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新阶段的时代纲领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ng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年底,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体现了国家对广东发展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这也是广东进入第二个30年发展的重大开端。《纲要》依据新发展对珠三角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志着珠三角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纲要》指出,珠三角对广东乃至中国发展都做出重要贡献,但是原来的模式已不适用于新的形势,特别在新的金融危机下,广东原来被高增长“水位”淹盖了的许多重大发展问题显露出来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走出旧的发展模式,《纲要》阐述了三大要点:第一要有新思路,变传统发展为科学发展;第二要有新举措,变单一改革为综合改革;第三是要更开放,从外在的开放转向内在的开放,实施更高更深层次的开放。所以,《纲要》认为珠三角教育改革的本质在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变注重物的增长为人的素质提升,把科教兴省作为珠三角新发展的新契机。珠三角曾经最早启动中国教育现代化,积极引进西方科技文化,孕育了一代以孙之山先生为代表的推翻封建制度的伟人,还创办了著名的黄埔军校、农民运动讲习所等一批著名学校,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珠三角还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实验区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第三次现代化运动,率先解放思想,借鉴国际教育经验,变革传统教育,如教育体制改革,中心城市办大学热潮,促使教育为广东发展服务等,为广东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但随着新世纪世界发展格局剧变,珠三角原来教育模式面临着时代的严峻挑战,经济迅速增长掩盖了三大内在矛盾:一是掩盖了产业结构中创新性产业过低与转型升级的日益严重的矛盾,教育的作用被严重低估;二是掩盖了现代经济增长要求发展模式整体转型的迫切性,致使资源环境恶化、发展失衡,社会福利严重偏低;三是掩盖了教育这一深层基础的后发作用,教育改革严重滞后。因此,面对新的世界金融危机,《纲要》的颁布恰逢其时,是引领珠三角未来发展的时代纲领。近日广东省常务副省长黄龙云圈定《广东教育现代化模式研究》为2009年重大招标课题,由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教育厅和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联合实施,实际上正是策应《纲要》的重要举措。因此,重新界定珠三角教育发展定位,研讨广东教育现代化模式,把原先制定的教育现代化理想数字放到教育现代化模式中,赋予更科学更强的发展动力,有利于摆脱旧模式的陷阱,再创新优势,使珠三角再创时代新辉煌。
  
  一、催发教育的现代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纲要》向珠三角教育发出的第一信号是要创建一个新的教育体系,并具有先行先试优先权这一改革开放之初珠三角最有力的政策,其目的是要使珠三角能够在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上,化解各种矛盾,使高速增长的经济顺利转型升级。可见,《纲要》赋予了珠三角教育以新的时代使命:第一,要重新界定现代教育的内涵。这个内涵的本质是科学发展,即要遵循现代教育发展规律。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五大国家发展模式的实践证明了三个论断:一是国家发展必须要发展教育;二是发展教育首先必须改革传统教育,大力发展的应当是现代教育;三是现代教育具有配合和主导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广东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建新楼,更重要的是办现代教育,使教育为广东发展服务。要使教育从依附权势到引导经济发展、从为求功名读书到致力于求变革创新,从办教育读书考试转向促进广东劳力与产业的双转移。无论是2008年的冰雪灾害造成严重的民工滞留事件还是2009年珠三角产业面临的转型困境,都在拷问广东教育现代化:怎样依靠教育引导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教育在教学生考试还是创新能力?因此,确立现代教育理念,推动珠三角发展自主创新品牌,是珠三角产业实现结构性升级的关键。而这点,历史早已反复证明,除了发展现代教育别无他择。所以,积极倡导现代教育意识,开展现代教育的讨论,促使广东人透过经济现象、科技人才来审视教育发展,推进现代教育改革,创建服务广东乃至中国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是《纲要》赋予珠江三角洲教育时代变革的重大主题。《纲要》提出引进和创办数所高水平大学,这既是20世纪90年代初广东人提出从经济特区到教育特区的继续,也成为21世纪当下珠三角的必然选择。省教育厅罗伟其厅长强调五大课题,也正是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二、推进教育创新,促进广东均衡发展
  
