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冲古意,千秋有同心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84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宜兴紫砂壶为煮茶上品,造型别致新颖、技艺精湛、构思灵巧,既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融合了时代元素,在中国陶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宜兴紫砂壶虽然只有六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生命力极强,供春、陈鸣远、瞿子冶等及文人雅士的参与丰富了紫砂壶的人文内涵,为紫砂艺术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 紫砂“石瓢壶”的由来
  石瓢由石铫发展而来,石铫本意为“一种有柄,有流的小蒸器”,是古人常用的煮茶器物。苏轼被贬至宜兴后,就地取材,用当地紫砂泥模仿石铫制作煮茶器物,发现可保留茶味,故将金属“铫”改名为石铫,并诗云:“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轼仿照金属铫制作的紫砂“石铫壶”被后人称为“东坡提梁壶”。随后,陈曼生受其启发制作了“石瓢壶”, 壶身呈梯形,直筒壶嘴,壶腹饱满,简洁大方、端庄稳重,成为紫砂壶的经典造型。随着后世紫砂艺人对“石瓢壶”的改良,留下了“子冶石瓢壶”、“汉棠石瓢壶”、“景舟石瓢壶”等“石瓢壶”的精品。受心境、学识、生活感悟、阅历等方面的影响,创作出的“石瓢壶”颇为风格迥异、气韵独特,广受赏玩者喜爱。“石瓢壶”的造型可分为如意、嵌纹、六方、高、提梁等,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但梯形壶身、壶底置三足、盖桥钮是“石瓢壶”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点,且一直延续至今。
  2 紫砂“石瓢提梁壶”的创作体会
  紫砂“石瓢提梁壶”(见图1)是对经典“石瓢壶”的传承,制作过程中又融入艺人对“石瓢壶”的独特见解,成就了其生动的造型艺术。从上至下欣赏“石瓢提梁壶”,壶口略小,壶腹向外凸出,壶底略收,侧面呈一个三角形,重心下落,增加了稳重感;壶把为弧形,起于壶肩,落于对侧,像是一轮初升的朝阳,正从地平线下冉冉升起,给人无限希望,也正寓意着紫砂壶的发展呈欣欣向荣之势;平直壶盖上有一拱形壶钮,与江南石拱桥如出一辙,自然和谐,含蓄之美洋溢而出;直筒壶嘴出于壶肩,线条平直,烘托出壶身线条的圆润,亦曲亦直,增加视觉上的安定感,无矫揉造作之势;壶底以三个足钉支撑,共同托起壶身,与壶身圆润饱满互补,衔接处未见丝毫连接缝隙,古朴自然、清灵活泼。
  3 紫砂“石瓢提梁壶”的造型特点
  “石瓢壶”造型设计与美学理念相符,外观为三角形状,三角形是最为稳定的结构,增加了整把壶的稳定感。壶身线条明快、灵动自然,动静相辅相成,气韵悠长,深入人心;直筒壶嘴与拱形壶钮对比鲜明,曲直对应,刚柔并济;壶把起于壶肩处,在壶身上方画一个半圆后落于对侧壶肩,造型新颖,增加了线条的流畅感;左右两条腰线共同形成“八”字结构,视觉上呈梯形,富有立体感。整把壶以弧形线条占主导地位,直线为辅,柔和顺滑,宛若美人出浴,不胜娇羞。
  从整体上看,壶身、壶盖均呈三角形结构,线条分明,错落有致;壶身上窄下宽,壶腹与壶底均为弧形线条,线条走势向上,将整把壶向上托起,巧妙地构成一个圆锥体,整体中心却是下降的,落于中轴线上,视觉上产生横向的感觉,稳重中不失大气,秀丽中不失端庄。
  紫砂“石瓢提梁壶”的造型设计中融入现代美,整体结构恰当好处,无一丝赘余;壶口、壶钮、壶底比例协调,与壶身连接处呈虚化处理,与壶把的实遥相呼应,抑扬顿挫,节奏感强。观该壶的整体造型,壶底三足鼎立,强化了壶身三角形的造型,弧形圆把弱化了其外形角度的尖锐,使其刚中有柔,显示出该壶的神韵,又将壶的重心落于壶的中轴线上。
  4 结 语
  紫砂“石瓢壶”是紫砂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者,经历几百年的发展仍经久不衰,也足见文人雅士对其的喜爱之情。“石瓢提梁壶”是对陈曼生创作的“石瓢壶”的改良创新,三角形壶身、三足鼎立式底足、拱形壶钮、弧形壶把,稳重中不失柔美、含蓄中透出大气,与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平稳、平衡理念如出一辙,也显示出该壶独特的艺术构思,让观者从简朴敦实中感受到其活泼灵动,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让人过目不忘,正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其他文献
艺术源于生活,每一种艺术形式都会带给人独特的视觉审美和精神享受,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比如随处可见的各类雕塑,就是艺术形式的一种,它也许十分简单而贴近生活,又或许相当华美,是臻致孤品,但其作为艺术的本质是毋庸置疑的,每一件雕塑作品所形成的效果也是独一无二的。雕塑,通常是指为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它通过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来反映
