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250.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02-03
摘 要 目的:本研究拟分析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网络状况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以期提高自我和谐水平,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思路。方法 应用问卷法对30个班级共1024名大学生的社会网络状况及自我和谐进行测量。结果: 大学生自我和谐在性别、民族、生源、是否班干、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是否独生上无差异;大学生社会网络仅在性别、是否班干、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自我和谐与社会网络状况存在相关:情感网络与自我灵活性及自我和谐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情报网络与自我灵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 自我和谐与社会网络间存在一定联系。
关键词 民族地区;大学生;自我和谐;相关研究
1 引言
自我和谐一直是热点问题,关于它的研究更是数不胜数,如各类学生自我和谐状况,自我和谐与家庭环境、焦虑抑郁、信任、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以及人际关系的研究等。个体在班级中存在人际关系、情感交流程度不同等差异,并且欧勇的研究证实[1]人际关系是影响心理和谐的重要因素,郑思明[2]、郑晓涛[3]调查发现社会网络对人际关系有一定影响,所以一定程度上对自我和谐产生一定影响,前人的研究也多从人际等方面探讨自我和谐,但是都将个体置于社会环境中研究,而本文着眼于以班级为环境,从社会关系网络角度来研究自我和谐,以期加深社会网络和自我和谐的关系理解,本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来研究民族地区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探讨在班级中个体不同的社会网络变量对自我和谐的影响。
社会网络理论概念最早由齐美尔提出。网络是指各种关联,而社会网络即可简单地称为社会关系所构成的结构,它代表着一种结构关系,可反映行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其理论架构是研究行动者彼此间的关系结构,以描述嵌入在网络中的行动者的行为和刻画网络整体特征,并以此为分析框架来解释其他问题,既研究结构的制约,也强调个人的能动性,从而分析社会结构在与个人互动中如何相互改变[4]。它基于图论的思想从群体动力学角度来考察社会实体(个体、社会组织等)间的关系连接及其结构特征的一种研究取向。社会网络分析起源于莫雷諾的社会测量法,是研究的一种工具,是将社会网络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特殊工具,它可以对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并对其价值进行估量。
社会网络分析有整体网络层次和个体层次两个方面,前者可就网络规模,网络密度,群体中心性探讨,后者可讨论某个节点在整个网络中的位置,研究其位置对别的节点的影响或对整个网络结构的意义。社会网络分析中个体层次的分析有中心性分析,包括三种形式:程度中心性、亲近中心性、中介中心性。本文中我们选择程度中心性来衡量班级内每个个体的主要程度,程度中心性是计算一个人在一个团体网络中谁是最主要的中心人物的个体结构指标,是一个人关系数量的总和。这样的人在社会意义上是最有社会地位的人;在组织行为学上,是最有权力的人。
自我和谐是指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的协调,由Rogers 提出,他认为个体有着维持各种自我知觉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关系的功能[5]。如果各种自我知觉之间出现冲突或者自我与经验之间存在差距,个体就会体验到内心的紧张和纷扰,即一种不和谐状态。所谓自我与经验的一致性是指每个人对自我的看法与他的实际表现是一致的或者说是和谐的。人之所以出现心理问题,是因为理想自我和真实自我出现偏差;之所以内心不和谐是因为自我与自我经验不一致,为了维持自我统一而对经验采取的防御反应;之所以心理不健康,是缺乏乐观满足的生活态度。用此理论,可以指导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心理问题并对此进行正确的调适。
2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对内蒙地区某大学的进行随机抽样,抽选30班级共1173人,其中有效问卷为1024份,问卷中尽量平衡各变量,要求被试回答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年级、专业、民族、生源、是否独生、是否班干。
2.2 研究工具
2.2.1 整体社会网络问卷:
社会网络量表源于弗里曼(Freeman,1979)、沃瑟曼和福斯特(Wasserman and Faust,1994)之概念,我们调查的是个人在组织中间的社会网,本研究依据魁克哈特(Krackhardt,1992)的分类原则,将组织内的社会网络分成三种网络,情感网络,咨询网络,情报网络,另外还有信任网络(Krackhardt and Hanson,1993),信任网络常被认为是另一种情感网络,因其相关系数十分高,但不一定高度一致[4]。
情感网络指班级内成员间的感情交谊程度。咨询网络指班级内咨询他人或被他人咨询的程度。情报网络指班级内成员将正式或者非正式情报向谁传递或向谁求证的程度。信任网络指个体信任班级内其他成员的程度[6]。
2.2.2 自我和谐量表:
