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音乐鉴赏课一共36个学时,属于必修课,共两学分。如何能使学生在36个学时中,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学会聆听音乐、走进音乐、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内涵,用音乐来激励自己,甚至学会用音乐来表达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构建科学合理的欣赏课教学模式,是音乐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探寻出一个“导—查—赏—议—论”的五环教学模式。五个教学环节中,既有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又有学生自主去探究音乐的过程,更有学生互助合作、对音乐知性的总结,从而系统化地进行教学,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以课堂为点,让每一位学生都真正在课堂上会听音乐、听懂音乐,让音乐在每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使学生在有限的高中阶段36课时里学会如何鉴赏音乐。
一、导
导,即课程的导入环节,在这个环节里,不仅仅沿袭传统课堂的知识性导入,更重要的是设计对于学生情感上的导入,使学生能在瞬间进入到情感的体验状态。例如在讲《黄河大合唱》一课的时候,很多课例中都是从黄河在中国的地位说起,从黄河母亲河的话题说起,我在导入时不沿用传统的方法,而是采用了一个很别致的方法:播放南京大屠杀的一些视频和数据,让学生讲讲他们对日本侵华的理解。学生热情高涨,充满对日本人的愤慨。这时候我问,如果你是一个从事音乐工作的人,你会怎么做?大家都说:“用音乐的力量号召全国人民抗日。”这样就很自然地导入了冼星海和他的作品《黄河大合唱》,一节课下来,大家除了认真欣赏之外,始终都在体验歌曲的精神,寻找音乐作品本身蕴涵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查
查找,应该是在音乐欣赏之前,由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心理学指出,高中生的年龄阶段,注意力的发展已经趋于稳定,能够较好地调节自己的注意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而且在知识结构上,也完全具备自主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每节课音乐欣赏之前,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效果远比教师的讲授要好。例如在讲到《高亢的西北风》一课的时候,播放的陕北画面刚刚过去,就有学生开始问陕北指的是那些地方?陕北的地貌特征是什么样的?陕北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民歌?陕北的人民生活状况如何?甚至还有人拿出了地图找陕北在中国的地理位置。于是在短短的五分钟时间里面,学生找出来陕北音乐风格形成的诸多因素,再去欣赏音乐的时候,他们就会为《刨洋芋》的丰收而喜悦,也会为《脚夫调》的苦闷、孤寂而感到压抑。所以,发动学生自主探究音乐,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赏
欣赏的过程,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最难以理解的环节,尤其是刚开始接触到音乐鉴赏课,而音乐基础又很差的学生,对于器乐曲除了能区分速度之外,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在赏的环节,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对于听觉的引导,不是教师的语言表述,而应该是对于音乐元素的分析,让学生去寻找答案。如在《草原英雄小姐妹》一文中,圆号的声音塑造了草原小姐妹的英雄的形象,可是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很难理解,于是在课堂中又播放了《四渡赤水》的音乐前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让学生反复地听圆号的音色。学生在听觉上就建立了一个音乐形象,再欣赏《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时候,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形象就屹立在面前。所以,在欣赏过程中,给学生分析、讲解音乐元素,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四、议
议,议的环节,是一个讨论交流的环节,也是一个增加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方式。高中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意识,渴望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肯定,对于音乐的理解更是千人千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主张学生在议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既让学生学会协作,又让学生在协作中加深理解,对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更是一个很好的培养机会。对于议论的内容,教师不应做过多的干涉,学生在长期议的过程中,会很好地发展自己的思维,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个性健康成长,这应该是音乐鉴赏课的一个初衷。
五、论
论,是音乐鉴赏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结论。所有的音乐,在音乐家的笔下都是一种情绪或者是一种形象的流露。所有的理解都要归于音乐形象的塑造。我们不能把圣桑笔下的大象理解为袋鼠,也不可能把贝多芬的月光理解为熊熊大火。所以,对于音乐鉴赏课,教师应该有放有收,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创新的空间,但是对于音乐形象要有一个定位。《音乐传播学》讲音乐的传播有三个环节:(1)创作者把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写成乐谱;(2)演奏(演唱)者把乐谱所蕴含的情感用音乐表现出来;(3)欣赏者从听觉里还原作曲家创作时的情感。即创作、演出、欣赏,这是一首音乐所要进行的完整的三个传播环节。这个结论,就是要告诉我们欣赏的音乐,所承载的音乐内涵,使大家对于音乐有正确的理解,即完成一部音乐作品的第三个环节,还原了创作者最初赋予音乐的情感。
经过五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应该可以很透彻地领悟到每节课里面音乐所蕴涵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五个环节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发挥了老师的引导作用,又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更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了合作学习。长期坚持“导—查—赏—议—论”的“五环赏析”音乐鉴赏课模式,可以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会如何鉴赏音乐、真正的喜欢音乐、走进神圣的音乐殿堂,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高中音乐鉴赏.人民教育出版社.
[3]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
[4]汪森,余烺天.音乐传播学导论.西南师大出版社,2009.5.
