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一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手段,是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自身实验和实验中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达到教学双方相互协调、教学相长的目的。因此,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注重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实验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 有效性 提高策略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科学探索能力的有效途径。初中实验教学分为两部分:(1)教师的随堂演示实验;(2)学生的动手实验。其中教师的随堂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从而启迪学生思维,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全面提高学生化学素养。学生的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动手能力、相互间的合作能力及实验中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化学教师一定要注重提高课堂实验质量和充分发挥实验的有效作用,以下是我在提高化学实验有效性方面的做法。
一、对演示实验进行了适当改进,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的兴趣
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也使教师惰于创新。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需要教师潜心挖掘教材,大胆改进教材中有缺陷的实验。例如:在“铁钉与CuSO■溶液的置换反应”中,若直接把铁钉放入CuSO■溶液中,通常只能看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却观察不到“溶液变成浅绿色”的现象。所以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用铁粉代替铁钉放入CuSO■溶液中,这样就会明显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还能观察到“粉末变成红色”的现象。又如在做“向CuSO■溶液中滴入澄清石灰水”的实验中,我们同样不能清楚地看到“有蓝色沉淀生成”。所以我做了适当改进:在澄清石灰水中滴入CuSO■溶液,这样便会清楚地看到“有蓝色沉淀生成”。再如“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由于反应较慢,因此溶液由无色变成淡黄色的现象不太明显,故做了改进:将“将稀盐酸改为浓盐酸”后现象十分明显。改进后的实验更符合学生探索新奇的心理,激发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学生智慧,活化学生创新思维。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参与实验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由发挥和互相配合。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更灵活地创新教学内容与手段,使之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位名人说:“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这充分说明学生的亲自体验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的实验大多操作比较简单,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互配合或独立完成。如比较常见金属(Mg、Zn、Fe、Cu)的活动性顺序时,我们以金属Mg、Zn、Fe、Cu分别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速度确定它们的活动性强弱。如果仅是老师演示,一来学生看到的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二来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可以请学生上来与教师共同完成或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在一边适当指导),既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充分调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在比较NaOH溶液与Ca(OH)■溶液吸收CO■气体的效果谁好时”?我事先收集好两可乐瓶的CO■气体和配置好饱和石灰水与NaOH溶液,课堂上请学生上来做:在一瓶中倒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在另一瓶中倒入等量的饱和NaOH溶液,再分别振荡并观察变化。明显看到两瓶都变瘪,加入NaOH溶液的可乐瓶变得更瘪,从而知道NaOH溶液比Ca(OH)■溶液吸收CO■气体的效果更好。因此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亲自参与实验,积极性很高,整个实验过程兴趣盎然,同时课堂气氛活跃,比教师在讲台上单纯地演示、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效果要好得多。
三、让学生自主探究,挖掘学生实验潜能
对于初中化学教材而言,大多数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即让学生从已知结果推算过程,这对喜欢追求未知与新奇的学生来讲略显枯燥,所以教师要大胆创新,让学生自主探索。比如在实验室收集CO■时,课本上讲道:由于CO■能溶于水并且与水反应,故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但事实上是否能用排水法收集呢?我们可以在学生做基础实验2时让学生自主探究,结果学生会发现:CO■能用排水法收集且收集速度较快。通过有趣、生动的化学实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逐步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四、加强实验安全性,提高实验有效性
无论在哪个环节,安全都是最重要的。化学实验用的药品,有的有毒,有的有腐蚀性,有的可燃、易爆等;实验仪器大多数是玻璃制品,易破碎;实验中经常用到酒精灯,多多少少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如果哪个环节不小心,对客观条件掌握不好,就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如果由于教师操作不当发生安全事故,会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及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以至于以后不敢观察实验甚至不敢动手做实验。所以,化学教师要始终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事先检查所有仪器、装备是否可用,所做的实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做“H■的性质实验”时,教师要对这个实验具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心中有数,知道采取什么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总之,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实验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整个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化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实验教学进行再认识,以便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活动,采用多种对策,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为学生实验能力提高与综合素养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亚平.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12).
[2]肖跃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加强化学实验教学[J].北京教育,2003(12).
[3]郑国建.论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策略[J].科学教育,2006(1).
