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播分离不是目的,关键是能否通过制播分离找到新的发展方式。
2009年10月上广传媒走出了中国电视改革中最重要的一步,宣布除新闻频道外全面实行制播分离;12月,另一个试点媒体湖南广电的改制计划通过了审批,湖南卫视将“合并”青海卫视,走上不一样的制播分离之路。
“制播分离”这四个字近几年被中国电视一再提起,然而总是伤及皮毛难动筋骨,上广传媒和湖南广电的改革掀起了中国电视业的无限遐想。
短痛犹如断臂
“制播分离之所以在国内试点了数年,一直处于不退不进的地步,就是由于合有利分也有利,这是长痛和短痛之间的抉择。”上海大学传媒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信训教授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集中管理有利于政府对媒体的控制,分而治之则是适应市场竞争机制的方式。”
在上广传媒宣布制播分离的一个月后,一位涉及其中的编导告诉本刊记者:“现在情况有些乱,大家都要跟新公司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合同工资只有以前的一半左右,每个节目组的人员也大幅度减少。”
“原来我们去国外拍一期节目,也就是上报计划,然后说去就去的,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制作费用要制作公司现行垫付,节目卖出后才能从台里拿到成本支出,所以很多计划变得很艰难,审核程序繁复很多。”该编导说。
这正是吴教授口中所说的短痛,当引入市场机制后,制作单位总想用最少的人员最低的成本完成更多更好的节目,而这势必触及一些人或者一些团体的利益,因此过去制播分离在推行的过程中踟蹰不前。如今当初的金饭碗不复存在了,岌岌可危的心态存在于每个被涉及的人心中。
上广传媒的改革并未给本地民营资本的制作公司带来意料之中的兴奋,一家制作公司的总经理告诉本刊记者:“台里的很多节目本来就是幻维等大制作公司做的,他们本来就是国有体制改制后的公司,类似台里的三产企业。制播分离对我们这些小制作公司并没有带来更多的机会。”
吴信训教授说:“由电视台控股的节目购买公司和提供商,并非是真正的制播分离。”在节目购买中电视台本身的团队拥有更多的人脉优势和资源优势,这对于社会资源是无法达到真正的公平竞争的,因此上广传媒只是刚刚迈出第一步。
改革带来的跨地域扩张
与上广传媒从内部整合改革走上全面制播分离之路不同,湖南广电则从外部入手。
2009年12月底即传出了湖南卫视将“合并”青海卫视的消息,后经双方证实,湖南电视台将全面介入青海卫视的管理、制作和经营事宜,而且广电总局已经批准了整体合作计划。
湖南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欧阳常林公开表示:国外传媒公认湖南是中国创新力最强的电视媒体,目前国内没有任何一个媒体集团创新机制能够赶上湖南。因此既然最优秀的节目掌握在台里,又何必从内部改革。制播分离不是目的,关键是能否通过制播分离找到新的发展方式,处理好电视媒体播出平台和经营性资产的关系。
欧阳常林说:“湖南广电10月中旬开始与青海卫视正式合作——整个频道由湖南卫视,全方位打通,双方成立合资公司。除新闻是青海自己做,节目终审以其为主外,其他都是以我们为主。包括湖南卫视将参与青海卫视的频道和栏目包装、娱乐节目和大型活动策划制作,以及主持人输出、独播剧输出、组建团队等。”
目前中国的播出平台仍属稀缺资源,全国仅有约30家省级卫视频道。2009年其中排名第一的湖南卫视广告收入为22亿,而垫底的几家不发达地区卫视的收入却不到2亿,由于卫视的落地费用就要2亿,五六家卫视长期陷于入不敷出的境况。因此整合这些频道资源,能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这成了成熟频道扩张的捷径。
此前喧嚣一时的湖南广电标志性人物之一龙丹妮“跳槽”事件,最后以湖南卫视与盛大集团共同出资成立公司,组成战略联盟解决,现在看来这无疑是湖南卫视第三波整体改革的前奏。现在湖南卫视旗下除了天娱、芒果、响巢等影视制作公司,还将与腾讯、网易、淘宝等新媒体对接,这样的合作将为各自领域业务拓展带来新的收益。
