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施工的危险源范围贯穿了整个施工过程,包括机械、人、建筑材料以及施工管理和技术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本文主要对危险源的种类进行分析,提出控制危险源的原则和方法,对如何做好本质安全化的危险源控制也作了详细的阐述。促进施工事故防范体系的完善,同时建立建设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让我国的施工生产的安全形势得到根本好转。
【关键词】危险源;建筑施工;安全化;控制
1 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的危险源控制是指生产组织对工程相关的危险源信息的获取和分析,依照对危险源的鉴定标准对施工活动进行检查、监督,一旦出现超出安全范围的危险源时要马上采取措施,以降低危险源的危险等级,让施工项目仍能按预定的进程实施,最终目的是安全实现生产施工活动的目标。危险源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协调,才能做到有效控制危险源,降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2 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2.1 第一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建筑安全体系中可能会释放意料之外的能量的危险物质或者载体。这些危险源能量的意外释放是引发事故的物理本质。在建筑安全体系里,电能、机械能、热能、位能、重力能、压力、拉力等是属于第一类危险源的能量源。控制不好这些能量就会演变成危险源,引发严重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另外,有毒物品、爆炸性物品、放射性物品和腐蚀性物品等属于第一类危险源的危险物质。
2.2 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是指造成能量措施失效的种种危险因素。在建筑施工的体系中,第一类危险源是很难完全避免的,那么要最大程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消除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体现在人的危险行为、人的工作环境恶劣以及物的不安全状态三个方面。然而上述三个危险因素大多是因为管理失策导致的。
3 控制危险源的原则
危险源控制的一般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以消除和降低危险等级为基础,保证系统安全,保障人员人身安全。
3.2 一预防为主,结合控制手段,预防方案与应急措施联合保障。
3.3 保持动态跟踪,有重点地控制危险源,制定好应变的策略。
4 控制危险源的方法
4.1 技术方法
控制危险源最基础的手段是利用技术和具体措施通过改进施工技术和安全保护的设施。如根据不同的材料特性采用新型且安全的工艺,改善材料的危险性和改进施工办法,设备方面要及时更新,采用安全性更高的机械设备,最好使用整体性、模数化构配件的模式进行生产,达到降低构件综合、材料、机械装备以及设施综合危险性的目的。
4.2 管理方法
控制危险源的另一个有效手段是管理。管理包含组织、计划、控制、协调和指挥等基本功能。通过对机械、设施的综合危险性;材料、构件综合危险性;技术工艺危险性;现场管理危险性;作业环境危险性等进行管理改进,就可以达到有效地控制人、机械、材料以及环境等危险源的目标。
4.3 人的行为控制办法
通常因为危险源引发的事故和人行为上的失误是关系很大的。人的行为失误主要表现在操作失误、判断失误、指挥错误或者粗心、厌烦、缺乏安全意识、懒散、紧张、疲劳、生病以及错误使用防护设备、装置等。人行为的控制可以先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安全意识培养等办法提升人员安全意识,达到人的本质安全化;第二,通过训练符合生产的技术方法,达到生产人员操作安全化。由此得出,通过人的行为控制,减少人为失误对危险源的触发作用,也是一种有效控制危险源的手段。
5 危险源控制的本质安全化
20世纪60年代在电气设计中提出了“本质安全”这样一种设计思想,该思想逐渐被各行业的工程师接受,慢慢地“本质安全”也成为了设计产品以及设计各种运作程序和管理系统的一项标准。本质安全化指引了现代工业生产如何预防事故,如何做好保证安全的发展方向。如今,本质安全化的内涵不断得到延伸,不仅表示机械和设备构造的本质安全设计,还包括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人员、机械设备以及管理人与物等方面的本质安全水平。
5.1 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本质安全化
施工的组织设计作为主导施工进展的纲领性文件,项目的施工活动能不能安全进行,依靠施工的组织设计方案是否安全可行。在组织设计的方案中,要镶入施工项目本质安全化的理念,落实好本质安全化的各项工作。例如,在设计施工组织的技术时,要做好控制危险机械、危险作业程序等周密的防范方案,最好经过实地验证,确保人为失误导致的事故也保证在安全范围内;其次在设计人员安全行为模式上,可以通过讲解企业文化和安全施工精神,让施工人员自发地形成安全意识,除此之外,施工组织要经常性地或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让施工人员能够及时补充必要的安全知识;最后,通过在施工作业的设计,对施工工艺的组合以及工作单元进行有效划分,这样能够全方位地认清施工项目的危险源,最终设计一套系统强、针对性强的控制危险源实践办法。
