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比灵联合中医辨证治疗低血压性脑供血不足256例疗效观察

来源 :右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c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西比灵联合中医辨证治疗低血压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6例,采用西比灵联合中医辨证施治,对照组208例,单用西比灵与谷维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为23.56%,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脑电图复查转为正常,观察组为96.08%,对照组为29.41%,比较也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嗜睡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持续治疗10天后,观察组的嗜睡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西比灵联合中医辨证施治可提高低血压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西比灵;中医辨证施治;低血压性脑供血不足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2-0148-02中图分类号:R 743.9045文献标识码:A
  
  低血压是指成年人肱动脉血压低于12/8 kPa(1 kPa=7.5 mmHg)。低血压可为临时性的,也可为长期性的,以头晕目眩为主要临床表现。长期低血压的危害是造成机体各器官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缺血性损害,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笔者采用西比灵联合中医辨证治疗低血压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共256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对象 选择2002年10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病人464例,年龄14~45岁,病程最短15天,最长8年。随机分为两组,部分1周前曾用西比灵治疗10~20天无效的复诊患者直接归入观察组。观察组256例,男80例,女176例,平均年龄35.6岁;对照组208例,男69例,女139例,平均年龄37.0岁。
  2.临床表现 两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昏、头晕、眼花、恍惚、乏力、记忆力减退、出虚汗、听声音遥远等症状。其他症状:观察组耳鸣104例(40.63%),头痛74例(28.91%),睡眠增加164例(64.06%),睡眠不足30例(11.72%),晕厥10例(3.91%),男性性功能减退67例(26.17%),女性月经紊乱107例(41.80%);对照组耳鸣111例(53.37%),头痛60例(28.85%),睡眠增加133例(63.94%),睡眠不足23例(11.06%),晕厥8例(3.35%),男性性功能减退54例(25.96%),女性月经紊乱87例(41.83%)。诱因:两组类似,多数病人行走、久站、紧张、疲劳、睡眠不足诱发或加重,部分女性与月经周期有关,少数无明显诱因。血压:坐位≤90/60 mmHg观察组210例(82.03%),对照组167例(80.29%);坐位正常,但站立5 min后立位血压≤90/60 mmHg并出现头晕等症状者,观察组46例(17.97%),对照组36例(17.31%)。最低1例立位血压为60/40 mmHg并晕厥。脑电图检查:观察组正常154例(60.16%),异常102例,其中边缘状态38例(14.84%),低波幅64例(25.00%);对照组正常123例(59.13%),异常85例,其中边缘状态20例(9.62%),低波幅65例(31.25%)。
  3.组间均衡性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血压、诱因及脑电图检查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4.中医辨证 观察组头晕、恍惚伴肢冷面白、乏力、虚汗、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证属肾阳虚衰并肾气虚者64例(25.00%),头昏、健忘、腰腿酸痛、耳鸣、失眠多梦、 红咽干、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数,证属肾阴虚者101例(39.45%);肾阴虚证见视物昏花、目干胁痛、口苦心烦等;肝肾虚实证见心悸、烦闷、黑朦、昏厥、证属肝肾阴虚并心肾不交者91例(35.55%)。
  5.治疗方法 观察组用西比灵10 mg每晚1次,谷维素20~30 mg/次,3次/日,肾阴虚者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肾阳虚并肾气不足视具体情况用蛤蚧补肾丸,或龟鹿补肾丸,或壮腰健肾丸;肝肾阴虚者用杞菊地黄丸汤加减;肝肾阴虚合并心阴(血虚、心肾不交)者加用滋心阴口服液。根据虚阳上扰情况,适当加用天麻制剂。剂量按说明书给予,10天为1疗程,连用2疗程。对照组仅用西比灵和谷维素,用法、疗程同上。
  6.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用药后的临床疗效,西比灵的副作用和两个疗程后复查脑电图的正常例数。
