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必须修炼的基本能力之一。首先简述学生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迷失自己而自暴自弃的实际案例,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析,指出是由自我认知偏差、性格缺陷及人际交往能力缺陷三个方面引起的,并阐述了案例处理流程,总结出此类案例对辅导员工作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人际交往;案例分析;启示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056-02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必须修炼的基本能力之一。作为辅导员,处理过各种各样的学生案例,感触最深的是一例学生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失去信心,从而自暴自弃的案件。
一、案例介绍
小林,女,20岁,是通信工程专业二年级学生,来自于河南省一个偏僻乡村,姐弟2人,父母均是农民,母亲积劳成疾,家庭比较贫困。她性格内向,很少与人交往,从小很节俭,成绩优异。然而自上大学之后,她发现以前的生活方式完全不适合大学生活。她尝试着融入到班集体中,却找不到合适的交往方式,不能很好地处理宿舍同学之间、班级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这使她很无奈。入学以来,她很少与同学交流,更不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与本班同学没有太多感情。因此,她常常感到特别的孤独,从而导致自卑。长期的苦恼和焦虑使她患上了神经衰弱症。较长时间的失眠和精神压力,使她精神疲惫,体质下降。她本想通过专心学习,减轻自己对自身人际关系较差的烦恼,然而,事与愿违,由于她休息不好、精力不足,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后来竟出现考试不及格的现象,她感到恐慌,失去了坚持学习的信心。这种较大的心理落差,使她逐渐对大学生活失去了兴趣,一度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
二、案例分析
通过深入了解情况,从心理学专业知识判定,该同学属于人际关系障碍。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认知偏差大。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自我认知是人们对自己的认识或评价。每一个人在心理成长的过程中,认知是基础。个体认知的情况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自身的情感和意志,主导着行为取向。正确的、积极的认知会使个体产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和意志;相反,错误的、消极的认知则导致情感、意志的消极,从而产生不良的行为。该同学在大学期间,对自我认识没有一个积极、正确的把握,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技巧,自我认知偏差大,从而导致包括身体健康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2.性格形成不完善。心理学中明确指出:“性格是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性格与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良好的性格能很好地促使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可以改变和弥补气质和能力的某些消极因素,对人生具有积极意义;相反,不良的性格也会阻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比如自大、自卑等,不仅严重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也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导致心理疾病。
3.人际交往能力缺陷。人与人的沟通、交往是需要一定能力的,该同学因为本人性格和家庭生活原因,不善于与人交流,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平时她不爱说话,经常独来独往,不善于为人处事,缺乏这方面的锻炼,造成了与宿舍同学和班级同学关系不融洽的局面。当遇到人际交往问题时,她束手无策,不具备较好地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因此,其人际交往能力的缺陷导致了她人际关系出现困境,这是一个内在因素。
总之,该学生这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了她人际关系的心理障碍,使得这位本来成绩不错的学生在一年多的大学生活中陷入了困境。她不仅没有处理好人际关系,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身体,造成对生活的恐慌,失去了坚持学习的信心。
三、处理流程分析
小林的异常状态让我提高了警惕,更加强了对她的关注和重视。在与她本人沟通之前,我先与她所在专业班级的班委和宿舍同学交流、沟通,经了解,基本掌握了她的实际情况。同时,为了更好的制订解决方案,我专门咨询了学校的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对其实施综合性的心理辅导。
1.采用谈话法进行辅导。在与林同学谈话前,我先通过其专业的班委和同宿舍同学了解更多的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映,到学校心理咨询室请教专职心理咨询师,以便采取针对性更强的谈话方式。谈话法的采用,我遵照尊重与理解学生的原则。我认为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权利,承认她与其她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是心理辅导成功的前提。同时,我还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设身处地的站在林同学的立场考虑问题,更加深入的了解她、理解她。她感受到了我对她的尊重,不再抗拒和排斥,逐步向我吐露了心声。
