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ita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以载道”历来是文史类传统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方式,而在物理教学中同样可以进行,中学物理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不仅要善于把教材作为科学知识来传授,而且要善于挖掘,把教材作为德育内容来渗透,从而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目的。
  一、以教师的人格魅力进行德育渗透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的思想品德对青少年的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可见,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比如说,教师端庄的仪表,流畅的语言表达,渊博的知识,工整的板书设计等等都可以无形中不仅给学生以美的感染,而且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为了上好一堂物理课,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清晰的解题思路,严密的解题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隋、仰慕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体会到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兴趣乃至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求实精神和热爱科学的意识,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反之,时时以一个“管理者”、“领导者”的现象自居,在心灵深处,没有真正把学生看成主体,或者上课准备不充分,缺少新方法、新思路等等,这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逐步的减退,时间一长,无法让学生们喜欢你这个老师,更无法收到应有的德育效果。
  二、深钻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1.充分利用物理史,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新课标指出:“在德育工作中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中教学及学校各项活动中,并力求生动和形象化”。在物理课堂上,有机地介绍物理学家的生平、业绩、轶事,启迪学生的心灵。如在教学过程中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居里夫人找到放射性物质镭等例子,让学生理解科学家们为人类进步而坚忍不拔,刻苦奋斗的精神。再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定滑轮”这一节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景,借助于多媒体手段,随着播放国歌的同时,一名学生往下拉绳,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从旗杆下端冉冉升起,要求同学们注意观察,很自然的引入了课堂,即生动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不仅使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升华,而且每个学生的精神状态得到了提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可谓一举两得。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理应将这种新课程理念贯穿到教学实践中。
  2.揭示物理美,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个“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上、人间凡是有引力参与的一切复杂现象。物理学的美就在于它用最简单的对规律的表达方式来揭示最深刻的物质运动变化所遵循的规律。这时恰当地渗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系列飞船、“嫦娥一号”卫星等具有重大意义的时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物理现象中,含有大量的美:荷叶上的水珠圆圆的、亮亮的,它反映了物理学的“不浸润”,这正是荷叶“出污泥而不染”高雅气质的原因;电路中的保险丝,在强大电流下熔断,变成一小撮白色粉末和一縷青烟,这种“牺牲自己,保全大局”的精神,无愧于“化作青烟随风去,愿把安全留人间”这样的诗句。物理学规律的这种美,需要教师去展现,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物理的美的同时,也把一种美好的情感表达给了学生,使学生在感情上得到了熏陶。
  3.利用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如在讲导体中形成电流的的条件时,可以说明电势差只是形成电流的外因,但形成电流,外因还要通过内因(自由电子)起作用。短短几句话,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电流产生的条件,而且自然地进行了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再如移动电话普及率逐年上升,手机的外观越来越时尚,功能也越来越多,殊不知,在打电话的同时也受到电磁波的辐射,电磁污染可导致人体白血球总数的上升;本人在讲授核能时,结合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介绍核能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核能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如果运用不当,防范措施出现纰漏就会产生核辐射造成环境污染,后果不堪设想,提出既要合理利用核能,又要加强防护,及时普及相关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艺术,做到灵活渗透
  不同教材,德育方法迥异,要灵活生动渗透德育,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
  1.德育渗透应力求新颖,有些老素材要陈话新说。比如,旧中国发明的火药却填进了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2.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也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
  3.德育渗透应掌握分寸。不能过多引用哲学名词,把物理课上成政治课,例如,只说明电场和磁场是一种特殊物质,物质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有的看得见摸得着,而有的则看不见揣不到,寥寥数语却蕴含了世界物质性的思想。
  教师只有立足学生丰富的生活现实,才能获得真实、动态和可靠的理解,实现知识、道德的同化。回归生活是德育的归属,是学生道德主题性形成的源泉。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策略性,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意渗透的反复性。相信只要教师有强烈的德育意识,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科的德育因素,通过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将德育内容与知识传授融为一体,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学生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才能做到教书与育人双丰收。
其他文献
应用题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占有相当大比重的,同时也是“老大难”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除了按照正常的教学规律组织教学以外,还应该追根溯源,从应用题的本质上进行研究;教学方法必须十分灵活,要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实践,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总结出了几种应用
期刊
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善于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自信心,为培养创新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一堂具有良好气氛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思维会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勇于创新就能得到充分发挥。生活中,教师要把学生视为自主、发展、有潜力的人,热爱和关注每一个学生,不
期刊
一、非法占有目的的概念  一般认为,构成盗窃罪、抢劫罪、诈骗罪、敲诈勒索罪、侵占罪等非法取得他人财物的取得罪,在客观方面必须要有非法取得他人财物的行为,在主观方面还要有取得他人财物的故意。至于是否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另有某种非法目的(或意图),各国刑法的规定不一。有些国家的刑法有明文规定,如德国刑法第242条把“意图自己不法所有”作为盗窃罪的构成要件要素;英国1916年盗窃法也把永久取得他人财物的意
期刊
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是加强学校、教师与家庭相互联系的有效方式。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辅以家访(深入学生家中,或书信、电话等形式)和召开家长座谈会能更好地增进教师与家长的相互信任,及时沟通各种信息,达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整合,从而使对学生的教育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能有效地构建良好的校内外育人环境,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多年的实践,现就如何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
期刊
教育工作关系到国家的振兴,民族的兴旺。近年来,国家对教师的要求更上一个台阶,对教师的素质提升非常重视,鼓励教师不断地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特别是师资相对薄弱的广大农村地区的教师更应该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其素质,注重骨干教师培养,使其带动农村广大教育工作者充分了解“十二五”规划及发展精神,便于在教育工作中努力工作、发展创新,为国家培养出有所作为的人才。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工作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他要经常评价自己的学生。”语文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掌握一定的评价技巧能顺利地推进教学进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考、探究的积极性。  一、评价的功能应重在激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各种功能都不能忽视,但首先应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不能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语文课程评价重在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期刊
音乐教师,尤其是中小学的音乐教师担负着为培养人才打基础的重任,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要培养高标准的人才,教师必须先有硬功,抓住机遇,加强学习,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提高素质,以适应新世纪音乐教育以展的需要。  一、更新音乐教学观念  变“知识的灌输”为“智能的开发”。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音乐教学特点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的音乐课教学强调一个“齐”字,教师教一句,学生齐唱一句,无论练声、视唱、节奏、
期刊
关注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重视数学学困生的辅导是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本真追求。在重视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已成为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紧迫课题,如何有效地转化数学学困生,使其尽快脱“困”,一直是数学教师孜孜以求的问题。那么,该如何帮助学困生学好数学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学习动机水平低是数学学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有明显的畏
期刊
数学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为了实现互动生成的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构筑自由对话的平台,采用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形成充满活力的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应当产生积极的交往与互动,在互动中共同努力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师生人格的发展與完善。  一、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师生互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
期刊
列宁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同样,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也不会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不可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根据情感的特点改革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依据情感的感知性特点,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感知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先导。有关研究表明:人们接受外来信息和接受知识主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