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剩宴”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xin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马光教子节俭 赵锐


  北宋时期,曾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位极人臣,风光无限。但司马光为官几十年,却依旧住破屋,穿旧衣,吃粗食,日子过得很是穷困。这不是因为他的收入少,而是因为他不愿接受朝廷赏赐,而且还几乎把全部俸禄都用在了公务上。不过,司马光自小不喜奢华,崇尚节俭,这种在外人看来很“苦”的日子,他却过得很是舒心。
  司马光没有孩子,过继了侄子司马康为养子。司马光教育儿子要节俭,并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日常行为影响儿子。为了让儿子明白节俭的道理,他特意写了《训俭示康》,他在文章中说:我只求衣服能御寒、食物能充饥,这是出自本性,而不是为了博取好名声而故意穿破衣、吃粗食。节俭的人,贪欲少,就不会被外物所惑,进而走正道;而奢侈的人,贪欲多,容易被外物所诱,进而走入歧途……
  受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司马康在生活中也逐渐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不过,当母亲去世时,极为孝顺的司马康关心则乱,把父亲之前的那些教诲抛之脑后了。想到母亲在世时没过上一天富足日子,司马康便暗自发誓一定要大办丧事,好让母亲的最后一程走得风光一些。
  司马康知道父亲的脾气,不敢直接同父亲讲,便先和亲戚朋友商议。亲戚朋友也觉得司马光身为朝廷重臣,夫人去世,若是把丧事草草办了,势必惹人耻笑,于是便都跟着司马康,一起去找司马光“商议”。
  大家仗着人多势众,七嘴八舌地向司马光施压。司马光看这阵势,若是不说实话恐怕过不了关,于是便把家里的真实情况告诉了众人。可是,他堂堂一个朝廷大员,说没钱,又有谁会信呢?无奈之际,司马光只得拿出自家的账本供他们传阅,众人看了账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傻了眼。
  其实司马康也知道家里的确没钱,他向父亲施压的目的并不是让父亲自掏腰包,而是想让父亲同意外出借钱。他站出来说道:“没钱,可以借啊!”
  司马光狠狠瞪了儿子一眼,坚决反对,说道:“人都死了,丧事办得再隆重又有什么意义,不过是做给活人看的罢了。而且自己没钱,却借钱充场面,行奢侈浪費之事,也不符合我的一贯作风。”说完司马光就愤愤然地离开了,众人面面相觑,尴尬地散了,徒留下涨红了脸的司马康站在原地默默流泪。
  最终,司马光卖掉了几亩薄田,为妻子买了一口棺材,草草办完了丧事。
  自那之后,节俭观念更深刻地烙在了司马康的心中,司马康为官后,也像父亲一般,成了一位勤俭清正的好官。司马光去世后,司马康面对父亲的丧事,不再想着排面,而是遵从父亲遗嘱,拒绝了朝廷的赏赐,一切从简。至此,司马康彻底完成了对父亲节俭品质的继承。
  司马光一生节俭,一方面是因为他本性如此,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知道勤俭有助于引人走正道、做清官。司马光一生崇尚节俭,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也这样严格要求儿子,用讲道理的方式把节俭的种子埋到了儿子心中,同时用日常的节俭行为浇灌培育,让节俭这棵小树在儿子心中生根发芽,并最终枝繁叶茂、参天耸立。

