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高校在后勤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提出了顶层设计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四川大学具体案例,就落实高校后勤信息化顶层设计需要把握的若干关键问题做了详细论述,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高校 后勤服务 信息平台
一、信息平台的顶层设计和基本框架
高校信息化发展已经近10年,高校后勤的信息化也在很多高校开展得如火如荼。四川大学的后勤服务管理部门这几年也一直在做后台系统、基础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完善。目前已经建立一些信息应用系统,包括交通车管理系统、节能监管平台、住房管理系统等。这些信息化手段提升了我们的后勤管理工作,但是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这些分散建立的应用系统远远不够适应师生对校园生活方便快捷的新需求,这些系统基本没有直接面对师生,管理功能大于服务功能,而且各系统间没有办法交互、共用数据。所以师生对后勤的意见仍然很大。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作为高校的后勤服务管理者,我们也认识到,“互联网+”并不是只一个口号,相反,它应该是对于信息技术发展所进入的新阶段的一种称谓。“互联网+”对应的英文为“Internet Plus”,这里的Plus,并不是加法的意思,而是“化”。简单来说,直译成中文应当是“互联网化”,它强调行为的数据化,数据的联接化、共享化、要素化,联接的广泛化。所以,我们还要从外部去审视、破解和重塑传统的校园后勤服务管理,使其与互联网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实现校园后勤服务管理结构的“升华”。正是基于这两点,四川大学提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后勤服务管理信息平台。
1.平台设计理念和建设原则。川大后勤信息平台的设计理念是把后勤信息化建设向前台发展、向融合发展,通过一个统一的界面,把相对独立的管理人员、相对分散庞大的服务人员与广大师生有机的连接在一个交互平台上,为师生及时提供校园生活中的后勤服务、也为后勤管理工作提供后台支持。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下,平台设计要以“共享、互通”为基础,以“服务”为核心。平台要实现的功能应该有三点,同时也要做到“三个提高”:第一是提高资源的共享;第二是提高后勤服务的多元和高效;第三是提高后勤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川大后勤服务管理平台的建设目标是实现智慧后勤、掌上后勤。体现后勤服务智能化趋势和快捷化趋势,让师生通过移动终端方便享用校园后勤服务。所以平台建设的原则是要有超前规划,在开发上要有后发优势,在步骤上要先易后难、逐步推进。这样资金压力比较小、建设人员精力相对集中,同时平台上线的周期也会比较快。为了实现我们的建设目标,我们提出,平台的使用要包括5个途径:现场的后勤服务大厅、统一的后勤服务热线电话、电脑PC端登录、手机APP端登录和学校官方微信端口登录。用户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我们的后勤工作人员都可以通过后勤信息平台的录入来处理相关事宜。
2.平台基本框架。要实现平台的设计功能,在平台的基本框架上我们要充分考虑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和基础设施架构的设计。具体来说,平台的基本框架包括:(1)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建设。这个系统必须是和学校网络中心底层数据互通的,通过学校一卡通管理和身份认证体系,实现用户通过一套用户名和口令就能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各应用系统的所有业务功能。(2)数字服务大厅建设。数字服务大厅是后勤服务管理各应用系统信息集中展示的窗口,利用门户的构架,将各应用系统信息整合在一个界面,为各种信息化服务及应用的接入提供统一的登录入口。(3)后勤数据库建设。公共数据库建设要和学校网络中心基础数据库可交互,真正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数据资源共享,使数字化校园中的所有相关业务系统数据实现同步更新,从而高效率满足校内各类人员的查询要求。(4)应用系统建设。开发的应用系统要面向师生服务视角,先找到用户最为迫切的需求和痛点,从“点”突破,不断以点带面完善后勤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我们根据师生投诉热点和单位官方微博热点,首期选择了网络报修系统、后勤服务监督系统、学生公寓管理系统、餐饮管理系统和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校园交通车查询和教师住房管理系统共7个模块集成到后勤信息门户平台,先期解决师生在校园生活中最迫切需要的后勤服务。(5)移动端应用:为了满足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平台必须同时建立移动端应用模块,方便用户通过微信或者手机APP查询和办理后勤服务。
二、平台的搭建路径和基本技术要求
1.开发方式的选择原则和平台搭建路径。我们和学校信息中心、专业网络技术公司专题讨论过后勤信息平台的搭建路径。从软件开发上讲,可以有自主开发、与专业网络公司合作开发以及直接购买成熟软件三种方式选择。结合学校现状和对一些专业网络公司的调研,我们认为,自主开发因为开发的应用系统比较多,所以周期长、过程复杂,不能满足信息平台要有后发优势、短期上线的建设原则;合作开发虽然专业技术公司的技术力量比较强,但是或者不熟悉校园业务,或者业务系统不完整,还需要业务部门提出需求清单进行开发,也不满足平台建设原则。经过讨论,我们最后选择购买成熟软件的方式,集成到学校统一的门户平台上。在购买合同中,我们也提出可以在適当的时候获取软件源代码,为后续开发和修改奠定基础。