  7.疗效判断 症状消失,坐或立位血压>90/60 mmHg,停药3个月无复发为痊愈;症状消失,坐或立位血压>90/60 mmHg,停药3个月内因紧张、疲劳、睡眠欠佳而症状再发但较轻,能自行好转者为显著;症状明显减轻,血压好转但较轻,不影响工作和学习为有效;无变化或加重者为无效。
  8.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高度显著性差异,χ2=267.77,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2.脑电图复查结果的比较 两组病人边缘状态和低波幅脑电图者2个疗程后均复查。结果观察组102例转为正常98例(96.08%),4例(3.92%)仍为边缘状态。对照组85例转为正常25例(29.41%);另60例(70.59%)边缘状态20例,低波幅40例。脑电图的好转率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χ2=91.54,P<0.01。根据对每例患者的前后观察,发现治疗效果与病程无直接关系。
  3.两组副作用的比较 治疗3天内观察组发生嗜睡者217例(84.76%),继续治疗10天后,嗜睡好转或消失174例(67.97%);对照组发生嗜睡者178例(85.58%),继续治疗10天后好转或消失48例(26.97%),两组嗜睡发生率比较,χ2=0.0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10天后观察组嗜睡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1,P<0.01)。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脑供血不足与脑动脉变窄、血黏度增高引起脑供血量减少及缺氧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的病机是气血紊乱,阴阳失衡,肝脾肾功能失调[1],临床表现为虚实夹杂,以虚为主,气虚血瘀是主要病机,所以出现头痛、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症状[2]。
  临床实践证明,多数血压正常的脑供血不足病人单纯用西比灵治疗能取得良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嗜睡副作用亦少。低血压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大多身体素质较差,其低血压可为先天性或后天性。从中医角度看,先天禀赋不足和阴阳气血失调是引起低血压性脑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基本原因不能去除,症状就会反复发作。
  西比灵是一种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能阻滞过量钙离子跨膜进入细胞内,防止钙超载造成的细胞损伤,同时选择性扩张血管,缓解血管痉挛,增加大脑对缺氧和局部缺血的耐受,增加脑组织氧的利用[3]。证实对脑供血不足的头昏、头晕和眩晕有较好疗效[4,5]。
  但单用西药,由于患者血压偏低,全身各器官组织均相对缺血缺氧,久站等由于体位的关系可加重症状,如脑血管痉挛,更加重了脑缺血缺氧。单用西比灵使脑血管扩张,血流相对缓慢,可加重缺氧,故出现乏力、嗜睡,甚至加重头昏、头晕等症状。加用谷维素可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对改善血压有一定效果,但对长期身体虚弱者常得不到预期效果。低血压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关键是低血压,血压不改善,治疗难以奏效。如用麻黄素等来提升血压,有时会有短期效果,但易复发且有一定副作用。六味地黄汤、杞菊地黄丸滋补肾阴;蛤蚧、鹿茸,壮阳,补益肺肾;天麻平肝熄风、益智健脑;何首乌补益肝肾,用于阴虚血少;滋心阴口服液含麦冬,能滋养心阴。笔者认为中医辨证施治,扶正补益,能从根本上调整全身机能。
  通过西比灵改善脑症状,谷维素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中医辨证施治调整全身机能而“治本”,三者相得益彰,从而起到增强身体素质、改善血管舒缩功能、升高血压、解除脑血管痉挛、增加脑供血供氧的作用。
  观察结果表明,西比灵和谷维素治疗总有效率仅为23.56%。而联用中药绝大部分痊愈,且多数患者于第一疗程结束即全部症状消失,血压正常,总有效率高达96.88%,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优越得多。在低血压有脑供血不足症状的病人,尤其是低波幅脑电图是脑功能降低的表现。治疗后复查脑电图其低波幅和边缘状态大部分属正常,观察组治疗后转为正常者达96.08%,对照组仅25.51%(P<0.01),亦说明中西医结合较单用西比灵和谷维素能有效改善脑功能。
  嗜睡是西比灵本身的副作用,原因是脑血管扩张后血流相对缓慢,造成脑相对缺血缺氧。笔者用于非低血压性头昏、头晕等时,嗜睡发生率仅约30%~40%,而对低血压性脑供血不足者嗜睡发生率则超过80%,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嗜睡好转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112.51,P<0.01),表明综合治疗提高了血压,改善了嗜睡症状。
  综上所述,治疗低血压性脑供血不足,关键是采用“治本”的方法改善低血压状态。西比灵加中医辨证施治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卢灿辉,林 武,陈洁玲,等.益气活血Ⅲ号方治疗老年性慢性脑供血不足33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14(1):50-51.
