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的十点理由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xtersk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问学校里的学生,不喜欢的老师,大多是语文老师;不喜欢上的课,大多是语文课;不喜欢的学科,大多是语文。笔者曾做过调查,学生们的理由如下:
  一、家庭作业老是抄词。没有变化,枯燥乏味。会默写了不必要再抄写。即使抄,也可变花样,让学生写写记住生字的方法,让学生运用生词编一个小故事,由学生给生字出个字谜,让其他学生猜等。
  二、作业多,老是要写。语文能力不是靠做作业做出来的。一些学校语文作业很多,如学案要做、补充习题要做、书后的习题要做、语文练习册要做、习字册要写、周末过关要写等等,这些作业大多重复、乏味、无聊,学生疲于应付,字迹潦草。我们不妨对作业整合,删繁就简,精选精练,少做题,多读书。
  三、课堂上,教师讲,让学生记。一些老教师还在用一些老方法,认为学生的回答都是不标准的,参考书上的答案才是标准的,才能对学生起规范作用,于是自问自答,要求学生记下词语解释、记下课文大意、记下中心思想、记下课后问题的标准答案,甚至要求学生背诵。我们的教学要与时俱进,要想办法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好。
  四、读书非要写笔记。为了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为了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一些教师要求学生读书写笔记,教师要查学生的读书笔记。读书本是一件愉快的事,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做笔记,只可鼓励,不可强求。
  五、作文题目无趣,教师要求太高。书上的作文题目大多切合学生实际,但考卷上、习题上、平时教师出的题,大多晦涩、脱离学生生活,学生觉得无话可写,只好写一些空话、假话、大话。教师要求太高,什么语言要生动、中心要突出、选材要新颖等,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老是写不好,无兴趣,怕作文。小学生作文只是“习作”,要求不要高,主要的是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六、读得再有感情些!有些教师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时,总觉得学生感情不到位,常要求:读得再活泼些!读得再深情些!读得再高兴些!……学生不喜欢喝茶,教师却非要他们读出对茶的喜爱之情;学生对乡愁没有体会,教师却非要他们读出思念;学生不是演员,教师却非要他们带着表情读。读正确、流利是主要的,感情还是不要强求。
  七、学了这课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一篇课文讲完,教师常问学生从课文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要学生进行反思,接下来还要写个“检讨”,对课文人物大加赞美,对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并提出整改计划。语文课应把重点放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表达上。
  八、语文课上那“十万个”为什么。一篇现代白话文,学生读个一两遍,基本能懂。但教师不放心,一切须从头再来。一个个无聊的为什么,让学生对语文课望而生畏。即使要问,也应问一些让学生想不到的问题,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问题。
  九、天天要写日记。试问语文教师有几个天天写日记的?学生每天哪有那么多值得写的东西,只好写一些无聊的话,对提高写作无助。
  十、背一些无用的东西。课文要求背的要背;课文没要求背的,有些教师也要求学生背。此外,一些学校、教师还要求学生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等,学生心里恨,但师命难违,只得硬着头皮背。语文要背,但应背那些经过精选的语言,对学生真正有用的东西。
  当然,学生痛恨语文的理由还有很多。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反思,应该改革,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这才是最高明的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近年来,教育问题已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倾听这些声音或许能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有更深的理解。本刊特开辟“教育观察”栏目,约请《钱江晚报》首席评论员戎国强先生担任主笔,就相关教育问题发表评论。     这些年来,校园里屡屡出现令人惊愕的一幕:教师给学生下跪,求学生认真读书。还有校长下跪的。这种情形,以前是极少见的。当人们用“下跪教育”来指称这类现象时,说明这已经不是孤立的
最近,看到一套上下两册的美国中学语文课本,出版者称,这是中国第一套系统引进的西方中学教材,课文适用于12~18岁的学生。翻开第一课《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就强烈地感到这套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怀疑精神。  《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的作者是15世纪的航海家哥伦布,一般认为他是最早到达美洲的欧洲人,过去人们习惯用“发现新大陆”来表明他的功绩(由于这个说法被指是“欧洲中心主义”,目前已不再使用)。课文前面的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拙认:教育无非四种方法——一是强化,二是渗透,三是惩罚,四是报应。强化,就是“城头高举大王旗”“黑云压城城欲摧”“不可越雷池半步”;渗透,就是“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细
4月9日上午,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举行升国旗仪式时,一名高二学生在国旗下发表讲话,将之前教师"把关"过的演讲稿,悄悄换成另外一篇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该校领导称,学校认为这
语文课是干什么用的?本来以为,这不是一个问题,至少在专业人士——语文教师、有关研究者当中,不应该是一个问题。  北京时间2012年6月3日凌晨,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的男子110米栏决赛中,刘翔以12秒87的成绩夺冠,平世界纪录。6月3日,《新民晚报》刊登评论《现在的刘翔更该进教材》。文章说:“记得8年前,雅典夺冠后,刘翔的夺冠事迹,被收入小学五年级的语文教材。8年之后,这个完美演绎了人生辉煌、
2011年6月7日,高考第一天,950万考生走向考场,有一个人走向了刑场——开车撞人后又杀害被撞人灭口的药家鑫,在这一天被执行死刑。
案例一:课堂上,一位年轻老师站在黑板前示范写字,整个脑袋遮住了老师板书的内容,在黑板正前方的学生根本无法看见老师在写什么,他们只有等老师写完后离开黑板时才能看清楚。  案例二:于永正老师半蹲着身子,伸长手臂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范写“庞”、“紧”等生字,并叮嘱道:这一撇不能太长,“紧”字的两点要靠拢些……学生看得很仔细,学得很认真。  案例一是我在一位年轻教师的公开课上见到的镜头,案例二是于永正老师在
不久前听薛法根老师教《我和祖父的园子》(苏教版),他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听写,一位学生把“蜻蜓”写成了“蜻蜒”。薛老师先让他仔细看看有没有写错,然后请他改正。这一回字是写对了,可笔顺又错了。薛老师不急不躁,又请这位同学重写一遍,并让全班同学在自己的本子上把这个字写一写。这一来一去,足足花了好几分钟。我和听课的老师都有一个强烈的感觉:薛老师的课“真”!  目前有些公开课,虽说很“顺”,却不那么“真”。
摘要:在当今社会,计算机的使用已经相当普及,为满足人们增长的需求,计算机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计算机软件开发也呈现多样化的势态。其中,分层技术在软件开发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系统软件进行分层管理,有利于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因此,该文将主要从分层技术的概念、分层技术的特点以及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具体应用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期望能为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中开发中的合理应用提出有效的参考意见,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