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考场作文要求考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具有一定的指令性。优秀的考场作文要能够讲述出写作主体对客观世界独特的认知,自由吐纳人、事、物,进而唤醒读者的内心。在考场作文中,考生需要学会“带着脚镣跳舞”。结合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作文题,谈一谈在考场作文中追寻创新表达,让考场作文变得更具个性化特色。
关键词:“陌生化”;个性化;考场作文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会发展实证、推理,增强思辨式思维,学会个性化表达。”“思辨和个性”成为了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核心要素。考场作文是一种注重个性表达,进而诉求创造性精神的劳动过程。因此,在考场作文中,学生需要注重追寻创新,即“陌生化表达”,力求思辨性,从而表达出个性化见解。
所谓“陌生化”是指在写作中超出常规、俗套的表达,以新异的形式和独特的情思表达对世界的全新感知。就考场作文而言,因“时间紧迫,容量有限”,学生需要在审题准确的情况下,善于采用”陌生化“的表达形式,获得阅卷教师的青睐。笔者结合2021年江苏省南通中考作文题,从文脉灵动、素材选择、语言表述等方面,具体探讨追寻“陌生化”的方式,写出个性化考场作文的有效方法。
一、注重思辨分析,形成“陌生化”文脉
纵观近几年中考作文试题,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需要考生在文题中寻找思辨色彩的关键词,辨明关系,从而确定行文的重心。
注重读懂文题内涵,学会由表及里,形成“陌生化”文脉。写好考场作文的第一步就是明确作文要求,读懂文题的内涵。如果读不准、读不透,考生在写作时往往会人云亦云,甚至会偏题、离题。以2021年江蘇省南通市中考作文《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为例,通读文题,学生很容易读出“我的世界”这一关键词,明确文章有关“自己的成长”“自己的生活”。如果考生就这样草草写作很容易写出一些套作。笔者认为,考生需“由内涵到外延”进行核心关键词剖析,进行深度探讨,形成“陌生化”的构思。考生需要完成以下三部曲:第一,理清文题中关键词内涵;第二,确定核心关键词,并且由此为圆心向外辐射,理清行文的逻辑脉络;第三,由核心关键词——核心事件(表)——展开联想(类)——情感主题(内)。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思考,学生可以形成有效的作文思维导图,挖掘出文题中的隐含信息,确定最佳立意,写出文脉清晰、文风正气的考场作文。比如,有的学生抓住文题中的“光”,由表及里,展开如下思考:
生1:灯光——每次回家父亲为我亮着灯光——感动了“我”——照亮“我”的学习之路。
生2:自然之星光(外在)——星星之光可以燎原(类想)——中国长征革命(事例)——中国革命精神(不屈、勇敢)照亮我们后辈前行(内在)。
生3:自然界太阳光(外在)——古有屈原、辛弃疾、陆游这样爱国的伟人(类想)——今有袁隆平、钱学森等科研工作者(联结)——中国科技之光(内在)——探索永无止境的精神照亮我的心灵——启发后辈不断前行(升华)。
可见,三位学生的行文脉络有着优劣之分。后面两个明显高于第一个,第一位学生的思维没有向更深处漫溯,还是停留在平常的亲情之中,更没有一分为二,紧扣关键词,学会分析逻辑关系。由此可见,考场作文不能拘泥于平常俗套,考生需要结合具体的问题全面理解,展开辨析。同时,考生还需要确定主次关键词,学会统筹,从而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化见解。
二、注重信息筛选,形成“陌生化”素材
写作是写作者表达内心世界的过程。其中,作者需要学会双重转化,一是将现实的世界与客观世界结合转化自己的认知,二是用文字将自我的认知进行转化。在这过程中,作者需要注重输入真实的故事,组成有效信息,然后“输出”有血有肉地个性化文字。
首先,注重素材的筛选,挑选小众化素材。小众化素材是指挖掘平淡生活中的“波澜”,寻找乏味中的“小味道”。经典的名家之作,作者往往聚焦生活中的烟火气,选取小众化的素材,看似熟悉又似乎“陌生”,从而表现出不一样的生活。比如,汪曾祺先生的《葡萄月令》:
三月,葡萄上架。
先得备料。把立柱、横梁、小棍,槐木的、柳木的、杨木的、桦木的,按照树棵大小……中等的,六根、四根。
可见,汪曾祺先生没有选取宏大的题材,而是关注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写作中学生可以把自己平时的爱好注入其中,从小处着眼,表达别人没有的感受。选取素材时,可选取小众化的素材,力求“别人没有,我有”,“别人有,我新”,做到才情横溢。以《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文题为例,一般的学生思维会在亲情、友情中打转。要跳出这一窠臼,学生需要学会筛选素材,学会选取接地气、有文气的作文素材。比如,有一位学生以“地摊”文化为着手点写每一天路过的街道,展示生活的气息,写自己身边人的感受,具体如下:
每天放学都要匆匆走过那条学校街道,隔着玻璃的三围小推车的矮胖男人,忙碌的女人,还有那一盏微弱街灯……
