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作精神的中学生团队意识的影响因素及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ang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各行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趋于旺盛。尤其是合作能力、合作精神已成为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中学,作为学生人格发展和合作精神培育的重要时期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从中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层面出发,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论述了影响中学生团队合作效果的主要因素及每个因素的强弱效应,以期对于学生未来开放式发展、合作精神培养以及教育教学体制的优化,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中学教育;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因素;有效性
  【正文内容】
  一、研究背景
  2015年11月,在第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立案议题上,国家下发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二孩政策,除了人口结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外,同时也给教育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那就是素质教育深化问题。
  中学,作为与高等学校自主式学习和大学团队式教育无缝对接的黄金过渡期,如何发掘中学生在团队组织中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如何有效地促进中学组织行为的合理导向,如何利用团队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激发学生的性格优势,将是培养未来社会综合型发展人才的必要措施。
  纵观我国中学生创新教育的典范,不乏有团队合作、小组协作、无领导小组展示等多种与团队精神培养有关的教育模式,但鲜有针对中学生团队意识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进一步探究。很多课堂合作的教育方式,仍是教师讲,学生听,即便小组合作,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导致学生角色意识差,主动能力弱。这是中学生创新教育忽略的,也是应该引以重视的。
  二、研究意义与创新
  (一)理论意义
  在中学生合作意识以及团队精神培养方面,国内外大多数学者从团队建设、团队精神的培养、团队合作的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等方面做以探讨和分析,而鲜有研究是采用实验验证、问卷调查、实验模拟、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数据因素方法加以副证。本文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附之数据实验分析结果,让结论更加可观可感。同时从每一个具体因素的回归系数,进行团队精神影响因素重要性的排列,对于后续对中学生合作精神具体因素的分解讨论,更具备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1.提高对中学教学创新动力不足、实践能力培养意识薄弱现状的正面关注。
  长期以来,很多中学由于一直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素质培养。即便是在课本中加入了很多涉及社交、生活、合作等综合知识,但大多都是枯燥的理论和举例,课本背后关乎团队精神和互惠合作的指导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本文立足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层面,重点分析了影响学生参加合作或团队活动的不同因素,以便于中学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自身优势选择合适的合作项目,分配合适的团队成员,从事合适的课堂教学。
  2.改善中学团队教育方式方法,将沟通协作观念融入教学
  本文通过对团队合作意识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比剖析了不同影响因素的强弱,对于针对不同学生、不同课堂、不同学科、不同时间、不同教师等采取不同的团队培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尝试提出了改善中学合作培养方式的具体教育方法,从而在教师和学生群体中树立正确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理念。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结论
  纵观近年来关于中学生团队合作和团队精神培养的相关文献,国外大多数采用了实验法和模拟法探究合作效果。如美国许多中学教师要求学生分小组或独立承担一两个小型研究项目,如“如何利用一张没有刻度的尺子、一张布、一个蜡烛和一根打火机丈量某物体的高度”等,并鼓励他们将研究的成果和结论在课堂上做出展示和交流,并训练表达能力等。在研究结论上来看,Campion(1993)提出了中学团队的异质性不利于团队成员间协同合作的效果,但团队中的领导者决策或组织干预也会减轻异质性的负面效应;Albanese 、Van Fleet(1995)提出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角色意识对合作效果也有影响;Costa(2012)提出良好的任务分工对团队精神培养也会起到正面的效果。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的文献,则大部分采用理论分析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从合作意识及其影响因素的层面来看,大多数文献针对学生素质、角色扮演、课程安排展开分析。如张薇莉(2014)提出了初中生合作能力要素主要分为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合作品质三个方面,并用量表调查的方式搜集干预前后学生合作能力情况的相关数据,得出学生的合作技能是促进合作关系提升的重要因素19;李敏(2013)通过对青少年领导力的研究,得出男女在团队合作中角色扮演以及领导才能表现的不同;魏洁药(2008)对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的过程进行实验对比,通过数据分析提出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学生合作应该注意的问题20。