自我和谐量表由王登峰编制,用于评定被试维持各种自我知觉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关系的机能。量表共35个项目,3个分量表采用五分制评分[7]。分量表:(1)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得分越高自我与经验越不和谐,反映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关系,意识中的自我与实际上的经验产生分歧时,人的经验和自我开始疏远、不和谐。(2)自我的灵活性,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灵活,即个体在人格成长中总是灵活巧妙地依照内在的机体估价过程而不是外在的价值条件应对生活环境的变化。(3)自我刻板性,得分越高自我越刻板,预示了自我概念的刻板和僵化,与偏执有显著相关。自我和谐总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容易因为对环境的不适应或逃避,导致自我的僵化,或因不能改变导致无助感。分量表有较高的同质性信度,分别是 0.85、0.81、0.64,总量表为0. 686和中等的效标关联效度。
2.3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处理:应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统一指导语,让被试同时进行社会网络量表与自我和谐量表的作答。录入数据后,统计结果采用Ucinet6、SPSS 17软件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与全国常模的比较:自我和谐总分为91±14.4,总体分布基本为正态分布,偏度为0.096,说明学生的自我和谐状况分布正常。大学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维度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自我刻板性维度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见表 1。
3.2 大学生自我和谐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民族地区大学生自我和谐各维度及总分上在性别、民族、生源、是否班干、年级有不同的显著差异,在是否独生子女上无显著差异,见表2,具体如下:性别上,自我与经验不和谐无显著差异,女生的自我灵活性及总体自我和谐程度更好,男生自我概念更为刻板;民族上,蒙族自我与经验更为不和谐、自我刻板性更强,总体自我和谐程度汉族更好;生源地上,较农村学生来说,城镇学生自我与经验更为和谐,自我灵活性、整体自我和谐程度更好;在是否班干部上, 非班干学生的自我概念更加刻板;在是否独生上无显著差异。年级上,自我灵活性、自我和谐总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对各年级进行事后比较的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自我灵活性及自我和谐总分均有统计学差异。自我灵活性维度上,大一与大二、大三存在统计学差异(t=1.686,p=0.003;t=1.783,p=0.004),大二与大三无显著差异;自我和谐总分上,大一与大二、大三的自我和谐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p=0.000;t=-2.552,p=0.028),大二与大三有统计学差异(t=2.578,p=0.027)。
3.3 网络程度中心性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民族地区大学生网络程度中心性各维度在性别、是否班干、年级有不同的显著差异,在民族、生源、是否独生上无显著差异,见表3,具体如下:性别上,女生情报网优于男生;是否班干上,班干的情感网、咨询网、信任网均优于非班干;年级上,在情感网络、咨询网络、信任网络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情报网络年级无显著差异,从四个网络的均值看,皆是大二的得分最高,大一与大三的得分相对来说偏低。对各年级进行事后比较的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学生在四个网络维度上均有统计学意义。情感网络维度,大一与大二、大三均存在显著差异(t=-0.018,p=0.007;t=-0.018,p=0.004),大二与大三存在显著差异(t=-0.036,p=0.000);咨詢网络维度,大二与大一、大三均有显著差异(t=0.049,p=0.000;t=-0.049,p=0.000);情报网络维度,大二与大三有显著差异(t=-0.015,p=0.037);信任网络维度,大二与大一、大三有显著差异(t=0.096,p=0.000;t=-0.102,p=0.000)。
3.4 社会网络与自我和谐各维度的相关关系:社会网络数据是通过UCINET计算值个体的程度中心性,由于班级人数不同,为避免因班级规模造成中心性程度的比较基准差异而影响分析,因此程度中心性采用标准化数值。
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网络程度中心性与自我和谐相关见表6,情感网络与自我灵活性及自我和谐总分显著负相关,情报网络与自我灵活性显著正相关。
4 讨论
4.1 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与常模比较:
从调查结果看,整体自我和谐状况良好,基本符合正态曲线。民族地区大学生自我与经验不和谐低于常模,民族地区大学生较以往自我与经验更加和谐,这与杨雪丽的调查结果一致[8],这说明由于近年来受国际大环境影响,大学招生覆盖面广且学校给学生提供许多对外交流和校内外实习的机会,见习机会增多有利于增长经验,自我与经验更加和谐。“自我刻板性”高于常模,这与杨雪丽的研究结果相反,说明民族地区学生主要接触社会环境存在一定地域局限,还存在年龄及经局限,以至于欠缺全方位对自我的认识,自我概念趋于刻板与僵化。自我灵活性与常模无显著差异,这与杨雪丽及付伟等[9]的研究结果均不一致,这说明民族地区学生自我灵活性相较以往大学生并没有提升,可能由于生活环境不同造成了这种局限。样本中仍有学生存在自我不和谐的状况,这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人际交往困难等一系列心理或情绪问题,是学生工作及心理咨询重点关注对象,因此应高度重视而不能盲目乐观。