  广东正在面临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城市组团的巨大压力,日益空巢的乡村和拥挤不堪的城市带来严重的环境、交通、能源等问题,再次拷问广东发展模式。《纲要》给珠三角教育的第二个信号是创新教育,实行新一轮先行先试的优先战略。这一轮的先行先试比上次的更深刻,更艰巨。这是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即由简单开放到综合开放、由紧缺型教育转向优质型教育、由教育规模扩张转向办学模式转型,它比早期的改革有本质性区别。在这里,没有改革就不会有创新,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一句话,创新教育模式对解决广东乃至中国城乡发展失调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是创新教育目的,使中国传统教育以应试教育为目的转向以素质教育为目的,强化教育以人为本,以师生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更要以服务地方和社会发展为本,大力发展服务珠三角和广东发展的新教育。
  二是创新教育体系,坚决转变传统教育的“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的升学教育体系导向,从而从根本上转变把一批一批的优秀人才转向城市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使农村得不到发展,青壮年劳力纷纷逃离农村,而且那些升了学的所谓人才也缺乏基本生存技能,成为就业难题。因此,珠三角应致力于创建一种服务地方发展为主体的新教育体系,使专业与行业与产业与就业相联系,也与地方特色发展相结合。
  三是创新教育制度,使以考为本、一考定终身的现行教育转变为以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本的多元互动型教育体系。通过构建纵向教育上下有机衔接、横向教育文理相互贯通的人才不断分化分流筛选的体制,把阶段性一次强迫淘汰分流变为单科常性自主按需分流,使学生在多样性课程和多样化选择中不断建构起符合自己发展的学习模式,为升读不同类型学校或就业寻找最佳途径,由此避免现行学制简单划一和一考定终身的痼疾,使创新型人才能在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培养体系中有机会成长并脱颖而出,以策应珠三角新的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
  
  三、强化教育综合发展,推进珠三角科学转型
  
   《纲要》对珠三角提出的另一个教育改革要求是实施新的综合改革,这种综合改革体现了一种推进内在整体整合以实现教育体系本质创新。30年来珠三角凭借独到的地缘优势和敢为人先的勇气,在扩大办学规模,普及义务教育,创办大学城以及推动珠三角教育与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教育协调发展上采取了许多重大策略,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以往那些重在规模上、体制上满足特定教育需要为主的改革,还未能从根本上转变应试教育,走出为考试读书的教育模式,造成在教育大发展的同时优秀人才全部流出农村、读书与社会发展相脱离等严重的问题。因此,随着珠三角产业的新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迫切需要教育重视整体综合发展,促进科学转型,使传统的应试型教育转变为实践型教育模式,促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社会为经济发展服务——
  一是推进教育与广东、与珠三角、与市县发展的配合和协调,建立一个分布合理、发展阶段科学、上下大贯通互动的教育体系。
  二是建立教育与产业的互动机制,与广东现有产业结构相互动,具备积极推动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机制和能力,如同印度信息科技教育发展对信息业的重要贡献一样,建构起推动和引导广东未来发展的高新科技教育体系。
  三是推进教育综合发展,大中小幼教育的综合发展,教育的专业与产业、行业发展相结合,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继续教育以及社区教育等衔接互动,在转变一考定终身的统考制度下使教育与社会与产业以及教育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把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质量要求、培养目标等都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设计下。
  这样,既通过多元体系把优秀人才选拔出来,又提升广东产业结构中技术含量,推进珠三角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业、物流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业等十大领域的进步,使教育真正成为广东发展的重要力量。
  《纲要》强调珠三角要创建教育综合实验区,正是要走出原先各个改革单兵出击,重视个别指标发展的现象。《纲要》中提出的国家性的珠三角教育发展战略思路,将有助于珠三角创建政府、社会、个人之间的教育投入产出机制,建构一个实践型教育体系,突出教育的服务社会的功效性,在注重教育配合和推动社会发展下,强调教育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学生人格的自主发展,把创造力培养和注重社会功效放在教育首位。
  
