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为艺术做服务的人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r9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行


  张凯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是一名典型的理科生,可他对艺术行业充满向往。大学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他回到家乡常州,在一条不算热闹但房租便宜的街口租了一间门面房,开起了画廊,名叫亲贤堂。此时是2006年。
  画廊,听上去既高级又体面,可真的把店面开起来,张凯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两眼一抹黑。不认识一位艺术家,手上没有一幅画,自己又不会画画,更没有客户。
  为了开拓业务,张凯做的最多的事就是跟各种朋友吃饭,希望通过饭局认识一些艺术家或者客户。然而,都不成。
  就在这时,张凯看到一篇文章说,这个时期画廊整体行情都不太好,文章给了一些转行建议,其中第一条就是做装裱服务,因为艺术家们的画都需要装裱,这一块无论怎样都会有市场。其次,当时流行十字绣,十字绣作品绣好了,也需要装裱,这也是一块市场。
  张凯觉得很有道理,就开始拓展这一块业务。首先请了一位装裱师傅,开始买木材、买机器、做框子,边摸索边朝前走。

转折


  不久,张凯认识了一位苏州艺术经纪人,他认识的一位台湾艺术家想开一个展览。两人聊着聊着,就商议给台湾艺术家在常州开一个展览。



  展览怎么开?张凯最初并不懂,但他想总归会有第一次的,于是,就到刘海粟美术馆租了场地,没有预算,没有规划,尽可能地邀请到一些业内人士,把画展开起来了。以现在的眼光看,当时的画展规格既寒碜又简陋,可画廊总算开了局,从事与艺术相关的业务了。
  正是通过这次展览,张凯认识了一些常州当地知名的艺术家,大家都知道了张凯所做的事,有办展需求的时候就会找他。随后,张凯又举办了一次画展。这次展览以后,张凯就在举办展览的公园内的文化中心租了一间好一点的门面,心里想着,既然要开画廊,就要开得像样一点,好歹墙上也要挂上画。这样,宫院画廊开起来了,当初的亲贤堂画廊就专做装裱去了。
  可让张凯没想到的是,宫院画廊的业务依然不算太好,只依靠常州当地的艺术家们,需求仍然是有限的。就在这时,各种艺术培训开始风行起来,家长问到学校,学校就推荐了张凯的画廊。恰好,张凯也认识了一些艺术老师,他们的作品不算太知名,也愿意教孩子们,这样,张凯的画廊一下子就转型开始做艺术培训。
  虽是误打误撞,培训的行情却越来越好,从2008开始流行到现在,市场需求仍然旺盛。
  老师好找,学生也不愁,管理却是令张凯很头痛的一件事,中間还出现过他信任的老师把学生全部带走,在张凯的门店旁边另开了一家培训中心的事。
  这件事让张凯感到很灰心,他不想对老师们进行严格的管理,但完全放手又怕再次会出现挖墙脚的事。考虑到画廊的开放式店面并不太好收纳越来越多的学生,他又租了一幢两层小楼,一楼做画廊,二楼做培训。
  历经三年,培训的业务基本稳定了,日常几百名学生在此接受艺术培训,但张凯却觉得距离当初的梦想越来越远了。他把这一块业务交给夫人去打理,自己歇了两个月,认真思考未来该怎么办。