4.2 不同人口学变量的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
性别方面,自我与经验不和谐无显著差异,女生的自我灵活性、自我和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自我概念低于男生,这和陈晓美[10]、林艳艳[11]等人对自我和谐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女生心理相对早熟,女生的早熟状态能够令女生更早的对待经验及自我分析思考,有意识的掌握较多的应对方法及策略,所以自我灵活性更好;民族地区男生更容易对现状不满,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男生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协调自我与现实的关系,所以男生刻板性更强;女生身心发展较为成熟,看待问题也比较多元、客观,所以和谐程度更高。高校要有针对性对学生自我灵活性进行训练,开展教育讨论课程。
民族方面,自我灵活性无显著差异,蒙族自我与经验更不和谐、自我刻板性、自我和谐得分显著高于汉族。蒙族文化相对稳定,思想意识会存在蒙族固有风格,对自身认识存有蒙族生活文化的固有特点,有碍于对于中国主流文化的接受,所以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刻板性相对明显;蒙族是一个少数民族且民族团结性强、集体感强,民族气氛浓烈,但是对于汉族占中国大部分比例的环境氛围,无论是习惯及文化都存在统一性,使得蒙族产生一定的不适应,所以汉族自我和谐程度更高。建议高校提供机会开展蒙汉结合的活动,互相取长补短,增加文化的融合、民族的融合。
生源方面,城镇学生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自我和谐水平都优于农村学生,这与陈晓美[10]的结论不一致,但与万杰[12]结论一致。这说明民族地区生活在农村的大学生更会因为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而与城镇学生产生差异,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单一,提供的应对生活变化的机会少,以至于经验及应对策略都不如城镇学生,造成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性强。城镇学生有机会透过不同的经验逐渐形成更全面的自我认识,正确接纳自我,所以自我和谐水平更高。高校应多关注农村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多给予鼓励,并让他们充分自我认识、自我提升。 是否班干方面,非班干自我概念更加刻板,这说明班干幫助老师处理各种事务,有机会得到更多的锻炼,不断自我提升,增加解决策略,看待事情更加全方位,不会固守片面的方式。学校要重视起对非班干学生的锻炼,不要总让权利掌握在少数学生手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面发展。
是否独生方面,各维度及总分无差异,与万杰[12]结论基本一致。这说明独生与否不是影响自我和谐的因素。
年级方面,自我灵活性与自我和谐总分存在差异,这与赵艳艳[11]的结论基本一致。这说明大一学生更多关注自我而较少受外界环境影响,大二、大三的学生经过学习和社会、生活上的历练,受到多方面压力并且无法抵御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所以处理事情会多加考虑,行事审慎,故大一自我灵活性更好。大一学生自我最为和谐,这说明大一学生初入学,不必担心学业、恋爱、就业等问题,而大二大三学生对此类问题会逐渐焦虑,特别是大二突然意识到众多问题接踵而至,焦虑增加,压力倍增,所以大二学生的自我和谐状况不如大三。高校应多关注高年级学生情绪问题,增加与学生的沟通,多关注学生成长,降低学生的焦虑。
4.3 不同人口学变量的大学生社会网络状况:
性别方面,女生情报网络优于男生。这与郑思明[2]的研究结论有一致性,该调查得出女性被试比男被试表现出更强的亲密度,说明了他们对自己交往圈子中女性的认可程度高于男性,喜欢她们并且希望与之发生联系,而且宿舍、班级是其关系类型的重要方面。他们愿于分享各类新闻、通告等。高校应该注重加强男生与其他学生之间交流及互通信息,拓宽获得信息的渠道及可能性,具体鼓励他们多参与各种团体活动并充分融入到团体中,形成紧密的关系网络,将会改善信息沟通阻碍的情况。
是否班干方面,班干的情感网络、咨询网络、信任网络都显著优于非班干,这说明班干的身份能使个体处于班级中相互联系的优势地位,拥有密集的个人关系网络,并且通过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情感关系以及咨询关系,在长期累积的互动中权威性不断增加从而获得信任关系。其身份还有助于从学生会及老师获得更多情报信息。故而班干和非班干的差异显著,这需要高校引起重视,发展非班干的社会网络关系。我们就要多方面发展他们的各个社会网络关系,班级内可以组织读书等各种兴趣组织,每个人可参加多个小组,并且每个小团体中加强交流及互动,这有助于网络连接并且形成关系连带,学生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融入生活。
年级方面,大二学生在四个网络维度上均显著高于其他年级,这说明大二阶段是人际交往最密集阶段,脱离了大一时期的陌生及不信任感,而大三学生不仅仅局限在班级内的人际交往并且逐渐向外拓展,比如学院之间、学校之间等,故而大二是社会网络关系最密集的阶段。高校应重视开展低年级和高年级的教育工作,大一要重视他们对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的适应性,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多交流、多关注学生困难、多讨论,而对于高年级也要重视起班级的凝聚力,加强学生之间的关系连接。