[5]洪华明撰稿.音乐鉴赏手册.远方出版社,2001.
[6]曾遂今.音乐社会学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3.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探寻出一个“导—查—赏—议—论”的五环教学模式。五个教学环节中,既有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又有学生自主去探究音乐的过程,更有学生互助合作、对音乐知性的总结,从而系统化地进行教学,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以课堂为点,让每一位学生都真正在课堂上会听音乐、听懂音乐,让音乐在每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使学生在有限的高中阶段36课时里学会如何鉴赏音乐。
一、导
导,即课程的导入环节,在这个环节里,不仅仅沿袭传统课堂的知识性导入,更重要的是设计对于学生情感上的导入,使学生能在瞬间进入到情感的体验状态。例如在讲《黄河大合唱》一课的时候,很多课例中都是从黄河在中国的地位说起,从黄河母亲河的话题说起,我在导入时不沿用传统的方法,而是采用了一个很别致的方法:播放南京大屠杀的一些视频和数据,让学生讲讲他们对日本侵华的理解。学生热情高涨,充满对日本人的愤慨。这时候我问,如果你是一个从事音乐工作的人,你会怎么做?大家都说:“用音乐的力量号召全国人民抗日。”这样就很自然地导入了冼星海和他的作品《黄河大合唱》,一节课下来,大家除了认真欣赏之外,始终都在体验歌曲的精神,寻找音乐作品本身蕴涵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查
查找,应该是在音乐欣赏之前,由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心理学指出,高中生的年龄阶段,注意力的发展已经趋于稳定,能够较好地调节自己的注意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而且在知识结构上,也完全具备自主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每节课音乐欣赏之前,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效果远比教师的讲授要好。例如在讲到《高亢的西北风》一课的时候,播放的陕北画面刚刚过去,就有学生开始问陕北指的是那些地方?陕北的地貌特征是什么样的?陕北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民歌?陕北的人民生活状况如何?甚至还有人拿出了地图找陕北在中国的地理位置。于是在短短的五分钟时间里面,学生找出来陕北音乐风格形成的诸多因素,再去欣赏音乐的时候,他们就会为《刨洋芋》的丰收而喜悦,也会为《脚夫调》的苦闷、孤寂而感到压抑。所以,发动学生自主探究音乐,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赏
欣赏的过程,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最难以理解的环节,尤其是刚开始接触到音乐鉴赏课,而音乐基础又很差的学生,对于器乐曲除了能区分速度之外,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在赏的环节,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对于听觉的引导,不是教师的语言表述,而应该是对于音乐元素的分析,让学生去寻找答案。如在《草原英雄小姐妹》一文中,圆号的声音塑造了草原小姐妹的英雄的形象,可是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很难理解,于是在课堂中又播放了《四渡赤水》的音乐前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让学生反复地听圆号的音色。学生在听觉上就建立了一个音乐形象,再欣赏《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时候,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形象就屹立在面前。所以,在欣赏过程中,给学生分析、讲解音乐元素,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四、议
议,议的环节,是一个讨论交流的环节,也是一个增加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方式。高中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意识,渴望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肯定,对于音乐的理解更是千人千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主张学生在议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既让学生学会协作,又让学生在协作中加深理解,对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更是一个很好的培养机会。对于议论的内容,教师不应做过多的干涉,学生在长期议的过程中,会很好地发展自己的思维,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个性健康成长,这应该是音乐鉴赏课的一个初衷。
五、论
论,是音乐鉴赏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结论。所有的音乐,在音乐家的笔下都是一种情绪或者是一种形象的流露。所有的理解都要归于音乐形象的塑造。我们不能把圣桑笔下的大象理解为袋鼠,也不可能把贝多芬的月光理解为熊熊大火。所以,对于音乐鉴赏课,教师应该有放有收,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创新的空间,但是对于音乐形象要有一个定位。《音乐传播学》讲音乐的传播有三个环节:(1)创作者把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写成乐谱;(2)演奏(演唱)者把乐谱所蕴含的情感用音乐表现出来;(3)欣赏者从听觉里还原作曲家创作时的情感。即创作、演出、欣赏,这是一首音乐所要进行的完整的三个传播环节。这个结论,就是要告诉我们欣赏的音乐,所承载的音乐内涵,使大家对于音乐有正确的理解,即完成一部音乐作品的第三个环节,还原了创作者最初赋予音乐的情感。
经过五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应该可以很透彻地领悟到每节课里面音乐所蕴涵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五个环节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发挥了老师的引导作用,又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更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了合作学习。长期坚持“导—查—赏—议—论”的“五环赏析”音乐鉴赏课模式,可以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会如何鉴赏音乐、真正的喜欢音乐、走进神圣的音乐殿堂,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高中音乐鉴赏.人民教育出版社.
[3]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
[4]汪森,余烺天.音乐传播学导论.西南师大出版社,2009.5.
[5]洪华明撰稿.音乐鉴赏手册.远方出版社,2001.
[6]曾遂今.音乐社会学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