期刊
紫砂壶是从日用陶中脱胎出来的艺术陶,以“片筑法”成型,具有极强的技术性和艺术性,时至今日依然是世人公认的茶器之最,在近六百年精益求精的发展演进中,紫砂壶被逐渐融入各种艺术元素和人文内容,已然成为一门“语言”丰富的艺术陶瓷,是集实用、欣赏、把玩、品位等功能于一体的艺术载体。  对于一把完整的紫砂壶而言,它的价值含量应是全面而多方位的,单纯地追求形象,单纯地讲究技法,或一味地增添文化内容等都是有失偏颇
期刊
在灿若星辰的紫砂壶世界里,每一把壶都代表着一个艺术生命,它是制壶人智慧与心血的结晶,同样也融入了人性化的情感和思想,尽管紫砂壶的发展经历了粗陶器皿阶段,但在长期的延续过程中,它的艺术性和文化性日趋提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时至今日,对于制壶艺人而言,形神兼备、内外兼修,依然是塑造一把壶的宗旨和目标。  综观历代紫砂壶经典之作,真正走进人们心灵的佳品,一定有其不言而喻的魅力,比如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
期刊
禅,意在明心见性,无关言语章句。禅的体证,就在万缘应对处。茶,天地润育之灵物,非精行俭德之人无以尝其至真之味。品茶,先苦后甘;参禅,在生死轮转中寻求彻悟解脱。品茶,目的是暂时放下俗事,在一盏茶的时间里品味悠然的心境;参禅,在顿悟的一瞬间云淡风轻,清静和寂。  1 茶是佛的禅心  古往今来,紫砂壶和禅都有不解之缘。禅茶一味,壶中天地。壶中一泓水,可清天地心。壶里乾坤大,闲来且饮茶。紫砂壶中,蕴集金、
期刊
摘 要 鲜红的色彩使人激情澎湃,劲健的造型形态令人鼓舞气势撼人心魄,缭绕的云意富有祥瑞的韵味,“云意壶”将此三者自然融合,通过壶艺形式进行了完美的演绎。  关键词 大红袍;云意壶;色彩;造型;韵味  制作宜兴紫砂壶器的原料,主要为采自宜兴地区山岩里、夹杂于甲泥陶土中、蕴藏量较少、统称为紫砂泥的紫泥、绿泥和红泥等。优质红泥称为“朱泥”,采用紫砂朱泥为原料制作的“朱泥壶”,尤其是500㏄以上容量的中、
期刊
摘 要 造型美感是紫砂壶最直观的美感表现方式,对于作品的整体艺术风格和艺术价值表达作用极大。本文以“提鼓壶”为例,谈一谈造型美感的具体表现形式,分析其与紫砂壶主体的重要关联与关系。  关键词 提鼓壶;紫砂壶;造型;美感  造型,即塑造物体形象,在紫砂壶的艺术创作中,造型又特指壶的立体空间构型。造型美感,即造型本身或延伸出的视觉审美和精神享受。在丰富多彩的传统手工艺术中,紫砂壶艺与众多的姊妹艺术一样
期刊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珍贵的紫砂泥谱写了宜兴紫砂壶的辉煌历史,宜兴紫砂壶风格各异、造型简练大方、装饰淳朴高雅,兼具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尤其在历代艺人与文人共同的推动下,呈现出了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性。由此可见,紫砂壶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成为了传统文化的载体,进而形成了一种文化,深受文人雅士的钟爱。  时至今日,紫砂壶的创作早已提升到了人文层面,除去一部分仅仅为了养家
期刊
自古文人雅士用诗歌、画卷、雕塑等艺术形式用心创作,用灵魂构思出奇思妙想,传递着文化的光芒。紫砂文化流传至今,已经有六百余年的历史,艺术大师精品不断,他们的作品无一不体现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含蓄、深沉、传神,极具文化底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紫砂壶要体现出内涵,首先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艺术门类,当把中国文化熟稔于心后,其创作出来的紫砂作品自然就会绽放出
期刊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这是梅尧臣的千古佳句,也正是这一佳句将紫砂器的制作一直追塑到久远的宋代。宜兴紫砂家喻户晓、名扬四海,一代又一代的紫砂匠人不仅完整地传承了先辈们的精湛技艺,更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作,同时把中国深厚的民族文化注入壶内,使壶不再是单一的器皿,更是一种文化的代表。  山中日月长,壶中乾坤大。一把好的紫砂壶,从泥料开始到匠人们巧妙的构思,再通过娴熟的技艺,最后进窑
期刊
摘 要 相比其他陶瓷艺术,紫砂壶凭借特有的胎体美、造型美独领风骚,加之其良好的文化兼容性,越来越受到广大赏玩者的亲睐。书画作为传统的中国艺术门类,通过陶刻这一方式也参与到紫砂的创作中来,为紫砂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添砖加瓦,更显美观。  关键词 紫砂;高石瓢壶;虎文化  紫砂壶艺是中国传统艺术园囿中的宝贵财富,它集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与一体,受众上达达官显贵、下至门楼市坊,男女老幼皆可赏玩,可谓是大众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