各社会网络维度在民族、生源、是否独生上无显著差异。说明这三者不是影响社会网络关系的主要因素。
4.4 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网络状况与自我和谐相关情况:
郑思明[2]、郑晓涛[3]的调查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对人际关系有一定影响。欧勇[1]的研究结论说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其自我和谐相关十分密切,相关系数大部分都达到了显著水平。由此我们可看出社会网络关系对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人际关系可能是中介变量,由于本研究经费有限,故而只针对社会网络关系与自我和谐进行分析讨论。
从本调查结果看,民族地区大学生情感网络状况与自我灵活性、自我和谐总分显著负相关,情报网络与自我灵活性显著正相关,咨询网络、信任网络与自我和谐无相关,说明情感网络是影响大学生自我和谐的重要因素,情报网络对自我和谐的影响作用微小。情感网络关系越好,则自我越加和谐。情感网络得分高说明个体与班级内成员情感联系密切且情感交流多,是这个情感交流群体的中心,有机会获得情感交流中的更多资源,个体在遇到生活、学习等事件时会求助于此群体,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关系,互动的双方能够在相互提供方法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和借鉴,增添阅历,这有助于增加应对方式的多样化及灵活性。罗家德[4]在书中写到情感网络包括情感支持和个人隐私。情感网络供给的情感支持,在个体遭受挫折的前提下,可以缓解个体压力,舒缓心情的紧张度,在个体正常情况下也可使个体身心体验到愉悦,同时情感网络也涉及个人隐私的交换,使得通过情感网联系起来的个体关系更加密切,所以良好的情感网络也能促进自我和谐的提高,对自我和谐水平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情感网络与自我灵活性显著负相关,表明个体情感网络程度中心性越高,自我灵活性越差。这预示着情感的支持对于个体客观且自如的应对生活环境有反向作用,可能是因为情感联系过多虽然可以获得多方面意见,但可能会过多依赖外界环境的反馈而忽略了自我内在的机体评估,从而使自我灵活性降低。
情报网络程度中心性与自我灵活性显著正相关,情报网络的程度中心性越大,自我则越灵活。情报网的程度中心性越高说明个体在班级内处于情报网的重要位置,这样的个体在班级内是最有一定地位的人,在组织行为学上,是最有权力的人,因此此类个体能够掌握多侧面的有用情报,这有利于对生活环境的全面评估,为综合分析提供了基本依据,则自我灵活性越好。情报网络与自我和谐其他维度及总分无显著相关,这是由于情报网络是学生通过向其他同学传达信息而建立的联系,交流频度及密切程度稍显弱于情感网络的联系,这种简单的传递信息的交流不能够引起自我和谐各维度及总分的变化。信任网络是个体对班级内成员的一般信任程度,是广泛的人际信任关系,不涉及亲密关系的信任问题,所以对个体自我和谐影响力弱,没有显著作用。
4.5 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建议: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其成长过程中社会生活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班级也是一个小社会,对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不容忽视。要想提高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主要措施就是鼓励学生发展情感联系,鼓励和引导他们之间进行顺畅的交流并且建立一个紧密的关系网络,关系网络的发展可以说是自我走向和谐的一个迈进。 社会网络与自我和諧存在一定联系,其中情感网络与自我和谐关系最为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网络的发展有助于自我和谐水平的提高。
5 结论
5.1 民族地区大学生自我和谐整体状况良好,大学生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维度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自我刻板性维度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
5.2 民族地区大学生自我和谐各维度及总分上在性别、民族、生源、是否班干、年级有不同的显著差异,在是否独生子女上无显著差异。
5.3 民族地区大学生网络程度中心性各维度在性别、是否班干、年级有不同的显著差异,在民族、生源、是否独生上无显著差异。
5.4 情感网络与自我灵活性及自我和谐总分显著相关,情报网络与自我灵活性显著相关。社会网络与自我和谐间存在一定联系。
参考文献
[1] 欧勇.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2] 郑思明,程利国,雷雳.高中生与大学生的社会网络及其人际关系效应[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
[3] 郑晓涛,石金涛,郑兴山,柯江林.大学生社会网络对其应激水平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
[4] 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第二版)[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5] ROGERS CR. Client-centered therapy.London: Constable Company,1951: 214 - 267.