2.运用理性行为疗法,提高其对大学生活的正确认识。理性行为治疗法是一种认知导向的行为治疗法,主要教导当事人如何进行科学化思考,如何消除未来可能再出现新的自我挫败想法和行为。该案例中,在取得林同学信任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她一起认真地探讨大学生活的特点,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人际关系的意义,从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到如何正确认识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再到如何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不和谐的部分。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及理性思考,明确指出她在大学生活中的优势及不足,使其逐步认识到并尽快地改变过去那种非理性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模式,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鼓励其形成良好的性格。针对该生性格上不完善的地方,我积极鼓励她在形成良好的性格上下功夫,这是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在因素。比如,她比较内向,不愿多说话,我建议她先从小范围内入手,可以先跟宿舍1~2名比较和善的同学多交流,逐渐扩展到整个宿舍,整个班级。然后向她提出有关性格优化的具体建议和方法,如多读一些研究如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书籍、多交友等。鼓励她主动和同学交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完善性格。 4.与其任课老师沟通,重视课堂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班级课堂也是影响其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场合。为了更好的了解该同学在上课期间的表现,我与其多位任课老师沟通,提醒老师们随时注意她在课堂上的状态,并希望老师们多给她关心和鼓励,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教师的关爱,提高其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重塑信心。除了课堂学习以外,我还运用行为疗法,加强实际训练。在她没课的时候,我和她一起探讨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并告知她要好好把握人际交往的四条原则:尊重、互助、坦诚、宽容。鼓励她在生活中能够更好的尊重和理解他人,体会到“帮助别人,幸福大家”的感受。按照上述步骤,对该生进行了近三个多月的辅导和交流,很庆幸的是该生能够非常积极地配合、认真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一,她体质很快地得到康复,心情也好了很多。第二,她不再拒绝宿舍同学,开始主动与她们交流,还交上了两、三个好朋友。第三,她的性格变得开朗多了,每天心情舒畅、精力充沛,神经衰弱的相关症状都基本消失了。第四,她能够专心学习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很多,成绩提高很快,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她终于拨开了人际关系的迷雾,享受快乐生活的阳光雨露,与同学们共享大学的美好时光。
四、案例启示
这个案例对辅导员工作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
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大学阶段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是大学生克服或避免产生自卑心理的重要因素。在学习和生活中,辅导员要重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加强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帮助她们切实摆正自己的位置,扬长避短,积极与同学沟通,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主动与同学交流,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2.加强大学生的适应性教育和挫折教育。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而言,适应大学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一堂课,一旦处理不好适应性问题,很容易出现类似案例中的心理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高度重视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帮助学生实现由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变,并引导她们变被动的学习方式为主动学习,主动采取措施、想方设法去适应新的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自己;注重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加强挫折教育,帮助学生养成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不是逃避问题,甚至自暴自弃。
3.开展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实现自我辅导。对于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辅导员要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增强自我教育。同时结合心理学知识,开展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培育活动,帮助学生从自身出发,解决心理方面的各种问题。对于自卑者,帮助她们敞开心怀,让心灵和外界充分地交流,驱散积郁心中的阴霾,使其心理问题和压力及时得到释放。
4.重视理论引导,提高综合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辅导员不但要积极组织和开展更多的文体活动,增加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更要重视理论引导。人际交往能力不是生来就具备的,它具备自身的特点,更具有一定的技巧,相关方面的研究非常多。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去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中国知网等查阅书籍和资料,阅读相关的知识,从理论上提升自己对这项能力的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指导自己的实践,这样就可以解决更多实际问题,避免出现案例中所提到状况。
作为辅导员,我真心的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成才。这个案例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它像一面镜子,更像一个警钟,时刻提醒我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努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人际关系网,从而愉快地完成学业,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就要做到:以尊重为帆,让爱心助航,拨开影响学生成长的迷雾,助力学生扬帆驶向远方。
参考文献:
[1]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88.
