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拟剧论到框架分析:戈夫曼思想的演进或延续?

来源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ning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戈夫曼思想的“断裂说”认为其著述前后存在断裂,尤其以《框架分析》为转折点,后期文风晦涩、追求形式化理论,并以结构分析代替互动分析.与之相对的“延续说”则认为戈夫曼的思想前后一致,这种观点将拟剧论视为戈夫曼社会学的全部内容,以之重新阐释其所有作品.关于戈夫曼社会学的延续性或断裂性的争论主要涉及以拟剧论为代表的早期思想与以框架分析为代表的后期思想之间的比较.通过重返《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与《框架分析》的研究表明,戈夫曼的学术思想前后未发生根本变化,但与“延续说”不同的是,拟剧论仅是戈夫曼社会学的分析视角之一,它与框架等其他视角共同用于分析互动秩序,而且拟剧与框架之间亦可相互阐释.
其他文献
近二十年来中国大豆进口规模急剧扩张.本文基于价格楔方法扩展模型,通过引入消费偏好和替代弹性,放宽以往研究对于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的同质假设,进一步利用2012—2018年中国与美国、巴西的大豆贸易月度数据,测算了中国对从两国进口大豆所实施的非关税措施的关税等值水平.测算结果表明,2012—2018年间,中国对美国来源和巴西来源大豆实施的非关税措施的关税等值分别为14%-83%和10%-181%,均远高于3%的大豆进口关税.研究还发现,与国产大豆相比,国内消费者更偏好于进口大豆特别是巴西大豆;国产大豆与进口大
从韩非一直延伸至当代,论者多以“术论”概括申不害的理论.回到当时的政治语境,“申不害言术”其实就是“申不害言法”.《盐铁论》有言:“申、商以法强秦、韩”,这就是说,申不害赖以强韩的,是法而不是术.一方面,申不害对君臣关系进行了理性化、制度化、法律化的建构;另一方面,申不害立足于三个法治环节,阐述了比较丰富的法理学说:以“明法”的理念表达法律,以“任法”的理念运用法律,以“行法”的理念实施法律.申不害不仅是知行合一的法家,而且还建构了一种具有较高精神追求的法理学说.
句法结构认知难度是语言学和认知科学共同关注的话题.认知难度最直接的测量方式是心理实验.近年来,计算认知科学领域出现了一些计算指标,可以基于大规模真实语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测度认知难度.本文梳理了其中五个指标:基于工作记忆容量限制的存储成本、整合成本和依存距离,以及基于经验预测的惊异值和概率配价,探究这些指标应用于语言学研究的可能性.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已成为当代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对语言学研究而言,学习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语言结构模式和演化规律,提升研究的科学化水
高校校史馆是挖掘高校校史校情,充分展示学校面貌和不同历史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对外展示学校风采,对师生进行爱校荣校教育的重要场所.高校校史馆的创办,需要以丰富的档案史料为支撑,以确保展示内容的科学性.高校档案是学校师生在各种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与查考价值的原始资料,用于展览是可靠和真实的.本文透过高校档案的属性,探索其在高校校史馆创办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以南京理工大学校史馆为案例,对校史馆的艺术设计方法进行探讨,分析校史馆建设中如何打造校史实物展示、校园文化传承、校风精神凝塑的统一融合空间.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奉为圭臬,但对“活教法”没有加以足够重视.“活教法”由“实验、参考、发表、检讨”四个步骤构成.这四个步骤滥觞于杜威进步主义教育哲学的两个基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识与行动的关系”.杜威以“教学法的要素跟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作为进步主义教材组织的原则,对美、英等多国的课程实施产生了深远影响.幼儿园课程改革应从“活教材”的开发向“活教法”研究“转调”,如此方能突破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瓶颈.
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藏文文书中的rkya含义为户,从吐蕃时期的敦煌汉藏文书来看,敦煌民户除了按户(rkya)向官府交纳户税-突税和寺院供养粮(khwa),还按户(rkya)向官府交纳棉布、麻、线等物品,这应该是吐蕃特有的赋税制度,与唐制按丁征纳布、麻不同,但是这些税目的设置有可能也受到唐朝课税布、麻制度的一定影响.至于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按地征收官布的做法应该是对吐蕃按户(rkya)征收棉布、麻、线制度和唐朝两税法规定一部分税收应交现钱的做法的部分继承与变通,同时也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也与唐五代中原内地赋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邓子恢基于减轻农村“中间剥削”、推动农业生产发展以及巩固工农联盟与促进工业化,对“为什么要发展供销合作社”进行了深入思考.此后,又对“如何发展供销合作社”以及发展供销合作社要坚持群众路线、要处理好与国营商业以及与私营商业的关系提出系列看法.这些思考,体现出邓子恢对中国农民务实秉性与农村问题进入新阶段的深刻认识,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供销合作社理论以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管理教育绝不是空的理论灌输,应是直面实践中组织与人的发展诉求.这需要基于当代中国转型境遇背景,构建“管理教育-管理实践”联动框架,侧重于分析管理教育理念定位变迁.新中国之后管理教育理念与管理实践的关系是丰富而复杂的,既有引进借鉴型,也有相对于管理教育理论更偏重自身现场教育的倾向,还存在管理实践与管理教育平行发展的隐忧.这种平行发展造成管理教育与管理实践的脱节.而近年的“双创”教育、新商科教育的提出,更加倡导“管理教育-管理实践”的有效联动.面向未来的管理创新时代,师者应更深度地直面实践,使管理教育模式从“
对《随笔集》的文本解读显示,蒙田声明的“怀疑”之下,却存在着两重“相信”,一是他自己宣称的基督教信仰,二是字里行间透露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构成了“怀疑”与“相信”的多重张力.张力的根本原因在于“此在”生存需求与渴望本真“存在”之间的内在冲突,具体表现为,无论是蒙田声明的“怀疑”和宣称的“相信”,还是他的怀疑主义的人文主义,都只是工具性的生存策略,无法解答蒙田的本体论困境——“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包括蒙田人文主义在内的三种人文主义形态的思维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从“思-在-疑”向“信-在-思”的思维转
地方政府对未来五年、十年乃至更长时间段的教育发展做出规划,实质是一种战略策划.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有赖于中央和地方的勠力同心,地方教育战略要响应与落实国家教育发展战略,首先要对教育发展环境做深入的研判,据此确立战略决策思路,要善于在资源导向型和机会导向型之间进行权衡和取舍,并对攀比跟风型和被逼无奈型决策思路展开反思.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须贯穿战略规划目标、任务和项目及其实施的始终,地方教育战略决策过程要响应国家教育战略的要求,要对人口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教育上的回应,要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