[6] 薛靖.创意团队成员个人创新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M].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7] 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
[8] 杨雪丽.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J].校园心理,2010,8.
[9] 付伟,雷蕾,于增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 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2008.
[10] 陈晓美,罗红格,彭焱,牛春娟,李建明.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
[11] 林艳艳,赵洁.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11,2.
[12] 万杰.大学生人际信任、自我和谐与自我表露的关系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
中图分类号:G250.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02-03
摘 要 目的:本研究拟分析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网络状况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以期提高自我和谐水平,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思路。方法 应用问卷法对30个班级共1024名大学生的社会网络状况及自我和谐进行测量。结果: 大学生自我和谐在性别、民族、生源、是否班干、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是否独生上无差异;大学生社会网络仅在性别、是否班干、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自我和谐与社会网络状况存在相关:情感网络与自我灵活性及自我和谐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情报网络与自我灵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 自我和谐与社会网络间存在一定联系。
关键词 民族地区;大学生;自我和谐;相关研究
1 引言
自我和谐一直是热点问题,关于它的研究更是数不胜数,如各类学生自我和谐状况,自我和谐与家庭环境、焦虑抑郁、信任、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以及人际关系的研究等。个体在班级中存在人际关系、情感交流程度不同等差异,并且欧勇的研究证实[1]人际关系是影响心理和谐的重要因素,郑思明[2]、郑晓涛[3]调查发现社会网络对人际关系有一定影响,所以一定程度上对自我和谐产生一定影响,前人的研究也多从人际等方面探讨自我和谐,但是都将个体置于社会环境中研究,而本文着眼于以班级为环境,从社会关系网络角度来研究自我和谐,以期加深社会网络和自我和谐的关系理解,本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来研究民族地区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探讨在班级中个体不同的社会网络变量对自我和谐的影响。
社会网络理论概念最早由齐美尔提出。网络是指各种关联,而社会网络即可简单地称为社会关系所构成的结构,它代表着一种结构关系,可反映行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其理论架构是研究行动者彼此间的关系结构,以描述嵌入在网络中的行动者的行为和刻画网络整体特征,并以此为分析框架来解释其他问题,既研究结构的制约,也强调个人的能动性,从而分析社会结构在与个人互动中如何相互改变[4]。它基于图论的思想从群体动力学角度来考察社会实体(个体、社会组织等)间的关系连接及其结构特征的一种研究取向。社会网络分析起源于莫雷諾的社会测量法,是研究的一种工具,是将社会网络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特殊工具,它可以对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并对其价值进行估量。
社会网络分析有整体网络层次和个体层次两个方面,前者可就网络规模,网络密度,群体中心性探讨,后者可讨论某个节点在整个网络中的位置,研究其位置对别的节点的影响或对整个网络结构的意义。社会网络分析中个体层次的分析有中心性分析,包括三种形式:程度中心性、亲近中心性、中介中心性。本文中我们选择程度中心性来衡量班级内每个个体的主要程度,程度中心性是计算一个人在一个团体网络中谁是最主要的中心人物的个体结构指标,是一个人关系数量的总和。这样的人在社会意义上是最有社会地位的人;在组织行为学上,是最有权力的人。
