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6月28日,重庆市云阳县普安乡恐龙化石抢救性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上,现场公布的一串惊人数字彰显着该发现的非同凡响。
“150米、厚2米、高8米的恐龙化石墙,墙体面积达1155平方米,含17个化石富集小区。
墙下仍有大量恐龙化石,埋藏深度至少20米。
距核心区约一公里的早侏罗世自流井组地层中,同样有较密集的恐龙化石出露。
区内已发现5大类恐龙化石,横跨侏罗纪早中晚期。
专家认为,该恐龙化石墙是侏罗纪时期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化石墙。”
这组数据,也将记者带到了这处世界级恐龙化石群发掘地——云阳县磨刀溪河畔的普安乡老君村。
放牛娃的一次奇妙契机
从云阳县城出发,一路翻山越岭,驱车蜿蜒而行,大约一个半钟头方到达位于山中的该恐龙化石发掘地。整个化石保护项目就位于一处倾斜的山坡上。
当地村民丁永安家住在附近,现在被聘为发掘地的保卫,负责场内的安保工作。他告诉记者,最先发现恐龙化石的年轻人叫周政,是清水鄉人。2014年7月,周政帮村民到这山上放牛,发现有小狗一直在那儿刨土,就走过去看,看到一块石头,又有点像骨头,于是和村民一道将“石头”交给了云阳县博物馆。鉴定发现,居然是恐龙化石。
更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经208地质队发掘之后,这山下埋着是巨大的化石群。
世界权威恐龙专家、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在新闻发布会上称,这是一个世界级的侏罗纪恐龙化石群,代表近年来在世界恐龙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发现。它具有化石分布时代跨度大、分布范围大、种类丰富等特点,更重要的是,云阳普安恐龙生活时期处于恐龙演化的关键时期,能对研究的薄弱环节提供非常重要的材料。
大山深处的寻“龙”人
在新闻发布会之后,208队就带着一股神秘气质屡屡见诸报端。其本名是重庆市地勘局208地质队,在2014年又专设重庆市二零八地质遗迹保护研究院,专业从事古生物地质遗迹保护与研究工作。
在发掘现场,一群头戴安全帽、身着蓝衣的年轻人组成了这支队伍。今年28岁的石柱人谭超就是其中一员。“我们都是差不多的年纪,在2015年3月来到这里,开始漫长而慎重的前期调查工作。当时所见就是一个山坡,表面有几块骨头露头。”
谭超被晒得满面黝黑,脱下戴着的防晒袖套,双臂上满是闷出的红疱。他才晋升奶爸不久,却没有时间照顾襁褓之中的女儿。作为现场技术员,他要组织施工、发掘,下半年还得跟进研究。他带领记者上山,那道长达150米、高8米的恐龙化石墙终于在记者眼前铺展开来,如同一幅跨越时空的历史画卷,将一端一直延伸到史前时代。墙体岩石中,褐色或呈沙漠色的恐龙化石,包括牙齿、肠骨、肢骨等多个部位分散地镶嵌着,清晰可见。
谭超抹了把汗,指着它说,“这面墙是对发掘成果最直接的展示,它整体岁数约有1.6亿岁。部分化石已被分批打包及时地送往北碚化石研究基地,为今年下半年正式启动的研究阶段做准备。”
谭超也曾参与过恐龙化石的发掘项目,是一只单体恐龙,而此次规模之大令人振奋。“据调查,现在露头走向上延伸基本上有五公里,仅现在挖掘的只有150米就已经达到如此规模,可见这个资源量的确是世界级的。”
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丽霞多次强调,要把普安恐龙化石发掘做成全国古生物化石发掘的一个典范。
“我国是恐龙命名属种最多的国家之一,有两百多个属种的恐龙。美国系列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一些恐龙形象就曾参照中国恐龙。”这部系列电影最初上映是在上世纪,彼时感慨电影精彩、恐龙凶猛的谭超没有想到自己会亲身加入“拯救”恐龙的行列中来。
目前云阳普安恐龙化石已发现包括基干蜥脚形类、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和剑龙类等至少五个恐龙亚类群以及蛇颈龙类等其他爬行动物等。
抢救性发掘蕴藏难度
针对该处遗址的抢救性发掘是从2016年正式开始的。
“对化石的保存最好满足恒温、恒湿、通风这三个条件,但在现场无法做到。这里地处山坡,化石走向和山体走向正好相反。地层发育又存在破碎,很多年前山坡就已经开始下滑形成许多风化裂隙,导致雨水灌入,和微生物一起对化石造成腐蚀。且现场化石大量出露,此地又曾放养牲畜,这都对化石形成破坏。因此,必须进行抢救性发掘。”谭超说,在发掘中他已看到部分化石风化腐蚀相当严重,对比保存得较好、仍像骨骼一样的化石,数十年露出风化的如同干树枝。
谭超坦言,要发掘化石,就要揭开反向坡上面厚厚的盖层,难度非常大。几经权衡,最终工程组采用了“坡率法盖层剥离+渣场弃渣+化石层发掘+化石展示墙”的实施方案,期间使用了很多先进技术手段,包括物探测试、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测、倾斜摄影等。
