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博已亡,戴尔明天不乐观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houya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要说佩罗收购毕博中国,即使戴尔收购佩罗,对其全球业务转型是否能带来实质的影响,现在下结论也还为时尚早。
  
  前不久,毕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正式被戴尔旗下的信息技术服务供应商佩罗系统公司收购,至此,继完成了北美地区和日本的业务出售以及欧洲、拉丁美洲业务的MBO之后,毕博中国也最终找到了新东家。
  在毕博不到10年的生命历程中,它创造了三个“少有”:诞生之初就拥有几十亿美元的年营业额,非常少有;一诞生就有快速的发展,尤其在中国的快速发展,非常少有;作为国际著名上市公司,10年间轰然倒下,解体消失,也非常少有的。
  分析毕博走向破产的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个原因是所有的人都不能否认的:毕博用自己的消亡证明,稳健经营、不谋求短时间内快速扩张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毕博消亡:偶然还是必然?
  
  毕博中国业务被分拆卖给戴尔公司前不久刚刚收购的佩罗公司,应该说是一个偶然的意外事件,预示着又一轮行业竞购和重组的大幕已经拉开,传统的“四大”咨询即将再次洗牌。今天佩罗公司收购毕博中国是为了日后更好地卖掉它。
  毕博的前身是毕马威咨询,2001年独立后,成为原“五大会计师事务所”所属咨询公司中第一家完全独立的上市公司。2002年,毕博与原安达信咨询完成业务合并。进入中国后毕博一度成为中国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然而7年后,毕博却重蹈安达信的覆辙。
  毕博从一诞生之初就背负着沉重的包袱,这迫使公司采取了快速扩张、迅速发展的战略。毕博债务量的激增始自2004年,当时毕博在纯收益为负的情况下仍大量借债,以期迅速抢占市场。此后这种靠借债来维持业务平衡的手法被一再沿用,不断叠加的短期债务通过长期债务来偿还。在当时,这种隐形的资本运作手法被视为合理。尽管毕博的发展速度相对于别的企业来说不一定算快,但正如体质各异的登山者,如果体质不行还不自知,最终就有可能倒在登山途中。
  另一方面,毕博的快速发展又不幸遇到金融危机。突如其来的外部环境变化没有给毕博以任何可能的喘息机会。2008年,毕博的股价一泻千里,从当初每股100多美元暴跌至仅剩几美元。同时,一份毕博在2005年4月签订的借债合约即将到期,此时投资人不同意以股权兑换债务,毕博只能按期还款。最终,持续的业务量下降、现金流紧张及无法借债的状况逼迫毕博走向了破产重组。截至2008年9月30日的公告,毕博公司总资产为17.6亿美元,而总债务却达22.3亿美元。
  我们姑且不对毕博的全球战略和管理妄加评论,只要看看其在中国的决策和用人,也能窥见公司的混乱。进入中国之初,毕博首任中国业务负责人黄辉采用了非常正确的战略,收购安达信,获得了一批成熟的拥有本土咨询实践经验的顾问;同时通过以国内企业接受的、合适的咨询单价,迅速切入一大批大型国有央企,几乎垄断了中国证券行业和金融行业的流程咨询,成为一匹异军突起的咨询黑马。然而好景不长。随后毕博开始强调高利润,出现了莫名其妙的人事变动,这些“异动”导致毕博元气大伤。遥想当初收购安达信时的风光无限,再看看如今的震荡。又岂是一个商学院MBA案例中的“教训”两字可以概括的。
  