  四、强化教育重点突破,创建多种国家教育基地
  
  《纲要》强调珠三角要优先发展教育,特别是在重视教育转型和模式重建的同时,提出重点发展的基本战略思路,也特别具有纲领性指导意义。《纲要》提出珠三角要不断提高普及教育的水平,建构更加合理的教育结构,把珠三角创建成为我国南方职业技术教育重要基地。这是一项影响珠三角和广东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从国内外经验看,创建珠三角职业技术教育基地要考虑三个重点:
  一是珠三角产业与广东未来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技术人才需要,要谋划和设计一个通过职业技术教育推动并引导未来产业发展的模式。珠三角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很早,但目前尚未形成这种作用力,关键就是以原有的小农方式办职教,仅仅满足当时之需,也缺乏对整体区域未来职教发展的统筹规划。因此,为未来产业发展来推动珠三角职教发展,是创建职教基地的前提。
  二是要创建职教基地,必须全面设计一个立足珠三角、面向广东及周边地区的职教发展体系,特别是在学校的布局和专业设计上有长远的规划和全面的推动。
  三是建立起高端的完善培训教育体系的同时,也要建立起辐射到周边地区的功能,特别是转变以往广东山区往珠三角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的格局,反过来促使珠三角不断地向周边地区特别是山区和农村输送经过培训的高品质人才,通过为山区建立产业基地和输送各种技术人才等反哺方式为欠发达地区振兴做贡献。
  《纲要》提出珠三角高等教育要在继续引进高层次的高新科技人才和引进国内外大学来推动广东产业转型升级,这是需要的,但是更重要的当推体制创新。广东应当总结上世纪80年代中心城市办大学如何落入旧套,大学城建设中唯独珠海大学园区呈现出发展新机等等这些实践经验,重点在体制上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现代教育发展规律办学,才可能真正创建中国的名大学。这种大学必须以社会发展为已任,坚持科研与教学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结合、高端科技研发与文化建设结合,重视为中国为民族复兴服务。
  《纲要》提出争创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这将赋予珠三角教育另一重大发展机遇。要把握这个重大机遇需要广东人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如果说珠三角人在前30年的试验是靠勇气和大无畏精神的话,那么今天要敢于先行先试,不仅仅要有敢于不怕丢掉乌纱帽的勇气,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现代教育和创办现代教育的科学精神。过去珠三角人什么都没有,敢于杀出一条生路,今天的各种成就不仅掩盖了问题,也容易使人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打破这种惰性是珠三角教育走向未来的必具的勇气。
  五、强化教育科研,创建教育新理论
  《纲要》对珠三角教育的要求不仅仅限于文字上表述的几点,更重要的是《纲要》在整体上的要求,理解和实现《纲要》的目标,本身就是发展观上的时代转变,首先就是广东要从早期那种补缺的教育改革转向面向未来的新的教育改革,这是一个需要理论也是产生理论的伟大运动。珠三角只有走出原来感性经验以理性规律来指导,把敢为人先与运筹帷幄于长远的战略设计相结合,才真正具有把握未来的洞察力和摧枯拉朽的时代力量,才能承担历史重任,无愧于伟大时代掀起的伟大的新的思想解放运动。《纲要》是掀开新30年历史进程的伟大文件,它的伟大意义不仅仅是《纲要》所列出的相关条款,而是一个用理性规律指导教育改革行动的开端,一个民族学习教育理论和创新中国教育现代化理论的开始。
  一是珠江三角洲要进行一次教育理论运动,特别对教育管理者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倡导把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
  二是要重视在应用理论中创新理论,总结丰富的珠三角教育实践,使之提升为新的教育现代化理论。特别是要积极探讨珠三角作为后发型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模式和主要道路,研究这种发展与发达国家道路上的差异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发展的影响。同时,要研究珠三角教育实践中如何去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取其精华,兼容数十年革命运动中的时代精神,吸纳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创建新的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新文化,研究把这种文化贯穿于学校德育中,形成新的学校德育理论体系。
  三是强化教育的科研意识,倡导组织有深度的教育科研课题,走出以往零散的游击战,形成更有理论高度、更有辐射影响力的科研活动,使科研成为教育决策的重要基础,并贯穿于每所学校教育工作、每一课堂教学活动以及每位教师的教育行为之中,成为教育工作的自觉,由此推动教育教学理论的创新。在这个意义上,《纲要》的实施不再是一种条文的简单执行,而是理性创新的过程,是珠江三角洲教育的理论建设和创新的产物,可以说,没有理论和推进教育理论创新,就不可能有珠三角教育现代化的未来。
  通读整篇《纲要》,我们都会深刻地感受到,珠三角已从原先单纯的政治标准转向经济标准,现在则需要从经济标准转向教育标准,教育已成为珠三角新发展的核心概念。时代证明,纵然有很好的经济发展设计,如果没看到教育所具有的基础性引导作用,那么这种设计不仅不能实施,甚至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设计。因此,教育改革发展是实施《纲要》的基础,也是珠江三角洲走向光辉21世纪的关键前提。《纲要》为珠三角人带来全新的发展概念,而《纲要》所开启的新30年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也必将是一次新的伟大的中国教育现代化进行曲。如果说以往珠三角教育是重在模仿的经验性改革的话,那这次却是一次从“赶”跨向“超”的伟大跨越,一次需要珠三角新智慧和新胆略的时代创新。这正是《纲要》最重要的时代魅力。
  (参考文献略)
  (本文为广东省高校重点规划课题“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王蕾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是让多人组成小组在一起自主学习合作.传统的老方法过于古板、缺乏趣味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作用,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这是
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让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而小学教育作为最基础的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做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才能让学生们的成长更加顺利.如果想要
将胜任力模型应用到企业招聘活动中,有助于提高企业招聘工作的科学性,进而更为高效地探寻获取有价值的人才.本文简要介绍了胜任力模型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了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的网络技术已经普及,各种媒体传播渠道被不断建立,各种信息也以更快的速度、更便捷的途径、更广泛地发布出来.这种情况一方面可以增加社会的公开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时事,关注新闻.新闻资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通过新闻媒介了解新闻资讯.过去,人们都是通过传统的新闻媒介了解新闻,比如电视、广
铁路桥梁施工技术课程是铁路类院校为工程技术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型和实践性.而随着我国铁路事业建设速度加快,其对铁路桥梁施工方面的技术人才要求也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小学学习也是在为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教育至关重要.本文将以小学数学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小学生实行先学教育的必要性以
随着近年来城镇化发展的脚步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镇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稳步发展.我国人口生育率不仅受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变化和宗教原因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和传媒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也转变为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各种媒体传播形式在不断地融合,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这种与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促
资金匮乏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严重问题,通过对中美高校筹资体系的筹资渠道和结构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筹资渠道单一,而美国的渠道趋于多元化市场化,要改善我国高校融资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