[2]赵娜.用尊重和爱心助学生成长——学生因自卑而自暴自弃的案例分析[J].河南教育(高教),2014,(4).
关键词:人际交往;案例分析;启示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056-02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必须修炼的基本能力之一。作为辅导员,处理过各种各样的学生案例,感触最深的是一例学生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失去信心,从而自暴自弃的案件。
一、案例介绍
小林,女,20岁,是通信工程专业二年级学生,来自于河南省一个偏僻乡村,姐弟2人,父母均是农民,母亲积劳成疾,家庭比较贫困。她性格内向,很少与人交往,从小很节俭,成绩优异。然而自上大学之后,她发现以前的生活方式完全不适合大学生活。她尝试着融入到班集体中,却找不到合适的交往方式,不能很好地处理宿舍同学之间、班级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这使她很无奈。入学以来,她很少与同学交流,更不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与本班同学没有太多感情。因此,她常常感到特别的孤独,从而导致自卑。长期的苦恼和焦虑使她患上了神经衰弱症。较长时间的失眠和精神压力,使她精神疲惫,体质下降。她本想通过专心学习,减轻自己对自身人际关系较差的烦恼,然而,事与愿违,由于她休息不好、精力不足,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后来竟出现考试不及格的现象,她感到恐慌,失去了坚持学习的信心。这种较大的心理落差,使她逐渐对大学生活失去了兴趣,一度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
二、案例分析
通过深入了解情况,从心理学专业知识判定,该同学属于人际关系障碍。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认知偏差大。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自我认知是人们对自己的认识或评价。每一个人在心理成长的过程中,认知是基础。个体认知的情况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自身的情感和意志,主导着行为取向。正确的、积极的认知会使个体产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和意志;相反,错误的、消极的认知则导致情感、意志的消极,从而产生不良的行为。该同学在大学期间,对自我认识没有一个积极、正确的把握,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技巧,自我认知偏差大,从而导致包括身体健康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2.性格形成不完善。心理学中明确指出:“性格是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性格与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良好的性格能很好地促使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可以改变和弥补气质和能力的某些消极因素,对人生具有积极意义;相反,不良的性格也会阻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比如自大、自卑等,不仅严重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也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导致心理疾病。
3.人际交往能力缺陷。人与人的沟通、交往是需要一定能力的,该同学因为本人性格和家庭生活原因,不善于与人交流,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平时她不爱说话,经常独来独往,不善于为人处事,缺乏这方面的锻炼,造成了与宿舍同学和班级同学关系不融洽的局面。当遇到人际交往问题时,她束手无策,不具备较好地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因此,其人际交往能力的缺陷导致了她人际关系出现困境,这是一个内在因素。
总之,该学生这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了她人际关系的心理障碍,使得这位本来成绩不错的学生在一年多的大学生活中陷入了困境。她不仅没有处理好人际关系,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身体,造成对生活的恐慌,失去了坚持学习的信心。
三、处理流程分析
小林的异常状态让我提高了警惕,更加强了对她的关注和重视。在与她本人沟通之前,我先与她所在专业班级的班委和宿舍同学交流、沟通,经了解,基本掌握了她的实际情况。同时,为了更好的制订解决方案,我专门咨询了学校的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对其实施综合性的心理辅导。
1.采用谈话法进行辅导。在与林同学谈话前,我先通过其专业的班委和同宿舍同学了解更多的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映,到学校心理咨询室请教专职心理咨询师,以便采取针对性更强的谈话方式。谈话法的采用,我遵照尊重与理解学生的原则。我认为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权利,承认她与其她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是心理辅导成功的前提。同时,我还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设身处地的站在林同学的立场考虑问题,更加深入的了解她、理解她。她感受到了我对她的尊重,不再抗拒和排斥,逐步向我吐露了心声。
2.运用理性行为疗法,提高其对大学生活的正确认识。理性行为治疗法是一种认知导向的行为治疗法,主要教导当事人如何进行科学化思考,如何消除未来可能再出现新的自我挫败想法和行为。该案例中,在取得林同学信任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她一起认真地探讨大学生活的特点,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人际关系的意义,从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到如何正确认识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再到如何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不和谐的部分。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及理性思考,明确指出她在大学生活中的优势及不足,使其逐步认识到并尽快地改变过去那种非理性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模式,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鼓励其形成良好的性格。