壮观的恐龙化石墙布满细密的凿印,其中无数印记是高级技工韩相松用手中的斧子和凿子留下的。他老家在巫山,今年只有三十一岁, 但入这一行已十多年。“我是前年进的这个项目。这堵墙靠着这么一点一点地挖掘、清理出来,用了将近1年时间。”
记者问他,每天这样重复性地敲和凿,有时候也会很累吧?他笑笑,“我对这个感兴趣,好像也没觉得有多累。”长期的日晒雨淋损伤了韩相松的皮肤,他8岁的大女儿已知道自己父亲从事什么行业,但可能不知其中也潜藏着危险。
化石墙顶端有数根安全绳垂落下来,为了安全,在山体上攀爬作业必须要系安全绳。近来的高温和雨水天气也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从6月底开始,现场作息已改为早上6点上班,中午11点休息,下午从15点半持续到晚上8点。
发掘、研究的深远意义
谭超、韩相松和同事们都住在对面新农村的房子里。只见灰顶白墙,在一片翠色之中煞是好看。
“那些房子是为高山移民而建,建好之后很多人并没有选择购买。但自发掘项目进驻之后,所有房子都已卖出。”谭超说,政府还将以恐龙化石为基础,在发掘遗址上打造侏罗纪恐龙主题公园,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现在,大伙儿都知道家门前发现了恐龙,对化石的保护也重视了起来。2016年9月,普安乡化石保护区内安置视频摄像头接入,开始实现了远程监管。丁永安的保卫室就在山腰,他吃住都在此处,24小时不离岗。
政府和208地质队也时常召集村民进行宣传教育,要求村民要带头保护,严防恐龙化石被滥采乱挖。对于外来人也要讲明情况,让他们认识到化石重大的研究价值。
为促进普安恐龙化石的保护发掘,目前已开展3个市级财政项目,安排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1709.11万元。有人曾质疑斥巨资发掘、研究恐龙化石的意义何在。
对此,谭超认为,“科学发掘、保护、合理利用恐龙化石发展地方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近期利益是一方面,更深远的意义是,恐龙化石属于大型脊椎动物化石,恐龙在中生代活了将近两亿年,但是说灭绝就灭绝了。这促使我们要以古论今,通过研究古气候、古地理,研究导致灭绝的原因,来反思现在如何对抗大自然、如何保护环境以及延续人类的生存。自然灾害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只能预防和采取有效的避让措施。”
“150米、厚2米、高8米的恐龙化石墙,墙体面积达1155平方米,含17个化石富集小区。
墙下仍有大量恐龙化石,埋藏深度至少20米。
距核心区约一公里的早侏罗世自流井组地层中,同样有较密集的恐龙化石出露。
区内已发现5大类恐龙化石,横跨侏罗纪早中晚期。
专家认为,该恐龙化石墙是侏罗纪时期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化石墙。”
这组数据,也将记者带到了这处世界级恐龙化石群发掘地——云阳县磨刀溪河畔的普安乡老君村。
放牛娃的一次奇妙契机
从云阳县城出发,一路翻山越岭,驱车蜿蜒而行,大约一个半钟头方到达位于山中的该恐龙化石发掘地。整个化石保护项目就位于一处倾斜的山坡上。
当地村民丁永安家住在附近,现在被聘为发掘地的保卫,负责场内的安保工作。他告诉记者,最先发现恐龙化石的年轻人叫周政,是清水鄉人。2014年7月,周政帮村民到这山上放牛,发现有小狗一直在那儿刨土,就走过去看,看到一块石头,又有点像骨头,于是和村民一道将“石头”交给了云阳县博物馆。鉴定发现,居然是恐龙化石。
更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经208地质队发掘之后,这山下埋着是巨大的化石群。
世界权威恐龙专家、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在新闻发布会上称,这是一个世界级的侏罗纪恐龙化石群,代表近年来在世界恐龙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发现。它具有化石分布时代跨度大、分布范围大、种类丰富等特点,更重要的是,云阳普安恐龙生活时期处于恐龙演化的关键时期,能对研究的薄弱环节提供非常重要的材料。
大山深处的寻“龙”人
在新闻发布会之后,208队就带着一股神秘气质屡屡见诸报端。其本名是重庆市地勘局208地质队,在2014年又专设重庆市二零八地质遗迹保护研究院,专业从事古生物地质遗迹保护与研究工作。
在发掘现场,一群头戴安全帽、身着蓝衣的年轻人组成了这支队伍。今年28岁的石柱人谭超就是其中一员。“我们都是差不多的年纪,在2015年3月来到这里,开始漫长而慎重的前期调查工作。当时所见就是一个山坡,表面有几块骨头露头。”
