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的自主学习模式,重在幼儿自主科学探索过程,让幼儿既乐学科学又善学科学,寻求科学活动的情感内驱力。只有让幼儿直接与科学现象接触,以获得独特的、挑战性的直接经验才能使幼儿产生主动探索的需要。如何以科学活动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呢?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亲近生活,提高孩子自学学习能力,解放孩子的思维,激发孩子探索欲望
(一)选择教学内容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在孩子的世界里总是有许多的为什么,好奇好问成了幼儿突出的特点。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所有的问题和疑问如:“鸟为什么会飞?”“吓有几只脚?”等都是幼儿学习的起点。可以选择孩子的兴趣点上,让孩子生成自己自主学习的东西。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指出儿童都有潜在发展能力,所以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在孩子的生活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探索,开发儿童的观察、探索潜能。
(二)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要让孩子自主性学习,不要把孩子禁困在教室里,要鼓励他们到大自然中去。
引导幼儿感受周围环境中的自然现象。如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水土流失、环境的污染和保护、四季变化等,都必须带领孩子在大自然中去探索。直接观察认识活生生的自然事物,让幼儿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自经历,亲手实验,从而“发现”大自然的秘密,由此产生的兴趣和由于“成功”而取得欢乐,是知识灌输所不能得的。要让幼儿进行探索活动,就是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物质环境。认识和了解自然事物和现象,离不开实践,大自然是学习科学知识的最好课堂,教师在捕捉到个别幼儿的“问题”后,通过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了解到班上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由此“设问”,生成了幼儿感兴趣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实验活动,使幼儿通过动手,真正体验、理解“乌鸦喝到水”的原因,从而理解了“由于石头比较重,沉入水底后,使水位升高”这个科学的道理。
二、提供丰富材料,满足幼儿的探索需要
《指南》指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材料让幼儿摆弄、探究、体验,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提供大量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供幼儿选择,允许幼儿多次使用某一种材料或多次进行某一个活动。材料是开展科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充足的物质材料,幼儿就无法充分运用双手去玩,去探索。
如:在活动区放置一些专供幼儿做小实验的材料和工具,如:磁铁、电池、纸张、放大镜、陀螺、喷水瓶、木块等等,另外,还可为幼儿提供一些半成品,属较低结构的材料,以达到更好地刺激幼儿的探索行为,满足其探索的需要。
比如:在科学活动《时钟》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些如:报纸、卡纸、纸盒、牛奶纸殼、木材等各种各样半成品材料,由于这些材料是幼儿极为常见的生活用品,积极地刺激了幼儿的思维,让幼儿能尽情地探索、求知。幼儿竟然出乎意料制作出各种形态各异的时钟。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探索思维得到了很好地发展,也较好地满足幼儿的探索需要。
三、善于观察身边事物与环境互动,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指南》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因此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从而形成热爱科学的积极情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学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幼儿自由想象和发现答案的两大重要条件,过多的限制,将不利于激发幼儿自主、主动学习的热情。例如,在“不湿的手帕”的活动中,为了使幼儿观察底部塞有手帕的杯子倒放在水里是会产生什么结果,我们提供了透明的杯子以及透明的容器,使幼儿清楚地看到这一奇怪现象:明明杯子完全放进了水里,但杯中的手帕却一点也没有湿,从而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大胆创作。
四、正面、合理评价孩子的探索结果,保持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持久兴趣
在实验过程中,不对的幼儿说“你错了“、你这样不对的”之类的话,而是不管幼儿的想法获做法是对是错,教师都应诚恳地接纳和认可,让幼儿不会因为自己说错或做错什么而感到紧张不安,做到正面的、合理评价,并努力让幼儿觉得自己被重视、被关心,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温馨安全的心理环境,为幼儿的探索提供可靠的保证。因此,正面,合理的评价目的就是要保持幼儿对更持久、更深入、强化其探索的欲望。
如,在“巧巧装”的活动中,许如青和张凯宣都用调羹来装粮食,但许如青装的速度比张凯宣快,这时我就引导大家思考:“使用同一种工作,为什么许如青的速度快而张凯宣的速度慢?”幼儿的讨论中发现,两人虽然使用同一种工具,但由于装的粮食不一样,所以速度也不一样。在这过程中,幼儿的探索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较好的满足幼儿的探索需要。
如:在探索贝壳的活动中,有个别能力强的幼儿,发现贝壳外部和贝壳内部的花纹摸上去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幼儿把自己发现的秘密兴高采烈地告诉老师,这时老师惊喜地说“哇,你的小眼睛真亮,发现了和别人不一样的秘密,在继续看一看,找一找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吧!”他抿了一下小嘴,点了点头,有专心观察起他心爱的贝壳了,能力差的幼儿只是反复着用放大镜对准贝壳的动作,自娱自乐,这时老师的及时评价也包括用语言和眼神的注视,可以向幼儿投去赞许的目光,也可以亲切地说上一句“你真认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增强成功的信心,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强化探索的欲望,得到发展。