  从团队精神培养的教学模式层面看,大多数文献从课堂灵活性、学生探索精神、学生在合作中的成就感等展开分析。如陆敏(2012)通过对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说明了评价管理、知识共享、教师角色转换在团队教育中的重要性21;张丛林(2013)、杨小凤(2013)也分别从体育、数学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灵活度要求的课堂对学生合作意识培养的不同作用22;梁巧红(2009)年分析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与合作意识培养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学生利用自有知识在合作中的“成就感指数”对学生发展的推动作用23。
  综上所述,国内外文献对中学生合作精神培养方面研究很多,但仍有部分空白:
  1.对中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意识层面关注很少。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专门研究中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专著,大部分研究均是实验性或建议性的文章,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都有所欠缺。
  2.研究面广,但没有深度。与国外文献对比来看,国内研究尚未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理论高度不够,缺少相关数据支撑,对于积极性的建议也很少被各中学教学课堂所尝试采用。   该评分由学生自评完成。
  (二)课堂因素
  1.课堂灵活度——Q(10分满)
  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我们将中学的所有课堂,按照学生自主性和灵活度,进行了一个排名,从大到小分别为: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政治课—生物课—地理课—化学课---英语课—物理课—语文课—数学课—历史课,从体育课到历史课,分为12个档次。
  2.课程设置的时间——M(虚拟变量)
  M=1时,上午上课;M=0时,下午上课。
  (三)教师因素
  1.教师严厉性、灵活度——T(10分满)
  我们的原假设是,教师的严厉程度越大,越不容易学生开展合作关系。
  2.教师头衔的重要程度——I(10分满)
  如果教学老师还担任着其他职务,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效果也会有所影响。在调查问卷中,我们把教师的头衔划分为: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团委(副)书记—教学组组长等,分为4个档次。
  (四)因变量,团队表现因素——C(50分满)
  1.团队整体成绩,用C1表示
  可用试验中,每个课堂教师对团队总成绩的打分而定
  2.团队中单个成员的成绩,用C2表示
  C2采用小组自评和互评相互结合的方式,加上课堂老师给予的分数,予以确定。
  五、实证分析
  (一)建立模型
  以团队表现C为因变量,以学生因素、课堂因素、教师因素为自变量,简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1)代表学生因素、课堂因素、教师因素对团队有效性的影响;
  (2)代表学生因素、课堂因素、教师因素、团队成绩对团队中个人有效性的影响(注意,个人成绩的影响因素,我们加入了团队成绩这一自变量C1)
  (二)代入数据,得出模型
  我们将问卷数据和实验数据导入EVIEWS 模型中,简历因素分解模型,得到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三)模型结论
  如结果(3)和(4),可得如下结论:
  1.模型拟合程度较好,除个别因素外,T 检验的显著性极高,R 方指数接近1,表示该因素模型有效,结论可靠;
  2.从整体来看,无论是团队绩效,还是个人绩效,均与学生健全人格、课堂灵活度成正比,与教师的严厉程度成反比。
  (1)团队绩效来看,健全人格影响系数为8.51,课堂灵活度系数为5.52,健全人格因素对团队整体效用更大一些。
  (2)从个人绩效来看,健全人格影响系数为5.66,课堂灵活度系数为8.34,课堂的灵活度对个人成绩的提高效应更大一些。
  3.从学生性别和上课时间来看,女生的领导才能对团队的激发作用要大于男生,对团队绩效而言,女生对团队成绩贡献系数为3.63。而且大部分团队和个人倾向于在上午有较高的积极性和较好的表现。
  4. 从学生在合作中的成就感来看,团队中各学生的成就感对团队绩效影响不大,但学生成就感越大,对其自身的发展大有裨益。
  5.从课堂教师的兼职来看,虽然与课堂表现成正比,但t 检验不显著,可见中学学校的学生们对于自己的老师担任更高级别教学职务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和感应。
  六、结论以及建议
  (一)结论
  综合前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本文对中学生团队意识的影响因素及其有效性得出了较为代表性的结论:
  1.学科设置和教育教学的灵活度,有助于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及行为有效性
  从经验数据来看,小组对学科设置灵活度的敏感系数为5.5,刚好位于12 门学科的中间位置,可见学生对地理课、化学课、英语课的小组合作式学习热情更高。与此同时,教师越严厉,越不利于小组之间开展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关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在灵活的课堂氛围和教学环境下开展,这更有利于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19 张薇莉,《初中合作能力干预研究——以T中学为例》,2014
  2.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从团队中获得的成就感是提升团队绩效的关键
  初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开展合作教学模式时,学生的情感认知、人际沟通、自制能力及其领导才能会逐渐显露,不同技能会产生不同的分工,从而会达到不同的合作效果。不仅如此,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角色意识以及在该角色上得到的成就感和认知,也有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提升。
