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承载着亿万人民的热切期待,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光荣使命,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5日至14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近3000名人大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国是,共谋发展。
  5日上午,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气氛隆重热烈,万人大礼堂里灯光璀璨。巨型国徽在主席台帷幕中央熠熠闪光,10面鲜艳的红旗分立两侧。全国人大代表们肩负13亿人民的重托出席盛會,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2011年的全国两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会内会外最响亮的声音、最重大的主题。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就业状况全面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中国书写出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走进“十二五”,一幅更加美好的民生图景在人们眼前展现。
  
  代表热议“十二五”规划
  
  改革开放30年使中国经济实现了第一次腾飞,“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党和政府将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的质量上来,把发展成果更多地用于民生。而这一切,都贯穿着一条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将引领中国经济站在新起点上,开始实现再次腾飞。
  要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必须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围绕今后5年如何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这一核心议题,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竭诚尽智,建言献策。
  “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出现了7次。”波司登董事长高德康代表说:“温总理用‘攻坚期’来表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十二五’时期的重要地位,这让我们在结构调整时有了紧迫感。”
  河北旭阳焦化集团董事长杨雪岗代表表示,长达6万余字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全文中,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这一鲜明特征,切中要害,深刻反映了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取得更大进展,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在科学发展指引下,为更好地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更好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十二五”蓝图为今后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目标与方向。
  江西省委书记苏荣代表认为,“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把未来五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确定为7%,这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信心和决心,体现了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的气魄和胆略。江西的发展势头很好,今后几年保持百分之十几的增长速度是可能的,但能源、动力却成了制约发展的“瓶颈”,这就逼着我们要把力量放到提高劳动者素质、加速科技创新上来。
  山东水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才奎代表说:“大而不强,为时不长。做大做强,结构比规模更重要。‘转方式’不仅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快速发展的捷径。”
  “不转型就没有出路,不改革就没法转型。风调雨顺、舒舒服服对长远发展不是好事,痛下决心以改革促转型,发展之路就越走越宽广。”浙江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代表深有感触。
  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申瑞涛代表说,针对第二产业畸重,第一、第三产业比重较小的经济结构,山西实施“十二五”规划,“就是抓住增长方式转变这个关键,从以往投入型增长向技术型增长转变,走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效率提高的路子”。
  江苏省省长李学勇代表认为,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省,谋求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新的华丽转身,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推进产业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省份。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顺应人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新期待,是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开篇,以实现发展宏伟蓝图结尾,体现了党的意志、国家意志、人民愿望的高度一致性。”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向巴平措代表说:“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作为未来五年的重要发展目标,体现了党和政府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中国正加快由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迈进,社会结构由温饱型向发展型过渡,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当前不能有任何松劲情绪和懈怠思想。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更要通过加快发展来闯关爬坡。”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程惠芳代表强调。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代表说:“和谐稳定是人民利益之所在,维护和谐稳定就是保护人民利益。稳定是我们走向更美好生活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奋斗,我们把一个满目疮痍、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活力、欣欣向荣的新中国。”上海长宁区虹储社区居委会主任朱国萍代表说,“作为经历过历史上艰难曲折的一代人,我们深知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发展就无从谈起。安定团结的局面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
  江苏证监局局长左红代表表示,以前中国股市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某些政策制定、制度安排都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期间要进行新股发行改革、支持创新业务、发展债券和衍生品市场。左红表示,这些改革措施是从结构、功能等层面对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是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的必然要求。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索连生代表表示,“十二五”规划获得审查批准后就具有了法律效应,不仅仅要用这个规划统一全党全国的思想,更重要的是使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得到真正完成。规划要有权威性,要不折不扣去执行。
  “作为一名来自深圳经济特区的人大代表,听了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后,我感到非常激动和振奋。”深圳市市长许勤代表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现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科学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完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考核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标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指标等,把科学发展真正落到实处。二是随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信息网络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完善,人流、物流等生产要素可以在更大范围快速配置,为区域合作拓展了空间、提供了机遇,制定战略规划必须考虑到这一点。未来,要在更高水平和层次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合理布局,避免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趋同化。三是为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建议把文化创意产业、设计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第二产业升级和文化创意等软性产业发展。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两个同步”,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多项举措中的一大亮点。
  “努力实现‘两个同步’,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使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生活的关键。”李云峰代表认为,规划的部署切中了要害,要通过扩大就业、鼓励创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城乡居民的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重点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收入。
  