10年难产的媒体产业化进程
8年前,光线传媒、唐龙国际的老板王长田、陆兴东逢人便说自己是国内最大的民营电视传媒制作机构,拥有在全国各大电视媒体若干档强势的栏目,拥有价值十几亿、几十亿元的广告资源,而且在各种公开场合为“制播分离”欢呼。无疑2002年政府提出的文化体制改革使他们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可惜好景不长,时任广电总局局长徐光春明确指出,播出权、制作权、宣传权三权不能分离,后来又衍生出“五权”——电视制作权、宣传权、覆盖权、经营权、播出权五权不能分离,五权必须统一,核心的问题便是对制播分离的否定。
就此,第一波“制播分离”的改革在政策层面受阻。虽然不少电视台还在购买民营资本所制作的节目,以降低自身的制作成本,但是几年后由于平台原因,这些曾风光一时的公司都落寞了。
本刊2009年4月曾报道,2003年,湖南卫视在全国率先推进公司化、市场化改革,在上海成立天娱传媒。这一改革最大的突破是允许私人资本进入。于是,有香港背景的天博宏达广告公司(天中文化的全资子公司)随即入场,拥有天娱传媒35%的股权,然而,2005年5月,由于制度和经营方针上的磨合问题,天博宏达退出了天娱的经营。至此,民营资本在媒体的再次试水宣告失败。
可惜的是,经历了超级女声的爆炸式成功之后,2007年,天娱传媒手握价值20亿元的“超级女声”品牌,却一度面临着财务危机。究其原因,当时的天娱传媒副总经理王伟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天娱在市场化道路上退步是问题的症结所在。2005年至2007年,各路投资者踏破门槛,但是均未能入股天娱。天娱由此错失爆发性增长的战略机遇。
2008年,娱乐频道甚至发文收回原董事长王鹏5%的股权,天娱成为彻底的国有企业。随后湖南广电将节目改革创新的标杆性人物——龙丹妮任命为天娱传媒总经理。不过,湖南广电并没有从制度上彻底改造天娱,龙丹妮及其他公司高管,没有持有公司股份,仍然保留体制内的处级干部等身份。
天娱传媒此后在内容制作上屡有创新,在体制改革上的意义却逐步淡化。
2008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在一次内部会议上重提“制播分离”,要求各地方广电配合国家广电总局制播分离小组做好调研工作。
新一轮的制播分离的目的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大型综合传媒集团,而各类新媒体对传统电视媒体冲击、竞争压力是促成这波改革的重要原因。
虎视眈眈的海外资本
2009年9月相关政府官员宣布了一个令各方吃惊的消息:我国将欢迎海外资本和民间私人资本对国内媒体相关产业进行一定的投资,这其中包括印刷、文化、娱乐产业方面。
这一消息刺激了虎视眈眈的海外资本,随着“新闻集团”的试水,目前已有2亿多美元的资金集中在国内的媒体产业。
当月,保利博纳收到两家境外投资机构1500万美元的投资;而一家在线广告代理公司收到了邓文迪3000万美元的投资;甚至连媒体资产的核心部分上广传媒也跟软银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
虽然在中国投资媒体面临着政策收紧的风险,但是海外资本依然争先恐后地涌入。吴信训告诉本刊记者:“海外资本对国内媒体的觊觎由来已久,作为新兴市场的中国,其利润增长空间要远远高于其他地方。在政策的管治下,它们从经营方面介入媒体的擦边球,比比皆是。”
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日前对外表示,在制播分离改革过程中,要切实加强频道频率管理,严禁频道频率公司化、企业化,严禁将频道频率变相出租、转让或承包。显然,这也是防止外资从经营方面涌入核心媒体资产的重要措施。
上广传媒内部知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接下来他们的工作重点将是上市。从目前的资产判断,“第一财经”和“时尚频道”都是热门的拆分上市资产,也有说法称,上广传媒将让“炫动卡通”成为其上市的第一颗棋子。在资本市场的考验下,如何进一步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将是“后制播分离”时代的重大考验。
