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校作为创新型审计人才的主要输送渠道,其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数量和质量的供给结构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目前,高校培养的创新型审计人才在数量、知识水平、能力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些差异。文章以安徽省高校为例,探讨安徽省高校在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培养思路。
【关键词】 创新型; 审计人才; 高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业的形式、规模、交易内容显得日趋复杂,审计工作在维系经济发展秩序中的监督作用愈显重要,社会对创新型审计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提高。我国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重要阵地,应及时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其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存在的问题,转变创新型审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创新型审计人才的供给上关注创新型审计人才的培养数量、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为社会输送一专多能、具有创新能力的审计人才。
一、创新型审计人才
创新是一种能力和精神,是一个人素质的内在体现。创新型人才可以凭借其创新能力,在其所在领域打开局面,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创新型审计人才也是如此。成为创新型人才需要一些与生俱来的能力和品质,但是后天的培养环境和方法对于开发人的潜能也是非常关键的。创新型审计人才的培养应当注重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两个方面。
(一)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
从知识结构来看,包括所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首先,创新型审计人才在熟悉审计业务的基础上,应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法律、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相关知识。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业、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等行业之间的具体行为标准和记账差异使得仅仅熟练掌握审计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审计工作的需要。应用相关软件并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达到传统审计方法和技术难以取得的效果;掌握相关法律、准则、规章制度和行业规范政策等有利于在开展不同的审计业务时区别对待,做到依法审计,维护审计工作的权威性;熟悉经济管理知识有助于深刻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和任务,在相关审计工作中发现问题和漏洞;工程技术要求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科学理论和技术解决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掌握以上多类相关知识应符合“一专多能”的要求,创新型审计人员在审计知识以外的某一个或多个领域应当具有较深的专业修养和经验积累,在处理此类审计工作时具备一定优势并能解决一些困难。具有广博而深远的知识文化内涵有助于增强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开展创新审计工作和实践的必要条件。
(二)创新型审计人才的能力素质
创新型审计人才的创新特点应主要体现在能力素质方面。
1.具有创新精神。创新型审计人才凸显的创新精神一方面来源于其知识结构所给予的能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可归结为永不言弃、敢于克服难题的拼搏精神。其实不论是自信心,还是拼搏精神,都是创新型审计人才追求出色完成工作、取得开创性成绩、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动力,是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个性体现。
2.具有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审计环境、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和技术都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化,审计工作本身不再局限于监督一些会计处理上的错误,更为重要的是在维系国家经济与安全、规范整顿经济秩序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较为复杂、更为隐蔽的经济问题,而创新型审计人才应体现其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要求能够发现问题,并及时发现问题。创新型审计人才应能够凭借其创新眼光和独特视角及时发现一般审计人才难以察觉的问题。
3.具有超强的敏感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超强的敏感性才能引起对在特定的审计环境下从事审计工作中发现问题的思考,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质疑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和问题之间的内在关系。敏感性和想象力有助于创新型审计人才创造性地运用其复合型的知识结构,综合全面、动态有效地分析和解决各种复杂的审计问题。
4.具有勇于突破常规的品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规范性、保密性、准确性等都体现了其遵循科学规律和政策制度的要求。审计工作应建立在遵循科学和遵守政策的基础上,但是当遵循科学规律的条件或是政策制度的实施主体发生变化时,创新型审计人才要善于突破思维定式,发扬挑战常规、勇于创新的精神。
5.具有敢于挑战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审计人才的创新性要求本身就是为了解决一些困难,承担一定的风险。挑战精神是创新型审计人才开展审计工作的动力,坚持不懈是其能够克服苦难、完成工作的品质保证。
二、创新型审计人才高校培养模式
高校作为培养审计人才的重要阵地,创新型审计人才的输出对高校培养模式提出了特定的质量要求,主要应兼顾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两个方面。
安徽省作为中部大省,肩负着中部崛起的历史使命。随着皖江城市带的建立以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正式批复,安徽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根据安徽省工商管理局最新数据,截至2010年3月底,全省实有外商投资企业5 611户,其中投资总额在1 000万美元至5 000万美元的外商投资企业488户,投资总额在5 000万美元以上的87户,外商投资总额280.09亿美元,注册资本161.08亿美元,外方认缴出资117.34亿美元。据海关统计数据,2010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外贸进出口总值173.1亿美元,与2009年同期相比增长54.9%。其中,进口84.4亿美元,增长76.9%;出口88.7亿美元,增长38.5%。全省外贸进出口、进口、出口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7、34.5和4.5个百分点。投资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越发展,审计工作的“信息验证中心”和“管理监控中心”的地位则越突出。在安徽省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安徽省高校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安徽省高校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
