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雪楼?漂木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u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曾说雁回衡阳,因为风的缘故
  那么今夜你歇翅莆阳
  则当是,因为诗的缘故
  只要三五句就够了
  此前从未谋面,可我相信
  那是你我交流的暗号
  如同我相信,今夜你面前的我
  和别人有一些不同
  于是,我们碰了三次杯
  你把感慨付诸三个“意外”
  我把感动凝成一联旧诗:
  聚短难消三盏酒,意投可抵半生游
  饮,是器,也是道
  是行为,也是哲学
  就像你和李贺,我与诗歌及想象中的你
  已经共饮千百回了
  酒类:有高粱,青梅,花雕,酃绿
  我家乡的地瓜烧和冰啤
  下酒菜:有唐宋诗词,民国逸事,两岸新闻
  象征派美学,存在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东南无雪,吟一首《问刘十九》
  胸中自有一只红泥小火炉
  融融燃起。我以诗稿投之
  整个台海的天空,顿时月光澄澈、雪意盎然
  硝烟与聒噪,消遁于生蠹的史册
  书香与酒香,淌自兰亭雅集的笔端
  飘自岳麓会讲的庭院
  微醺时分,任目光翻书般回溯
  清、明、元、宋、唐、汉、秦……
  猛发现,所谓东岸西岸
  直似一湾只堪流觞的曲水
  流不动,太多愁
  这片蓝得令人心疼的中国海
  直似一面悬于闽台的古镜
  长共照,黄脸庞
  夫子
  只有孤独的人,才月下独酌
  只有孤独到骨髓的人,才找古人共饮
  至于同代暌隔的人,只有知己
  才能够隔空对饮:
  隔浩渺烟波,隔无形藩篱
  隔重重山岳,隔茫茫生死
  却隔不断,文脉与诗情……
  余生太迟矣。你写《独饮十五行》时
  我父母尚未完婚;你写《饮我以花雕》时
  我仍处于孩提;你写《与李贺共饮》时
  我还没背起书包;你寫《湖南大雪》时
  我正辍学,躬耕于老家的沙地
  海风如刀,将掠过头顶的雁影
  雕刻成太息
  1991年是个传奇。我偶然打开
  一本楷书钢笔字帖,竟打开一种必然
  一个内在的自己
  《洛夫诗选》——十七岁的生日礼物
  一笔一画,金石般镌刻在我心版上
  十七岁的清贫少年
  一边练字,一边读你
  读你的纯净与繁复,明朗与艰涩
  读你的锋利与凝重,魔幻与禅趣
  读你的内伤和痛,冷和湿
  读你的小
  东南无雪,雪却在我心野上落着
  无声,浩繁又简洁
  为了读你,我天才地运用多种方式
  啃、啮、灌、倒……
  从生吞活剥到细嚼慢咽
  从鲸吸牛饮到细品慢酌
  辣如湖南红椒,醇似四川老窑
  冷如天山冰雪,烫似丹炉赤焰
  消化不良自是难免,但胸中有股浩气
  在生成、盘旋,掀起千万丈风暴
  风暴中,有一只鹏鸟
  展翼如云,扶摇直上
  从此,我也学着写诗
  关注一个叫衡阳的地方
  以及古诗词里 与鸿雁有关的句子
  从此,我关注一条叫落马洲的边界
  时时想象,凋残的杜鹃如何咯血
  冒烟的鹧鸪啼声,又透着什么味道
  从此,我关注台海天气,台北街名
  常于地图上,用手指丈量海峡的宽度
  从此,我关注你萍踪不定的行程
  故国、异域,海角、天涯
  如牵念彼岸 日益老迈的叔公
  岁月冷寂,尘世荒凉
  你的诗像红泥小火炉,温暖我
  像陈年的佳酿,陶醉我
  像雪亮的吴钩,映照和坚强我
  有一天我突然明白
  这世界,若来时已空无所有
  你即无中之有,无有能入无间
  这人生,若唯灰烬才是开始
  你即燃过之火,以成灰换取光和热
  万事如烟,而你的诗恒在
  伴我成长,陪我漂流
  若一根不朽的漂木,青翠而笃定
  今夜,你我既逢
  容我入前,三杯为寿
  尽私淑之谊,而饮可不必尽
  今夜,你我谈诗
  容我当面讨教,以稍补
  二十年来未亲炙的遗憾
  忐忑难抑,但有王勃名句在耳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忘了。忘了
  忘年,忘机,忘言
  但忘不了,这场意外的相聚
  岁末无雪。乍寒还暖的莆阳冬夜
  我要向天借一轮明月,光
  一半给路过的夜雁,用作照明
  一半给自己润笔,赋一首最诗的诗
  ——献你
  今晚,你欣然一笑
  使我豁然顿悟:哦,原来作诗
  亦如见性,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们隔山隔水,隔烟隔雾
  原来只隔,三重薄薄的帷幕
  掀开第一重,发现
  你本是你,我本是我
  犹如你是山岳,我是河川
  你是湖湘,我是闽越
  你是彼岸,我是此岸
  你是云朵,我是树根
  你是经典,我是习作
  掀开第二重,发现
  你亦非你,我亦非我
  正如你非翅膀,我非飞翔
  你非台风,我非暴雨
  你非湖海,我非浪涛
  你非文字,我非含义
  你非雪泥,我非鸿爪
  掀开第三重,才发现
  你亦是我,我亦是你
  譬如你是八卦,我即周易
  你是春秋,我即战国
  你是离骚,我即楚辞
  你是汉隶,我即魏碑
  你是唐诗,我即宋词
  因缘既证,即此别矣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
  台北庄敬路的寓所已成旧巢
  远在北美的温哥华
  才是你,新春鼓翼的方向
  今夜,你我因诗相逢
  也就以诗相别吧
  好。好。你赠我手书的条幅
  酒是黄昏时归乡的小路
  我回以拟古的律句
  波涛万里焉能隔,共向天涯赋雪楼