自我和谐是指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的协调,由Rogers 提出,他认为个体有着维持各种自我知觉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关系的功能[5]。如果各种自我知觉之间出现冲突或者自我与经验之间存在差距,个体就会体验到内心的紧张和纷扰,即一种不和谐状态。所谓自我与经验的一致性是指每个人对自我的看法与他的实际表现是一致的或者说是和谐的。人之所以出现心理问题,是因为理想自我和真实自我出现偏差;之所以内心不和谐是因为自我与自我经验不一致,为了维持自我统一而对经验采取的防御反应;之所以心理不健康,是缺乏乐观满足的生活态度。用此理论,可以指导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心理问题并对此进行正确的调适。
2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对内蒙地区某大学的进行随机抽样,抽选30班级共1173人,其中有效问卷为1024份,问卷中尽量平衡各变量,要求被试回答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年级、专业、民族、生源、是否独生、是否班干。
2.2 研究工具
2.2.1 整体社会网络问卷:
社会网络量表源于弗里曼(Freeman,1979)、沃瑟曼和福斯特(Wasserman and Faust,1994)之概念,我们调查的是个人在组织中间的社会网,本研究依据魁克哈特(Krackhardt,1992)的分类原则,将组织内的社会网络分成三种网络,情感网络,咨询网络,情报网络,另外还有信任网络(Krackhardt and Hanson,1993),信任网络常被认为是另一种情感网络,因其相关系数十分高,但不一定高度一致[4]。
情感网络指班级内成员间的感情交谊程度。咨询网络指班级内咨询他人或被他人咨询的程度。情报网络指班级内成员将正式或者非正式情报向谁传递或向谁求证的程度。信任网络指个体信任班级内其他成员的程度[6]。
2.2.2 自我和谐量表:
自我和谐量表由王登峰编制,用于评定被试维持各种自我知觉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关系的机能。量表共35个项目,3个分量表采用五分制评分[7]。分量表:(1)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得分越高自我与经验越不和谐,反映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关系,意识中的自我与实际上的经验产生分歧时,人的经验和自我开始疏远、不和谐。(2)自我的灵活性,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灵活,即个体在人格成长中总是灵活巧妙地依照内在的机体估价过程而不是外在的价值条件应对生活环境的变化。(3)自我刻板性,得分越高自我越刻板,预示了自我概念的刻板和僵化,与偏执有显著相关。自我和谐总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容易因为对环境的不适应或逃避,导致自我的僵化,或因不能改变导致无助感。分量表有较高的同质性信度,分别是 0.85、0.81、0.64,总量表为0. 686和中等的效标关联效度。
2.3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处理:应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统一指导语,让被试同时进行社会网络量表与自我和谐量表的作答。录入数据后,统计结果采用Ucinet6、SPSS 17软件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与全国常模的比较:自我和谐总分为91±14.4,总体分布基本为正态分布,偏度为0.096,说明学生的自我和谐状况分布正常。大学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维度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自我刻板性维度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见表 1。
3.2 大学生自我和谐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民族地区大学生自我和谐各维度及总分上在性别、民族、生源、是否班干、年级有不同的显著差异,在是否独生子女上无显著差异,见表2,具体如下:性别上,自我与经验不和谐无显著差异,女生的自我灵活性及总体自我和谐程度更好,男生自我概念更为刻板;民族上,蒙族自我与经验更为不和谐、自我刻板性更强,总体自我和谐程度汉族更好;生源地上,较农村学生来说,城镇学生自我与经验更为和谐,自我灵活性、整体自我和谐程度更好;在是否班干部上, 非班干学生的自我概念更加刻板;在是否独生上无显著差异。年级上,自我灵活性、自我和谐总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对各年级进行事后比较的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自我灵活性及自我和谐总分均有统计学差异。自我灵活性维度上,大一与大二、大三存在统计学差异(t=1.686,p=0.003;t=1.783,p=0.004),大二与大三无显著差异;自我和谐总分上,大一与大二、大三的自我和谐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p=0.000;t=-2.552,p=0.028),大二与大三有统计学差异(t=2.578,p=0.027)。