  改善民生重中之重
  
  让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一直是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声。这在“十二五”规划中,得到了回应。
  “我们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掷地有声地说。
  “十二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十二五”时期的重中之重。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了“两个提高”:努力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两个同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百姓的殷切期盼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也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
  发展经济,为了什么?人们在思考,也更加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从来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旨在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
  “如果只有GDP的快速增长,而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不快、幸福感得不到提高,享受不到发展的成果,那么我们推动经济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代表提出,民生是第一目标,抓住了民生,我们前进的方向就不会出现偏差。
  “规划中,GDP增长目标降低,而居民收入增长目标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单列一章。”全国人大代表胡有清认为,这表明坚持民生优先,是党和政府未来5年工作部署的一个重要导向,充分彰显了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理念。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代表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执政为民宗旨的充分体现”。
  “先有百姓幸福感,才有政府满意度!”西宁市市长毛小兵代表说,相比种种经济增长指标,老百姓更看重出门、看病、买菜是不是方便,看重饮食用药是不是安全,冬天有没有暖气。群众利益无小事。“十二五”期间,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真正让改善民生成为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当成为‘十二五’时期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他说,经过“十一五”的探索实践,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今后还要继续扩大覆盖面、不断提高待遇水平,“只有建立健全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社保体系,才能为百姓解除后顾之忧,让百姓拥有更多的安全感,对未来有良好的预期。”
  浙江省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代表说:“我想我们政府解决贫富差距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十二五’规划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关注民生。这两年我们政府在社会保障体系上做了很多工作,使得老百姓能够敢花钱。现在又提出扩大分配,老百姓的收入就会逐步提高。改革开放三十年,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是我们应该向更好的目标前进。娃哈哈每年也给员工提高工资,而且‘十二五’期间我们会增加分配,使贫富差距逐步缩小。”
  走过“十一五”,中国综合国力空前跃升,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与此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明显增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坦陈,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如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等,基本上集中在民生领域。可以说,中国所处的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使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江苏教育厅厅长沈健代表认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需要政府切实落实。温家宝总理提到的“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三个标准,其中最值得关注和最难解决的便是教育公平问题。要啃下这个“骨头”,需通过制度建设来解决。江苏从今年开始明确要求校长和教师依法实行定期交流制度,校长在同一学校连任不得超过两届,教师按照每年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15%、骨干教师按照每年不低于骨干教师总数15%的比例进行交流,希望通过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让老百姓都有机会享受到优质教育。
  山西吕梁市委书记杜善学代表说,尽快实现全市整体脱贫是最大的民生、最紧迫的任务,把各类资金资源向贫困地区、贫困群体倾斜,努力实现区域、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居住在偏远分散、生态失衡、干旱缺水地区的贫困人口,将整村搬迁、集中安置,实现贫困人口异地安家、异地发展。对重点贫困村,实施“一村一策、进村入户”的针对性扶贫开发,统筹安排扶贫资金和社会扶贫力量。
  辽宁葫芦岛市市长孙兆林代表认为,稳物价、安民生的关键在于发展生产、搞活流通、管好市场。“发展生产”就是抓好菜篮子和米袋子工程,如果没有充足的货源,稳定物价只能是纸上谈兵。2010年,葫芦岛市加大了对农业生产投入力度,强化机械化生产,推动设施农业发展,粮食以及肉、蛋、奶等产量均创历史新高,确保了全市主要农产品货源充足;畅通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清理、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提高流通效率;加强市场监管,把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等违法行为作为重点打击对象。
  河南平顶山市委书记赵顷霖代表表示,加大城镇保障房供应是当前重要的民生问题,但目前保障房一是门槛高,保障对象仅限于低收入困难群众;二是供不上,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求。他建议保障房供应应进一步降低门槛,把中低收入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同时加大政府投入,增加保障供应,让无力购买商品房的群众都能享受到保障性住房的实惠。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水利工程管理站副站长杨琴代表建议,国家尽快降低中考、高考户籍制度上的制约门槛,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来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让更多的农民工子女能够享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
  富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赵林中代表对拐卖儿童问题非常关注,他认为,“出现拐卖儿童犯罪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打拐力度不够、相关法律不完善。”因此,赵林中建议修改相关法律,有效预防和减少此类犯罪发生。例如修改现行《收养法》,加大对借收养名义拐卖儿童的量刑力度。同时,立法严禁带领未成年人乞讨卖艺,规定即使是父母带亲生儿女乞讨卖艺,也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山东省三和纺织集团董事长宛秋生代表建议,把企业解决就业增加率和职工工资上涨率与减税率结合起来,对解决就业率高和农民工工资涨幅大的企业要多减税。要找出一些办法,形成一个机制。
  “促就业,渠道还要更多些。”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代表认为,帮扶大学生就业,應多采取措施,引导和鼓励他们到基层去、到中西部地区去。
  “民生”成为今年两会最热的话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温暖。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代表们的真情,在他们看来,保障和改善民生,桩桩件件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假热闹,更不是列概念、喊口号就能实现,这就需要管理者做任何决策前,要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前头,把人民的幸福和尊严放在前头。
  