2.基本技术要求。要实现信息平台的功能,在技术上就要做到服务器系统的统一 、访问域名的统一 、身份认证的统一 、要实现与学校基础数据库的共享、统一界面,为师生获取各种应用系统的服务提供统一登陆 。具体来说,信息平台为保障数据安全,最少要有两台服务器,一台web服务器,一台数据服务器,可以以虚拟服务器形式存放数据。
由学校信息中心提供统一认证接口,一卡通接口,并推送学校组织机构信息、学生信息、后勤人事基本信息到后勤数据服务器。
3.实施步骤。从项目计划进度上,在服务器到位后,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先完成windows和数据库的环境部署,然后进行数据灌装,在经过技术人员系统测试无问题后,就开始对学校后勤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项目培训和系统应用的小调试。工作人员掌握使用方法后开始内部试运行,一个月后就可以正式运行了。
三、组织保障
1.后勤领导“一把手”工程。信息平台建设的最大难点是后勤工作人员的观念改变,因为新技术的运用势必带来工作流程重组和责权利再分配。为了顺利推动后勤信息平台的建设,分别代表学校甲方的后勤管理处和乙方的后勤集团以及学校信息中心三家单位共同成立了学校后勤信息化领导小组。三家单位“一把手”作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后勤信息化工作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总体的统筹协调,强力推动信息平台的建设。后勤集团的各中心负责人也必须亲自抓,保证项目建设按进度要求推进,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对购买软件的修改调整意见。在前期各中心主要负责提供平台要灌装的数据清单,同时根据应用系统调整业务流程、做好业务和工作人员与软件的对接。平台一经上线后,各中心要坚决执行设定好的流程和人员岗位职责要求,并修订相关工作流程。
2.成立独立的服务大厅队伍。为保证信息平台的顺利运行,后勤集团组建了独立的服务大厅运行团队。包括1名管理人员、1-2名技术人员、6-8名服务人员,实现 “五个一的统一”:1个现场服务大厅、1个统一服务电话、1个网址、1个后台、1个团队。该团队是后勤集团内设独立机构,作为后勤服务的指挥中枢,具有调配和处理各中心相关后勤服务的对外业务的功能,并负责完成后勤作业层的处理和管理层的统计。
参考文献:
[1]高光耀.我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基本思路研究.区域管理,2013(6):47.
[2]仲媛,涂庆华.关于移动校园的一点思考.科技创新导报,2015(17):55.
作者简介:贾丝云(1978—),四川大学后勤管理处,商学硕士,从事高校后勤管理等问题研究。
※基金项目:2015年四川大学管理服务课题“高校后勤服务管理信息化研究——以川大为例构建后勤信息化平台”(skzx-gl201522).
关键词:高校 后勤服务 信息平台
一、信息平台的顶层设计和基本框架
高校信息化发展已经近10年,高校后勤的信息化也在很多高校开展得如火如荼。四川大学的后勤服务管理部门这几年也一直在做后台系统、基础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完善。目前已经建立一些信息应用系统,包括交通车管理系统、节能监管平台、住房管理系统等。这些信息化手段提升了我们的后勤管理工作,但是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这些分散建立的应用系统远远不够适应师生对校园生活方便快捷的新需求,这些系统基本没有直接面对师生,管理功能大于服务功能,而且各系统间没有办法交互、共用数据。所以师生对后勤的意见仍然很大。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作为高校的后勤服务管理者,我们也认识到,“互联网+”并不是只一个口号,相反,它应该是对于信息技术发展所进入的新阶段的一种称谓。“互联网+”对应的英文为“Internet Plus”,这里的Plus,并不是加法的意思,而是“化”。简单来说,直译成中文应当是“互联网化”,它强调行为的数据化,数据的联接化、共享化、要素化,联接的广泛化。所以,我们还要从外部去审视、破解和重塑传统的校园后勤服务管理,使其与互联网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实现校园后勤服务管理结构的“升华”。正是基于这两点,四川大学提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后勤服务管理信息平台。
1.平台设计理念和建设原则。川大后勤信息平台的设计理念是把后勤信息化建设向前台发展、向融合发展,通过一个统一的界面,把相对独立的管理人员、相对分散庞大的服务人员与广大师生有机的连接在一个交互平台上,为师生及时提供校园生活中的后勤服务、也为后勤管理工作提供后台支持。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下,平台设计要以“共享、互通”为基础,以“服务”为核心。平台要实现的功能应该有三点,同时也要做到“三个提高”:第一是提高资源的共享;第二是提高后勤服务的多元和高效;第三是提高后勤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川大后勤服务管理平台的建设目标是实现智慧后勤、掌上后勤。体现后勤服务智能化趋势和快捷化趋势,让师生通过移动终端方便享用校园后勤服务。所以平台建设的原则是要有超前规划,在开发上要有后发优势,在步骤上要先易后难、逐步推进。这样资金压力比较小、建设人员精力相对集中,同时平台上线的周期也会比较快。为了实现我们的建设目标,我们提出,平台的使用要包括5个途径:现场的后勤服务大厅、统一的后勤服务热线电话、电脑PC端登录、手机APP端登录和学校官方微信端口登录。用户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我们的后勤工作人员都可以通过后勤信息平台的录入来处理相关事宜。