5.2 施工作业人员本质安全化
施工人员的本质安全化,是指利用本质安全化方法控制人的行为失误。通常组织设计中原本就存在导致事故因素而造成的防护措施失败,称作潜在失效。而因为人的失误或违规,造成预防控制措施无效,引发的安全事故称作现行失效。潜在失效主要体现出如何和为什么发生事故的原因,现行失效则体现出事故的表面原因,虽然说,不存在没有潜在失效的组织,但潜在失效如果没有人员操作行为的错误或者技术失效作为触发原因,是很难引发事故的。一个健康的组织或者个人虽不能摆脱潜在失效,可是他们能从人员自身的本质安全化做起,尽量减少行为失误,从而减少潜在失效和现行失效,实现从源头上控制施工危机的产生。
5.3 施工环境无害化处理
施工作业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微观的施工作业环境和宏观的环境。微观的施工作业环境主要指文明施工的现场,包括现场布置的合理性及施工活动科学性。而宏观的环境则指施工作业的政策法规环境。
施工的环境还可以分为施工现场的化学环境、生物环境以及物理环境三个方面。生物环境和化学环境的本质安全化须依照国家相关的行业标准制定执行。物理环境所包含的时间环境和空间环境的本质化安全可采用定置管理的办法,也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按照进度计划,安排工序的顺序,实行人员定岗,设备定位,以及将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材料定置等,这样才能做到时间和空间有机结合,做到有序生产、科学组织和本质安全化生产。
5.4 施工中的人员机配合本质安全化
通常施工空间狭小,环境特殊,操作人员和机械设备处在同一个空间工作,相互影响。此外,施工环境的废弃物摆置,明暗程度等又不同程度影响施工人员进行操作安全度以及影响设备的运作,容易造成人员机械的配合不当而出现事故,因而,重视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之间的配合训练,操作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施工中人机配合本质安全化程度。
6 结论
本文主要分析了施工危险源的种类,阐述了危险源控制的技术法、管理法以及人的行为控制法,并通过阐述如何预防控制危险源的本质安全化,着重强调了在施工的组织设计、作业人员本质安全化、施工作业环境的无害化处理以及人员机械配合本质安全化等办法对控制施工重大危险源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姚兵,丛培经,萧利民.建筑业行业及企业发展战略概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张贵生,孙晋,陈松.建筑施工领域危险源的类型与分析[J].山西建筑, 2007,2月,第33卷第6期.
[3]刘苑. 建筑施工过程中重大危险源管理措施探讨[J].建筑与工程,2009,35期.
【关键词】危险源;建筑施工;安全化;控制
1 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的危险源控制是指生产组织对工程相关的危险源信息的获取和分析,依照对危险源的鉴定标准对施工活动进行检查、监督,一旦出现超出安全范围的危险源时要马上采取措施,以降低危险源的危险等级,让施工项目仍能按预定的进程实施,最终目的是安全实现生产施工活动的目标。危险源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协调,才能做到有效控制危险源,降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2 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2.1 第一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建筑安全体系中可能会释放意料之外的能量的危险物质或者载体。这些危险源能量的意外释放是引发事故的物理本质。在建筑安全体系里,电能、机械能、热能、位能、重力能、压力、拉力等是属于第一类危险源的能量源。控制不好这些能量就会演变成危险源,引发严重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另外,有毒物品、爆炸性物品、放射性物品和腐蚀性物品等属于第一类危险源的危险物质。
2.2 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是指造成能量措施失效的种种危险因素。在建筑施工的体系中,第一类危险源是很难完全避免的,那么要最大程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消除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体现在人的危险行为、人的工作环境恶劣以及物的不安全状态三个方面。然而上述三个危险因素大多是因为管理失策导致的。
3 控制危险源的原则
危险源控制的一般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以消除和降低危险等级为基础,保证系统安全,保障人员人身安全。
3.2 一预防为主,结合控制手段,预防方案与应急措施联合保障。
3.3 保持动态跟踪,有重点地控制危险源,制定好应变的策略。
4 控制危险源的方法
4.1 技术方法
