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传世代

来源 :共产党员·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2786517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浙江嘉兴海宁市的许伟平出席并领奖。会后他表示:“能获此殊荣,我感到非常自豪。接下来,我们家将继续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家风,促进家庭和睦,当好模范,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带动身边更多的家庭……”
  受到表彰的全国文明家庭各有风采,许伟平的家庭有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家风的世代传承。从祖上300多年前传下的《德兴堂家订》,到今日许伟平撰写的《现代家规》,家庭美德铭记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家庭建设的自觉一脉相承。
  人们不必都去查查祖上遗训、追寻先人的足迹,也不必刻意制订家训,以求流传百世,根本的是人们都要有建设家风的追求。重视家庭是人之常情,居家过日子、生儿育女,家庭怎可轻视?许伟平一家建设家风的经验由是更显珍贵。
  祖训启发家风建设的自觉
  许伟平的先祖许汝霖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清朝康熙年间,许汝霖官至礼部尚书。他为官清正,政绩彰显,得到康熙皇帝赞赏,曾亲书“清慎勤”三字匾额赐给他。许汝霖在告老还乡途中,有感于当时社会人心不古、日用奢华、事多违礼,为了告诫家人、后代,撰写家规《德兴堂家订》,以教育子孙后代“宁俭毋奢”,传承清白家风。在许伟平的童年记忆里,他们一家住在俗称“大墙门”的地方,也就是当年礼部尚书许汝霖的故居。300年了,老宅历尽沧桑,早已破败。他印象很深的是房梁上挂着的那块康熙御匾。这在现在看来有点来头的家世,并未让少年许伟平感到有多少荣光。他还未成年,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老宅被翻个遍,被许家视为“镇宅之宝”的御匾被摘走,不知去向。那年代他们家政治压力沉重,哪还敢提先祖遗训?《德兴堂家订》因此被埋藏在族谱故纸堆中,很少被提起。
  1999年初,海宁旧城改造,许家旧宅将被夷为平地。当时已过不惑之年的许伟平回到旧地,拍照留念。此时的“尚书府邸”经过多次拆建,早已不复当年模样。退休后,许伟平利用闲暇时间,钻研了家族的历史。作为许汝霖的第11代长孙,许伟平感到应该为家族精神的传承做些事情。
  许伟平查阅史料、家谱,回忆父辈的教诲,他觉悟到,家训、家规并非要求后辈荣华富贵,而是要求好家风在子孙后代中传承。家规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许伟平对祖先家训进行再整理,推陈出新,写就了192字的《现代家规》。“忠于祖国、贡献社会、孝敬父母……”《现代家规》的条条款款,既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体现了许家人贯穿古今的家风。
  许伟平传承家规、家训、家风有普遍意义,值得大家学习。家族以往是否辉煌,不是后人可以选择的,也不必非要查个水落石出。关键是现在建设一个怎样的家庭,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家风,给后代留点什么。人们要养育后代,除了物质遗产,也应该留点精神财富,代代传承。并非只有声名显赫的人才有资格垂范后代,也不是只有擅长吟诗作赋的人方可教化儿孙。有意传播一种精神、一种品格,在亲情氛围中用心培育,谁都可以流芳世代!
  践行家规、家训与家风
  《德兴堂家订》从宴会、着装、嫁娶、凶丧、安葬、祭祀等日常生活方面,为后代子孙及族人立下严格家规,一系列具体要求体现着精神实质。一是崇尚俭朴,“总宜简约”。“燕窝、鱼翅之类,概从禁绝”,穿衣尽可“旧衣楚楚”,嫁娶应“一切从简”。二是讲求亲情孝道。尊老爱幼,破除丧葬的陋习。三是重清廉,倡导助人。“传前人之清白,不坠家声”,要求后人保持清正廉洁、乐善好施的品行。
  三百多年前的家规,后代不可能每个规定都毫厘不爽地落实。时移事易,也不应该完全照搬古代的一套,但不同时代也有共同的原则精神。勤劳俭朴的家风,许伟平一家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他家里的洗衣机、缝纫机、电风扇都用了多年,一块手表用了20多年。儿子许逸舟在上海上大学时,家里每月只给500元钱,儿子勤工俭学,自己解决费用。儿子结婚,婚礼原先准备30桌,一家人商议后压缩至11桌,连婚庆公司都没请。结婚时房间里有一个利用床头柜改装的书橱,外表太旧了,本想扔了再买一个新的,后来想想废物还可以再利用,就花十几元钱买了张粘贴纸,装饰一下接着用。这样节俭地办婚事,比原计划省下来3000元,全部捐给了慈善机构。
  一家人和睦非常重要。许伟平与妻子马云英结婚30多年,相亲相爱。婆媳关系说来难相处,而马云英和婆婆如同母女。街道评选马云英为“孝敬老人好儿女”。父母年迈时,许伟平夫妻悉心照顾,让两位老人安享晚年。一家人崇尚孝道,许伟平觉得“老小相比应该老为先、老为重”。