一、亲近生活,提高孩子自学学习能力,解放孩子的思维,激发孩子探索欲望
(一)选择教学内容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在孩子的世界里总是有许多的为什么,好奇好问成了幼儿突出的特点。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所有的问题和疑问如:“鸟为什么会飞?”“吓有几只脚?”等都是幼儿学习的起点。可以选择孩子的兴趣点上,让孩子生成自己自主学习的东西。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指出儿童都有潜在发展能力,所以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在孩子的生活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探索,开发儿童的观察、探索潜能。
(二)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要让孩子自主性学习,不要把孩子禁困在教室里,要鼓励他们到大自然中去。
引导幼儿感受周围环境中的自然现象。如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水土流失、环境的污染和保护、四季变化等,都必须带领孩子在大自然中去探索。直接观察认识活生生的自然事物,让幼儿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自经历,亲手实验,从而“发现”大自然的秘密,由此产生的兴趣和由于“成功”而取得欢乐,是知识灌输所不能得的。要让幼儿进行探索活动,就是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物质环境。认识和了解自然事物和现象,离不开实践,大自然是学习科学知识的最好课堂,教师在捕捉到个别幼儿的“问题”后,通过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了解到班上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由此“设问”,生成了幼儿感兴趣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实验活动,使幼儿通过动手,真正体验、理解“乌鸦喝到水”的原因,从而理解了“由于石头比较重,沉入水底后,使水位升高”这个科学的道理。
二、提供丰富材料,满足幼儿的探索需要
《指南》指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材料让幼儿摆弄、探究、体验,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提供大量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供幼儿选择,允许幼儿多次使用某一种材料或多次进行某一个活动。材料是开展科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充足的物质材料,幼儿就无法充分运用双手去玩,去探索。
如:在活动区放置一些专供幼儿做小实验的材料和工具,如:磁铁、电池、纸张、放大镜、陀螺、喷水瓶、木块等等,另外,还可为幼儿提供一些半成品,属较低结构的材料,以达到更好地刺激幼儿的探索行为,满足其探索的需要。
比如:在科学活动《时钟》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些如:报纸、卡纸、纸盒、牛奶纸殼、木材等各种各样半成品材料,由于这些材料是幼儿极为常见的生活用品,积极地刺激了幼儿的思维,让幼儿能尽情地探索、求知。幼儿竟然出乎意料制作出各种形态各异的时钟。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探索思维得到了很好地发展,也较好地满足幼儿的探索需要。
三、善于观察身边事物与环境互动,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指南》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因此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从而形成热爱科学的积极情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学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幼儿自由想象和发现答案的两大重要条件,过多的限制,将不利于激发幼儿自主、主动学习的热情。例如,在“不湿的手帕”的活动中,为了使幼儿观察底部塞有手帕的杯子倒放在水里是会产生什么结果,我们提供了透明的杯子以及透明的容器,使幼儿清楚地看到这一奇怪现象:明明杯子完全放进了水里,但杯中的手帕却一点也没有湿,从而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大胆创作。
四、正面、合理评价孩子的探索结果,保持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持久兴趣
在实验过程中,不对的幼儿说“你错了“、你这样不对的”之类的话,而是不管幼儿的想法获做法是对是错,教师都应诚恳地接纳和认可,让幼儿不会因为自己说错或做错什么而感到紧张不安,做到正面的、合理评价,并努力让幼儿觉得自己被重视、被关心,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温馨安全的心理环境,为幼儿的探索提供可靠的保证。因此,正面,合理的评价目的就是要保持幼儿对更持久、更深入、强化其探索的欲望。
如,在“巧巧装”的活动中,许如青和张凯宣都用调羹来装粮食,但许如青装的速度比张凯宣快,这时我就引导大家思考:“使用同一种工作,为什么许如青的速度快而张凯宣的速度慢?”幼儿的讨论中发现,两人虽然使用同一种工具,但由于装的粮食不一样,所以速度也不一样。在这过程中,幼儿的探索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较好的满足幼儿的探索需要。
如:在探索贝壳的活动中,有个别能力强的幼儿,发现贝壳外部和贝壳内部的花纹摸上去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幼儿把自己发现的秘密兴高采烈地告诉老师,这时老师惊喜地说“哇,你的小眼睛真亮,发现了和别人不一样的秘密,在继续看一看,找一找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吧!”他抿了一下小嘴,点了点头,有专心观察起他心爱的贝壳了,能力差的幼儿只是反复着用放大镜对准贝壳的动作,自娱自乐,这时老师的及时评价也包括用语言和眼神的注视,可以向幼儿投去赞许的目光,也可以亲切地说上一句“你真认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增强成功的信心,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强化探索的欲望,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