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为了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常把两种或多种同类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比照、考察,以寻求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这种探求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就是比较。因此,比较法是任何一个人都不陌生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都运用过这一方法,但很少有人把这一方法加以总结、提高,形成一整套系统、完整的理论。在此,笔者就语文比较教学方法涵义、依据、类型作—粗略的阐述,以求抛砖引玉。
一、比较教学法的依据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止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我们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其依据是:
1.唯物辩证法是比较教学法的哲学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立而发展的。没有阳就没有阴、没有好就没有坏、没有大就没有小……客观事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对文件为比较方法的存在提供了客观的必然条件。毛泽东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通过比较,人们对由物的认识更清楚,更准确。
2.思维规律是比较教学法的心理学依据。心理学告诉我们:“比较是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是思维的重要环节”思维发展规律研究表明.比较是思维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抽象思维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桥梁。《逻辑学》里研究思维讲分类,比较就是分类的基础。没有比较就没有分类,没有分类就难以识别事物类别、层次、范围、外延。因此,比较是思维认识的应有规律。
3.教材编排是比较教学法的教学论依据。纵观古今中外的语文教材,大部分都是文选型教材。文选型材料,选课文、分单元、作评释、设练习,处处使用比较法。目前我国因初、高中统编教材皆按不同要求、标准设计单元。编者把体裁相同,内容技法相异的文章组成单元,有的还设计了—些“比较”练习,这给比较式教学法提供了容观的依据。
比较教学法符合叶圣陶陶“精讲多练”的教学思想。叶圣陶认为“课文无非是例子”。课文就像数学的例题,通过“例文”、“范文”分析精讲,指导学生读好其他文章,学会写文章。比较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例文”(讲读文章)的精讲,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加识.比较其
他课文的异同,读好同—单元内“过渡性”课文(课内自读课文),然后再放手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去比较去阅读“实践性”课文(课外自谈课文),从而达到以“例文”为根据,参之于课内自渎课文、课外自读课文的方法进行“仿写”。此即叶老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学课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
二、比较教学法的类型
比较的方法是科学的方法,是逻辑思维的方法。按逻辑学分类的规则,不同的分类标准产生不同的类型。从比较的内容看,有题材、主题、体裁、构思、风格、人物、手法、景物、字词、句篇等多方面的比较;从比较的方法看,有中外比较、古今比较、正误比较、—篇课文中大部分的比较、单元中各篇文章的比较、单元之间的比较、课文与课外读物的比较等纵横比较。为教师教学模仿学习,下面从不同角度,阐述四大比较方法。
1.求同求异比较
(1)求同比较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将看来似乎不太相似的事物、知识或课文,从其共同性方面进行比较,从而“求”出它们的相同之处。
(2)求异比较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将看来没有多大差别的事物或知识、课文,从其特殊方而进行比较;从而“求”出它们的小同之处。例如《天山景物记》与《故都的秋》,同写祖国大自然美景.但前者手法细腻,以天山景物“丰美”为文眼,直抒胸臆,抒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后者夹叙夹议,以“清静悲凉”为线索,借景抒情.抒发自己忧郁眷恋故都之情。同是朱自清写的《背影》与《荷塘月色》,阅读后很容易看出风格迥异。欧阳修的《秋声赋》、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和峻青的《秋色赋》同写“秋景”,可峻青反前人之意而用之,笔调清新高雅,主题胜人一筹。
求同法、求异法在于思维活动不一样。前者侧重于通过发现知识的“共性”而认识其共同本质,后者侧重于通过发现知识的“个性”而认识其独合特征。
2.纵向横向比较
(1)纵向比较法。就是把不同时代的作品放存一起来探求作品某业些异同关系的教学活动和方法。它以时间先后为出发点进行比较,纵向深入,主要表现在古今作品的比较上。例如.高中第五、六两册有诗歌单,我们可以对编排这两个单元的知识序列、单元要求瞻前顾后,对有关文学史知识和诗歌鉴赏知识各种内在的联系作总体观照,以求单元教学系统性和科学性。纵观十几篇诗歌,可概括为几个不同时期的不同诗体:《诗经》(《伐檀》、《硕鼠》)——《楚辞》(《涉江》)——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一田园待(《归田园居》)——唐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固亭怀古》)——元曲(《高祖还乡》)。通过纵向比较,探求其时代、诗体艺术特点,风格流派之不同.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分清特征。
(2)横向比较法。就是把反映一定时代或时期、一定地域或空间的作品放在一起来探求其异同关系的教学活动和方法。例如高巾第三册第四、五单元,为能让同学们深入理解封建社会对妇女的迫害以及资产阶级妇女的本质,可以把《祝福》中的样林嫂、《药》中的华大妈与《夜》中的老妇人三位母亲形象作比较。也可以把《守财奴》中的欧也妮母女、《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进行比较。这样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3.定性定量比较
(1)定性比较法。即在比较中使用语吉庆述的方法。比如,同是科学家,《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的吴吉昌和《火刑》中的布鲁诺就有不同的命运、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结局。
同处战国争雄时代,《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齐王喜纳善谏而兴邦。同是外国资产阶级的妇女,处于上升时期的鲍西亚(《威尼斯局人》)聪慧过人;而处于没落阶级的欧也妮母女(《守财奴》)则恬迟隐忍。小资产阶级妇女玛蒂尔德《项链》)充满幻想,一心想上爬,落得负债累累;而生活拮据的菲利普夫人(《我的叔叔于勒》),因怕连累,竟六亲石认……
