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8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无肉不欢族而言,立冬是个好时节。因为一过立冬,攒了一秋丰腴膘情的羊肉,就变得格外肥美。
  时兴的羊肉吃法,自然首推一涮。一把雪亮的锋利长刀,承担着片切手工羊肉的重任。刀起刀落处,但见薄薄的肉片纷纷亮相于刀下,红润新鲜,给人一看,食欲当下已经油然而生。比起来来回回摇头机器所切的冻肉卷来,长刀切肉不但高了太多的技术含量,而且,真正入锅涮肉时,口感也会完全不同。冻肉卷切出来的羊肉片,经不住火锅滚汤的热情考验,一下锅,刚才在盘子里卖相还很好的肉片,很快就分离成丝丝缕缕状,让人极度不爽。如果再碰上一个黑心的老板,拿假羊肉来蒙哄顾客,这种肉更是经不起敲打,一下锅就散了架,原形毕露。
  冬天,尤其是正碰上下雪的天气,切几斤羊肉涮涮,再合适不过。火锅腾腾地冒着热气,肥瘦相间的手切羊肉,白的似雪,红的赛霞。筷子夹起来,在活泼泼的鲜汤里一撇一捺,像是荡秋千一般,美味便可以安慰你的胃,抚慰你的体,温暖你的心。这个时候,谁都会发自内心地给羊肉大大喝一声彩。“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古人的这句吟咏,可不是什么单纯写景,而是记述冬天里的涮肉。一读之下,就会知道,他们正在涮的羊肉,品质绝对差不了。
  羊肉的吃法太多,涮焖炒炖烤,数都数不过来。比起涮的吃法,烤羊肉更受撸串儿族欢迎。都知道论起羊肉串儿,最让大家赞不绝口的是新疆的红柳烤羊肉串儿。红柳串儿好吃,依赖着肉好、鲜嫩多汁。还仰仗着烤肉扦子好,经火烧灼的红柳扦子,会分泌出特具的香味,只有新疆才有的这种灌木,会在烟火蒸腾间给鲜嫩的肉串儿增香。如果真正探究羊肉的烹调之法,可以肯定的是,烤比涮要“年长”的多。因为炊具的发明,总是一路追随着文明的脚步。适合涮肉炊具的诞生,时间上远远落后于人们对于肉类的获得。因而,时尚的烤羊肉串儿,其实却是真正的古法。
  宋代的宫廷指定“特供”肉类,仅有羊肉而已。不仅如此,羊肉还是宋代公务员的一种福利。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讲了一个故事,一些基层公务员“三班奉职”(一般供职的武臣),有感于月俸钱七百,“驿羊肉半斤”,遂吐槽待遇不佳,赋诗一首诉苦:“三班奉职实堪悲,卑贱孤寒即可知。七百料钱何日富,半斤羊肉几时肥。”牢骚话终于传到了皇帝耳中,皇帝说了一句,“如此何以责廉隅?”——怎么让他们尽职效忠呢?于是,涨钱加肉,皆大欢喜。
  晚年遭遇坎坷的苏轼,被贬谪到惠州安置时,连“三班奉职”的待遇都没有。当时全惠州每天只杀一只羊,哪里能够轮到“罪臣”购买。耐不住馋虫的苏轼只得和屠户套近乎,让人家把羊脊骨卖给他。买回来的脊骨,苏轼煮熟后淋酒蘸盐,再放在火上炙烤——这是继“东坡肉”之后,苏轼为后世老饕们奉献的第二道美食:烤羊脊骨。论起吃烧烤来,苏学士该当无愧于祖宗级的食神。
  涮羊肉喧腾热烈,烤羊肉烟气火爆,而炖羊肉则滋味绵长。到过乌镇的游客,走街串巷遇到最多的场景,就是大店小摊都有炖羊肉。硕大的铁锅中,翻腾着大块儿的带皮羊肉,整个乌镇似乎罩在了氤氲的羊汤香气间。吃这种红汤炖羊肉,配当地的三白水酒,该是很相宜的配搭。比起乌镇的铁锅,其实北方的砂锅炖羊肉更好,入味深,后味长。加入一点黄芪,更是温补益气,是冬天里一道难得的食补佳肴。如果到了内蒙古,遇上白汤手把肉,仅仅需要一把盐的作料,便能够满足人们对于鲜的全部需求。吃这种清汤肉,须得肥瘦相间,下手撕扯,架势看起来近似于过去老北京烤肉店里的“武吃”,但惟其如此,才过瘾,才够味。
  《空城计》里诸葛亮的一段唱,向来是考验须生的应工戏。“命人街道打扫净,预备着司马好屯兵。我心诚并无有别的敬,早预备下羊羔美酒犒赏你的三军。”这一大段唱腔脍炙人口,耿其昌于魁智都是精于此道的佼佼者。而其中的“羊羔美酒”,往往容易被人理解成两样东西。其实,此处的“羊羔美酒”实实在在指的只是羊羔酒,这又是“古法”所出——宋代朱翼中所撰的《北山酒经》详细记载了“白羊酒”制法,言“腊月取绝嫩羯羊肉”与酴米共酿,酿成即为“羊羔酒”。明末钱谦益在《饮酒七首》中写,“羊羔产汾州,葡萄酿安邑”,汾阳出产的羊羔酒,曾经名噪一时,其中的羊肉酿法又独擅其美。而今,后人虽然苦经钻研,也无法完全复制出“色泽白莹、入口绵甘”如羊羔肉一样味甘色美的羊羔酒了。
  曾经困顿在惠州的苏东坡创制烤羊脊骨,他大约不会想到,南渡的宋高宗给他彻底平了反正了名,而且力倡“蜀学”,以苏轼为核心的眉州“三苏”,成为南宋士子们苦追的明星。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就坦言,“建炎以来,尚苏氏文章”,士林相传“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能否吃上羊肉(借指仕进)与能否精熟“蘇文”挂钩,不知泉下东坡作何感想。
  只是对于羊肉而言,历经岁月烟火,一如既往地供奉着人们的餐桌——人世间的悲欢恩怨,于一锅涮一锅顿一锅烤而言,究竟太过短暂。
其他文献
古人讲“烟火人间”,所指多是一个个古老的村庄。诸如“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之类的。因为人间不仅要有烟火气,更要有泥土味,就连村子里飘荡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被称作“土语”、“土话”。  有这样一幅图景,深深地植入脑海里:三九隆冬,口泉河的冰面上泛着凌冽的白光,河床弯曲的地方,有一道斜坡,常有灶灰、瓦渣等各类垃圾圪闹一簸箕一簸箕倒下来,故被称作“灰沙坡”。灰沙坡再
期刊