[4]王杨眉.对新课程下教师转变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希望月报,2007(9).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 有效性 提高策略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科学探索能力的有效途径。初中实验教学分为两部分:(1)教师的随堂演示实验;(2)学生的动手实验。其中教师的随堂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从而启迪学生思维,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全面提高学生化学素养。学生的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动手能力、相互间的合作能力及实验中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化学教师一定要注重提高课堂实验质量和充分发挥实验的有效作用,以下是我在提高化学实验有效性方面的做法。
一、对演示实验进行了适当改进,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的兴趣
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也使教师惰于创新。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需要教师潜心挖掘教材,大胆改进教材中有缺陷的实验。例如:在“铁钉与CuSO■溶液的置换反应”中,若直接把铁钉放入CuSO■溶液中,通常只能看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却观察不到“溶液变成浅绿色”的现象。所以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用铁粉代替铁钉放入CuSO■溶液中,这样就会明显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还能观察到“粉末变成红色”的现象。又如在做“向CuSO■溶液中滴入澄清石灰水”的实验中,我们同样不能清楚地看到“有蓝色沉淀生成”。所以我做了适当改进:在澄清石灰水中滴入CuSO■溶液,这样便会清楚地看到“有蓝色沉淀生成”。再如“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由于反应较慢,因此溶液由无色变成淡黄色的现象不太明显,故做了改进:将“将稀盐酸改为浓盐酸”后现象十分明显。改进后的实验更符合学生探索新奇的心理,激发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学生智慧,活化学生创新思维。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参与实验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由发挥和互相配合。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更灵活地创新教学内容与手段,使之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位名人说:“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这充分说明学生的亲自体验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的实验大多操作比较简单,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互配合或独立完成。如比较常见金属(Mg、Zn、Fe、Cu)的活动性顺序时,我们以金属Mg、Zn、Fe、Cu分别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速度确定它们的活动性强弱。如果仅是老师演示,一来学生看到的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二来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可以请学生上来与教师共同完成或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在一边适当指导),既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充分调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在比较NaOH溶液与Ca(OH)■溶液吸收CO■气体的效果谁好时”?我事先收集好两可乐瓶的CO■气体和配置好饱和石灰水与NaOH溶液,课堂上请学生上来做:在一瓶中倒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在另一瓶中倒入等量的饱和NaOH溶液,再分别振荡并观察变化。明显看到两瓶都变瘪,加入NaOH溶液的可乐瓶变得更瘪,从而知道NaOH溶液比Ca(OH)■溶液吸收CO■气体的效果更好。因此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亲自参与实验,积极性很高,整个实验过程兴趣盎然,同时课堂气氛活跃,比教师在讲台上单纯地演示、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效果要好得多。
三、让学生自主探究,挖掘学生实验潜能
对于初中化学教材而言,大多数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即让学生从已知结果推算过程,这对喜欢追求未知与新奇的学生来讲略显枯燥,所以教师要大胆创新,让学生自主探索。比如在实验室收集CO■时,课本上讲道:由于CO■能溶于水并且与水反应,故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但事实上是否能用排水法收集呢?我们可以在学生做基础实验2时让学生自主探究,结果学生会发现:CO■能用排水法收集且收集速度较快。通过有趣、生动的化学实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逐步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四、加强实验安全性,提高实验有效性
无论在哪个环节,安全都是最重要的。化学实验用的药品,有的有毒,有的有腐蚀性,有的可燃、易爆等;实验仪器大多数是玻璃制品,易破碎;实验中经常用到酒精灯,多多少少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如果哪个环节不小心,对客观条件掌握不好,就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如果由于教师操作不当发生安全事故,会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及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以至于以后不敢观察实验甚至不敢动手做实验。所以,化学教师要始终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事先检查所有仪器、装备是否可用,所做的实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做“H■的性质实验”时,教师要对这个实验具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心中有数,知道采取什么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总之,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实验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整个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化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实验教学进行再认识,以便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活动,采用多种对策,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为学生实验能力提高与综合素养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亚平.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12).
[2]肖跃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加强化学实验教学[J].北京教育,2003(12).
[3]郑国建.论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策略[J].科学教育,2006(1).
[4]王杨眉.对新课程下教师转变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希望月报,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