  许伟平家庭重视家训、家规,自觉遵守,自我要求很严格。这样近乎苛刻的要求包括:“宁简毋奢”,不去追求纸醉金迷的生活;勤勤恳恳做事,量入为出,让家庭持续幸福美满;尊老爱幼,夫妻和睦,让家庭和睦安宁。这些简单的道理、基本的要求,对家庭来说确实是最重要的。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建设家风应该突出家庭的特点,抓住根本,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
  家门之外见家风
  家风不仅体现在家里,家训、家教的很多内容涉及社会生活。人们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细胞和身体怎可分割?人在家里家外的行为密切相关,“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三者相辅相成。许伟平家几代人都把正直为人、勤俭节约、多行善事掛在心头。他的父亲在单位多年被评为“先进”,母亲义务当了很多年居民小组长。许伟平深受父母影响,热衷做好事,乐于为公益事业奔忙。
  许伟平的家庭节俭成了习惯,但帮助别人却挺豪爽。社区有患癌症老人,他买了营养品上门看望,鼓励患者与病魔作斗争。许伟平常到养老中心为老人服务,全市几十所养老中心都跑遍了,还特意买了一套理发工具专门给老人理发。自愿捐款是许家的寻常事。几年前的“五四”青年节,许伟平代表全家向“阳光微笑基金”捐了1000元;云南鲁甸地震,他向灾区捐了1000元。前年中秋节前几天,许伟平偶遇两位无经济收入的老人,其中一位还是孤寡老人,就给了她们一些钱。许伟平被评为“海宁市十佳好市民”,获得1000元奖金,他当即捐给慈善总会献爱心。
  2001年5月1日,许伟平、马云英夫妇第一次献血,此后坚持每年献一次血。在超过规定的献血年龄后,许伟平又主动要求献了两次血。有一次正值下大雪,当听说血库断血的消息后,他顶风冒雪赶去献血。十几年来,许伟平累计献血4200毫升,获得嘉兴市和浙江省“无偿献血奉献奖”。
  近几年,许伟平获得很多荣誉,被评为“浙江好人”“最美浙江人”,他家里家外的事迹被社会广泛传扬。许伟平没有多少财富可捐献,所做的也多属小事,可是他所做的一切,都反映着良好的家风、高尚的品德,令人敬佩,值得学习。
其他文献
分析了磁浮列车走行机构通过曲线时的运动关系,给出了走行机构悬浮模块及迫导向机构对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并以五单元走行机构为例说明了曲线通过原理。 The motion relatio
在合作组织的发育过程中,人们拥有的知识越多,合作组织就越容易得到健康的发展。而我国的合作组织人才缺乏,加之我国目前关于合作经济有效的理论研究本来就少,人才瓶颈就成为农村
元气是构成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本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保持充足的元气,身体就强盛,生命就蓬勃。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充足的元气,以充足的元气防止邪气上身才能增强免疫
介绍了长钢轨列车组新式卸轨系统的功能、组成、技术参数和结构特点。
对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原则,古今学者做过不同的诠释,其中“人不论出身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两层含义,这两点学界至今少有论及,“有教无类”原则所包含的丰富的素质教育思想,对
在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内蒙古自治区2002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计算和分析了生态足迹.内蒙古自治区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为3.581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0.
L—B型组合式制动梁自投入运用以来,其结构经多次改进后已基本定型,段修工艺也已基本成熟,但相应的检修手段与工艺装备还不能完全满足检修的需要。为此,笔者对L—B型组合式制动梁
通过对中国铁路运输组织变化和发展方向的分析,论述了5T系统在第6次大面积提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勾画了5T系统的建设目标,提出了5T系统的规划原则和设置原则。
去稗安(1%MY-100)悬浮剂对水田禾本科杂草的防效好于对阔叶杂草的防效,与防除稻田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混配使用,既扩大杀草谱,又提高总防效,一次施药可有效控制整个生育期杂草危害。对水稻安全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内掀起了一场宪政运动的潮流.一些国民党上层人物也表态要求结束训政,实施宪政,推行民主政治,反对一党专政.但是,他们的出发点有所不同,一部分人为国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