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的夙敌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hikd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可辩驳,徕卡创造了世界上银盐照相机的历史。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直到战后,世界各国的照相机厂商制造了很多仿徕卡的照相机。
  日本有尼卡、莱欧他斯,还有佳能的旁轴取景照相机;中国生产了红旗和上海牌照相机;美国生产了卡顿照相机;法国生产了福卡;意大利生产了卡马;苏联则生产了一系列仿徕卡照相机,有费德、卓尔基等。
  这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徕卡中心主义进行的。
  不过,在徕卡的光辉中,我们决不能忘记另外一种旁轴取景照相机,这就是蔡斯公司生产的康太时照相机,他的名字随着时代的变迁,几起几落。
  他的诞生是在1932年,比1925年问世的徕卡晚7年。
  当时问世的康太时,作为蔡斯的代表,已经比徕卡具备了很多更全面的功能。
  镜头交换的卡口模式更加迅速,连动测距器比当时徕卡的区间更大,更加保证了距离测定的精密性。
  和徕卡的横向布帘快门不同的是,康太时采用的是纵向的金属快门设计。
  这种最早的型号,就是康太时1型,也被称为黑色康太时,现在古典照相机收藏界也拥有很高的人气指数。
  该机型在1936年进行了较全面改进,推出了康太时2型。康太时1型的过卷装置在镜头的旁边,从设计角度来看,是前卫的、崭新的设计,不过有人也指出,因为离镜头过近,有些不好使。改良后的康太时2型,其过卷装置设计在了机身的上方,机身的颜色也改为黑色,在当时绝对是时髦、前卫的色彩设计。
  


  康太时2型相对于徕卡的最大改进之处,就是把徕卡在旁轴取景的状态下,测距和取景分成两个窗口的设计,改变成一个窗口实现测距与取景。
  可以这样说,康太时是第一个实现在取景器内对焦的同时,还可以在取景器内构图的照相机。
  现在看来,这是个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东西,但在当时,徕卡还没有采用这一技术的时候,康太时已经领先了一步,当时康太时的胆识是令人钦佩的。
  徕卡公司采用康太时2的这一技术,已经是1954年的战后,首次采用这一技术的是徕卡3型。
  不过制造康太时相机的蔡司公司,真可以说是命运多包。
  他的生产基地——德国的德累斯顿,在二战结束后,被苏联红军占领,后来成为东德治理下的城市,这个阶段的康太时照相机的技术人员、机械等,都被置于前苏联的控制下。
  后来,全部和生产有关的单元,包括人员与技术,都被移送到苏联的乌克兰,这样,在乌克兰就诞生了“苏联自己制造的康太时——“基辅”照相机。
  非常有意思的是,最初一批的基辅照相机,被认为是“名叫基辅的康太时照相机”。收藏家们认为,这批康太时照相机是使用了“基辅这种假护照的康太时”。最早的,由苏联控制、完全使用原厂材料、人员、技术的康太时照相机,完全被认同为康太时照相机,这和后来苏联照相机被排除在精密仪器行业以外的情况是有很大区别的。
  


  根据日本研究人员的发现,最早的基辅照相机的金属上盖中,从里侧看,可以模糊地看到CONTAX的文字,从右到左反写的字样。
  30年前,也就是1973年我在维也纳的时候,,还是一个20多岁的贫穷摄影家,当时还买不起徕卡那些昂贵的照相机,“早期的基辅照相机”就成了我的选择。
  当时我的全套装备是这样的:在漂亮的皮套里,有35mm、135mm、85mm、50mm(分为F1.5和F2两只)镜头,当然还有基辅的机身。
  这样的一套照相机,基本可以完成各种工作,全套的价格比战前的徕卡3型也便宜很多。这套装备是我在维也纳散步摄影时的重要助手。在那个穷困的时候,我连用的黑白胶片,都是从电影胶片的盘片上剪下来,自己装成胶卷使用的。
  从那个时期的作品中,我精选了一批,即将编成一本1000多页的摄影集,这是一本反映上个世纪70年代,维也纳和欧洲风情的摄影集。
其他文献
就如历史总是悄悄地从身边溜走,让摄影人留下诸多影像遗恨一样;历史也总是悄悄地来临,为我们上演着一场又一场的革命。  数字时代已经在我们经意与不经意之间,汇成了一股汹涌的大潮,让我们在怀疑、惊异、感叹、兴奋、困惑中,被推拥着左右摇摆着前行着。  200万像素相机14万元人民币售价的历史;如房子一般大小却天价一般价格的计算机的历史,虽然还在不久之前存在,如今却仿佛已成为久远的往事。我们无比幸运、廉价、