  社会管理需要创新
  
  社会管理并不是一个新词,但在今年两会上却被很多代表所重视。《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这在代表中引起强烈共鸣。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管理问题也在增多:劳动争议、征地拆迁、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面对形形色色的新问题,代表急切呼吁,社会管理亟待创新,“为人民服务”应有新的、更宽广的内涵!
  社会管理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等内容。多年来,党和政府积累了不少社会管理的寶贵经验和做法。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社会管理领域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全社会都开始意识到社会管理创新的紧迫性。
  “社会管理是老话题,也是新课题。因为有人的地方,就要有社会管理。但是时代在发展,中国在发展,人民的需求在变化,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也要适应变化。”南京大学校长陈骏代表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车轮跑得很快,仅30多年就跑完了西方发达国家100年的路,而社会管理的车轮却没有相应跟上。
  “我国目前不仅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正在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正遭受深度撞击。如果社会问题预防不当、解决不好,就会影响甚至干扰科学发展的大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不起、慢不得!百姓需要更有尊严的生活。”青岛港集团总裁常德传代表说。
  创新是道特殊的方程式,一边检验着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和服务模式,另一边系着老百姓冷暖安危、衣食住行。“一个家庭需要安康的状态,一个社会需要和谐的环境,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病有所医、安有所保、老有所养、学有其校、事有所成……这就是社会全体成员对社会管理机制更加健全的期盼。”吉林省延边大学校长金柄珉代表说。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关键在于党委政府做群众工作的水平。”江苏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代表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些亲切的话语是党和政府在群众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更是社会管理的朴素智慧。
  “在一个城市生活幸不幸福,市长说了不算,市民说了才算!因此拉萨的领导干部都要去最基层的社区调研,了解最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拉萨市市长多吉次珠代表介绍,从2008年开始,拉萨每年都集中财力为老百姓办12件大事,真正让百姓感受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搞好社会管理,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以人为本。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可以防止和减少社会问题的产生,为社会管理打好基础、减轻负担。“我们主要是从民生的角度,用人性化的手段,首先做好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多吉次珠介绍。
  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代表介绍,徐州市从2009年起调整了综合考核办法,对城区所有街道办事处不再考核经济发展指标,要求他们把主要精力投放在城市管理和社区服务上,促使基层资源优先配置到社会管理领域,大大增强了基层社会管理能力。“这种考核导向的调整,还杜绝了原先街道经济分散经营、违规经营等弊端,推动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实现了社会管理和科学发展的双赢。”
  南京大学校长陈骏代表认为:“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是静态的、粗放的,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按下了葫芦起了瓢。针对新形势,必须制定一套源头治理、动态管理、精细执行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的新机制。”陈骏说,完善的社会管理机制应以预防为主,应急为辅,要做好“顶层设计”。此外,建议国家在重大社科基金中,多设立社会学专项,并加大对社会学及社会管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要理清社会管理的思路,深入基层、服务为先的作风不能丢。社会管理创新的落脚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来自江苏南通市崇川区钟秀桥街道的党工委副书记邵敏代表,每天都在和计生、卫生、社保、外来人口服务等各种琐事打交道,干的都是上门走访、接待来访、接电话、收邮件等小事,因为热心服务,被居民们称为“小巷总理”。“我们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只有为群众服好务,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邵敏说。
  还有更多的代表们指出,搞好社会管理,重心在基层。党的方针政策再好,要靠基层去落实;百姓的期盼再简单,也要靠基层去发现。当招商引资与群众诉求发生冲突时,当重大项目与生态标准背道而驰时,都要充分考虑基层百姓的利益。
  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信念不能放。社会管理面对的往往是些繁琐细小的事情,体现的往往是“隐性政绩”,可这些小事却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社会管理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无论形式手段如何创新,机制如何完善,根本宗旨不能变,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在服务与管理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继往开来奔向明天
  
