委员会之下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或者机构,其职责是具体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工作的执行。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
首先,将高校新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通识教育中去,且应该做到年级全员覆盖,最大限度的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具体执行的方案应该是落实小班授课,并在课内更多采取互动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其次,将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通,通过以赛代训的方式,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来完成创新创业教育,各类竞赛应做到学生全覆盖,与此同时,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和模拟实战活动也应更多的举办。
再次,对毕业年级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应体现私人订制的原则,最大程度的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并将教育成果及时转化为创业成果。
(三)协同整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资源
首先,协同整合校内资源。在坚持创新创业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有效的协同和整合应用型高校内部的所有教学资源,将所有的资源合理进行开放和共享,力争实现全员参与,全力服务于学校的育人机制;其次,协同整合校际资源。主动寻求学校间互通合作的机会,充分释放创新创业教育在应用型转型发展中的作用;再次,协同整合高校与政府的资源。应用型高校应寻求政府的帮助与支持,联手创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推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最后,协同整合校企资源。资源共享是新工科的教育理念之一,应用型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主动深化校企合作,共享企业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同时,为学生制定的培养方案也应符合专业特点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
(四)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夯实
第一,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为了确保在校大学生每人在毕业前都至少能参加一次创新创业实训项目,专项经费是应用型高校必须设立的,而且要专款专用;第二,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举办、资助和激励机制,举办各类创新创业相关的学科竞赛,并根据学科竞赛和项目的性质建立动态的评价和资助机制,确保实践环节和资助的科学性;第三,建设完备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配套设施。创新创业仿真实验室、实训中心应该是大力建设的项目。同时,现有创新创业基地的使用率也应该得以提升,校园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应不断优化。此外,创新创业导师的政策解读和咨询服务工作也应该及时跟进。
四、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问题。目前,在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也就更凸显出了在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意义。在充分研究“新工科”的涵义和理念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协同整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項资源、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夯实等。当然,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目前还正处于起始阶段,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以此来推动应用型高校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以便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作者单位:1.大连科技学院,学生处 2.大连科技学院, 数字技术学院 3.大连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通讯作者:王璨
项目信息1:本文系大连市社科联2018年第二批立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8dlskyb272,批准单位:大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项目负责人:徐春明。
项目信息2:2019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新工科背景下辽宁省应用型高校四核一循环激励型双创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9lslktqn-029,批准单位: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项目负责人:王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