针对该生性格上不完善的地方,我积极鼓励她在形成良好的性格上下功夫,这是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在因素。比如,她比较内向,不愿多说话,我建议她先从小范围内入手,可以先跟宿舍1~2名比较和善的同学多交流,逐渐扩展到整个宿舍,整个班级。然后向她提出有关性格优化的具体建议和方法,如多读一些研究如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书籍、多交友等。鼓励她主动和同学交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完善性格。 4.与其任课老师沟通,重视课堂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班级课堂也是影响其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场合。为了更好的了解该同学在上课期间的表现,我与其多位任课老师沟通,提醒老师们随时注意她在课堂上的状态,并希望老师们多给她关心和鼓励,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教师的关爱,提高其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重塑信心。除了课堂学习以外,我还运用行为疗法,加强实际训练。在她没课的时候,我和她一起探讨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并告知她要好好把握人际交往的四条原则:尊重、互助、坦诚、宽容。鼓励她在生活中能够更好的尊重和理解他人,体会到“帮助别人,幸福大家”的感受。按照上述步骤,对该生进行了近三个多月的辅导和交流,很庆幸的是该生能够非常积极地配合、认真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一,她体质很快地得到康复,心情也好了很多。第二,她不再拒绝宿舍同学,开始主动与她们交流,还交上了两、三个好朋友。第三,她的性格变得开朗多了,每天心情舒畅、精力充沛,神经衰弱的相关症状都基本消失了。第四,她能够专心学习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很多,成绩提高很快,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她终于拨开了人际关系的迷雾,享受快乐生活的阳光雨露,与同学们共享大学的美好时光。
四、案例启示
这个案例对辅导员工作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
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大学阶段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是大学生克服或避免产生自卑心理的重要因素。在学习和生活中,辅导员要重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加强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帮助她们切实摆正自己的位置,扬长避短,积极与同学沟通,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主动与同学交流,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2.加强大学生的适应性教育和挫折教育。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而言,适应大学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一堂课,一旦处理不好适应性问题,很容易出现类似案例中的心理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高度重视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帮助学生实现由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变,并引导她们变被动的学习方式为主动学习,主动采取措施、想方设法去适应新的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自己;注重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加强挫折教育,帮助学生养成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不是逃避问题,甚至自暴自弃。
3.开展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实现自我辅导。对于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辅导员要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增强自我教育。同时结合心理学知识,开展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培育活动,帮助学生从自身出发,解决心理方面的各种问题。对于自卑者,帮助她们敞开心怀,让心灵和外界充分地交流,驱散积郁心中的阴霾,使其心理问题和压力及时得到释放。
4.重视理论引导,提高综合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辅导员不但要积极组织和开展更多的文体活动,增加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更要重视理论引导。人际交往能力不是生来就具备的,它具备自身的特点,更具有一定的技巧,相关方面的研究非常多。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去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中国知网等查阅书籍和资料,阅读相关的知识,从理论上提升自己对这项能力的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指导自己的实践,这样就可以解决更多实际问题,避免出现案例中所提到状况。
作为辅导员,我真心的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成才。这个案例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它像一面镜子,更像一个警钟,时刻提醒我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努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人际关系网,从而愉快地完成学业,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就要做到:以尊重为帆,让爱心助航,拨开影响学生成长的迷雾,助力学生扬帆驶向远方。
参考文献:
[1]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88.
[2]赵娜.用尊重和爱心助学生成长——学生因自卑而自暴自弃的案例分析[J].河南教育(高教),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