  [2]刘琼辉.低血压的原因及辨治探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5):301.
  [3]武士云,余秀丽.西比灵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J].安徽卫生学院学报,2007,6(3):39.
  [4]陈道文,李作汉,狄 晴,等.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TCD和νCBF的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9(2):87-88.
  [5]张爱冰.清眩汤联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0):1184.
  (收稿日期:2008-01-25 修回日期:2008-03-25)
  (编辑:崔群飞)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护理  文章编号:1003--1383(2006)04--0450--02  中图分类号:R 654.204.7  文献标识码:B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瓣膜病变严重,经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不能维持心脏功能,而采取手术治疗的主要手段和方法。2003~2005年笔者对5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进行了护理,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期刊
[关键词] 反射性肠郁张;儿童;肠梗阻  文章编号:1003--1383(2006)04--0419--02  中图分类号:R 814.41  文献标识码:B  反射性肠郁张在儿童急症X线检查中经常遇到,与早期肠梗阻较难鉴别。笔者收集2001至2005年我院收治的48例有反射性肠郁张的患儿,分析其X表现与临床意义,进一步提高对反射性肠郁张的认识。
期刊
[关键词] 急性肺动脉栓塞;D—2聚体检查;CT血管造影  文章编号:1003--1383(2006)04--0417--02  中图分类号:R 563.5  文献标识码:B  急性肺动脉栓塞(PE)在西方国家是常见病,愈来愈多的资料显示PE在我国并不少见。国内对75140例外周血管病的分析显示,深静脉炎和静脉曲张分别。占周围血管病的11%和9%,而约50%~70%的下肢DVT(深静脉血栓形成)
期刊
黄云旗 综述 李德文 审校  [关键词] 亚低温;降温时间窗;脑神经;保护机制  文章编号:1003--1383(2006)04--0422--03  中图分类号:R 742.05  文献标识码:A  人类应用低温治疗疾病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记载古埃及人在两千多年以前就知道冷敷可以止痛。早期的低温医学多侧重于研究冻伤以及其救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冻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德国
期刊
[关键词] 无肝素;血液透析;肾功能衰竭;高危出血  文章编号:1003—1383(2006)04—0456—02  中图分类号:R 692.604.595  文献标识码:B  血液透析一般采用肝素抗凝,但对高危出血的病人用肝素会加重出血。我院自1998年开始对83例合并出血的病人进行无肝素透析426人次,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期刊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误诊  文章编号:1003—1383(2006)04--0421--02  中图分类号:R 758.2  文献标识码:B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皮肤紫癜最为多见,此外还可出现关节炎、腹痛、肾炎等多种表现,因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临床上比较容易误诊。我院于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过敏性紫癜患者112例,其中误诊
期刊
【关键词】 颈性眩晕;保守治疗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2-0178-01中图分类号:R 441.2文献标识码:B    颈性眩晕也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是指某些病因引起椎动脉颈外段供血不足影响产生眩晕,为眩晕常见原因之一。颈性眩晕发作时与颈部活动,姿态有明显关系,常表现有眩晕伴站立不稳,呕吐,恶心及共济失调,部分病人转颈可出现跌倒[1]。我院2003年10月~2007年1
期刊
【关键词】 马蹄足内翻畸形;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2-0179-02中图分类号:R 682.1+6 文献标识码:B    马蹄内翻足是小儿骨科常见的严重影响患儿足部形态和功能的畸形。临床主要表现为:前足内收、跟骨内翻、踝关节马蹄位及胫骨内旋。其发病率约为1‰,男孩为女孩的2倍,单侧稍多于双侧。因其病因尚未明确,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却不十分理想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盐酸帕罗西汀联合西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功能性消化不良1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74例;两组均采用西沙必利,埃索美拉唑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帕罗西汀。结果 治疗组患者症状缓解显效率达55.9%,总有效率86.8%,分别优于对照组的24.3%和59.5%(P均<0.01)。结论 西沙必利、盐酸帕罗西汀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良
期刊
【关键词】 骨不连;吻合血管;髂骨瓣移植;外固定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2-0173-02中图分类号:R 683.4文献标识码:B    骨不连是治疗中比较棘手的问题。2001~2006年,我们对12例四肢长骨骨不连的病人,采用吻合血管的髂骨瓣移植加单侧外固定支架固定术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