让孩子好好吃饭 王霞


  作为一名老师,除了组织课堂纪律之外,最闹心的就是组织孩子们午餐。可以说每天的午餐都像是一场战役:有的孩子不会用餐具,有的挑食,有的只玩不吃,能把饭菜撒一地。
  孩子不好好吃饭的问题并不是个别现象。某地保健中心曾花了5年时间,对1594名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然有一半以上的儿童都在饮食方面存在不同的问题。
  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根源却在家庭和大人。
  老人们常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比较贫乏,吃饱饭是件很幸福的事。那个时候,还没到饭点,孩子们就巴望着吃饭。吃起饭更是狼吞虎咽,哪里还用大人操心。如今的孩子从一落生开始,各种花式的食品就源源不断。就像我认识的一名家长所说,不提家里的各种零食糕点,就是正餐,为了让孩子爱吃、吃好,她买了各种食谱和烘焙工具,蒸烤煎炸花样百出……还有一名在网上“晒”早餐的妈妈,据说保持早餐不重样都快一年了,而且食物要做成各种形状,用的餐具也非常别致。我不知道孩子是否能因此多吃几口,但绝大多数父母是没有时间做到这样的。即便你可以做到,学校能做到吗?将来工作单位的食堂能做到吗?所以这种做法我个人认为并不值得提倡。
  其实,哪有天生就不好好吃饭的孩子。除了过多的食物麻木了孩子的味蕾,掠夺了他们的食欲,还有一些其他的不良喂养习惯。比如一家子都哄着孩子吃饭,孩子成了饭桌上的焦点。想象一下,如果吃饭时大家都盯着你,都给你布菜添饭,这饭能吃得好吗?还有如今食品丰富,满桌子的菜吃不了就倒掉了。大人都失去了对食物的敬畏,又怎么要求孩子不挑食,爱惜粮食呢?
  要想改掉孩子不好好吃饭的毛病,首先大人要好好吃饭,做好吃饭的榜样。妈妈要减肥,爸爸要应酬。但孩子并不太懂这些,他们只是直观地认为,吃饭并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建议家长合理科学安排膳食,尽量在吃饭的时候好好吃饭。
  当孩子不再是餐桌上的中心,反而会安静下来,学着大人的样子好好吃饭。当然这并不是一两顿饭就能达到的。也许孩子开始还是不能安静吃饭,那也不要紧。大人吃好了,和气地提醒一下孩子:我们都吃好了,给你十分钟,希望你能好好吃完饭。待时间一到,就要停止进食,也不要训斥孩子。当孩子过后感到饿时,可以给一两块并不美味的饼干,并友善提醒下次没有饼干了,吃饭的时候要好好吃饭。   此外,要把吃饭的权利和责任交给孩子。做饭前征求一下老人和孩子的意见,在条件允许时尽量做大家想吃的,如果做不到也要和孩子解释清楚。饭桌上一视同仁,最好实行一段时间分餐制。按需分配,每个人都把自己的饭菜吃干净。
  还可以让孩子参与做饭的过程。比如帮着择菜、淘米,让孩子知道家长做饭的辛苦。有了自己的劳动在里面,相信孩子会更珍惜食物,而且充分的劳动和运动也能增加孩子的饥饿感,自然也就想吃饭了。
  当然,父母有责任给孩子提供健康合口的食物,也不能用“不许吃饭”来威胁或者惩罚犯错的孩子。
  总之,当孩子不肯好好吃饭时,大人应该好好反省,通过调整自己对待孩子吃饭的态度和方法,让孩子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中养成好好吃饭的习惯,保证身体的健康成长。

打卡21天 争做“光盘”行动人


  幼儿升入中班后,在幼儿园开始使用筷子吃饭,因为使用得还不熟练,盘子和碗里经常会剩下许多细碎且不容易夹上来的饭菜,造成了饭菜浪费,时间久了幼儿也容易养成剩饭的习惯。为了提高幼儿使用筷子的能力,我们在活动区投放了类似筷子的自制玩教具,幼儿可随时进行“夹豆”“夹纸球”等游戏,锻炼手部肌肉,增强手指动作的灵活性,帮助自己使用筷子。同时,为了增强幼儿勤俭节约的意识,我们在班级内组织幼儿开展了“光盘行动21天好习惯培养”打卡活动,和幼儿一起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争做“小小光盘行动人”。

  幼儿在园的三餐两点都可以参加光盘打卡活动,只要把盘子和碗里的饭菜吃干净就可以到“21天光盘行动好习惯打卡”墙上进行打卡,幼儿自选(以贴贴画或盖小奖章等)喜欢的形式进行记录。活动过程中幼儿参与积极,吃饭时会认真地把饭菜吃完,还会骄傲地把吃得干干净净的盘子和碗展示给小伙伴和老师看,每顿饭后也会迫不及待地去选择贴画或盖章记录自己的打卡进度。