2.平台基本框架。要实现平台的设计功能,在平台的基本框架上我们要充分考虑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和基础设施架构的设计。具体来说,平台的基本框架包括:(1)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建设。这个系统必须是和学校网络中心底层数据互通的,通过学校一卡通管理和身份认证体系,实现用户通过一套用户名和口令就能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各应用系统的所有业务功能。(2)数字服务大厅建设。数字服务大厅是后勤服务管理各应用系统信息集中展示的窗口,利用门户的构架,将各应用系统信息整合在一个界面,为各种信息化服务及应用的接入提供统一的登录入口。(3)后勤数据库建设。公共数据库建设要和学校网络中心基础数据库可交互,真正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数据资源共享,使数字化校园中的所有相关业务系统数据实现同步更新,从而高效率满足校内各类人员的查询要求。(4)应用系统建设。开发的应用系统要面向师生服务视角,先找到用户最为迫切的需求和痛点,从“点”突破,不断以点带面完善后勤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我们根据师生投诉热点和单位官方微博热点,首期选择了网络报修系统、后勤服务监督系统、学生公寓管理系统、餐饮管理系统和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校园交通车查询和教师住房管理系统共7个模块集成到后勤信息门户平台,先期解决师生在校园生活中最迫切需要的后勤服务。(5)移动端应用:为了满足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平台必须同时建立移动端应用模块,方便用户通过微信或者手机APP查询和办理后勤服务。
二、平台的搭建路径和基本技术要求
1.开发方式的选择原则和平台搭建路径。我们和学校信息中心、专业网络技术公司专题讨论过后勤信息平台的搭建路径。从软件开发上讲,可以有自主开发、与专业网络公司合作开发以及直接购买成熟软件三种方式选择。结合学校现状和对一些专业网络公司的调研,我们认为,自主开发因为开发的应用系统比较多,所以周期长、过程复杂,不能满足信息平台要有后发优势、短期上线的建设原则;合作开发虽然专业技术公司的技术力量比较强,但是或者不熟悉校园业务,或者业务系统不完整,还需要业务部门提出需求清单进行开发,也不满足平台建设原则。经过讨论,我们最后选择购买成熟软件的方式,集成到学校统一的门户平台上。在购买合同中,我们也提出可以在適当的时候获取软件源代码,为后续开发和修改奠定基础。
2.基本技术要求。要实现信息平台的功能,在技术上就要做到服务器系统的统一 、访问域名的统一 、身份认证的统一 、要实现与学校基础数据库的共享、统一界面,为师生获取各种应用系统的服务提供统一登陆 。具体来说,信息平台为保障数据安全,最少要有两台服务器,一台web服务器,一台数据服务器,可以以虚拟服务器形式存放数据。
由学校信息中心提供统一认证接口,一卡通接口,并推送学校组织机构信息、学生信息、后勤人事基本信息到后勤数据服务器。
3.实施步骤。从项目计划进度上,在服务器到位后,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先完成windows和数据库的环境部署,然后进行数据灌装,在经过技术人员系统测试无问题后,就开始对学校后勤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项目培训和系统应用的小调试。工作人员掌握使用方法后开始内部试运行,一个月后就可以正式运行了。
三、组织保障
1.后勤领导“一把手”工程。信息平台建设的最大难点是后勤工作人员的观念改变,因为新技术的运用势必带来工作流程重组和责权利再分配。为了顺利推动后勤信息平台的建设,分别代表学校甲方的后勤管理处和乙方的后勤集团以及学校信息中心三家单位共同成立了学校后勤信息化领导小组。三家单位“一把手”作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后勤信息化工作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总体的统筹协调,强力推动信息平台的建设。后勤集团的各中心负责人也必须亲自抓,保证项目建设按进度要求推进,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对购买软件的修改调整意见。在前期各中心主要负责提供平台要灌装的数据清单,同时根据应用系统调整业务流程、做好业务和工作人员与软件的对接。平台一经上线后,各中心要坚决执行设定好的流程和人员岗位职责要求,并修订相关工作流程。
2.成立独立的服务大厅队伍。为保证信息平台的顺利运行,后勤集团组建了独立的服务大厅运行团队。包括1名管理人员、1-2名技术人员、6-8名服务人员,实现 “五个一的统一”:1个现场服务大厅、1个统一服务电话、1个网址、1个后台、1个团队。该团队是后勤集团内设独立机构,作为后勤服务的指挥中枢,具有调配和处理各中心相关后勤服务的对外业务的功能,并负责完成后勤作业层的处理和管理层的统计。
参考文献:
[1]高光耀.我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基本思路研究.区域管理,2013(6):47.
[2]仲媛,涂庆华.关于移动校园的一点思考.科技创新导报,2015(17):55.
作者简介:贾丝云(1978—),四川大学后勤管理处,商学硕士,从事高校后勤管理等问题研究。
※基金项目:2015年四川大学管理服务课题“高校后勤服务管理信息化研究——以川大为例构建后勤信息化平台”(skzx-gl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