  戴尔→佩罗→毕博中国:并不清晰的利益链条
  
  反观这起收购案中的另外两家公司——戴尔和其上半年收购的信息技术服务供应商佩罗系统公司。似乎从前后两次收购的举动中,我们可以看出戴尔欲借佩罗向IT服务业转型的信号。
  目前,全球计算机领军企业的发展分成两个流派。一种是向IBM学习,走IT服务的道路,典型代表是惠普:另一种是向三星学习,走消费电子类道路,典型代表是联想、宏碁电脑。相比之下,戴尔的战略是不清晰的。尽管戴尔高层曾在口头上表明要进入IT服务业,但并没有在实际行动中加以落实。
  首先,如果戴尔转型做IT服务,按照原来的路径显然只能有泛泛的表现。且不论目前IT服务市场上强手林立,戴尔几乎没有什么特色领域可供拓展。即便其所收购的佩罗公司在医疗系统咨询拥有实力,可为戴尔的IT服务转型提供机会,但佩罗缺乏中国的业务团队依然是其软肋。买下毕博中国团队既为了夯实佩罗在中国业务力量,也为其今后的“发力”或者以更高价钱卖掉该业务埋下伏笔。
  其次,对戴尔而言,如何“甩包袱”——就像当年IBM出售PC业务那样——事关其下一步转型。笔者认为,戴尔起码需要2~3年的时间去甩包袱,此后的收购才谈得上是否对转型有意义。
  第三,从IT服务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来看,现在的毕博中国也并没有多少“本钱”。几年来,毕博中国的人员、客户流失十分严重。要想成为佩罗的核心,首先要有“话语权”,譬如中国团队的规模以及中国客户的成长性,目前来看,毕博中国在这些方面都是欠缺的。
  或许,戴尔未来最好的选择是保持佩罗业务发展的独立性。一方面,戴尔是靠生产制造业起家的,以“生产文化”为主导。而致力于IT服务业转型的企业,则需要一个创新、致力于研发的“工程师文化”。对于原本依托于低成本制造的戴尔来说,需要迈过的文化“沟壑”本身就很宽。此外,在前两轮的行业转型中,戴尔已经丧失了“先入优势”,不要说IBM,它甚至敌不过惠普和埃森哲。
  另一方面,IT服务业强调给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需要对公司主要资产——人力资本不断投入,这些都与戴尔的传统低成本制造结构截然相反。在短期之内,要戴尔从过去的生产导向转型为消费服务导向,首先将面临的就是观念上的挑战。
  因此,不要说佩罗收购毕博中国,即使戴尔收购佩罗对其全球业务转型是否能带来实质的影响,现在下结论也还为时尚早。
其他文献
正如艺术片票房多数敌不过商业片一样,胜任力管理也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状况。尽管人们不否认胜任力管理的科学性,但对于“通过应用胜任力管理为组织带来切实的绩效提升”依然心存疑虑。    胜任力管理自20世纪70年代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企业管理领域,特别是HR管理领域的重点。然而,正如艺术片票房多数敌不过商业片一样,胜任力管理也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状况。尽管企业管理者们无法否认胜任力管理的科学性,但
期刊
许多CEO已经意识到社交网络及社会媒体时代的到来,但对于它们的商业应用还颇多顾虑。该如何打消顾虑,抓住社交网络带来的营销机会?    一名加拿大连锁零售店的营销总监正在设法说服他的同事们采用新的网络工具,如Facebook、Twitter或Youtube与顾客建立联系。他认为,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ing)已经在商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应用。由于公司削减了营销预算,他迫切需要一种廉价的
期刊
你是否听说过一家名叫“魅族”的手机生产商?它的魅族M8手机虽然酷似苹果iPhone,走的却不是一般的山寨路线。魅族M8上市首日,各地的魅族专卖店门前排起长队,与iPhone在美国上市时的火爆场面不相上下。魅族的粉丝叫“魅友”(“煤油”),他们喜欢在“魅族论坛”上谈论与魅族手机相关或不相关的话题。该论坛人气活跃,午夜1点还有1万多人同时在线。魅族的老板黄章每天花几小时在论坛上,了解用户需求,发帖灌水
期刊
2009年终于挥手作别,但是它的余音依然回荡。  在这个危机年的最后一个月里,100余位全球政要齐聚北欧门户哥本哈根,他们用面红耳赤的争吵和推卸责任的阴谋,给了维格维涅柏一记响亮的耳光。丹麦画家维格维涅柏画过这么一幅画:一位警察阻断了所有的交通,让一个“鸭妈妈”带领着小鸭子横穿过马路。  丹麦人热爱自然举世闻名,他们有的甚至都不忍扑杀一只苍蝇,但是以拯救自然为使命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成果聊胜于无,
期刊
危机时的决策只有一个原则可依赖,那就是“做正确的事情”。而最正确的事情,莫过于我们对员工的承诺,我们不会让一个人回家,我们还要做下去。  在金融危机的重压下,疲软的购买力使得传统零售业一派萧条,直销业却是个例外。以攻琳凯中国为例,其在2008年业绩增长50%的基础上,2009年又斩获20%以上的高增长。然而,作为攻琳凯大中华区总裁的麦予甫却在大好形势下唱着“反调”,坚持“不希望玫琳凯发展得太快,规
期刊
进入新的市场,开发更小的细分市场,与其他互联网企业合作构建统一大平台,是互联网企业未来的三大方向。  中国互联网产业经历了过去10年的高速发展后,门户网站、网络游戏、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社会网络服务)、社区论坛、视频网站、c2C(Custom to Custom,个人对个人电子商务)等细分行业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快速发展、洗牌整合,并逐渐走向成熟。  由于信息
期刊
哈佛商学院的MBA学生建议所有MBA学生签署一份誓言(誓言内容见http://mbaoath.org/take-the—oath/)。誓言保证“为健康社会做贡献”,并“在全球范围内创造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繁荣”……但我认为这不是个好主意。理由有三。首先,保证的部分内容有悖于诚信义务和道德标准。其次,在金融危机形势下,这份誓言显得不合时宜。最后,誓言并不能作为指导行为的工具。    誓言容易诱发
期刊
抽象信息是销售的“临门一脚”    什么样的信息最具说服力?美国著名的《消费者研究杂志》的最新研究告诉您,一个有效的信息,关键在于找到消费者目标和抽象水平的交集点。如宣传数字录像设备TiVo能够“促进言论自由”是一种抽象信息,而宣传其“能够重复播放,慢速播放”等功能,就是一种具体信息。研究者发现,抽象信息要比具体的信息能够获得更高的广告效益。  对于那些还没有明确的目标,不清楚自己希望获得什么样服
期刊
如何应用好领导力模型,把领导力模型从文字变成能力,提高企业的组织能力和竞争能力?天音通信的实践值得分享。    天音通信是天音控股(股票代码:000829)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96年,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主营业务是手机分销、零售和售后服务,2008年开始进军电子商务和手机增值业务。  天音没有核心专业技术、没有厂房设备、固定资产很少,但是公司品牌在通信行业内有极高的知名度,是一大批高级人才
期刊
在商业领域,我们常常谈论领导力的话题,并设法区分“领导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差别。通常情况下,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愿景的制定”。领导者描绘组织未来的蓝图并制定实施方案——他们推动着变革;管理者的任务则在当下——他们负责执行。  这种区分一目了然,但不够全面。在传统组织内,领导者的权力大多来自于他的职位,比如企业的CEO、内阁政府官员以及中学校长。在有些情况下,领导者的权力则体现在受到同行和追随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