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型选择题解法简探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afei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历史选择题试题的呈现方式往往是“脱教材考”或者是“(依)托教材考” ,概言之,就是提供材料情境,设问考查。除了文字材料选择题、图表材料选择题外,近年来,许多选择题都引用材料,来考察学者、领导人或者会议的观点、决议,形成对某个历史人物、事件的看法,因而,我们可以大致把它们划分为评价型文字材料选择题。
  评价型文字材料选择题的一般格式如下:有学者(领导人)说(指出、认为),……,这(一论断)表明(这种现象说明,这种说法的依据是);某人称赞,……,他指的是……;某年某会议通过的《某决议》指出,……,这反应了;……最后面是四个选择肢,要求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
  这一类型的选择题,或许不是直接呈现教材上的观点,或者是最新的史学前沿理论,甚至与教材的观点相冲突,这要求我们结合教材、课标,合理归纳、分析、综合、判断,这类试题毫无疑问具有一定的难度。
  一、客观平实地阅读题干,避免先入为主
  例1 “(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有效性
  B.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C.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D.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
  解析 从1924年到1953年大约三十年时间,斯大林实际掌权,尤其是1936年斯大林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有同学一看到“二战前”和“政府提取了大约40%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立刻想到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再加上,题干中有迷惑的信息“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马上反馈出这道题是考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因此,错误地选择D项。实际上,本题的题干落脚的是“苏联的工业……发展”“因为”,题干里丝毫没有涉及苏联解体,即使D项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是,由于题干没涉及苏联解体而只是在谈苏联的工业化,故D项应该被排除。至于A、C项,二战前,1918~1920年苏俄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1927年是新经济政策,1928年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计划经济),A、C只是推动工业化的部分原因,不能选。
  答案 B
  点拨 尽管上述例题没有评价型文字材料选择题的标志性特征“有学者认为”,但是,它还是一道较隐蔽的评价型文字材料选择题,这一点我们应该注意。
  题干给出的某学者、领导人、会议的看法、决议,只是一家之言,或者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时候大家要就事论事,就材料进行分析、思考,万不可为自己的观点左右,依据自己的立场、价值判断。总之,对评价型文字材料的中立、理性阅读非常重要,记住:你应该根据材料作答,而不是根据大脑中的记忆作答,才是你的明智选择。
  二、遵循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
  例2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过:当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法国进行了政治革命的时候,德国进行的是、也只能是思想革命。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三种类型的革命极大地塑造了近代西方文明
  B.不同类型的革命是由不同的民族性格决定的
  C.革命由经济、政治再到思想领域,符合唯物史观
  D.马、恩的判断体现了对德国革命的失望心情
  解析 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大约是1765~1840年,法国进行的政治革命指的是1789~1794年法国大革命,而同一时期的德意志只是受到17、18世纪启蒙思想的影响,直到1871年才通过王朝战争(政治革命)才完成了统一。先看A项,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无疑极大地塑造了近代西方文明,论从史出,正确;B项有一定的迷惑性,但革命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只是说由英吉利、法兰西、日耳曼民族性格决定,结论不能从史实得出;C项说的是一般规律,而且大致是一个国家的纵向发展状况,这里横向比较英国、法国、德意志,不正确;D项,题干没涉及,也不是材料的主要意思。
  答案 A
  点拨 由于历史史实强调的是客观真实,所以历史观点、结论的正确与否必须有相应的历史史实作为支撑,这就是要求所谓“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这样推理出来的才是“信史”。解答评价型文字材料选择题,也必须用这一原则来分析、筛选、评价选择肢与题干,从而找出正确合理的答案。
  我们拿到评价型文字材料选择题后,先要找相关的历史事实和题干中的历史观点相印证,是为史论结合;再有,用客观真实的历史事实证明题干中的观点是否正确,也就是论从史出,“论”当然是历史结论。
  三、选择肢应与题干正相关,且最大限度契合
  例3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解析 题干强调“1688年”、“英国政治制度史”、“革命”,因此应该从政治文明角度思考本题。A选项确切地说标志性事件应该是1689年的《权利法案》,但题干上有“1688年前后”这样的字眼,《权利法案》作为宪法性文件体现了王在法下,因此A项对;B选项是1649年~1660年这段时间,后来查理二世复辟,B项也排除;C项最具有迷惑性,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很多方面,题干只强调政治方面,所以由题干只能推出政治上逐步实现向近代社会过渡,C项错;D项是工业革命的产物,1832年议会改革的内容。
  答案 A
  点拨 评价型文字材料选择题是客观题中较难的一类题,试题不仅表现在材料、史观的新颖性,还体现在选择肢设置的迷惑性上。解答这类题一定要注意处理好题干与选择肢之间的关系。有的选择肢本身表述正确,却与题干没一丁点关系;有的选择肢因果倒置,要你选原因,却给出结果迷惑你;有的选择肢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但题干的材料只涉及政治方面;有的题干涉及了几个朝代的比较,选择肢则只关乎某一个朝代……,这些都是要在答题的时候合理排除的。