  在刚刚过去的十天里,代表们围绕会议主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共向大会提交议案560多件,比上年增加12.5%,提出建议和意见2960多件。这,凝聚着代表们的智慧和心血,承载着亿万人民的心声和期盼。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步伐始终稳健。”来自广西的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李汉金说,“五年前,‘十一五’规划纲要就在这里批准通过,在极不平凡的五年中,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战胜汶川大地震等灾害,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祖国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如今,‘十二五’规划纲要又为共和国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即将踏上归途的代表们纷纷表示,要倍加珍惜和共同维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进程不断推向前进。
  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这美好的目标凝聚着百姓的期望,也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其他文献
2010年10月27日,首届中国碳汇林业与低碳经济发展高峰论坛在杭州西郊风景如画的青山湖畔举行。国家林业局授予浙江省临安市全国首个“碳汇林业试验区”,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将全国首批林业碳汇证颁发给10位临安农民。看着这一切,中共临安市委书记邵毅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深知,殊荣背后,是临安依托生态优势,依靠科技创新,坚持走生态与经济共赢发展路子的不懈努力。    兴林富民促进生态繁荣    临安是一个“
期刊
1月4日,“吉林森工泉阳泉·2010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选活动在京启动。本次活动由中国绿化基金会、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绿色中国杂志社、绿色中国网络电视中心共同主办,吉林森工集团泉阳泉全程冠名。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出席启动仪式并宣布“吉林森工泉阳泉·2010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绿色中国焦点人物评选活动组织委员会秘书长、绿色中国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缪宏,2008绿色中国年度焦点
期刊
3月11日,“金海第三届植树活动”在海南省临高县城郊区展开,金光集团APP(中国)下属企业金海浆纸、金红叶约90名员工与来自洋浦中学的50多名中学生共同植树造林,为祖国大地添绿。  据悉,此次植树活动以“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为主题,由金海浆纸有限公司行政处与工会共同举办,企业员工及中学生通过自愿报名的形式参与活动。  在植树活动的现场,来自金光集团APP(中国)下属林业公司的员工通过现场讲
期刊
12月31日,在新年到来之际,由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王勇平潘传贤书法作品展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当代书法大家李铎先生亲自为书展题写展名。来自书画界的名家以及爱好者近300人出席了开幕仪式。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铁路文学艺术特别是书法创作日益活跃、空前繁荣。铁路书法家深入一线采风,创作了大量讴歌时代精神,反映铁路发展成果,展示铁路职工风采的优秀书法作品。本次书法展集中
期刊
阳春三月,22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不负人民重托,在为期11天的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建睿智之言,献务实良策,共同勾勒国家发展蓝图。一句句诤言,一个个建议,一件件提案,广大政协委员在协商民主的舞台上写下了华美篇章。  在11天的时间里,5次全体会议,10余场小组讨论。来自34个界别的委员们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把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履行职能的首要任务,各抒己见。全体大会上,4
期刊
提起南京,总是和文化有关。其实在里面生活久了,也觉得是一样的市井烟俗。文人心中曾有的“乌巷堂前燕几度,媚楼故里香自愁”烟雨缠绵,如今早已灰飞烟灭。往日的秦淮人家既没有幽怨的丝竹声声,也没有十里风月场风情万种。满街林立的商铺充斥着大声的讨价还价,南京话略显粗暴,外地人听来像吵架一般。  但是每个历史悠久的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地标的街区,我想南京就是宁海路和汉口路了。虽然现在很多人追崇1912,但是
期刊
2011年2月24日,国家林业局与中国农林水利工会第十次联席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2010年度的各项合作工作,通过了2011年合作工作方案。10年来,国家林业局与中国农林水利工会的合作工作,始终坚持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林业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围绕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重点难点,围绕林区职工和林农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表彰奖励先进和帮扶解困等活动,在促进林业深层次问题和林区民生问题的解决、引
期刊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在浙江省衢州市,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祭祀典礼、中国·江山毛氏文化旅游节等一台台“文化大戏”接连上演,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和媒体的眼球,这座有着180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进发出新的活力。  衢州市地处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上游,山区半山区居多,经济相对欠发达,知名度也不是很高。但就是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却拿到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林业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生态建设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特别是2009年6月22日至23日的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是建国以后中央召开的首次林业工作会议,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林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即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为及时宣传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帮助广大林农、基层
期刊
在一阵欢呼声和热烈的掌声中,11月17日,《中国竹业生态经济发展杭州宣言》在素有“中华文明曙光”发祥地之称的——浙江·良渚诞生了。来自全国各地重点竹产区的各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竹产业行业组织的代表和国内竹产业科研院校的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当前,竹业倍受重视,竹子是一种再生性十分强大的植物类群,而竹业是一种集经济性、生态性和社会性为一体的产业体系。竹林固碳,低碳经济,绿色发展,促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