  3. 不同时间、不同性别会促发同一团队不同的表现效果
  中学合作教学中,女生表现欲望往往会大于男生(男生的积极性一般到高中、大学才会逐渐提高),女生在团队中的领导力也会促进团队成绩的提高;上午的课堂,由于学生精神饱满,对小组合作的参与度、关注度会更高,团队表现效果会更强。
  (二)相关建议
  1. 共性中找个性,合作教学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
  中学教师在了解学生共性的同时,抓住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加以有效引导,促进每个小组或团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予以有效分工,会促进学生在今后发展中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此同时,学科设置要与上课时间有效配置,将合作性、知识性较高的课堂安排在上午,课堂教学风格不必一成不变。   2. 改变以往上行下达的死板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课程改革要打破传统的“教与被教”、“给予与接受”的教学模式,建立人性化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3. 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合作性教学模式
  积极心理学中认为,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一同发展的个体,并不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对立关系,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合作性教学,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既有利于学生分享合作快乐,体验幸福,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又有利于教师开展情景模拟、分组讨论、辩论辨析、角色扮演等多种合作教学形式,由单一传授向多元传授发展,从而有利于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更有助于教师自身自我认识和提升。
  20 李敏,《我国青少年学生领导力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3
  21 张丛林,《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体育世界(下)》,2013
  22 杨小凤,《花样跳绳对培养中学生团队精神的研究 》,新课程学习(下),2013
  23 梁巧红,《普通高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2009
  24 该问卷,是由上海师范大学顾海根教授及其研究生团队制作的《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参考文献】
  [1] (美)GeorgeM.Jacobs,(美)MichaelA.Power,(美)LohWanInn著,杨宁,卢杨译.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2] (美)弗兰克·拉夫斯托(FrankLaFasto),(美)卡尔·拉森(CarlLarson)著,邹琪译.最卓越的团队合作[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3] 符兴进. 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12(73)
  [4] 李进,马厚淼. 影响初中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原因与现状分析[J]. 考试周刊. 2009(29)
  [5] 李敏,《我国青少年学生领导力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3
  [6] 梁巧红,《普通高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2009
  [7] 马利明. 一把钥匙能开万把锁吗?——谈课堂教学的“模式化”问题及几点建议[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5(07)
  [8] 宋祖娟. 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14
  [9] 王洪. 培养团队精神,促进交流与合作[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 2013(01) [7] 刘晓冬. 以“团队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J].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3(06)
  [10] 王丽. 论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D].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11] 杨小凤,《花样跳绳对培养中学生团队精神的研究 》,新课程学习(下),2013
  [12] 杨勇. 《新课改下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初探》[J]. 课程教育研究. 2012(20)
  [13] 张丛林,《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体育世界(下)》,2013
  [14] 张薇莉,《初中合作能力干预研究——以T中学为例》,2014
  [15] 赵雅莉.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1(08)
  [16] 郑江龙. 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途径[J]. 教学与管理. 2004(21)
其他文献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从社会适应的自我肯定、自我烦忧、亲社会行为、社会疏离感、做事效率、违规行为、积极应对和退缩挫败等八个维度,对我校学生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我校学生整体上社会适应良好。针对学生中常见的行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社会适应自我肯定  1、前言  心理与社会性发展状况,是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了解中学生心理与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状况,对于有