  是的,十五小时的时差
  算得了什么。心不为形所役
  则千古不过一瞬;从莆阳到温哥华的
  万里天涯,不过波涛咫尺
  某夜月明,当你神游故国回来
  瞥见门口雪地上 鸿迹数行
  那定是我兴尽而返,留下的
  诗 句
  责任编辑 小 山
其他文献
党章是党的总章程,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在各级党组织的全部活动中,都要坚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
1962年冬天,饱受涝灾、风沙、盐碱等三害蹂躏的河南省兰考县,群众食不果腹,县长吴荣先却整日琢磨如何奔前程,希望通过举办“重要的展览会”引起上级重视,捞取政绩;刚履新县委第二书记的焦裕禄,一上任就带领干部群众造防风林、翻盐碱地、挖排水沟……两年下来,三害减轻,焦裕禄却罹患肝癌去世。对焦裕禄,兰考群众自发为他送葬;对吴荣先,群众则骂他“没人味”。  同在一县为官,两名干部得到的评价天差地别。这就是电
9月2日,市委书记陈敏尔前往渝中区、九龙坡区,就推进城市更新进行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趨势,深化城市建设管理,持续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更好服务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  解放碑—朝天门绿色金融大道品质提升工程是“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重点项目,通过立面改造、环境美化、人文重塑、智慧赋能等
灵 魂  灵魂是存在的  当我想起你,也想起  另一些人,想起过去  也想到了从未经历的未来  阳 光 真 好  走在大街上  那时阳光真好  好得现在想起来  就想变成那只  晒太阳的花猫  它不该躲避我  可它有它的道理  正如我想靠近它  想与它建立一种  说不清的关系  大街上走着一些人  他们像我一样  喜欢阳光打在身上  我们为什么是陌生人  啊,我真想拉住  某人的手,和他聊聊  世
2015年9月,财政部、商务部公布了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200个示范县名单,重庆市秀山县名列其中。  近年来,电子商务为秀山县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另一扇“窗”。  通过这扇“窗”,几乎每个秀山人都能将农产品输送到大山之外的世界。  “土鸡能飞,看这个样子,土鸡蛋也飞得起来。”秀山县官庄镇新庄村60多岁的村民洪天军没想到,自家的土鸡蛋,竟能通过一个叫做“武陵生活馆”的电商平台,“飞”到大
编者按:近日,中共重庆市委党建门户党建头条微信公众号推送了系列原创推文,其中《年轻干部总想跑——基层为何留不住人?》引起广大粉丝热议,不少粉丝对破解基层留不住人难题进行了支招。本刊特选编这篇文章并精选部分粉丝留言,以飨读者。  这两天,乡里的刘书记有些头疼。上午,他又接到了区政府办领导的一个电话,区政府办想要借调乡里的小王,这将是今年走的第三个年轻人了。  乡里本来就人手不足,年轻人更是少,好多涉
2012年11月16日,渝北区回兴街道金果路社区枫桥水郡小区。  “臭味没了。”走到小区门口的丁福建停住了脚步。  “丁大哥下班了呀?”迎面走来的小区物业管理人员热情地向丁福建打招呼。  一夜之间,小区内随处摆摊的小贩不见了,垃圾也被清理了,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对峙的局面缓和了。  这一改变的背后,是渝北区“蓝丝带”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的悄然发力。  物业纠纷  2010年4月的一个早上,枫桥水郡小区
我们的风俗画  杨少衡(小说家,福建省作协主席)  冬日的清晨,北京很冷。躲在暂住的宾馆里读青禾的小说,津津有味。读着读着忽然笑了,难以克制。  这小说里有一个人,名字叫马超,是闽南一座小城最高学府的老师。20世纪80年代初期,这位有故事的外来者在小城引领风骚,以其激情,以其在政治、思想、文学、人生包括性方面的解放性言论与行为,成为小城众多文学青年的精神导师。当年马老师身边围绕着大批美丽、热情、满
一  少平老师一个电话,把我带回了他的故乡长阳。  车从中午驶向黑夜,武汉漫天的雾霾渐渐在我们头顶消失。过了枝江后,坐在副驾座位上的少平老师时不时回过头来,向坐在车后的我描述着他记忆中的长阳。他说,我们正走在山上,前方连接两山的是一座一百多米高的桥。  他说的时候指了指前方,透过昏黄的车灯,那座桥并没有出现在我的眼帘。除了山间有几处稀疏的灯光,四周黑透了,老天也洒起了雨。我们时不时穿过一个个隧道,
周如钢出生于1979年,几乎就算是80后的作家。与大多数从学校到学校,从单位到书斋的作家有所不同,周如钢是从生活中打拼出来的作家。据说他做过木雕,摆过地摊,编过杂志,做过编剧,现在是某个文化公司管理者,又主编一本《牧野》杂志……你完全可以把他想象成一个有着三头六臂的人,而且有着超强的适应性。这或许是浙东人的本事,他们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生存得如鱼得水,当然也可以在文化领地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