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音乐的特殊调式的称谓问题

来源 :音乐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uism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1981年第l期《音乐研究》上发表的祝令同志的《维吾尔族音乐的特殊调式及其和声》一文(以下简称“祝文”),对存在于维吾尔族民间音乐中的一种特殊调式现象作了介绍和分析,并对这种调式的称谓提出了建议。这里,我仅就这种调式的称谓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这种带有降Ⅱ级与降Ⅵ级的大调性调式,并不仅存于维吾尔音乐之中:在新疆
其他文献
<正> 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人民音乐》编辑部、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香港圆玄学院举办的“道教科仪音乐研讨会”,于1989年12月27日在香港举行,会期三天(12月27日—29日)。近年来,随着国内外道教文化热潮的高涨和大陆民族音乐集成在全国范围不断深入展开,一支以华人学者为主体的道教音乐研究队伍正在逐渐形成。加紧抢救中国道教音乐遗产,已成为一项紧迫的学术工作。这次研讨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参加会议的近二十名代表中,有香港代表三人,台湾代表二人。参会论文分以下五个题目: 1.曲目及音乐风格
<正> 姜白石是南宋著名的词人、诗人兼音乐家。他不仅象一般文人那样“依声填词”,更精通音律,自己创制新谱(即先成文辞而后谱曲)。由于留存至今的十七首注有旁谱的词调歌曲系用宋代俗字谱记写,致使白石旁谱的解读成为一个难题。清代中叶以来,不少学者相继对白石俗字谱进行考释,终于使谱上的高低音字符号趋于明确。但关于白石词调歌曲的拍眼,有的认为全是散板,只须在一句之后打一“底板”,即所谓“一句一拍”;有的认为白石歌曲均是雅乐作法,“含有矫正时俗之意味”,亦即一字一音,一字一拍;有的认为是在一字一
奥尔德里奇是美国西部地区的前任哲学协会主席,曾先后在哥伦比亚、密执安、哈佛等大学任教,在日本京都美国研究班当过导师。奥尔德里奇毕生从事当代美学和当代艺术理论的研究,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艺术哲学》(Philosophy of Art)一书是奥尔德里奇艺术理论研究的代表作,此书集中反映了他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就。本文译自《艺术哲学》一书的第三章,题目系译者所加。
【正】 二声部民歌,在广西的许多少数民族中流行得很普遍,这是他们经过长时期的演唱实践创造出来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珍品,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一广西少
<正> 作曲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不管他主观上是否意识到,他都是在遵循着某种创作方法。因此,研究创作方法问题,自觉地掌握并运用一种最有利于实现我们的创作意图的创作方法,这对于作曲家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有关提高我们的音乐创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问题。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自五十年代末以来,我国文艺界许多人认为是最有利于反映社会主义社会生活的一种文艺创作方法。自然,主张运用这种创作方法,并不是要把它当作唯一的创作方法而排斥其他创作方法。我认为,只要能创作出有益于人民的文艺作品来,各种不
<正> 西夏音乐发展阶段的划分,拙文《西夏音乐试探》(载本刊1982年第二期)曾试为分划,并提出一个初步的结论性意见:“从赤辞归唐时(635)保留的纯朴的民族音乐,到吸收、遵依唐宋制度,再到‘革乐之五音为一音’,最后(1148)‘采中国乐书,参本国制度’,制定西夏‘新律’。”这个划分是否符合历史实际,还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音乐研究》1985年第一期《关于西夏音乐几个问题的探讨》(以下简称《探讨》)一文也把西夏音乐的发展划为四个阶段:“纯朴民族音乐—杂用唐宋音乐—独尊党项音乐—兼收并蓄、自成
【正】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183;湖北卷》,是《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三十个省(含台湾省。海南省新成立,尚未独立成卷)、自治区、直辖市卷首先编成出版的一个地方卷。《中国民
<正> 《中国民歌集成》编辑工作座谈会于1989年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主编吕骥、副主编孙慎以及李业道、黄翔鹏、冯光钰、乔建中、苗晶、卢肃、王民基、耿生廉、吴超、李庆森、袁炳昌、毛继增、樊祖荫等同志,座谈会由《中国民歌集成》总编辑部与《音乐研究》编辑部联合召开。会议由冯光钰同志主持。座谈会就《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编辑工作的成就、现状和展望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正> 《三弦艺术论》的出版问世,是王耀华同志在民族音乐学、音乐史学、乐器学、中日音乐交流史、比较音乐学等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据知应该是中国大陆三弦的第一部专著,也应该是中国与日本琉球三弦及其音乐比较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实堪可贺。《三弦艺术论》上卷“中国三弦及其音乐”从上千年的三弦起源说起,探究了多种的起源说,探究了三弦的形制、构造、历史沿革,探究了三弦的乐谱、记谱法、定弦法以及音域、调式、旋法、音乐风格,探究了三弦的系谱,这
<正> 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云南玉龙山下保留着一个古老的乐种——洞经音乐。应中国音乐家协会等单位邀请,93年9月中旬云南丽江大研纳西古乐会十余人进京演出了八场,并举行了两场学术讨论会。引起了首都社科界及音乐理论界高度重视。著名学者任继愈、郑伯克、吕骥、孙慎、赵沨、冯光钰、袁丙昌等参加了这一活动。洞经音乐主要用于谈演道教经典《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简称《洞经》)而得名。它是明清时期由中原地区传人云南地方的。丽江洞经会演出的《八卦》《四到》《十供养》、《浪淘沙》、(南唐李后主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