谭超被晒得满面黝黑,脱下戴着的防晒袖套,双臂上满是闷出的红疱。他才晋升奶爸不久,却没有时间照顾襁褓之中的女儿。作为现场技术员,他要组织施工、发掘,下半年还得跟进研究。他带领记者上山,那道长达150米、高8米的恐龙化石墙终于在记者眼前铺展开来,如同一幅跨越时空的历史画卷,将一端一直延伸到史前时代。墙体岩石中,褐色或呈沙漠色的恐龙化石,包括牙齿、肠骨、肢骨等多个部位分散地镶嵌着,清晰可见。
谭超抹了把汗,指着它说,“这面墙是对发掘成果最直接的展示,它整体岁数约有1.6亿岁。部分化石已被分批打包及时地送往北碚化石研究基地,为今年下半年正式启动的研究阶段做准备。”
谭超也曾参与过恐龙化石的发掘项目,是一只单体恐龙,而此次规模之大令人振奋。“据调查,现在露头走向上延伸基本上有五公里,仅现在挖掘的只有150米就已经达到如此规模,可见这个资源量的确是世界级的。”
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丽霞多次强调,要把普安恐龙化石发掘做成全国古生物化石发掘的一个典范。
“我国是恐龙命名属种最多的国家之一,有两百多个属种的恐龙。美国系列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一些恐龙形象就曾参照中国恐龙。”这部系列电影最初上映是在上世纪,彼时感慨电影精彩、恐龙凶猛的谭超没有想到自己会亲身加入“拯救”恐龙的行列中来。
目前云阳普安恐龙化石已发现包括基干蜥脚形类、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和剑龙类等至少五个恐龙亚类群以及蛇颈龙类等其他爬行动物等。
抢救性发掘蕴藏难度
针对该处遗址的抢救性发掘是从2016年正式开始的。
“对化石的保存最好满足恒温、恒湿、通风这三个条件,但在现场无法做到。这里地处山坡,化石走向和山体走向正好相反。地层发育又存在破碎,很多年前山坡就已经开始下滑形成许多风化裂隙,导致雨水灌入,和微生物一起对化石造成腐蚀。且现场化石大量出露,此地又曾放养牲畜,这都对化石形成破坏。因此,必须进行抢救性发掘。”谭超说,在发掘中他已看到部分化石风化腐蚀相当严重,对比保存得较好、仍像骨骼一样的化石,数十年露出风化的如同干树枝。
谭超坦言,要发掘化石,就要揭开反向坡上面厚厚的盖层,难度非常大。几经权衡,最终工程组采用了“坡率法盖层剥离+渣场弃渣+化石层发掘+化石展示墙”的实施方案,期间使用了很多先进技术手段,包括物探测试、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测、倾斜摄影等。
壮观的恐龙化石墙布满细密的凿印,其中无数印记是高级技工韩相松用手中的斧子和凿子留下的。他老家在巫山,今年只有三十一岁, 但入这一行已十多年。“我是前年进的这个项目。这堵墙靠着这么一点一点地挖掘、清理出来,用了将近1年时间。”
记者问他,每天这样重复性地敲和凿,有时候也会很累吧?他笑笑,“我对这个感兴趣,好像也没觉得有多累。”长期的日晒雨淋损伤了韩相松的皮肤,他8岁的大女儿已知道自己父亲从事什么行业,但可能不知其中也潜藏着危险。
化石墙顶端有数根安全绳垂落下来,为了安全,在山体上攀爬作业必须要系安全绳。近来的高温和雨水天气也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从6月底开始,现场作息已改为早上6点上班,中午11点休息,下午从15点半持续到晚上8点。
发掘、研究的深远意义
谭超、韩相松和同事们都住在对面新农村的房子里。只见灰顶白墙,在一片翠色之中煞是好看。
“那些房子是为高山移民而建,建好之后很多人并没有选择购买。但自发掘项目进驻之后,所有房子都已卖出。”谭超说,政府还将以恐龙化石为基础,在发掘遗址上打造侏罗纪恐龙主题公园,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现在,大伙儿都知道家门前发现了恐龙,对化石的保护也重视了起来。2016年9月,普安乡化石保护区内安置视频摄像头接入,开始实现了远程监管。丁永安的保卫室就在山腰,他吃住都在此处,24小时不离岗。
政府和208地质队也时常召集村民进行宣传教育,要求村民要带头保护,严防恐龙化石被滥采乱挖。对于外来人也要讲明情况,让他们认识到化石重大的研究价值。
为促进普安恐龙化石的保护发掘,目前已开展3个市级财政项目,安排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1709.11万元。有人曾质疑斥巨资发掘、研究恐龙化石的意义何在。
对此,谭超认为,“科学发掘、保护、合理利用恐龙化石发展地方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近期利益是一方面,更深远的意义是,恐龙化石属于大型脊椎动物化石,恐龙在中生代活了将近两亿年,但是说灭绝就灭绝了。这促使我们要以古论今,通过研究古气候、古地理,研究导致灭绝的原因,来反思现在如何对抗大自然、如何保护环境以及延续人类的生存。自然灾害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只能预防和采取有效的避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