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非移植外科治疗荟萃分析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under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分析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PFIC)的非移植外科治疗的不同手术方式及其治疗现状.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Scopus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非移植外科治疗PFIC的所有相关文献,提取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结果 20项个案或病例系列报道纳入本研究,共144例患儿接受非移植外科治疗,其中108例(75%)预后良好.疾病进展,脏纤维化或硬化,往往提示预后不良.结论 从某种意义上讲,虽然本荟萃分析所纳入研究存在一定的不全面性和不一致性,但是非移植外科治疗确实能明显缓解PFIC患儿症状,遏制疾病进展。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可吸收固定系统在儿童后颅窝肿瘤开颅手术骨瓣复位固定中的作用.方法 对15例7个月~14岁开颅游离骨瓣成形切除颅内病变后需骨瓣复位固定的患儿,采用可吸收固定系统材料进行骨瓣复位固定,观察术后局部伤口及骨瓣复位和全身情况变化.结果 所有患儿术后1周CT复查显示骨瓣复位良好,无伤口红肿、疼痛和感染发生;1例皮下少量积液,经穿刺抽吸和加压包扎1周内消失.随访3~23个月,平均随访10.25个月,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的血管内成像新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及良好的组织相关性,对于识别冠状动脉内不同斑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就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早期危险分层对于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心电图是临床工作中十分常用的一种辅助检查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
目的 探讨高氧液联合缺血后处理对家兔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家兔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高氧液组(HO组)和高氧液缺血后处理
多层螺旋CT的发明是CT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为CT在诊断、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提供了无创的简易方法.多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
目的:了解重金属在新疆产吐鲁番锦鸡儿、粉刺锦鸡儿、刺叶锦鸡儿、狭叶锦鸡儿不同部位的分布特征,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几种锦鸡儿中重金属铜(Cu)、镉(Cd
目的 总结新生儿胃穿孔合并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我院诊治的12例新生儿胃穿孔合并肠旋转不良病例,着重将年龄、出生体重、性别、早产、首发症状、穿孔部位、病死率与23例不合并肠旋转不良的胃穿孔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合并肠旋转不良的新生儿胃穿孔组(NGPM)平均年龄、平均体重、穿孔发生于胃大弯的比例、病死率、首发症状为呕吐比例分别为(4.92±1.08)d、(3.04±0.70) kg、
Barlow综合征指伴有二尖瓣黏液样变性的原发性二尖瓣瓣叶膨隆,合并或不合并瓣叶脱垂,本病主要累及二尖瓣后叶.其他曾用名包括“收缩中期喀喇音-收缩晚期杂音”、“松软二尖瓣
目的 比较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肾盂尿液不同引流方式的术后短期并发症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我科完成的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90例(97侧),分为肾造瘘体外引流组(61侧)、长时间双J管体内引流组(23侧)及短时间J管体内引流组(13侧).比较三组术后短期并发症及术后疗效的差异.结果 肾造瘘体外引流组术后短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3%,低于长时间双J管体内引流组的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