追梦


  走到这时,张凯已经认识不少艺术家了。思来想去,他决定还是回到原点,开画廊,做策展,为艺术家们服务。2011年下半年,他成立了江苏大川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举办了几次展览。虽然这些展览不具备太大影响,但好歹赚了吆喝,到2014年,公司业务开始向良性方向运转。
  在一次活动中,一位媒体朋友对张凯说:“你一直花钱、花精力为别人开展览,宣传别人,为什么不宣传宣传你们自己呢?”张凯一听,有恍然大悟感,是噢,我为什么不打造自己的品牌呢?没有品牌,怎么有影响力?
  从这时起,张凯开始着力打造大川的品牌,宣传自己的核心业务。以前就像打怪升级似的做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业务,主营项目一直没有凸显出来,现在可以整合了。
  大川很快举办了一次具备重要转折意义的活动。
  2014年10月18日,“墨彩清韵———当代实力派中国画名家展”在常州米图空间隆重开幕。这次画展张凯邀请了刘佳、李伟、高荐、赵建军、王乘、谢岩和杜松儒等7位当代知名画家参展,画家们为这次画展特意创作了70多幅作品。张凯没有再像以往那样把画展都放在美术馆或者艺术中心展出,而是选址在米图空间创意园内。创意园的后现代风格与传统的中国画风邂逅,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观展感受。画家们也对大川文化的精心策展和盛情接待感到满意。
  这次活动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这次以后,2016年6月11日,中国当代水墨年鉴展(2015-2016)暨《中国当代水墨年鉴2015-2016》新书发布活动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这次活动是张凯和谋道文化的出品人张宗喜合作推出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艺术家们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寻求创新,水墨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外延也慢慢扩大,这些探索中的形式被冠以新文人画、实验水墨、抽象水墨、新工笔、新水墨等各种概念性名称。举办这次年鉴展,张凯就是想试图解说、归纳以上形色各异的词汇,让人们感受一下何为当代水墨。年鉴书籍则以个体为条目,记录了83位当代水墨艺术家在本年度的展览履历、最新作品等信息,力求客观集中呈现当代水墨的当下状态。
  此后,“以书带展,书展结合”的形式成了大川文化的一个重要活动品牌。除一年一度的当代水墨年鉴展,“中国紫砂艺术年鉴2017-2018”的展览以及书籍同紫砂大师们一起亮相于2018年11月举办的上海艺博会上。
  除此而外,“艺术常州”也是张凯重点打造的一个文化品牌。至今,这项品牌活动已经向社会推荐了众多优秀艺术家、艺术作品。一年一度的“艺术常州”展览及书籍全面梳理,总结了常州艺术圈的年度发展面貌,具有重大的记录意义。
  在宜兴,张凯还设立了一处名为“Morning21”的基地。在这里,可以穿越山林,自我探索,也可以进行艺术创作。据说人的灵魂有21克,那就在这里倾听自己的内心吧。
  张凯又在南京成立了南京有版有衍传媒科技有限公司,除与艺术家们合作,运营版权、提升品牌,同时还对一些开放的公共版权进行保护和开发。
  从一名理科生,到画廊业主、策展人,再到今天的艺术出品人,这一路走来,张凯从来都是把艺术家、艺术品牌、工作团队等推在前台,自己隐身在幕后。他的宗旨是:我是为艺术做服务的人。
其他文献
最近,一项新设立的“勤劳奖学金”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炸开了锅”。100名在热爱劳动、自强自立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获奖,每人奖金500元。这一专门针对“非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库内学生”设置的奖学金,立即在全校引发关注。下一步,学院将把“勤劳奖学金”逐步打造成学校的德育工作品牌之一,引导大学生牢固确立“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劳动美丽、劳动光荣”的劳动价值观。(2018年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  人生在勤
期刊
我沉寂在时光里/像风吹过草地/只是/感觉享受不起风的芬芳/但依旧努力挺立……  从儿子的QQ空间里读到这样的句子,心中一动,它可能有点儿不顺,但我读到了一种少年情怀。  抬头看了看儿子康康的背影,心里忍不住发问:这还是刚才在广场上,与小伙伴嬉戏打闹的小屁孩吗?这还是几年前,说自己不会写诗的顽童吗?  我没有打扰利用周末时间玩电脑的康康,更没有像以往一样,叫他过来与我挤坐在沙发上,陪我聊天。我独自沉
