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PD-1表达率的临床研究

来源 :创伤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an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表达率变化在脓毒症发生发展、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2020年1月东莞东华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和ICU确诊的脓毒症患者6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9.7±17.7)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4例,意外跌伤12例,高处坠落伤7例,挤压伤3例,烧烫伤2例,其他伤12例.另选同期EICU和ICU收治的43例感染患者[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2分]为非脓毒症组,其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1.7±22.0)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8例,意外跌伤9例,高处坠落伤3例,锐器伤5例,烧烫伤1例,其他伤7例.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及T淋巴细胞亚群PD-1的表达[CD3+T细胞中PD-1(PD-1/CD3+)、CD4+T细胞中PD-1、CD8+T细胞中PD-1],比较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及SOFA评分.结果 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 APACHE II 评分[17.50(11.00~22.75)vs.10.00(4.00~15.00)]、SOFA 评分[6.00(4.00~10.00)vs.3.00(1.00~5.00)]、PCT[9.60(3.95~49.23)ng/mL vs.0.41(0.06~9.01)ng/mL]、CRP[148.50(77.73~211.84)mg/Lvs.17.64(2.12~111.71)mg/L]、IL-6[19.47(8.17~91.38)pg/mL vs.9.75(5.47~17.56)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CD3+T细胞(%)[(50.88±15.30)vs.(57.74±13.66)]、CD4+T 细胞(%)[30.76(25.28~40.60)vs.26.54(20.65~32.60)]、CD8+T 细胞(%)[15.84(9.71~22.22)vs.25.00(14.89~28.71)]、CD4+/CD8+比值[1.85(1.23~2.57)vs.1.22(0.82~1.93)]、PD~1+总表达率[10.36(7.89~14.57)%vs.8.26(5.68~11.70)%]、CD4+T 细胞中 PD-1 表达率[17.00(13.27~23.40)%vs.14.60(10.11~18.9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T细胞亚群PD-1表达与APACHE Ⅱ评分、SOFA 评分存在线性正相关(r=0.581、0.510;0.522、0.490;0.435、0.422,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脓毒症发生的独立因素有3个:SOFA评分(OR=2.150)、PCT(OR=2.721)、CD4+T淋巴细胞中PD-1表达率(OR=1.257);CD4+T淋巴细胞中PD-1+表达率诊断脓毒症曲线下面积(AUC)为0.770,95%CI:O.680~0.850,P<0.05,最佳截断值为3.77,灵敏度78.33%,特异度65.12%.结论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PD-1表达增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脓毒症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其他文献
脓毒症是一种由病原体和(或)全身炎症反应引起的、可能致命的全身性疾病,常伴发于创伤、烧伤和外科手术等,病情凶险、发生率高、病死率高.2016年发布的“脓毒症3.0概念”,将脓毒症定义为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近几十年来,学者们围绕脓毒症炎症反应、免疫和靶向治疗等领域进行了系统研究,已经有大量治疗脓毒症的药物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了评估.除了极少数药物,这些脓毒症药物治疗结果均以失败告终,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有效药物.本文对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免疫和药物治疗等领域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进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肝明目中药局部熏蒸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国际常用经典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及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值的变化情况,根据临床症状及SIT值的结果评定2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1%(40/44),对照组为76.09%(35/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目的:观察天丹降压方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对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天丹降压方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介绍雷磊教授从脾胃论治痛经的经验.雷教授认为饮食不节、起居不慎、情志失调、禀赋不足等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失常,引起气机升降不利,冲任失调,邪犯胞宫从而引发痛经.故在温经散寒的同时,应注重调养脾胃;使气机升降有序,气血生化充盈冲任、胞宫.其临床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吴茱萸临证变化加减治疗,并配合中成药暖宫七味丸温经养血、驱寒止痛,临床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介绍石全教授运用卫气营血理论和脏腑辨证分阶段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石教授运用卫气营血辨证的理论思路,结合脏腑辨证,对慢性荨麻疹分三个阶段治疗,以肺、脾、肝、肾为治疗重点,以“由表及里”“先清外风、后搜内风”“扶正与祛邪并重”为治疗原则.第一阶段祛外邪、固卫表,第二阶段清里热、健脾胃,第三阶段尽余邪、复正气,再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加减用药,旨在肃邪必尽,临床效果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介绍曾莺教授从太阳、少阳经两感角度辨治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致慢性湿性咳嗽的经验.曾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肺之窍”,病因病机为太阳、少阳两感,肺卫失宣,病理因素常夹风、痰、滞、虚等,治以和解少阳、宣肺止咳,并根据病理因素相兼主次,佐以祛风化痰、运脾消食和益气固表等治法.方选小柴胡汤和三拗汤为主,随证加减.同时重视局部穴位按摩和饮食起居调护,做到治疗、调养和预防三位一体.
目的:评价中药封包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宫腔镜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将妇科住院行宫腔镜电切术后疼痛的3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各100例.3组患者术后均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频电刺激脉冲治疗仪治疗下腹和腰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封包热敷下腹和腰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3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比较治疗后腰痛、宫缩痛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3组治疗24 h、48h后的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空白组,对照组低于空白组,
介绍卜献春教授从气机论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经验.卜教授以气血津液辨证理论为指导,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气机失调,临床分为初、后两期论治.初期为实证,以气郁为主,兼夹痰、瘀、火,疏肝行气为主要治疗原则,兼顾化痰祛瘀、泻火散结;后期为虚实夹杂证,以气虚为主,兼见心肾阴虚,补气养阴为主要治疗原则,兼顾补养心肾.其根据临床症状准确辨证,灵活用药,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目的:研究壮医脐环穴针刺法对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CE)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血虚风燥型C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予壮医脐环穴针刺法治疗,对照组予复方甘草酸苷片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并根据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65.0%(13/30),高于对照组的45.0%(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McGill疼痛问卷(MPQ)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39/40),对照组为82.5%(33/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PQ、MP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