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很多孩子基本上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很多父母连扫地、倒垃圾这样的小事都舍不得让孩子做,孩子接触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少,结果造就了一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温室花朵。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孩子只有通过劳动亲身体会到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才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体验到幸福的滋味。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个人高尚品德的重要体现。现在孩子接触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劳动能力也越来越差。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现在的孩子不爱劳动、不会劳动呢?从家庭生活的角度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父母对孩子的“过度照顾”。
现在的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对孩子的照顾上。孩子的衣食住行基本上都由父母包办和代劳,一些父母心疼孩子、怕孩子吃苦受累而替孩子承担了很多本该由孩子自己完成的生活任务。有的父母不但不让孩子承担家务劳动,甚至还会给他提供“全方位服务”,如准备学习用品、收拾书包等,导致孩子对父母产生了巨大的依赖,劳动意识更无从谈起。
第二,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
有的父母認为,孩子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便经常这样教导他:“你只要好好学习就好,家里的什么事情都不用你管。”他们认为劳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时间,而孩子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与其让孩子去劳动,还不如利用这些时间让孩子去看看书、算算题。只要孩子的成绩好,其他的事情就可以不用操心了。
第三,父母不当的劳动观对孩子的影响。
有的父母经常这样训导孩子:“如果你现在还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只有扫大街的份儿了。”这看似不经意的言语,传递给孩子的却是藐视劳动及劳动者的错误信息。在孩子心目中,体力劳动就成了“低等”的代名词,他也因此不可能尊重劳动和劳动者,认为劳动不是光荣的,而是避之不及的东西,从而导致孩子鄙视劳动、讨厌劳动。
第四,父母的“表率”作用不足。
一些父母本身就不喜欢劳动,既没有给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示范,也没有与孩子一起体会劳动的乐趣。就像明明的父母那样,一切家务活都请别人来代劳,在这种情况下,明明自然就会对劳动不感兴趣了。
好习惯是从小培养、逐渐形成的,热爱劳动也是如此。对于父母来说,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品质呢?
1.给孩子们提供劳动的空间和机会。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进步,现在的家庭越来越机器化和智能化,留给孩子的劳动机会本来就少得可怜,如果父母再不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的话,孩子的劳动机会更会少之又少。例如,周末的时候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大扫除,小件衣服让孩子学着手洗,做饭的时候让孩子帮忙择菜、洗菜等。
2.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孩子来说,自己采摘的果子,肯定比买来的香甜,自己收拾的房间也会格外爱惜。父母要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对他们的劳动成果进行肯定,让孩子从劳动中体验到幸福和快乐。孩子参与劳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他在劳动中所学到的知识,甚至有时会超出在书本上所学到的。比如,孩子通过择菜,会认识芹菜、生菜、油菜、韭菜等不同的蔬菜,会辨别蔬菜是否新鲜,会知道什么季节有什么菜,还能总结出又快又不浪费的择菜方法。这些在劳动里蕴藏的生活学问,孩子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知晓。
3.对孩子进行劳动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劳动需要一个逐渐学习、提高和掌握的过程。孩子只有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才能在劳动中游刃有余,增加劳动的自信和兴趣。父母要注意对孩子的劳动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孩子在掌握基本劳动技能的前提进行劳动。
4.为孩子进行正确的行为示范。
孩子的行为习惯是从父母那里学习得到的。父母言传身教,在生活中向孩子示范热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才能使孩子真正地喜欢劳动、热爱劳动。
劳动对于孩子成长的好处不胜枚举。孩子通过劳动既可以学习技能,又能掌握知识。劳动既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又可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孩子参与劳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如勤劳、责任心、独立等;有利于锻炼意志力和坚强的性格,从而具备战胜一切挫折的勇气和力量。因此,作为负责任的父母,一定不要忽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要让他在担当中得到成长。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个人高尚品德的重要体现。现在孩子接触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劳动能力也越来越差。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现在的孩子不爱劳动、不会劳动呢?从家庭生活的角度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父母对孩子的“过度照顾”。
现在的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对孩子的照顾上。孩子的衣食住行基本上都由父母包办和代劳,一些父母心疼孩子、怕孩子吃苦受累而替孩子承担了很多本该由孩子自己完成的生活任务。有的父母不但不让孩子承担家务劳动,甚至还会给他提供“全方位服务”,如准备学习用品、收拾书包等,导致孩子对父母产生了巨大的依赖,劳动意识更无从谈起。
第二,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
有的父母認为,孩子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便经常这样教导他:“你只要好好学习就好,家里的什么事情都不用你管。”他们认为劳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时间,而孩子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与其让孩子去劳动,还不如利用这些时间让孩子去看看书、算算题。只要孩子的成绩好,其他的事情就可以不用操心了。
第三,父母不当的劳动观对孩子的影响。
有的父母经常这样训导孩子:“如果你现在还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只有扫大街的份儿了。”这看似不经意的言语,传递给孩子的却是藐视劳动及劳动者的错误信息。在孩子心目中,体力劳动就成了“低等”的代名词,他也因此不可能尊重劳动和劳动者,认为劳动不是光荣的,而是避之不及的东西,从而导致孩子鄙视劳动、讨厌劳动。
第四,父母的“表率”作用不足。
一些父母本身就不喜欢劳动,既没有给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示范,也没有与孩子一起体会劳动的乐趣。就像明明的父母那样,一切家务活都请别人来代劳,在这种情况下,明明自然就会对劳动不感兴趣了。
好习惯是从小培养、逐渐形成的,热爱劳动也是如此。对于父母来说,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品质呢?
1.给孩子们提供劳动的空间和机会。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进步,现在的家庭越来越机器化和智能化,留给孩子的劳动机会本来就少得可怜,如果父母再不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的话,孩子的劳动机会更会少之又少。例如,周末的时候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大扫除,小件衣服让孩子学着手洗,做饭的时候让孩子帮忙择菜、洗菜等。
2.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孩子来说,自己采摘的果子,肯定比买来的香甜,自己收拾的房间也会格外爱惜。父母要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对他们的劳动成果进行肯定,让孩子从劳动中体验到幸福和快乐。孩子参与劳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他在劳动中所学到的知识,甚至有时会超出在书本上所学到的。比如,孩子通过择菜,会认识芹菜、生菜、油菜、韭菜等不同的蔬菜,会辨别蔬菜是否新鲜,会知道什么季节有什么菜,还能总结出又快又不浪费的择菜方法。这些在劳动里蕴藏的生活学问,孩子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知晓。
3.对孩子进行劳动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劳动需要一个逐渐学习、提高和掌握的过程。孩子只有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才能在劳动中游刃有余,增加劳动的自信和兴趣。父母要注意对孩子的劳动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孩子在掌握基本劳动技能的前提进行劳动。
4.为孩子进行正确的行为示范。
孩子的行为习惯是从父母那里学习得到的。父母言传身教,在生活中向孩子示范热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才能使孩子真正地喜欢劳动、热爱劳动。
劳动对于孩子成长的好处不胜枚举。孩子通过劳动既可以学习技能,又能掌握知识。劳动既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又可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孩子参与劳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如勤劳、责任心、独立等;有利于锻炼意志力和坚强的性格,从而具备战胜一切挫折的勇气和力量。因此,作为负责任的父母,一定不要忽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要让他在担当中得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