2009年10月上广传媒走出了中国电视改革中最重要的一步,宣布除新闻频道外全面实行制播分离;12月,另一个试点媒体湖南广电的改制计划通过了审批,湖南卫视将“合并”青海卫视,走上不一样的制播分离之路。
“制播分离”这四个字近几年被中国电视一再提起,然而总是伤及皮毛难动筋骨,上广传媒和湖南广电的改革掀起了中国电视业的无限遐想。
短痛犹如断臂
“制播分离之所以在国内试点了数年,一直处于不退不进的地步,就是由于合有利分也有利,这是长痛和短痛之间的抉择。”上海大学传媒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信训教授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集中管理有利于政府对媒体的控制,分而治之则是适应市场竞争机制的方式。”
在上广传媒宣布制播分离的一个月后,一位涉及其中的编导告诉本刊记者:“现在情况有些乱,大家都要跟新公司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合同工资只有以前的一半左右,每个节目组的人员也大幅度减少。”
“原来我们去国外拍一期节目,也就是上报计划,然后说去就去的,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制作费用要制作公司现行垫付,节目卖出后才能从台里拿到成本支出,所以很多计划变得很艰难,审核程序繁复很多。”该编导说。
这正是吴教授口中所说的短痛,当引入市场机制后,制作单位总想用最少的人员最低的成本完成更多更好的节目,而这势必触及一些人或者一些团体的利益,因此过去制播分离在推行的过程中踟蹰不前。如今当初的金饭碗不复存在了,岌岌可危的心态存在于每个被涉及的人心中。
上广传媒的改革并未给本地民营资本的制作公司带来意料之中的兴奋,一家制作公司的总经理告诉本刊记者:“台里的很多节目本来就是幻维等大制作公司做的,他们本来就是国有体制改制后的公司,类似台里的三产企业。制播分离对我们这些小制作公司并没有带来更多的机会。”
吴信训教授说:“由电视台控股的节目购买公司和提供商,并非是真正的制播分离。”在节目购买中电视台本身的团队拥有更多的人脉优势和资源优势,这对于社会资源是无法达到真正的公平竞争的,因此上广传媒只是刚刚迈出第一步。
改革带来的跨地域扩张
与上广传媒从内部整合改革走上全面制播分离之路不同,湖南广电则从外部入手。
2009年12月底即传出了湖南卫视将“合并”青海卫视的消息,后经双方证实,湖南电视台将全面介入青海卫视的管理、制作和经营事宜,而且广电总局已经批准了整体合作计划。
湖南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欧阳常林公开表示:国外传媒公认湖南是中国创新力最强的电视媒体,目前国内没有任何一个媒体集团创新机制能够赶上湖南。因此既然最优秀的节目掌握在台里,又何必从内部改革。制播分离不是目的,关键是能否通过制播分离找到新的发展方式,处理好电视媒体播出平台和经营性资产的关系。
欧阳常林说:“湖南广电10月中旬开始与青海卫视正式合作——整个频道由湖南卫视,全方位打通,双方成立合资公司。除新闻是青海自己做,节目终审以其为主外,其他都是以我们为主。包括湖南卫视将参与青海卫视的频道和栏目包装、娱乐节目和大型活动策划制作,以及主持人输出、独播剧输出、组建团队等。”
目前中国的播出平台仍属稀缺资源,全国仅有约30家省级卫视频道。2009年其中排名第一的湖南卫视广告收入为22亿,而垫底的几家不发达地区卫视的收入却不到2亿,由于卫视的落地费用就要2亿,五六家卫视长期陷于入不敷出的境况。因此整合这些频道资源,能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这成了成熟频道扩张的捷径。
此前喧嚣一时的湖南广电标志性人物之一龙丹妮“跳槽”事件,最后以湖南卫视与盛大集团共同出资成立公司,组成战略联盟解决,现在看来这无疑是湖南卫视第三波整体改革的前奏。现在湖南卫视旗下除了天娱、芒果、响巢等影视制作公司,还将与腾讯、网易、淘宝等新媒体对接,这样的合作将为各自领域业务拓展带来新的收益。
10年难产的媒体产业化进程