学校在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过程中,审计及其相关学科的课程设置情况在一定意义上可以体现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水平。表1列举了安徽省6所高校审计专业设置和主要课程安排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安徽省高校在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知识水平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培养审计人才的意识
从表1可以看出,在六所高校中,有四所高校以培养会计和财务管理人才为主,只有安徽工业大学和安徽财经大学设置了审计学专业,安徽财经大学同时设置了注册会计师专业。由于审计人才与会计和财务管理人才在本质上存在差异性,单一地培养会计和财务管理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创新型审计人才的需求。在安徽省经济腾飞的关键性阶段,省内高校应在培养会计和财务管理人才的基础上,重视审计人才的培养,为输出合格审计人才腾出一定的空间。
2.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针对性不强
由于审计主体的需求差异和行业差别等原因,安徽省高校在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过程中难以清晰“一专多能”本质内涵。在这里,“一专多能”应要求培养的创新型审计人才在深入了解审计学基础课程的前提下,专门地、有针对性地熟悉审计领域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知识内容。
高校培养审计人才应在总体结构上满足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大审计主体的需要,同时也应体现各个行业对审计人才的要求。安徽工业大学和安徽财经大学在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在审计课程设置上缺乏体现政府审计的财政审计、金融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行政事业审计、外资审计、农业资金审计等内容;在内部审计方面只有《内部控制学》、《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经济效益审计》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培养内部审计人才的要求,但是内部控制只是内部审计的一个方面,至于内部审计学所阐述的其他内容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得到体现;在社会审计课程设置上缺乏体现社会审计知识的整体课程框架,虽然相应地在《财务审计》、《管理审计》等课程中能体现社会审计的内容,但是在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事务所等社会审计知识的主要内容上还没能明确相关课程设置的重要性。除了安徽财经大学设置的《投资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金融业的需要,上述高校在审计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上同样难以体现行业差异性对审计工作的要求。
3.知识结构体系不能全面体现其他相关学科的重要性
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熟悉审计和会计专业知识,了解并掌握计算机、法律、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相关知识。根据表1,在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所设置的课程中,《电算化会计与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等体现了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的计算机水平要求;《经济法》等体现了法律知识要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等体现了经济管理知识的要求。考虑到学校所偏重的专业类型,在工程技术知识培养方面缺乏一定的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上述六所高校在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工程技术知识上有所欠缺。
假设上述六所高校在安徽省高校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代表性,综上所述,安徽省高校在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方面应加强以下方面:首先,加强审计专业学科建设,明确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在审计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培养区别行业和审计主体的专门的创新型审计人才;再次,应加强特别包括工程技术知识在内的其他相关知识的课程设置;最后,可以尝试引进相关行业、领域人才或畅通高校内外部交流途径,逐步完善创新型审计人才课程设置对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的要求。
(二)安徽省高校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能力素质
前面归纳了创新型审计人才的能力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超强的敏感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勇于突破常规的品质、敢于挑战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五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所积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息息相关,但是更重要的应体现在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综合分析能力和从事审计工作的专业眼光建立在完善的知识结构基础上,由于前文对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已作陈述,这里主要针对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能力素质采用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关论述。
1.贯彻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思想。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以用为主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审计知识、学到审计知识、用到审计知识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有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取向,在学习兴趣的方面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感官上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互动式教学在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对观察事物的敏感性也有所帮助;案例教学的直观性对学以致用的要求在创新精神、发现问题的能力、勇于突破常规的品质等能力素质的培养上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开设审计实验室、安排实务界专业人士兼职教学任务、沟通政府、企业和事务所实际审计工作教学渠道等有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超强的敏感性和丰富的想象力等素质。
3.完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鼓励学生自身从事对实现其个人价值的追求行为,完善学生获得相应研究和社会实践成果、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培养学生包含五个方面能力素质的创新能力。
4.制定合理的创新能力测评标准。在课堂问答、社会实践、实验设计、课题研究、参与社团组织和文体活动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敢于挑战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等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测评,有助于学生在基础课程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上合理分配时间,凸显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赵珊.创新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审计月刊,2006(16):9-11.