  总之,在解答评价型文字材料选择题时,一定要本着客观中立的立场阅读分析材料,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选择与题干最契合的选择肢。
  1. 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 )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2. 李贽说:“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上述主张( )
  A.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B.奠定了“工商立国”思想的基础
  C.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D.肯定了商人追逐功利的精神
  3. 秀全借来的宗教,也只是将皮毛知识胡乱拼凑,变成一个非牛非马的新教。原本同情天国的传教士大惊失色,说:“天王之基督教不是什么东西,简直是大笑话和滑稽剧。”这导致( )
  A. 太平天国运动失去群众支持
  B. 太平天国运动缺乏理论指导
  C.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天国
  D. 清政府的先进性体现出来
  1~3 ADD
其他文献
例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是新一届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 2013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提出,要减少和下放投资、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再取
期刊
如果说一切身体的残缺均有能补救之法,但是心灵一旦病蚀,可有华佗能妙手回春?  “有啄木鸟飞来/树/紧张得每只手/都举起了枪”。当我读到这些话语,冷似秋意的痛从内心深处涨起。这让我不能不想起,历史中那讽刺的鲜红色,百年的“奇观”,百年的心痛。  那是1907年的一个清晨,铅灰色的晨光在古轩亭口映出沉重如血的红褐色。行刑台上的秋瑾,目光坚定,那是一个高洁独立的灵魂。而台下,一群可悲的生物在蠕动,他们仰
期刊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心灵与心灵之间日渐筑起了一座比铜墙铁壁还要厚实的心墙。是什么让人们越来越惧怕外人伸出的援手?在抱怨“好心没好报”的同时,作为施善者,我们也该检查一下自己的善行。  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啄木鸟“送出的“爱心”为什么会遭遇“树”的拒绝呢?作为行善之人,我们必须对自己的善行由内而外地进行检查。  检查善行,反思一下自己的心意是否纯正。《大学》曰:“欲修其身者,先
期刊
不利的自然天气条件与严重的大气污染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雾霾天气持续出现。中国大气科学家们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中国的雾霾问题要比此前料想和分析得更为复杂。  以往通常认为“雾只是自然现象”,但研究指出,中国当今的雾和霾都已不是完全的自然现象。污染排放的人为气溶胶粒子不仅对霾有贡献,还作用于云雾的形成。气象科学所述的“气溶胶”,可简单理解为大气环境科学中的“颗粒物”,即我们熟知的PM2.5、PM10
期刊
我家的书桌上摆放着一瓶矿泉水。它很普通,却被我珍留着,因为它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劳动报酬。  今年秋天,高二年级学生下农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是华师一的老传统。老师几个月前就告诫我们充分做好思想准备,父母临行时也千叮咛万嘱咐,闹得我们如临大敌,忐忑不安。  几天下来,我们在风雨中徒步行军,在军队仓库打地铺睡觉,吃农家大锅饭,干农场大田活,并顺利地挺了过来。屈指一算,明天下午就该凯旋回家了。我们小组的小
期刊
我爱你,我的祖国。  我爱你身上盘亘的每一道枝节,我爱你身上蜿蜒的每一道沟壑。我爱你每个清晨在朝霞里的每一缕眼波,我爱你每个夜晚在天籁中的每一声呓语。  因为你养育了我,我的祖国。  因为你是我生命的根脉。  哦,祖国!那翻涌着滚滚浑浊浪花的长江黄河是你的血脉吧!是它们赋予我无尽的对生活的热忱与激情。那挺胸昂首直插入云霄的珠穆朗玛是你高傲的头颅吧!是它赋予我超越自我的梦想与力量。在我的生命的根脉中
期刊
例1 “道,独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  A. 自然从来不飞跃  B. 物理不外于吾心  C.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 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解析 题目中有关键词句是“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其意思是说:气这种物质是变化的,它的生生不息,就是道。这与”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是一致的。题目中的“道”不能理解成为老子的“道”,不能理解成唯心主义
期刊
文化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在命题中往往以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作载体,其中在材料的选用上往往从微观的以点投面和宏观的吹沙见金入手,下文例析相关知识点,以掌握、熟悉其解题思路。  例1 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
期刊
古代中国的科技辉煌灿烂、世界领先,文学艺术独具一格、异彩纷呈。古老的中国是一座文化的富矿,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这个专题的知识点多而琐碎,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多是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在命题上,直接考查基础知识记忆的题目较少,通常是融合文化史、经济史甚至还有政治史的内容,以材料型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而且所用材料多是文言文和图片,试题难度较大。下面结合几道典型试题,学习这
期刊
除了一小块地方,除了那棵银杏,整个花园热气逼人,沐浴在略带红、紫的黄灿灿的阳光里。可是我不知道这红色和紫色的印象是来自我感情的满足,还是因为我眼花的缘故。金黄的沙砾反射的夏天,穿透我的大草帽的夏天,几乎没有黑夜的夏天。  我母亲有感于我对黎明的深情,允许我去迎接它。她按照我的请求,清晨叫醒我;我两臂各挽一只篮子,朝河边狭长的沼地走去,去采摘草莓和长带须髯的醋栗。  此刻万物仍在混沌的、潮润的、隐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