3.3 网络程度中心性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民族地区大学生网络程度中心性各维度在性别、是否班干、年级有不同的显著差异,在民族、生源、是否独生上无显著差异,见表3,具体如下:性别上,女生情报网优于男生;是否班干上,班干的情感网、咨询网、信任网均优于非班干;年级上,在情感网络、咨询网络、信任网络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情报网络年级无显著差异,从四个网络的均值看,皆是大二的得分最高,大一与大三的得分相对来说偏低。对各年级进行事后比较的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学生在四个网络维度上均有统计学意义。情感网络维度,大一与大二、大三均存在显著差异(t=-0.018,p=0.007;t=-0.018,p=0.004),大二与大三存在显著差异(t=-0.036,p=0.000);咨詢网络维度,大二与大一、大三均有显著差异(t=0.049,p=0.000;t=-0.049,p=0.000);情报网络维度,大二与大三有显著差异(t=-0.015,p=0.037);信任网络维度,大二与大一、大三有显著差异(t=0.096,p=0.000;t=-0.102,p=0.000)。
3.4 社会网络与自我和谐各维度的相关关系:社会网络数据是通过UCINET计算值个体的程度中心性,由于班级人数不同,为避免因班级规模造成中心性程度的比较基准差异而影响分析,因此程度中心性采用标准化数值。
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网络程度中心性与自我和谐相关见表6,情感网络与自我灵活性及自我和谐总分显著负相关,情报网络与自我灵活性显著正相关。
4 讨论
4.1 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与常模比较:
从调查结果看,整体自我和谐状况良好,基本符合正态曲线。民族地区大学生自我与经验不和谐低于常模,民族地区大学生较以往自我与经验更加和谐,这与杨雪丽的调查结果一致[8],这说明由于近年来受国际大环境影响,大学招生覆盖面广且学校给学生提供许多对外交流和校内外实习的机会,见习机会增多有利于增长经验,自我与经验更加和谐。“自我刻板性”高于常模,这与杨雪丽的研究结果相反,说明民族地区学生主要接触社会环境存在一定地域局限,还存在年龄及经局限,以至于欠缺全方位对自我的认识,自我概念趋于刻板与僵化。自我灵活性与常模无显著差异,这与杨雪丽及付伟等[9]的研究结果均不一致,这说明民族地区学生自我灵活性相较以往大学生并没有提升,可能由于生活环境不同造成了这种局限。样本中仍有学生存在自我不和谐的状况,这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人际交往困难等一系列心理或情绪问题,是学生工作及心理咨询重点关注对象,因此应高度重视而不能盲目乐观。
4.2 不同人口学变量的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
性别方面,自我与经验不和谐无显著差异,女生的自我灵活性、自我和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自我概念低于男生,这和陈晓美[10]、林艳艳[11]等人对自我和谐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女生心理相对早熟,女生的早熟状态能够令女生更早的对待经验及自我分析思考,有意识的掌握较多的应对方法及策略,所以自我灵活性更好;民族地区男生更容易对现状不满,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男生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协调自我与现实的关系,所以男生刻板性更强;女生身心发展较为成熟,看待问题也比较多元、客观,所以和谐程度更高。高校要有针对性对学生自我灵活性进行训练,开展教育讨论课程。
民族方面,自我灵活性无显著差异,蒙族自我与经验更不和谐、自我刻板性、自我和谐得分显著高于汉族。蒙族文化相对稳定,思想意识会存在蒙族固有风格,对自身认识存有蒙族生活文化的固有特点,有碍于对于中国主流文化的接受,所以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刻板性相对明显;蒙族是一个少数民族且民族团结性强、集体感强,民族气氛浓烈,但是对于汉族占中国大部分比例的环境氛围,无论是习惯及文化都存在统一性,使得蒙族产生一定的不适应,所以汉族自我和谐程度更高。建议高校提供机会开展蒙汉结合的活动,互相取长补短,增加文化的融合、民族的融合。
生源方面,城镇学生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自我和谐水平都优于农村学生,这与陈晓美[10]的结论不一致,但与万杰[12]结论一致。这说明民族地区生活在农村的大学生更会因为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而与城镇学生产生差异,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单一,提供的应对生活变化的机会少,以至于经验及应对策略都不如城镇学生,造成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性强。城镇学生有机会透过不同的经验逐渐形成更全面的自我认识,正确接纳自我,所以自我和谐水平更高。高校应多关注农村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多给予鼓励,并让他们充分自我认识、自我提升。 是否班干方面,非班干自我概念更加刻板,这说明班干幫助老师处理各种事务,有机会得到更多的锻炼,不断自我提升,增加解决策略,看待事情更加全方位,不会固守片面的方式。学校要重视起对非班干学生的锻炼,不要总让权利掌握在少数学生手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面发展。