期刊
蒸汽清洁器  餐馆里的桌子上有大量的细菌,可以用蒸汽清洁器有效杀死。这款蒸汽清洁器使用高温巴氏杀菌蒸汽,保证桌面洁净、无菌。使用方法很简单,打开顶部盖子,注入80毫升的水,按下按钮预热,机身的LED灯会提示预热是否完成。  Slinky弹簧储蓄罐  Slinky是一种常见的螺旋弹簧玩具,这款储蓄罐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储蓄罐的顶部是一个小托盘,可以放置日常使用的硬币,多余的硬币存放在储蓄罐里。如果你只
期刊
自从进入互联网时代,中国就有这样一批青年人,活跃在文艺舞台、互联网、社群空间,他们被称为“网红”、网络大咖、前卫艺术家。也许有的人暂时还“看不懂”他们,但事实上,这些新兴青年新奇的思想和做法,影响着一批青年人。  “50年前,长沙镖子岭。4个土夫子正蹲在一个土丘上,所有人都不说话,直勾勾盯着地上的洛阳铲。”12年前,那时还叫徐磊的南派三叔,在电脑上敲下这段话,成为他日后所有故事的开始。  据南派三
期刊
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他们是一个高知识层次青年群体,他们把寻求实现自身价值、追求事业发展作为人生第一目标,“新兴青年”是对他们统一的称谓。  2018年,团中央在全国大力实施新兴青年群体“筑梦计划”,江苏省常州市被列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之一。江苏共青团结合地方实际,创新推出共青团引导服务新兴青年群体的“梦想魔方”,广泛联系各类新兴青年5000余人,重点建设500人规模的新兴青年
期刊
陈阳是个大忙人,每天日程安排得满满的。白天,他要打理他的录音棚;晚上,还要去母校南京艺术学院讲课。虽然有多重身份,但他更看重“音乐制作人”的身份,他说:“这几个字铿锵有力。”  1982年出生的陈阳,成长在音乐世家。他从小就与电子琴、钢琴、小提琴打交道,还跟父亲学习声乐,上初中后,又开始学习作曲……音乐似乎是他与生俱来的梦想。  2003年,陈阳顺利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学习录音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后
期刊
2011年日本地震引发海啸,进而导致核电站泄漏事故,当时国内有个很大的事件———“盐荒”。正在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读书的金沁和同学们谈笑间说的都是这件事,虽然自己并不相信“买不到盐了”“吃碘盐抵抗核辐射”等谣言,但看到家人成箱买盐的时候,金沁突然意识到:大众需要一个了解真相的平台。从那之后,“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正视听”就成了金沁的口头禅。  90后金沁是常州人。他在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读书时,担任常
期刊
上大学时,龚婷婷不顾父母反对,选择了自己喜爱的社会工作专业。“很多人觉得这是个非常陌生,甚至毕业后连工作都找不到的专业,可我不这样认为,我相信:知识就是力量。”  2010年,龚婷婷与志愿者们对无锡锡山区孤儿进行了走访。72名孤儿中,因为父母双亡、父母服刑无法监护孩子等原因,很多孩子与爷爷奶奶或者亲戚生活一起。“你最擔心的是什么事情?”走访中,龚婷婷和孩子们聊了起来。“没有朋友,怕被人欺侮。”孩子
期刊
王骏1983年出生,常州武进人,2006年从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后,在常州电视台工作了近11年。之前有同事跳槽到了二更,這是国内一家知名的原创短视频内容公司,2017年5月,二更常州城市站成立的时候,同事问王骏可不可以来负责内容方面的工作。王骏觉得在原来的单位工作那么久了,可以换换环境了。得到爱人的支持,他就来到了常州二更,担任总编辑一职。  身处一个信息爆炸、全民皆媒的时代,人们对信息的获取
期刊
年龄分布  20~30岁年龄段占整体比例超过半数。学历情况  拥有本科以及更高学历的受访者占总体半数以上,受访者总体受教育水平较高。收入水平  受访的自由职业青年最近一年年平均收入为9.9万元;受访的青年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半数以上最近一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该群体高收入者较少;受访的网络人士,收入在16万元以上的占48.8%,该群体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职业分布  受访者职业类型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以“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