8年前,光线传媒、唐龙国际的老板王长田、陆兴东逢人便说自己是国内最大的民营电视传媒制作机构,拥有在全国各大电视媒体若干档强势的栏目,拥有价值十几亿、几十亿元的广告资源,而且在各种公开场合为“制播分离”欢呼。无疑2002年政府提出的文化体制改革使他们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可惜好景不长,时任广电总局局长徐光春明确指出,播出权、制作权、宣传权三权不能分离,后来又衍生出“五权”——电视制作权、宣传权、覆盖权、经营权、播出权五权不能分离,五权必须统一,核心的问题便是对制播分离的否定。
就此,第一波“制播分离”的改革在政策层面受阻。虽然不少电视台还在购买民营资本所制作的节目,以降低自身的制作成本,但是几年后由于平台原因,这些曾风光一时的公司都落寞了。
本刊2009年4月曾报道,2003年,湖南卫视在全国率先推进公司化、市场化改革,在上海成立天娱传媒。这一改革最大的突破是允许私人资本进入。于是,有香港背景的天博宏达广告公司(天中文化的全资子公司)随即入场,拥有天娱传媒35%的股权,然而,2005年5月,由于制度和经营方针上的磨合问题,天博宏达退出了天娱的经营。至此,民营资本在媒体的再次试水宣告失败。
可惜的是,经历了超级女声的爆炸式成功之后,2007年,天娱传媒手握价值20亿元的“超级女声”品牌,却一度面临着财务危机。究其原因,当时的天娱传媒副总经理王伟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天娱在市场化道路上退步是问题的症结所在。2005年至2007年,各路投资者踏破门槛,但是均未能入股天娱。天娱由此错失爆发性增长的战略机遇。
2008年,娱乐频道甚至发文收回原董事长王鹏5%的股权,天娱成为彻底的国有企业。随后湖南广电将节目改革创新的标杆性人物——龙丹妮任命为天娱传媒总经理。不过,湖南广电并没有从制度上彻底改造天娱,龙丹妮及其他公司高管,没有持有公司股份,仍然保留体制内的处级干部等身份。
天娱传媒此后在内容制作上屡有创新,在体制改革上的意义却逐步淡化。
2008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在一次内部会议上重提“制播分离”,要求各地方广电配合国家广电总局制播分离小组做好调研工作。
新一轮的制播分离的目的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大型综合传媒集团,而各类新媒体对传统电视媒体冲击、竞争压力是促成这波改革的重要原因。
虎视眈眈的海外资本
2009年9月相关政府官员宣布了一个令各方吃惊的消息:我国将欢迎海外资本和民间私人资本对国内媒体相关产业进行一定的投资,这其中包括印刷、文化、娱乐产业方面。
这一消息刺激了虎视眈眈的海外资本,随着“新闻集团”的试水,目前已有2亿多美元的资金集中在国内的媒体产业。
当月,保利博纳收到两家境外投资机构1500万美元的投资;而一家在线广告代理公司收到了邓文迪3000万美元的投资;甚至连媒体资产的核心部分上广传媒也跟软银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
虽然在中国投资媒体面临着政策收紧的风险,但是海外资本依然争先恐后地涌入。吴信训告诉本刊记者:“海外资本对国内媒体的觊觎由来已久,作为新兴市场的中国,其利润增长空间要远远高于其他地方。在政策的管治下,它们从经营方面介入媒体的擦边球,比比皆是。”
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日前对外表示,在制播分离改革过程中,要切实加强频道频率管理,严禁频道频率公司化、企业化,严禁将频道频率变相出租、转让或承包。显然,这也是防止外资从经营方面涌入核心媒体资产的重要措施。
上广传媒内部知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接下来他们的工作重点将是上市。从目前的资产判断,“第一财经”和“时尚频道”都是热门的拆分上市资产,也有说法称,上广传媒将让“炫动卡通”成为其上市的第一颗棋子。在资本市场的考验下,如何进一步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将是“后制播分离”时代的重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