细细想来,摊主也许并无那么多心思,柴米油盐,他们哪一样不是实打实的,就推着摊车风里来雨里去了,这也照亮我踏实前行之路。
其次,注重有效将个人与时代结合,引入读者现场之境。优秀的考场作文除了要看到“个我”,还需要在时代的大背景下看到“大我”。这就需要学生紧扣文题,学会从自身出发,生发出“大我”情思,进而让阅卷教师读来感觉此文高人一筹。如《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一题,学生可以引入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疫情之中,人性的美好”等等。有的学生巧妙引入“疫情之中,人们贡献一臂之力”的场景。总之,学生需巧妙地从熟悉的故事中筛选出小的画面,进而写出带着时代气息的作文。
三、注重情境设置,形成“陌生化”语言
首先,注重在情境的细摹中形成“陌生化”语言。要使考场作文的语言丰润灵动,能直接体现出文字的美感和张力,考生应注重原生态场景的刻画。现当代的文学大家都注重在一定的“场景”中,进行细节性的描写,从而展现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比如,《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一题,考生在考场上如果写成记叙文需要对所绘之景、所写之事进行细致临摹,力图吸引读者进入“现场”。现摘录片段如下:
中考将近,绵绵的细雨似乎不解人之愁,扰得人徒增愁绪。破天荒地,父亲提议今天带我到外面吃早茶。
……
进得店来,我发现人并不多。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跛脚店主和醒目耀眼的店名——山河。走进店铺,一台70英寸的电视,正在播放1965年拍摄的影片《在烈火中永生》,阴暗的渣滓洞里,大脑袋的小萝卜头晶亮的眸子,透着坚韧;瘦小的身躯在牢房里穿梭……我边边吃边看,思绪也在飞扬。
可见,考生看似漫不经心的笔墨,却设置独特的情境。文章将电影中地下党斗争的场景与疫情之下山城的“绵绵细雨”形成了映衬,加上陌生化的语言表达,让文章充盈出画面的唯美感。这样使读者融入其境,心生同感。
综上所述,在考场写作中,学生需要让表达从“常态”变为“异态”,追求“陌生化”。当作文以陌生化的姿态,即追求“创新”表达,去接近真实的生活,那么灵动的文字才可以跃出。
参考文献:
[1]李玉山.宏大主题与个性言说[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8).
[2]陈淮高.“真我”“新我”“大我”——谈高考作文中的“主体”意识[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7).
作者简介:刘克松(1977— ),男,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初级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关键词:“陌生化”;个性化;考场作文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会发展实证、推理,增强思辨式思维,学会个性化表达。”“思辨和个性”成为了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核心要素。考场作文是一种注重个性表达,进而诉求创造性精神的劳动过程。因此,在考场作文中,学生需要注重追寻创新,即“陌生化表达”,力求思辨性,从而表达出个性化见解。
所谓“陌生化”是指在写作中超出常规、俗套的表达,以新异的形式和独特的情思表达对世界的全新感知。就考场作文而言,因“时间紧迫,容量有限”,学生需要在审题准确的情况下,善于采用”陌生化“的表达形式,获得阅卷教师的青睐。笔者结合2021年江苏省南通中考作文题,从文脉灵动、素材选择、语言表述等方面,具体探讨追寻“陌生化”的方式,写出个性化考场作文的有效方法。
一、注重思辨分析,形成“陌生化”文脉
纵观近几年中考作文试题,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需要考生在文题中寻找思辨色彩的关键词,辨明关系,从而确定行文的重心。
注重读懂文题内涵,学会由表及里,形成“陌生化”文脉。写好考场作文的第一步就是明确作文要求,读懂文题的内涵。如果读不准、读不透,考生在写作时往往会人云亦云,甚至会偏题、离题。以2021年江蘇省南通市中考作文《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为例,通读文题,学生很容易读出“我的世界”这一关键词,明确文章有关“自己的成长”“自己的生活”。如果考生就这样草草写作很容易写出一些套作。笔者认为,考生需“由内涵到外延”进行核心关键词剖析,进行深度探讨,形成“陌生化”的构思。考生需要完成以下三部曲:第一,理清文题中关键词内涵;第二,确定核心关键词,并且由此为圆心向外辐射,理清行文的逻辑脉络;第三,由核心关键词——核心事件(表)——展开联想(类)——情感主题(内)。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思考,学生可以形成有效的作文思维导图,挖掘出文题中的隐含信息,确定最佳立意,写出文脉清晰、文风正气的考场作文。比如,有的学生抓住文题中的“光”,由表及里,展开如下思考:
生1:灯光——每次回家父亲为我亮着灯光——感动了“我”——照亮“我”的学习之路。
