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生新闻的媚俗化问题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g86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民生问题是在一定背景下产生,并经历了相当长的阶段。本应以平民角度报道新闻事件的民生新闻出现了媚俗化倾向,这影响着民生新闻栏目的节目质量。本文试图对民生新闻的媚俗化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民生新闻的形成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解释为“人民的生计”。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就变得势在必行,于是,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民生新闻的兴起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它的产生发展是丰厚的社会背景的。
   “民生”价值观契合了我们党新时期“执政为民”的理念,也与受众的需求相吻合。以往新闻节目充斥着主体性报道,节目样式也是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信息量及其单一,更缺乏和观众的互动。而民生新闻则很好的克服了这些不足,成为民众发表意见、建言献策的平台。
   民生新闻是人民群众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过去,人民群众对自己遭受的天灾人祸,对于政府某些部门和服务机构的失职、渎职往往逆来顺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增强,催生了民生新闻的迅速兴起。21世纪初,深圳报业集团的子报《晶报》创刊,明确提出“以民生新闻为特色”的办报方向,形成了民生新闻的典型范例。与此同时,新闻界人士又十分明确地把这种新的新闻传播现象概括为“民生新闻”,从而使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传播范式清晰地呈现出来。
   二、民生新闻媚俗化及表现
   什么是媚俗化?米兰.昆德拉在其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说:“‘媚俗’就是描述那些想要不惜一切代价取悦最大多数人的心态。”要取悦大众,前提是确认大家想要听什么,再把自己放到这种思想模式中去,“用美丽的语言和情感把它乔装打扮,甚至自己都会被这种平庸的思想和感情感动落泪。”媚俗化就是一味地强调收视率,致使很多民生新闻栏目的采编人员从选题、内容的策划到后期的采访报道,都简单地迎合观众的口味而忽视了舆论的引导作用,致使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引领舆论的功能被严重弱化,甚至出现误导观众的情况。
   民生新闻在广电民生新闻栏目中的媚俗化倾向具体表现为:
   第一,卖弄噱头,哗众取宠。一些民生新闻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对暴力、色情、凶杀事件趋之若鹜,制作手段上存在娱乐化倾向,强化视觉刺激。比如把一些血淋淋的画面在一则新闻中一而再再而三的运用,寻求感官刺激,这样容易让观众误认为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每天暴力频发,纠纷不断。
   第二,罗列琐事、流于肤浅。邻里纠纷、水管破裂等生活琐事的展示,看多了就让人觉得厌烦、浅薄、琐碎。其实这些并不能构成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如果一个栏目乐此不疲地重重报道这些内容,不但反映出从业人员视野狭窄,对“民生”理解偏颇,还会浪费时间,无暇顾及到新闻背后的严肃命题。
   第三,炮制新闻、捕风捉影。在社会转型期,媒体进入市场寻求自身生存发展,面对每天都在“等米下锅”的栏目资讯缺口,还要考虑避免同质化的浅层竞争,一些策划者为网罗社会奇闻可谓绞尽脑汁。一方面重奖新闻线索,谁的“料”猛就用谁的,一方面广开稿源,主观臆断,捕风捉影,推理演绎,而不去核实新闻的来源,不去寻求证据支持,造成虚假新闻层出不穷。
   第四,主持人播报方式存在媚俗化倾向。如不少台相继推出用方言播报新闻节目,有时主持人还穿上说书的行头。方言说新闻节目有一两档没什么,可能还挺新鲜,但多了滥了不仅会让观众厌烦,同时也带来十分严重的问题——这与电视媒体推广普通话的重任背道而驰;另外,虽然民生新闻主持人适当的运用形体语言可以体现播报的松弛感和亲和力,但如果动作过大、调侃的语调多了,也容易让受众对主持人的真诚度、信任感大打折扣。
   第五,大量没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充斥其中。经常收听观看民生新闻节目的受众都有这样的感觉:民生新闻在反映城乡现实生活的同时,由于有意向民众的“日常意识”和新闻的“世俗化”靠拢,新闻中大量充斥着许多并不具备新闻价值的市民小事、奇闻怪事以及一些小车祸等。这就使得一些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得不到充分反映。“新闻价值的几个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几乎毫不沾边。就拿最后一点趣味性来讲,应该也没有多少市民会对街头打架事件充满兴趣。
   三、改善民生新闻媚俗化倾向的做法
   首先,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加强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分量。民生新闻的目标受众是中低文化普通市民,地方软新闻大量增加的同时,也应加强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民生新闻的份量,通过对新闻的适当解读,用权威来透析事实,来传播高质量的有关社会改革的热点、重点新闻。
   其次,对题材的选择。民生新闻的采录记着要做前期准备,深入挖掘,要体现民生新闻的社会责任。传播是需要有选择的,有倾向的,要讲效果,没有人看自然没有效果。但不当报道也有负面的影响。有一些民生新闻会让我们的观众得出不好的结论:我们的城市某些居民素质低下、不文明现象处处可见,环境问题一大堆,城市管理很糟。在现代社会资讯交流如此发达之时,往往给国际上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素材,成为贬低中国人的口实,让不明白真实情况的人错认为这就是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第三,主持人播报时语言表达应力求口语化,用个性化语言“说”新闻。所谓个性话的语言,关键是主持人对新闻事件的评判应融合到节目主持中,更重要的是,这种有感而发的的评判必须要与观众对此事件的评判产生共鸣,主持人要把握好受众心理以及“平民化”与“媚俗化”的界线。“说”新闻是一种非常新鲜而且有效的新闻报道方式。
   “民生新闻节目应本着对群众、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批评报道在监督力度不断升级的基础上要时刻注意平抚社会的不满情绪,为受众提供具体可行的应对策略”媒介应该在揭露批评一些不文明现象后,对批评进行新的评判和整理,最终形成一个有力的立场总结和知道对策,构成一次完整的、与受众充分交流的批评性新闻报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对节目的长期发展、积累良好的社会美誉度有着积极的意义。