期刊
“传媒大奖”即将登场热闹、忙碌了一年的摄影圈儿,发生了不少大事儿,涌现了不少名人儿,更推出了不少优秀的摄影器材!即将登场的“中国摄影传媒大奖”对这一年的点点滴滴进行了一次盘点,隆重推出了“年度摄影大事”、“年度摄影人物”、“年度摄影器材”三大奖项!  这项由《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家协会网联合进行的评选活动自2003年成功举办以来,在中国摄影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传媒
期刊
开阔的视野,舒展的画面是宽画幅影像的魅力所在。近几年来,无论是专业摄影家,还是摄影发烧友都被宽画幅相机的优秀品质所吸引,尤其在表现风光作品中更为突出。不过本期展示的几幅作品中,不仅有自然风光、园林风光,还有以民居小品、纪实的羊群为拍摄主体的画面,它们各自以宽画幅特有的景深、视角展示了独有的魅力。 使用器材:哈苏X
期刊
丽江古城因状如硕大玉砚,故名大研。它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瑞士”,东方人脑中的“高原姑苏”,洛克心里的东巴魂,徐霞客胸内的莫测城,游人如织,风光如泣。但是,单兵作战的影友永远敌不过旅游团的汹汹大军,我们的智慧就在于避其“游峰”。表面杂乱的“游峰”其实是蛮有规律的,如在下述时段安排下述机位,我们便可避其锋芒,在一天之内稳稳拍出几处好照片。    第一站  早上7:10至7:30,“科贡坊之晨”    
期刊
“超现实主义” 起源于法国的文学领域。倡导者作家A·勃勒东(A·BRETON)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军队精神病院服役,深受震动,遂成为当时流行的达达文学运动成员。后接受了S·弗洛伊德(S·FREUD)的精神分析学说和H ·柏格森(H·BERGSON)的直觉主义哲学思想,在自已的文学创作中引进和运用他们的下意识说和内心体验说,创建了自已的“超现实主”文学流派。1924年他发表了第一篇《超现实主义宣言
期刊
清东陵·孝陵大红门及大碑楼  当代知觉心理学曾揭示了这样一个视觉心理规律:对于空间形体的感知,在近、中、远不同的视距上,近观与远观,具有相对静态的特征,两者之间的中景则具有相对动态的特征,而这一规律正与风水形势说所强调的“近观之形,远观之势”和两者间中景的视觉感效果与景观艺术处理的原则完全相同,并明确指出“百尺为形,千尺为势”,“形即在势之内,势即在形之中”。  基于此,当我们自石牌坊沿神路走至大
期刊
杂志是平面媒体,电视是动态媒体。杂志具有印刷精美可以长期保留的特点,而电视是当今的主流媒体,具有时效性强、画面形象生动的特点。  《大众摄影》杂志与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合作举办的“聚焦西部”摄影大赛开创了平面媒体与电视媒体合作举办全国性摄影比赛的先河。《大众摄影》拥有摄影专业传媒优势,西部频道拥有快速传播、受众广泛特点,二者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把本次摄影大赛搞得有声有色。    评选分两个阶段  “
期刊
如今的市场上除了彩色胶卷就是存储卡,不去专业器材店恐怕就见不到黑白胶卷。对于广大摄影消费者来说,除了照婚沙照和艺术人像时会想到为自己留个黑白效果的个性照片外,不会有多少人去买个黑白胶卷放在相机里了。除了暗房原因和操作技术外,还有什么阻碍了黑白的脚步呢?  黑白,永远的摄影艺术  斯 密    黑白摄影,永远是摄影艺术的至高顶峰,这是不容置疑的。从摄影初期的达盖尔,到决定性瞬间的布勒松,光影的亚当斯
期刊
三峡之秋 金奖 彭世良摄 横断巫山云雨 铜奖 黄正平摄 金色三峡 铜奖 肖法佳 即将消失的古城 铜奖 姜 平摄
期刊
徕卡?徕卡!  “徕卡是什么”、“为何选择徕卡”、“如何选择徕卡”……徕卡无数的传奇故事成为每一个摄影人心中解也解不开的结。有人说,中国人有徕卡情结,其实,何止是在中国,在美国、在日本,在欧洲,在全球各地,到处都有着无数的铁杆徕卡迷。徕卡已经不是那个标着一个小红圈的小小相机了,它已经成了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态度的代名词。有人崇拜徕卡,有人迷信徕卡,有人淡泊徕卡,也有人排斥徕卡,这正是徕卡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