[2] 李丽青.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09(8):79-87.
[3] 刘世林.论我国审计人才需求和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5):36-41.
【关键词】 创新型; 审计人才; 高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业的形式、规模、交易内容显得日趋复杂,审计工作在维系经济发展秩序中的监督作用愈显重要,社会对创新型审计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提高。我国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重要阵地,应及时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其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存在的问题,转变创新型审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创新型审计人才的供给上关注创新型审计人才的培养数量、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为社会输送一专多能、具有创新能力的审计人才。
一、创新型审计人才
创新是一种能力和精神,是一个人素质的内在体现。创新型人才可以凭借其创新能力,在其所在领域打开局面,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创新型审计人才也是如此。成为创新型人才需要一些与生俱来的能力和品质,但是后天的培养环境和方法对于开发人的潜能也是非常关键的。创新型审计人才的培养应当注重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两个方面。
(一)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
从知识结构来看,包括所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首先,创新型审计人才在熟悉审计业务的基础上,应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法律、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相关知识。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业、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等行业之间的具体行为标准和记账差异使得仅仅熟练掌握审计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审计工作的需要。应用相关软件并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达到传统审计方法和技术难以取得的效果;掌握相关法律、准则、规章制度和行业规范政策等有利于在开展不同的审计业务时区别对待,做到依法审计,维护审计工作的权威性;熟悉经济管理知识有助于深刻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和任务,在相关审计工作中发现问题和漏洞;工程技术要求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科学理论和技术解决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掌握以上多类相关知识应符合“一专多能”的要求,创新型审计人员在审计知识以外的某一个或多个领域应当具有较深的专业修养和经验积累,在处理此类审计工作时具备一定优势并能解决一些困难。具有广博而深远的知识文化内涵有助于增强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开展创新审计工作和实践的必要条件。
(二)创新型审计人才的能力素质
创新型审计人才的创新特点应主要体现在能力素质方面。
1.具有创新精神。创新型审计人才凸显的创新精神一方面来源于其知识结构所给予的能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可归结为永不言弃、敢于克服难题的拼搏精神。其实不论是自信心,还是拼搏精神,都是创新型审计人才追求出色完成工作、取得开创性成绩、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动力,是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个性体现。
2.具有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审计环境、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和技术都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化,审计工作本身不再局限于监督一些会计处理上的错误,更为重要的是在维系国家经济与安全、规范整顿经济秩序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较为复杂、更为隐蔽的经济问题,而创新型审计人才应体现其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要求能够发现问题,并及时发现问题。创新型审计人才应能够凭借其创新眼光和独特视角及时发现一般审计人才难以察觉的问题。
3.具有超强的敏感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超强的敏感性才能引起对在特定的审计环境下从事审计工作中发现问题的思考,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质疑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和问题之间的内在关系。敏感性和想象力有助于创新型审计人才创造性地运用其复合型的知识结构,综合全面、动态有效地分析和解决各种复杂的审计问题。
4.具有勇于突破常规的品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规范性、保密性、准确性等都体现了其遵循科学规律和政策制度的要求。审计工作应建立在遵循科学和遵守政策的基础上,但是当遵循科学规律的条件或是政策制度的实施主体发生变化时,创新型审计人才要善于突破思维定式,发扬挑战常规、勇于创新的精神。
5.具有敢于挑战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审计人才的创新性要求本身就是为了解决一些困难,承担一定的风险。挑战精神是创新型审计人才开展审计工作的动力,坚持不懈是其能够克服苦难、完成工作的品质保证。
二、创新型审计人才高校培养模式
高校作为培养审计人才的重要阵地,创新型审计人才的输出对高校培养模式提出了特定的质量要求,主要应兼顾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两个方面。
安徽省作为中部大省,肩负着中部崛起的历史使命。随着皖江城市带的建立以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正式批复,安徽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根据安徽省工商管理局最新数据,截至2010年3月底,全省实有外商投资企业5 611户,其中投资总额在1 000万美元至5 000万美元的外商投资企业488户,投资总额在5 000万美元以上的87户,外商投资总额280.09亿美元,注册资本161.08亿美元,外方认缴出资117.34亿美元。据海关统计数据,2010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外贸进出口总值173.1亿美元,与2009年同期相比增长54.9%。其中,进口84.4亿美元,增长76.9%;出口88.7亿美元,增长38.5%。全省外贸进出口、进口、出口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7、34.5和4.5个百分点。投资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越发展,审计工作的“信息验证中心”和“管理监控中心”的地位则越突出。在安徽省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安徽省高校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安徽省高校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
学校在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过程中,审计及其相关学科的课程设置情况在一定意义上可以体现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水平。表1列举了安徽省6所高校审计专业设置和主要课程安排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安徽省高校在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知识水平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培养审计人才的意识
