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基础教育培养目标服务的。所以美术《课标》明确指出:“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师资力量、教学态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美术教育名存實亡。因此,提高农村美术教育水平已成为农村美术教育的当务之急。要提高农村美术课堂教学水平,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情导入,在美术课上追求美
美术课的美育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创作激情。要使学生爱上每节美术课,就必须让每节课都能带给学生美的收获。如:在讲《撕纸团花》一课时,我先用彩色的粉笔以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勾勒出一幅春天的美丽景色:柔嫩的柳枝,灵巧翻飞的燕子,清澈的溪水,嫩绿的草地等等。然后启发提问“这幅春景是否美丽?再添上点什么就更美了?”学生各抒己见,谈缺花朵的居多,我便抓住契机导入新课:“这节课就来学习《撕纸团花》,比一比,看谁掌握得快,撕的团花美丽,就让谁到黑板前用自己的作品装扮这美丽的春天。”这样的开场白,这样的设计和诱导,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创作欲望激发起来了。不管上哪节课,都要从设计入手,给学生创设想象美、创造美的平台,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新知识,在掌握新知识中发现美,享受美,追求美。
二、将繁杂、枯燥、抽象的美术理论“化整为零”,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农村学生的美术知识底子相对薄弱,美术距离他们的生活相对较远,很多美术理论理解起来又相对较难,加上有时一节课所讲的知识理论较多,导致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的现象屡有发生,让学生感到学习美术很吃力,时间久了就会对美术产生厌烦的心理,甚至会放弃。如果我们把这些繁杂、抽象的理论进行分解,并与具体的欣赏、设计、创作相结合,将这些原本集中来讲的抽象理论分散着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一点一点地去理解消化,这样既能保证所学的知识量不减少,又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例如:在讲“立体构成”知识时,单纯集中讲解理论,学生会感到“空洞,抽象,枯燥”,不易于理解和掌握,如果把这部分内容进行分解,把知识隐含在制作的过程之中,可在“大家动手做条龙”一课中,学生利用废弃的纸杯、纸盒等进行组合、穿插、连接,进行立体的制作和练习。教师可适度点播部分立体构成的知识,切忌面面俱到。其余部分的立体构成知识在其他纸盒动物造型中慢慢去提示,通过这种途径便可把难点分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并不难,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三、改变传统的评价标准,尽量鼓励学生
《课标》提出“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是强调改变我国过去教育评价重结果的甄别及排名次的教育理念,而与国际上评价重视对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的作用相一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改变过去的评价观念,应关注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表现,如:兴趣投入、对探讨问题的贡献、对问题反应的灵敏程度等;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如:是否主动探究、能否与他人合作交流;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对学习方法的领悟等方面的评价。评价用语也要相应改变过去教师习惯用的“谁画得最好,哪张最差”之类的甄别性语言,应改为“选出你最喜欢的画”——强调个性审美取向;“你能改进他的创造吗?”——启发创造思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及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去鼓励学生,使学生时刻感觉到我行,我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从心里愿意学习美术。
总之,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切实做好以上几点,让学生感到“上课有乐趣,知识易掌握,创作有鼓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美术教学的质量就会得到稳步提高。
一、激情导入,在美术课上追求美
美术课的美育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创作激情。要使学生爱上每节美术课,就必须让每节课都能带给学生美的收获。如:在讲《撕纸团花》一课时,我先用彩色的粉笔以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勾勒出一幅春天的美丽景色:柔嫩的柳枝,灵巧翻飞的燕子,清澈的溪水,嫩绿的草地等等。然后启发提问“这幅春景是否美丽?再添上点什么就更美了?”学生各抒己见,谈缺花朵的居多,我便抓住契机导入新课:“这节课就来学习《撕纸团花》,比一比,看谁掌握得快,撕的团花美丽,就让谁到黑板前用自己的作品装扮这美丽的春天。”这样的开场白,这样的设计和诱导,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创作欲望激发起来了。不管上哪节课,都要从设计入手,给学生创设想象美、创造美的平台,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新知识,在掌握新知识中发现美,享受美,追求美。
二、将繁杂、枯燥、抽象的美术理论“化整为零”,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农村学生的美术知识底子相对薄弱,美术距离他们的生活相对较远,很多美术理论理解起来又相对较难,加上有时一节课所讲的知识理论较多,导致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的现象屡有发生,让学生感到学习美术很吃力,时间久了就会对美术产生厌烦的心理,甚至会放弃。如果我们把这些繁杂、抽象的理论进行分解,并与具体的欣赏、设计、创作相结合,将这些原本集中来讲的抽象理论分散着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一点一点地去理解消化,这样既能保证所学的知识量不减少,又能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例如:在讲“立体构成”知识时,单纯集中讲解理论,学生会感到“空洞,抽象,枯燥”,不易于理解和掌握,如果把这部分内容进行分解,把知识隐含在制作的过程之中,可在“大家动手做条龙”一课中,学生利用废弃的纸杯、纸盒等进行组合、穿插、连接,进行立体的制作和练习。教师可适度点播部分立体构成的知识,切忌面面俱到。其余部分的立体构成知识在其他纸盒动物造型中慢慢去提示,通过这种途径便可把难点分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并不难,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三、改变传统的评价标准,尽量鼓励学生
《课标》提出“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是强调改变我国过去教育评价重结果的甄别及排名次的教育理念,而与国际上评价重视对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的作用相一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改变过去的评价观念,应关注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表现,如:兴趣投入、对探讨问题的贡献、对问题反应的灵敏程度等;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如:是否主动探究、能否与他人合作交流;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对学习方法的领悟等方面的评价。评价用语也要相应改变过去教师习惯用的“谁画得最好,哪张最差”之类的甄别性语言,应改为“选出你最喜欢的画”——强调个性审美取向;“你能改进他的创造吗?”——启发创造思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及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去鼓励学生,使学生时刻感觉到我行,我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从心里愿意学习美术。
总之,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切实做好以上几点,让学生感到“上课有乐趣,知识易掌握,创作有鼓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美术教学的质量就会得到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