控制危险源最基础的手段是利用技术和具体措施通过改进施工技术和安全保护的设施。如根据不同的材料特性采用新型且安全的工艺,改善材料的危险性和改进施工办法,设备方面要及时更新,采用安全性更高的机械设备,最好使用整体性、模数化构配件的模式进行生产,达到降低构件综合、材料、机械装备以及设施综合危险性的目的。
4.2 管理方法
控制危险源的另一个有效手段是管理。管理包含组织、计划、控制、协调和指挥等基本功能。通过对机械、设施的综合危险性;材料、构件综合危险性;技术工艺危险性;现场管理危险性;作业环境危险性等进行管理改进,就可以达到有效地控制人、机械、材料以及环境等危险源的目标。
4.3 人的行为控制办法
通常因为危险源引发的事故和人行为上的失误是关系很大的。人的行为失误主要表现在操作失误、判断失误、指挥错误或者粗心、厌烦、缺乏安全意识、懒散、紧张、疲劳、生病以及错误使用防护设备、装置等。人行为的控制可以先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安全意识培养等办法提升人员安全意识,达到人的本质安全化;第二,通过训练符合生产的技术方法,达到生产人员操作安全化。由此得出,通过人的行为控制,减少人为失误对危险源的触发作用,也是一种有效控制危险源的手段。
5 危险源控制的本质安全化
20世纪60年代在电气设计中提出了“本质安全”这样一种设计思想,该思想逐渐被各行业的工程师接受,慢慢地“本质安全”也成为了设计产品以及设计各种运作程序和管理系统的一项标准。本质安全化指引了现代工业生产如何预防事故,如何做好保证安全的发展方向。如今,本质安全化的内涵不断得到延伸,不仅表示机械和设备构造的本质安全设计,还包括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人员、机械设备以及管理人与物等方面的本质安全水平。
5.1 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本质安全化
施工的组织设计作为主导施工进展的纲领性文件,项目的施工活动能不能安全进行,依靠施工的组织设计方案是否安全可行。在组织设计的方案中,要镶入施工项目本质安全化的理念,落实好本质安全化的各项工作。例如,在设计施工组织的技术时,要做好控制危险机械、危险作业程序等周密的防范方案,最好经过实地验证,确保人为失误导致的事故也保证在安全范围内;其次在设计人员安全行为模式上,可以通过讲解企业文化和安全施工精神,让施工人员自发地形成安全意识,除此之外,施工组织要经常性地或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让施工人员能够及时补充必要的安全知识;最后,通过在施工作业的设计,对施工工艺的组合以及工作单元进行有效划分,这样能够全方位地认清施工项目的危险源,最终设计一套系统强、针对性强的控制危险源实践办法。
5.2 施工作业人员本质安全化
施工人员的本质安全化,是指利用本质安全化方法控制人的行为失误。通常组织设计中原本就存在导致事故因素而造成的防护措施失败,称作潜在失效。而因为人的失误或违规,造成预防控制措施无效,引发的安全事故称作现行失效。潜在失效主要体现出如何和为什么发生事故的原因,现行失效则体现出事故的表面原因,虽然说,不存在没有潜在失效的组织,但潜在失效如果没有人员操作行为的错误或者技术失效作为触发原因,是很难引发事故的。一个健康的组织或者个人虽不能摆脱潜在失效,可是他们能从人员自身的本质安全化做起,尽量减少行为失误,从而减少潜在失效和现行失效,实现从源头上控制施工危机的产生。
5.3 施工环境无害化处理
施工作业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微观的施工作业环境和宏观的环境。微观的施工作业环境主要指文明施工的现场,包括现场布置的合理性及施工活动科学性。而宏观的环境则指施工作业的政策法规环境。
施工的环境还可以分为施工现场的化学环境、生物环境以及物理环境三个方面。生物环境和化学环境的本质安全化须依照国家相关的行业标准制定执行。物理环境所包含的时间环境和空间环境的本质化安全可采用定置管理的办法,也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按照进度计划,安排工序的顺序,实行人员定岗,设备定位,以及将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材料定置等,这样才能做到时间和空间有机结合,做到有序生产、科学组织和本质安全化生产。
5.4 施工中的人员机配合本质安全化
通常施工空间狭小,环境特殊,操作人员和机械设备处在同一个空间工作,相互影响。此外,施工环境的废弃物摆置,明暗程度等又不同程度影响施工人员进行操作安全度以及影响设备的运作,容易造成人员机械的配合不当而出现事故,因而,重视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之间的配合训练,操作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施工中人机配合本质安全化程度。
6 结论
本文主要分析了施工危险源的种类,阐述了危险源控制的技术法、管理法以及人的行为控制法,并通过阐述如何预防控制危险源的本质安全化,着重强调了在施工的组织设计、作业人员本质安全化、施工作业环境的无害化处理以及人员机械配合本质安全化等办法对控制施工重大危险源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姚兵,丛培经,萧利民.建筑业行业及企业发展战略概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张贵生,孙晋,陈松.建筑施工领域危险源的类型与分析[J].山西建筑, 2007,2月,第33卷第6期.
[3]刘苑. 建筑施工过程中重大危险源管理措施探讨[J].建筑与工程,2009,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