生2:自然之星光(外在)——星星之光可以燎原(类想)——中国长征革命(事例)——中国革命精神(不屈、勇敢)照亮我们后辈前行(内在)。
生3:自然界太阳光(外在)——古有屈原、辛弃疾、陆游这样爱国的伟人(类想)——今有袁隆平、钱学森等科研工作者(联结)——中国科技之光(内在)——探索永无止境的精神照亮我的心灵——启发后辈不断前行(升华)。
可见,三位学生的行文脉络有着优劣之分。后面两个明显高于第一个,第一位学生的思维没有向更深处漫溯,还是停留在平常的亲情之中,更没有一分为二,紧扣关键词,学会分析逻辑关系。由此可见,考场作文不能拘泥于平常俗套,考生需要结合具体的问题全面理解,展开辨析。同时,考生还需要确定主次关键词,学会统筹,从而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化见解。
二、注重信息筛选,形成“陌生化”素材
写作是写作者表达内心世界的过程。其中,作者需要学会双重转化,一是将现实的世界与客观世界结合转化自己的认知,二是用文字将自我的认知进行转化。在这过程中,作者需要注重输入真实的故事,组成有效信息,然后“输出”有血有肉地个性化文字。
首先,注重素材的筛选,挑选小众化素材。小众化素材是指挖掘平淡生活中的“波澜”,寻找乏味中的“小味道”。经典的名家之作,作者往往聚焦生活中的烟火气,选取小众化的素材,看似熟悉又似乎“陌生”,从而表现出不一样的生活。比如,汪曾祺先生的《葡萄月令》:
三月,葡萄上架。
先得备料。把立柱、横梁、小棍,槐木的、柳木的、杨木的、桦木的,按照树棵大小……中等的,六根、四根。
可见,汪曾祺先生没有选取宏大的题材,而是关注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写作中学生可以把自己平时的爱好注入其中,从小处着眼,表达别人没有的感受。选取素材时,可选取小众化的素材,力求“别人没有,我有”,“别人有,我新”,做到才情横溢。以《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文题为例,一般的学生思维会在亲情、友情中打转。要跳出这一窠臼,学生需要学会筛选素材,学会选取接地气、有文气的作文素材。比如,有一位学生以“地摊”文化为着手点写每一天路过的街道,展示生活的气息,写自己身边人的感受,具体如下:
每天放学都要匆匆走过那条学校街道,隔着玻璃的三围小推车的矮胖男人,忙碌的女人,还有那一盏微弱街灯……
细细想来,摊主也许并无那么多心思,柴米油盐,他们哪一样不是实打实的,就推着摊车风里来雨里去了,这也照亮我踏实前行之路。
其次,注重有效将个人与时代结合,引入读者现场之境。优秀的考场作文除了要看到“个我”,还需要在时代的大背景下看到“大我”。这就需要学生紧扣文题,学会从自身出发,生发出“大我”情思,进而让阅卷教师读来感觉此文高人一筹。如《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一题,学生可以引入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疫情之中,人性的美好”等等。有的学生巧妙引入“疫情之中,人们贡献一臂之力”的场景。总之,学生需巧妙地从熟悉的故事中筛选出小的画面,进而写出带着时代气息的作文。
三、注重情境设置,形成“陌生化”语言
首先,注重在情境的细摹中形成“陌生化”语言。要使考场作文的语言丰润灵动,能直接体现出文字的美感和张力,考生应注重原生态场景的刻画。现当代的文学大家都注重在一定的“场景”中,进行细节性的描写,从而展现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比如,《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一题,考生在考场上如果写成记叙文需要对所绘之景、所写之事进行细致临摹,力图吸引读者进入“现场”。现摘录片段如下:
中考将近,绵绵的细雨似乎不解人之愁,扰得人徒增愁绪。破天荒地,父亲提议今天带我到外面吃早茶。
……
进得店来,我发现人并不多。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跛脚店主和醒目耀眼的店名——山河。走进店铺,一台70英寸的电视,正在播放1965年拍摄的影片《在烈火中永生》,阴暗的渣滓洞里,大脑袋的小萝卜头晶亮的眸子,透着坚韧;瘦小的身躯在牢房里穿梭……我边边吃边看,思绪也在飞扬。
可见,考生看似漫不经心的笔墨,却设置独特的情境。文章将电影中地下党斗争的场景与疫情之下山城的“绵绵细雨”形成了映衬,加上陌生化的语言表达,让文章充盈出画面的唯美感。这样使读者融入其境,心生同感。
综上所述,在考场写作中,学生需要让表达从“常态”变为“异态”,追求“陌生化”。当作文以陌生化的姿态,即追求“创新”表达,去接近真实的生活,那么灵动的文字才可以跃出。
参考文献:
[1]李玉山.宏大主题与个性言说[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8).
[2]陈淮高.“真我”“新我”“大我”——谈高考作文中的“主体”意识[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7).
作者简介:刘克松(1977— ),男,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初级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