  幼兒在班级“光盘行动”中养成的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也带到了家里,影响了家人。记得一次早晨,扬扬奶奶送完扬扬后久久不肯离开,站在门口观察扬扬吃早饭,到班级门口的“21天光盘行动好习惯打卡”墙处不断地拍照片,并高兴地向我说起了扬扬最近的变化和新的想法:平时扬扬和父母与爷爷奶奶一起住,爷爷奶奶照顾扬扬一家三口的起居,爸爸妈妈有不爱吃的菜或吃不完的时候,饭菜经常会剩下,奶奶每次都是笑着说一句:“没关系,剩下就不要了!”扬扬看到了偷偷和奶奶一起商量,想让奶奶帮助他一起制作一个光盘行动打卡表,帮助一家人记录下“光盘”时刻,让家里人都不再浪费饭菜。扬扬的提议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扬扬还成了家里的节约粮食小标兵,全家人都行动起来,向扬扬学习。
  经过21天的打卡行动,大多数幼儿剩饭的现象明显好转。我们为参与打卡的每一位幼儿颁发了“光盘”行动人奖状,养成了“光盘”习惯的幼儿们还主动向父母宣传,家长们纷纷反映解决了幼儿在家剩饭的问题,家长们也更加注意吃干净碗里的饭菜了。正是这些小小宣传员们的宣传,我们班的“光盘行动”宣传员已经从38名幼儿发展到76名家长,我想这个数字还会成倍的增长,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争做“光盘”行动人。
  (中国儿童中心实验幼儿园 孙楠)
其他文献
在中医体质学中,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不同的体质在饮食的摄取、衣物的穿着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的要求。您的孩子属于什么体质?了解孩子体质的不同特点,爸爸妈妈们就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安全有效的养育了。  中医体质咋辨别  虎头虎脑的意瑞活泼好动,平常很少生病,精力充沛,符合平和质孩子的特征。  平和质的孩子通常表
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我家每年都种二三亩地的西瓜。那时候为了防止有人偷瓜,主要是防止猪、牛等大型家畜到地里祸害,每年一放暑假我都被父母赶到西瓜地看瓜。  看瓜的时候,父亲一般都会提前给我摘下一两个西瓜放在瓜棚里面,让我在一天里消暑解渴。但那时候小孩子吃西瓜是很厉害的,另外,为了方便相互照顾,好几家的瓜田都紧挨着,我们看瓜的小伙伴有好几个,经常会在一起比赛吃西瓜。因此,一两个瓜很多时候根本不够一天吃
中国家庭教育变革的特殊性  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是,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家长需求旺盛而乱象丛生,市场参与踊跃而泥沙俱下,专家众说纷纭而科学性差。深刻的改变不仅势在必行,而且有明显的迫切性。认识并清算现行家庭教育的弊端,创建科学的、充满爱和自由的、具有中国特色与东方智慧的新家庭教育,是一个集体共识。  当下,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孩子似乎变得越来越难教,家长变得越来越焦虑。我们和相关机构合作,在201 4
猫咪会收拾房间吗?当然,——不会!会收拾房间的猫咪只有童话故事里才有。不过,我家的猫咪虽然没有收拾房间,但房间却因为它变整洁了。怎么回事呢?我还得从头说起。  如果说当了妈妈后,难免偶尔会有些挫败感,那么最让我挫败的一件事就是女儿那乱糟糟的房间了。  房间东西多,自然就不容易整洁。虽然女儿的房间有三个书架、两个架子、三个抽屉柜和一个三门衣柜,可只要女儿在房间,各种东西就都不肯老老实实地待在它们原来
豆豆吃蘑菇的故事  豆豆其實有一个优点,就是别人给她提建议的时候,她会认真听,但具体怎么做就看她自己了——有一天,孩子们的午饭中有蘑菇,豆豆不爱吃蘑菇,我就劝说道:“咱们就吃一口,尝尝什么味道,不好吃就不吃了。”只见她先把蘑菇放进了嘴里,然后自己掐着脖子“啊啊啊”地从椅子上倒了下去,能够感觉到她是在演戏,我也就陪着她一起演起来,用惊讶的声音问她:“豆豆你怎么了?”豆豆听到我问她的话以后,就重新坐在
当前,孩子教育的国际化已成大趋势,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尤其是创造更多的机会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到国外去留学,无论对孩子还是对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因此,什么时候送孩子出国留学是最佳时段、应该考虑哪些問题等,困扰着很多家长。对于送孩子出国就读这件事来说,因每个家庭、每个孩子情况各异,是一个很个性化的选择和决定,很难有一个定论。下面,这些海外人士、专家等对一些共性问题的思考
编者:郑荃,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他对中国提琴制作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87年他被文化部和轻工业部联合授予“中国提琴制作大师”称号;他曾在国际比赛中获奖二十余项,其中包括金牌四枚;2005年,为表彰郑荃教授为促进和加强意大利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意大利共和国总统特授予郑荃教授“意大利仁惠之星”荣誉……如果要罗列,整整两页纸也讲不完郑荃教授的奖项和荣誉,但这些对于他来说,只不过
过重的学业压力让孩子烦恼,家长过多的期望让孩子疲惫,衣食无忧的他们却面临着大大小小的诸多挑战,网络上关于青少年离家出走、自杀、伤人等事件让人震惊。当今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表现出的不良心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家长应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让好心灵铸就好未来。完美父母容易培养自卑孩子  小区里有几个孩子经常在一起玩,其中有一个叫小勇的男孩却总是缩在一旁,看着别人尽情嬉戏打闹,就是不参与;孩
特殊时期需要采取特殊方法,和家长携手,共同培育三好儿童。  正面介绍病毒,通过视频了解孩子情绪我们在第一时间向孩子介绍了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动画的形式让病毒看起来没有那么可怕,也缓解了孩子对病毒的焦躁情绪,并大大方方地与孩子们一起讨论为什么不能出去玩,出门后回家的第一件事要做什么等;在与孩子们进行一对一视频互动的时候,我们注意观察每个孩子内心的变化;同时也会安慰家长:“疫情不知道什么时候过去,我们
陶行知先生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会学。”因而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必要的,那什么是自主学习能力?  阳阳和乐乐都是大一班的孩子,这学期开学后班级里多了许多“步骤图”,老师想给孩子们自己“研究”的机会,而这时候孩子们的差异也就表现了出来。有一天,老师在美工区贴了一个漂亮剪纸的步骤图,阳阳和乐乐都喜欢得不得了,下决心要剪出来。阳阳按照指示,认真地学习,每个步骤都有模有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