(2)定量比较法。即在比较中采用统计方法,用数据阐述表达。
总之,比较教学法可以起到温故知新、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既符合“巩固性”教学原则,又符合“可接受性”教学原则。教师自觉地把新旧教材联系起来。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
一、比较教学法的依据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止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我们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其依据是:
1.唯物辩证法是比较教学法的哲学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立而发展的。没有阳就没有阴、没有好就没有坏、没有大就没有小……客观事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对文件为比较方法的存在提供了客观的必然条件。毛泽东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通过比较,人们对由物的认识更清楚,更准确。
2.思维规律是比较教学法的心理学依据。心理学告诉我们:“比较是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是思维的重要环节”思维发展规律研究表明.比较是思维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抽象思维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桥梁。《逻辑学》里研究思维讲分类,比较就是分类的基础。没有比较就没有分类,没有分类就难以识别事物类别、层次、范围、外延。因此,比较是思维认识的应有规律。
3.教材编排是比较教学法的教学论依据。纵观古今中外的语文教材,大部分都是文选型教材。文选型材料,选课文、分单元、作评释、设练习,处处使用比较法。目前我国因初、高中统编教材皆按不同要求、标准设计单元。编者把体裁相同,内容技法相异的文章组成单元,有的还设计了—些“比较”练习,这给比较式教学法提供了容观的依据。
比较教学法符合叶圣陶陶“精讲多练”的教学思想。叶圣陶认为“课文无非是例子”。课文就像数学的例题,通过“例文”、“范文”分析精讲,指导学生读好其他文章,学会写文章。比较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例文”(讲读文章)的精讲,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加识.比较其
他课文的异同,读好同—单元内“过渡性”课文(课内自读课文),然后再放手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去比较去阅读“实践性”课文(课外自谈课文),从而达到以“例文”为根据,参之于课内自渎课文、课外自读课文的方法进行“仿写”。此即叶老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学课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
二、比较教学法的类型
比较的方法是科学的方法,是逻辑思维的方法。按逻辑学分类的规则,不同的分类标准产生不同的类型。从比较的内容看,有题材、主题、体裁、构思、风格、人物、手法、景物、字词、句篇等多方面的比较;从比较的方法看,有中外比较、古今比较、正误比较、—篇课文中大部分的比较、单元中各篇文章的比较、单元之间的比较、课文与课外读物的比较等纵横比较。为教师教学模仿学习,下面从不同角度,阐述四大比较方法。
1.求同求异比较
(1)求同比较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将看来似乎不太相似的事物、知识或课文,从其共同性方面进行比较,从而“求”出它们的相同之处。
(2)求异比较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将看来没有多大差别的事物或知识、课文,从其特殊方而进行比较;从而“求”出它们的小同之处。例如《天山景物记》与《故都的秋》,同写祖国大自然美景.但前者手法细腻,以天山景物“丰美”为文眼,直抒胸臆,抒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后者夹叙夹议,以“清静悲凉”为线索,借景抒情.抒发自己忧郁眷恋故都之情。同是朱自清写的《背影》与《荷塘月色》,阅读后很容易看出风格迥异。欧阳修的《秋声赋》、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和峻青的《秋色赋》同写“秋景”,可峻青反前人之意而用之,笔调清新高雅,主题胜人一筹。
求同法、求异法在于思维活动不一样。前者侧重于通过发现知识的“共性”而认识其共同本质,后者侧重于通过发现知识的“个性”而认识其独合特征。
2.纵向横向比较
(1)纵向比较法。就是把不同时代的作品放存一起来探求作品某业些异同关系的教学活动和方法。它以时间先后为出发点进行比较,纵向深入,主要表现在古今作品的比较上。例如.高中第五、六两册有诗歌单,我们可以对编排这两个单元的知识序列、单元要求瞻前顾后,对有关文学史知识和诗歌鉴赏知识各种内在的联系作总体观照,以求单元教学系统性和科学性。纵观十几篇诗歌,可概括为几个不同时期的不同诗体:《诗经》(《伐檀》、《硕鼠》)——《楚辞》(《涉江》)——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一田园待(《归田园居》)——唐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固亭怀古》)——元曲(《高祖还乡》)。通过纵向比较,探求其时代、诗体艺术特点,风格流派之不同.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分清特征。
(2)横向比较法。就是把反映一定时代或时期、一定地域或空间的作品放在一起来探求其异同关系的教学活动和方法。例如高巾第三册第四、五单元,为能让同学们深入理解封建社会对妇女的迫害以及资产阶级妇女的本质,可以把《祝福》中的样林嫂、《药》中的华大妈与《夜》中的老妇人三位母亲形象作比较。也可以把《守财奴》中的欧也妮母女、《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进行比较。这样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3.定性定量比较
(1)定性比较法。即在比较中使用语吉庆述的方法。比如,同是科学家,《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的吴吉昌和《火刑》中的布鲁诺就有不同的命运、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结局。
同处战国争雄时代,《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齐王喜纳善谏而兴邦。同是外国资产阶级的妇女,处于上升时期的鲍西亚(《威尼斯局人》)聪慧过人;而处于没落阶级的欧也妮母女(《守财奴》)则恬迟隐忍。小资产阶级妇女玛蒂尔德《项链》)充满幻想,一心想上爬,落得负债累累;而生活拮据的菲利普夫人(《我的叔叔于勒》),因怕连累,竟六亲石认……
(2)定量比较法。即在比较中采用统计方法,用数据阐述表达。
总之,比较教学法可以起到温故知新、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既符合“巩固性”教学原则,又符合“可接受性”教学原则。教师自觉地把新旧教材联系起来。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