从表1可以看出,在六所高校中,有四所高校以培养会计和财务管理人才为主,只有安徽工业大学和安徽财经大学设置了审计学专业,安徽财经大学同时设置了注册会计师专业。由于审计人才与会计和财务管理人才在本质上存在差异性,单一地培养会计和财务管理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创新型审计人才的需求。在安徽省经济腾飞的关键性阶段,省内高校应在培养会计和财务管理人才的基础上,重视审计人才的培养,为输出合格审计人才腾出一定的空间。
2.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针对性不强
由于审计主体的需求差异和行业差别等原因,安徽省高校在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过程中难以清晰“一专多能”本质内涵。在这里,“一专多能”应要求培养的创新型审计人才在深入了解审计学基础课程的前提下,专门地、有针对性地熟悉审计领域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知识内容。
高校培养审计人才应在总体结构上满足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大审计主体的需要,同时也应体现各个行业对审计人才的要求。安徽工业大学和安徽财经大学在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在审计课程设置上缺乏体现政府审计的财政审计、金融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行政事业审计、外资审计、农业资金审计等内容;在内部审计方面只有《内部控制学》、《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经济效益审计》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培养内部审计人才的要求,但是内部控制只是内部审计的一个方面,至于内部审计学所阐述的其他内容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得到体现;在社会审计课程设置上缺乏体现社会审计知识的整体课程框架,虽然相应地在《财务审计》、《管理审计》等课程中能体现社会审计的内容,但是在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事务所等社会审计知识的主要内容上还没能明确相关课程设置的重要性。除了安徽财经大学设置的《投资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金融业的需要,上述高校在审计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上同样难以体现行业差异性对审计工作的要求。
3.知识结构体系不能全面体现其他相关学科的重要性
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熟悉审计和会计专业知识,了解并掌握计算机、法律、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相关知识。根据表1,在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所设置的课程中,《电算化会计与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等体现了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的计算机水平要求;《经济法》等体现了法律知识要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等体现了经济管理知识的要求。考虑到学校所偏重的专业类型,在工程技术知识培养方面缺乏一定的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上述六所高校在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工程技术知识上有所欠缺。
假设上述六所高校在安徽省高校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代表性,综上所述,安徽省高校在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方面应加强以下方面:首先,加强审计专业学科建设,明确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在审计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培养区别行业和审计主体的专门的创新型审计人才;再次,应加强特别包括工程技术知识在内的其他相关知识的课程设置;最后,可以尝试引进相关行业、领域人才或畅通高校内外部交流途径,逐步完善创新型审计人才课程设置对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的要求。
(二)安徽省高校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能力素质
前面归纳了创新型审计人才的能力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超强的敏感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勇于突破常规的品质、敢于挑战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五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所积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息息相关,但是更重要的应体现在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综合分析能力和从事审计工作的专业眼光建立在完善的知识结构基础上,由于前文对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已作陈述,这里主要针对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能力素质采用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关论述。
1.贯彻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思想。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以用为主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审计知识、学到审计知识、用到审计知识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有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取向,在学习兴趣的方面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感官上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互动式教学在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对观察事物的敏感性也有所帮助;案例教学的直观性对学以致用的要求在创新精神、发现问题的能力、勇于突破常规的品质等能力素质的培养上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开设审计实验室、安排实务界专业人士兼职教学任务、沟通政府、企业和事务所实际审计工作教学渠道等有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超强的敏感性和丰富的想象力等素质。
3.完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鼓励学生自身从事对实现其个人价值的追求行为,完善学生获得相应研究和社会实践成果、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培养学生包含五个方面能力素质的创新能力。
4.制定合理的创新能力测评标准。在课堂问答、社会实践、实验设计、课题研究、参与社团组织和文体活动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敢于挑战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等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测评,有助于学生在基础课程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上合理分配时间,凸显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赵珊.创新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审计月刊,2006(16):9-11.
[2] 李丽青.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09(8):79-87.
[3] 刘世林.论我国审计人才需求和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5):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