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5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对于每名学生、老师、学校,乃至国家来说都是一件大事,作为一线教师,我深深感觉到学生的主动性越来越差,不能对自己的人生作出规划,所以,教育是第一大事,而教育的根本不是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培养思维和习惯,这正是现在教学实践中所缺少的,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
  二、重视教学中的实践活动
  徐曙光的《做父亲,不许失败的创业》一书中,介绍有这样一种学习方法——“学习金字塔”.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的方式学到的内容,可能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種,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的学习方式,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1.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如在讲授必修2中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时.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实际演练、探究下列两个问题:(1)三角板或课本的一边平行于桌面,三角板或课本所在的平面与桌面所在平面平行吗?(2)三角板或课本的两边平行于桌面,三角板或课本所在的平面与桌面所在平面平行吗?学生动手操作演示三角板和书本,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判断两个平面平行不需要判定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只需要找到两条代表性的直线就可以了,根据上面的实际操作发现,一条直线不行,两条直线似乎也不可以,而两条相交直线似乎可行.再请学生用自制长方体模型进一步确认所得结论.
  2.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
  如在必修2中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讲授中,我在学生实际演练得出初步结论后进一步请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下列两组问题:
  探究一:
  (1)若平面α∥β,则平面α内的直线与β的位置关系是;
  (2)如果平面α内的任意直线都平行于平面β,则α与β的位置关系是.
  思考:面面平行能转化为线线平行吗?若能,需要在一个平面内找几条呢?
  探究二:
  (1)平面α内有一条直线与平面β平行,α,β平行吗?
  (2)平面α内有两条直线与平面β平行,α,β平行吗?
  (3)平面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平面β平行,α,β平行吗?
  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讨论,归纳出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由小组长展示组内讨论的结果,点评小组负责点评,教师作补充和强调,通过上述过程得出的定理,学生更容易记住和掌握,效果比教师直接呈现定理好得多.
  三、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山东昌乐二中的成功,源自于“271”高效课堂的实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讨论是同等层次的学生“一对一”讨论,不是程度参差的几人在一起“碰撞”,分层讨论后,A层次的学生辅导B层次的学生,B层次的学生辅导C层次的学生,依旧是“一对一”的对话.这是典型的“兵教兵”“兵练兵”战术.实现多个“教师”教.这样课堂才能真正“动”起来.这也正符合学习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学习效率提高了很多.
  四、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山东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上,学生按照导学案的思路步骤积极参与,课堂活而不乱,课堂知识信息量大,课堂效率得到了最大化.方法灵活多样,有书面,有口头;可以是教师查,也可学生们互查;也可以进行组与组的竞赛……在这种课堂中师生情感交融、共同创造、共同提升,教学相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学习成为享受,学习效益当然大幅提高.
  五、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要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 数学日记是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把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等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的一种新型的数学学习方式. 它的存在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其所记内容具有较大的包容性,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应结合数学教学加强指导,并注意相关问题,勿使数学日记流于形式.  【关键词】 学习方式;数学日记;探析
【摘要】如何探索教学新模式,实现高效课堂?笔者结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同课异构案例,比较问题情境、建构概念和数学应用三环节,并总结反思.  【关键词】教学新模式;案例反思  一、案例背景  2014年4月,新评上的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在江苏省常熟中学进行“同课异构”公开课展示.笔者先后听了两节《直线的斜率》,发现有许多异同,于是有了以下思考,與大家分享.  二、案例比较  1.问题情境,各具特色  案例1
【摘要】 反思,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够让学生在对知识进行回顾的同时,加快理解,加深印象. 通过反思,学生会发现自己在认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通过反思,学生也会及时的弥补自己的失误或者是错误. 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对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进行了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反思性学习;指导;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小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出现某个
【摘要】 以培养小学生的逆向思维为目标,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旨在为广大教师构建有效课堂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逆向思维;质疑  逆向思维即求异思维,意指从事物的反面看问题,又指对司空见惯的事物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是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都处于基础阶段,学习意识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任务之一,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 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 培养兴趣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知识教学进行.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和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 他们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 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
【摘要】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在容量大,节奏快,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导致许多教师觉得课堂效率低.在追究高效课堂教学今天,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会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以直线的方程课堂实录为例,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思考,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  【关键词】促进;思考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育人,从数学学科的角度,就是体现在發展人的认知力.从数学教育的本
【摘要】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低段教学“问题解决”内容时,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感知建模,通过学生的操作来形成建模,最后通过实践应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关键词】 例谈;建模;策略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但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不能够深入理解建立模
合作学习是新的课程背景下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倡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不仅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更可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相互帮助,取长补短,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对于高中生实效教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有效采取合作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数学思想体系,让学生在根本上学会学习.为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成长
【摘要】 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需要进行深度教学研究.通过研讨课“二次函数应用3——拱桥问题”的课后思考,说明教学设计要注重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设计恰当的数学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关键词】 拱桥问题;教学研究;精心设计;优化过程  今年苏州市吴中区组织了一次初三数学教学研讨会,主题是“建模思想在二次函数中的应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并开设了一堂公开课“二次
主题探究具有研究性学习的特质,是一种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开展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开放性与实践性. 主题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计划制订与执行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小学数学课程是一门庞大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其中有许多专题性的分支结构,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 这些知识点的教学适宜开展主题探究学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