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从问题的对立面入手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en_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一点,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言,更是如此。课堂提问设计的成功与否,对于教学的成败,往往有惊人的联动效应。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同一问题,这样问,可能“一潭死水,波澜不惊”,而那样问,则会“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时从问题的对立面提问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请看下面《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片段。
  师: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坎坷或放逐或被杀,你们能列举一些典型的事例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不一会儿纷纷举起了手。)
  生1:伍子胥劝夫差不要轻信勾践而被杀。
  生2:比干劝商纣王不要沉湎酒色而被挖心。
  生3:屈原劝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
  生4:白居易劝谏,被贬为江州司马。
  师:(点头,微笑)说得很好,看来同学们对历史知识掌握得很好。
  师:那么,这些人为什么会遭到杀害或被放逐呢?
  生1:比如殷纣王的叔父比干,他见纣王荒淫失政,暴虐无道,十分着急,加上为人忠诚正直,劝说时言辞过于激烈,激怒了纣王。
  生2:比干自认为是纣王叔父,说话时没把对方当成君王。
  生3:没有考虑对方的感受,没有尊重他们。
  生2:没有注意方式方法,太直接了。
  生4:君王太残暴了。
  生5:对方是一个昏君。
  师:很好,不仅结合事例,还归纳出了具有共性的原因。
  师:那么,同样是劝说,邹忌为什么能成功呢?
  生1:邹忌说话很委婉。
  师:怎么委婉呢,具体说说看?
  生1:没有直接指出齐王的问题,而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劝说,尊重了他。
  生2:用身边的小事来类比齐王、国事,让齐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
  师:“类比”一词用的很好,正是这一“类比”让齐王反思自己,受到了启发。
  生3:齐王很英明,是个明君。
  师:那么,谁来归纳一下,邹忌高超的劝说技巧是什么?
  生1:没有单刀直入,而是先讲生活趣事,谈自己的体会,类比推理,娓娓道来,让人容易接受。
  生2: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劝说别人,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呢?
  (气氛空前热烈,学生纷纷举手)
  通过这样一个教学片段,笔者对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有了更多的思考。
  首先,语文课堂的提问,不适宜太宽太大。就拿本次课堂教学片段来说,如果直接提出“邹忌高超的劝说技巧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想象,由于问题太宽太大,没有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学生一时无法入手,课堂定然会出现僵局,这时,除了“恨铁不成钢”之外,便是自问自答,包办代替,这就达不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是无效的。
  其次,巧设对立面。巧设对立面,从而活跃讨论气氛,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交锋中迸出智慧的火花。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而透彻的思考,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后,应找准解决重点难点的切入点。找准了切入点,也就找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难点解决了,教学的任务也基本落实了。问题都有对立的两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有时,我们打破固有思维的桎梏,从问题的对立面入手,往往会别有洞天。
  再次,教师在提问时,要用到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否则再好的技巧也是无益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优秀的提问者总是能在吸引住对方,调动起大家的注意力时抛出问题。
  最后,针对切入点,架桥搭梯。问题的设置,最好是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因此老师要深入思考,针对大的切入点,还须“架桥搭梯”或“引猴上树”,以比较浅易的方式将问题呈现给学生,否则还得花费另外一番功夫。
  总之,教师只有讲求课堂提问的艺术,运用各种方式、技巧,学生才会有“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既增长了知识,又开启了智力,甚至有闪光的发现,独到的体验。优秀的课堂提问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那一束花,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一盏灯。
  [作者通联:江苏南京六合区马鞍中学]
其他文献
设计监理是工程监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工程监理的业务范围向着项目管理、工程咨询、代建制的延伸,设计监理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本文通过监理实践,对设计监理进
“鼻”字的本字为“自”字。东汉许慎《说文》一书中说:“自,鼻也,象鼻形。”也就是说,“自”是一个象形字。其本义就是指鼻子。由于人们在说到自己的时候经常会指着自己的鼻子.故
通过电炉铁水热装炼钢实验,分析铁水热装工艺技术、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课堂是语文教师的舞台.炼就与展示语文教师教学功力的方式自然就是课堂语文教学。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功力,要从解读文本与解读学生开始。解读文本与学生就是“走进”文本与“走
本文通过对乱岩塘汞矿开采时期高压地下水防治研究,在保证原有水系平衡的基础上,采用全断面帷幕注浆堵水技术,进行断层水的防治,并顺利通过断层,有效地回收矿产资源,取得了较好的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实施提出的建议之一就是要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这是一个很好的提议,然而,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的实践过程中,往往带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理性的思考,结果,尽管花费很大力气开发出了比较丰富的课程资源,却没有多少教学意义;而对于身边的资源却又没有很好地去利用,导致资源浪费。本文拟结合笔者曾遇到的实践案例,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一位七年级语文教师教学《
地下厂房施工过程中,多种机械设备集合作业会产生大量烟尘及有害气体,危害作业人员的健康和降低机械的工况效果,喷油泵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是减少烟尘和有害气体的最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