在大同梁思成纪念馆,人们不仅能管窥一代建筑大师内心的文化情怀、古建学识、巨匠精神,更能了解大师与山西与大同的文化渊源,从中读懂大同的古城保护、文脉传承、发展理念。  梁思成纪念馆位于大同古城东城墙带状公园北侧,是一座青砖灰瓦筑就的两进四合院落。馆名由中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的弟子罗哲文所书,馆内陈展主题为“大师·大同”,设有四个展厅,以大量文字、图片、书籍介绍了梁思成的家世、学识和成就,特别对梁思成
期刊
岁末隆冬,寒风渐紧,大地冰封,但在古都大同,充满活力热力的群众文化活动依然热度不减。在云冈美术馆、和阳美术馆,多项艺术展纷纷揭幕;在北魏文化园,“云冈杯”全国魏碑书法双年展的名家作品和优秀参赛作品,为众多书法爱好者与市民呈上艺术盛宴;在大同大剧院,既有展现大同脱贫攻坚故事的原创话剧《热土》会演连场爆棚,也有群众演群众看的文艺演出让这里暖意盎然;在大同古城,“游山西·读历史”2020年大同古长城徒步
期刊
宿白,字季庚。1922年8月3日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44年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研究室,兼教研室副主任。1979年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同年当选为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1983年任北京大学考古学系首任系主任,兼北京大学学术委员,同年担任文化部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1983年任美国洛杉矶大学客座教授,讲授中国佛教考古学。2000年出任中国考古
期刊
黄花名为黄花菜,又名金针菜、柠檬萱草、忘忧草等,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地老百姓通过对黄花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综合效益,老百姓通过种植黄花走出了一条幸福小康路。  我們一直管黄花叫“金针”。小时候,我奶奶家那院子里有十几株,长得挺茂盛,我奶奶常把那些长成的金针摘下来晒干,要是碰上阴雨天不能晒的话,就把金针在箅子上摆好放锅里蒸一遍,然后在炕头上放块塑料布或是放个蛇皮袋,把蒸好的金针摆上去,借
期刊
半个多世纪前,爆发于朝鲜半岛的中美朝鲜战争,无疑是一场血与火、灵与肉的战争洗礼,无疑是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在那场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是我们永远值得祭奠和纪念的英雄;他们长眠于三千里江山,表明了他们为国捐躯、为和平而献身的国际主义情怀。朝鲜桧仓有一座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左云人民的优秀儿子赵永旺烈士就长眠在那里。  朝鲜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位于平壤以东约100公里的山区,坐落
期刊
曾与风雨肩并肩,只为寻找那个梦。  ——题记  滴答滴答…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来人间晃一晃,记得人间有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还蛮喜欢这句诗,貌似是为我写的,令我偷偷开心。今年的中国,貌似很冷清,我在天上的时候偶尔会低头看一眼,发现路上几乎都没有人,偶尔几个行人还是带着口罩的,偶尔悄悄下去扒在人类的窗玻璃打探一下,好像是那个新型冠状病毒,貌似很严重呢,我还偷偷窃喜我不是人类。  往
期刊
大同地处内外长城之间,历史上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碰撞、摩擦的拉锯地带,曾作过北魏国都96年,后又成为辽金陪都、明代“九边重镇”之首和自唐宋以后特别是清代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因而历代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但囿于考古和文献的局限,很多历史遗迹、文物的来历多少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当此粗加梳理,罗列四例,供有心者爬梳剔抉,据实反驳,以正视听,还原史实本初面貌。  “白登之围”白登山在何处  白登之
期刊
都说地上文物看山西,但是到了山西一定不能错过大同,大同的魅力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但有一个地方却刚好说完了大同所有的好,这个地方就是大同博物馆。  都说了解一个地方就要从这个地方的博物馆开始,大同博物馆也是。成立于1959年的大同博物館,是除了山西博物院之外省内馆藏最丰富的地方性综合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大同新区,与大同市大剧院、图书馆等一同组成这座城市的新地标。古代的大同是基建狂魔,现代的大同基建依
期刊
女子的温柔,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渠出鸿波。若是给了一人,那人,定是幸运至极。记忆深处,有几位温柔的女子陪伴着我,披荆斩棘一路向前。  清风匝地,云遇和风,树影婆娑,斑驳了老旧的柴门,风儿扑着桂花胭脂,清溪泛起阵阵涟漪 。  记忆中,也有这样的温暖浮香。袅袅炊烟被风牵引至雾蓝色天空深处,和着浅浅的云,飘曳进心底。在一片静溢中升起一缕暖暖的人烟,仿佛连香气也是晶莹圆润的,像一根细长的风筝线,牵引着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