   随着广播电视传媒业的迅猛发展,民生新闻节目越来越受广大传媒业的青睐,也引起了广大受众和传媒理论界的普遍关注,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但因为存在一些如上所述的媚俗化倾向而导致了时下一些民生新闻栏目出现偏差,从而影响了这类节目的美誉度。民生新闻在主张平民化的同时又要固守新闻本位,既要注重本土化又要防止地方本位主义,既要重视人文关怀又要警惕过多的负面报道误导受众,强调接近性又要防止媚俗化。只要找到了对策,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及时纠正制止民生新闻发展的诸多问题,民生新闻必能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也会受到越来越多观众朋友的喜爱和支持。
  
   参考文献:
   [1]何梓华,成美.新闻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邓冲.和谐社会中的民生新闻[J].新东方,2006,(10).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当前部分幼儿教师中存在:诉求中的“物化”倾向、职业倦怠、与家长关系“利益化”、育人责任淡化等。当前幼儿教师师德修养的基本要求: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尊重幼儿;为人师表、身正为范;保教育人。加强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基本对策:进一步重视幼教事业,建立积极的激励机制;落实园长负责制,深化幼儿园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要制订和不断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推行文化管理,充分发挥园文化在
期刊
摘 要:班主任老师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尤其是一些性格脾气与众不同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老师要带着真挚、耐心、宽容的爱去教育学生,对于一些暂时落后的学生不存偏见,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以激励的语言促进他们上进,同时做到爱寓以严、爱而不纵,才能让班级成为一个团结温暖的集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快乐自信的学习、成长。  关键词:爱心;耐心;宽容;爱寓以严;爱而不纵  “爱”是陶行知先
期刊
摘 要: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体育竞赛不仅仅是体能和技术和战术的对抗,而且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身体素质越来越接近,但比赛的成绩往往相差悬殊,这其中心理因素是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心理特征;心理训练  1.前言  足球运动是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体育活动,具有极高的锻炼价值,同时还是一个观赏性极强的体育竞技项目。随着现代足球运动
期刊
摘 要:学校安全工作重于泰山,是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的基础。作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建构和完善安全工作体系,不断提高安全教育管理效率,认真践行“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理念,严格落实安全教育工作,人人参与。以安全教育为核心,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和管理,及时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以发生在学生中的安
期刊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是稳定社会,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生活环境的前提和基础。群众文化作为与广大人民群众最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活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尤其是年轻人进入城市,城市生活的经历使得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社会的家庭观和老年价值观一步一步地替换着传统的家庭观和老年价值观。日益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货
期刊
摘 要:最大诚信原则被称为保险法的帝王条款,危险显著增加通知义务即为该原则的重要表现之一。但“显著增加”的判定主观色彩较浓,从外延上不易确定,本文着重分析危险显著增加这一概念的不可预见性、持续性、显著性三个要件,结合保险审判实务,认为对显著增加需被保险人及时通知的认定,应引入“理性被保险人标准”的概念,即具有一般合理的被保险人所公认的理智和谨慎,其所作出的行为符合一般社会大众的要求,以此作为主观认
期刊
摘 要: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并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一节音乐课的课前准备、新课导入、活动设计的作用不可低估。  关键词:音乐课;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过不少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是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失的实践标准。加强与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文章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缺失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也
期刊
摘 要: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本文从科学发展观入手,分析了生
期刊
摘 要:陈云是新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在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非常重视对党风建设理论的研究,不仅有着许多精辟的论断和独到的见解,而且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得全国人民的尊敬与爱戴。陈云关于党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对于今天的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仍然具有十分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