期刊
摘要:这是一个心理咨询案例,在案例中一个觉得生活没有意思,又想自杀的学生,老师在心理咨询中运用了积极语言模式,通过积极的语言引导,让学生说出内心的痛苦,找到学生不想活着的原因。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和心理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最终让学生感到生活充满希望。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语言模式热爱生命  语言是有温度的,有温度的语言可以给人带来温暖,给人带来阳光,给人带来希望。  HAPPY是
期刊
【背景】我区作为生命教育区本教材与课程推进的大区,第一批生命教育实验学校已经启动工作。但是生命教育课堂教学如何推进,一直是难点,作为生命教育研究者和培训教师,作为区本教材生命教育初中课的编写者,和全套教材的副主编,必须亲力亲为。我被教委指派,参加了名师录课项目,所做的“生命教育”课要在朝阳有线电视播出。于是生命教育课堂实践探索就开始了。  【授课年级】 初中一年级  【设计思想】  1.心理发展阶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市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越来越明显,同时学生人口数量的下降,对于班主任的工作要求越来越多,也越具有挑战性。班主任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力量,他们的从业能力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关键词:班主任胜任力 素质模型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现有关于初中校班主任胜任力素质要求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局限。在此基础上,本文借鉴国内外现有关于初中学校班主任胜任力素质模型的成果,运用文
期刊
摘要:学期初,在我校初一年级做了一个关于父母在教养孩子中承担的角色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爸爸温暖妈妈严厉的家庭教养方式占了很大的比例,这样的结果引发了我的好奇和思考,我给这样的教养方式起了个名字——虎妈猫爸,那么,什么原因引起了父母教养方式这样的转变?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父母理想的教养方式是怎样的?父母教养方式在子女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深刻而长远的,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的发
期刊
摘 要:本研究从实际理论上探讨初中生心理健康与家庭功能的关系,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家庭功能中的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和总的功能五个因子与初中生心理健康各个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2. 初中生在家庭功能的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和总的功能三个因子在性别上存在差异。  3.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敌对因子在是否为独生子女的问题上差异显著。初中生家庭功能的情感反应方面在是否为独生子女问题
期刊
摘 要:在新的课改条件下,教师面临新型师生关系的挑战,除了思想教育他们要找寻德育的另一个翅膀——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活动把社会对学生的要求由外化实现到内化的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心理活动课 师生交往  一、研究背景:  心理教育活动课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为主线,以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择业辅导为主要内容,通过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等多种形式的系列
期刊
摘要:这节课是“我的生涯规划”系列课中的一节,主要针对学生在生涯实践中遇到挫折后产生怀疑、迷茫、不知所措的情绪体验且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让学生在感受、体验、思索、领悟中逐步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获得积极健康的人生。  授课年级:高二年级  一、 主题确定的主要理论及政策依据  1、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帮助高中学生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
期刊
【摘 要】笔者认为,身为教师在人生中发生的对教育有启迪的故事。它对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角度。本文从三部分进行阐述。一、人生故事与叙述者之间存在镜像关系。1.故事主人“闯入”了故事,暴露了自己的心理价值意象。2.故事主人“手绘”生命历程,实现对自我人生形象的觉察。二、“人生故事”在教师职业生涯中的积极性价值。好的“人生故事”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具有积极价值,能较好地促进教师职业生涯的更好
期刊
【摘 要】 通过两年跟踪研究,试图探究初中新生心理适应性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结果:1、家庭收入上的差异对考试焦虑情境适应有显著影响,对家庭的亲密性和组织性有显著影响;2、非独生家庭的矛盾性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家庭;3、适应不良学生与适应良好学生在亲密性上有极其显著差异,它可能是影响新初一学生对于新环境适应的重要原因之一;4、家庭环境中的亲密性因素可以预测学生第二年的心理适应情况。  【关键词】 心理适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