是否独生方面,各维度及总分无差异,与万杰[12]结论基本一致。这说明独生与否不是影响自我和谐的因素。
年级方面,自我灵活性与自我和谐总分存在差异,这与赵艳艳[11]的结论基本一致。这说明大一学生更多关注自我而较少受外界环境影响,大二、大三的学生经过学习和社会、生活上的历练,受到多方面压力并且无法抵御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所以处理事情会多加考虑,行事审慎,故大一自我灵活性更好。大一学生自我最为和谐,这说明大一学生初入学,不必担心学业、恋爱、就业等问题,而大二大三学生对此类问题会逐渐焦虑,特别是大二突然意识到众多问题接踵而至,焦虑增加,压力倍增,所以大二学生的自我和谐状况不如大三。高校应多关注高年级学生情绪问题,增加与学生的沟通,多关注学生成长,降低学生的焦虑。
4.3 不同人口学变量的大学生社会网络状况:
性别方面,女生情报网络优于男生。这与郑思明[2]的研究结论有一致性,该调查得出女性被试比男被试表现出更强的亲密度,说明了他们对自己交往圈子中女性的认可程度高于男性,喜欢她们并且希望与之发生联系,而且宿舍、班级是其关系类型的重要方面。他们愿于分享各类新闻、通告等。高校应该注重加强男生与其他学生之间交流及互通信息,拓宽获得信息的渠道及可能性,具体鼓励他们多参与各种团体活动并充分融入到团体中,形成紧密的关系网络,将会改善信息沟通阻碍的情况。
是否班干方面,班干的情感网络、咨询网络、信任网络都显著优于非班干,这说明班干的身份能使个体处于班级中相互联系的优势地位,拥有密集的个人关系网络,并且通过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情感关系以及咨询关系,在长期累积的互动中权威性不断增加从而获得信任关系。其身份还有助于从学生会及老师获得更多情报信息。故而班干和非班干的差异显著,这需要高校引起重视,发展非班干的社会网络关系。我们就要多方面发展他们的各个社会网络关系,班级内可以组织读书等各种兴趣组织,每个人可参加多个小组,并且每个小团体中加强交流及互动,这有助于网络连接并且形成关系连带,学生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融入生活。
年级方面,大二学生在四个网络维度上均显著高于其他年级,这说明大二阶段是人际交往最密集阶段,脱离了大一时期的陌生及不信任感,而大三学生不仅仅局限在班级内的人际交往并且逐渐向外拓展,比如学院之间、学校之间等,故而大二是社会网络关系最密集的阶段。高校应重视开展低年级和高年级的教育工作,大一要重视他们对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的适应性,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多交流、多关注学生困难、多讨论,而对于高年级也要重视起班级的凝聚力,加强学生之间的关系连接。
各社会网络维度在民族、生源、是否独生上无显著差异。说明这三者不是影响社会网络关系的主要因素。
4.4 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网络状况与自我和谐相关情况:
郑思明[2]、郑晓涛[3]的调查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对人际关系有一定影响。欧勇[1]的研究结论说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其自我和谐相关十分密切,相关系数大部分都达到了显著水平。由此我们可看出社会网络关系对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人际关系可能是中介变量,由于本研究经费有限,故而只针对社会网络关系与自我和谐进行分析讨论。
从本调查结果看,民族地区大学生情感网络状况与自我灵活性、自我和谐总分显著负相关,情报网络与自我灵活性显著正相关,咨询网络、信任网络与自我和谐无相关,说明情感网络是影响大学生自我和谐的重要因素,情报网络对自我和谐的影响作用微小。情感网络关系越好,则自我越加和谐。情感网络得分高说明个体与班级内成员情感联系密切且情感交流多,是这个情感交流群体的中心,有机会获得情感交流中的更多资源,个体在遇到生活、学习等事件时会求助于此群体,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关系,互动的双方能够在相互提供方法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和借鉴,增添阅历,这有助于增加应对方式的多样化及灵活性。罗家德[4]在书中写到情感网络包括情感支持和个人隐私。情感网络供给的情感支持,在个体遭受挫折的前提下,可以缓解个体压力,舒缓心情的紧张度,在个体正常情况下也可使个体身心体验到愉悦,同时情感网络也涉及个人隐私的交换,使得通过情感网联系起来的个体关系更加密切,所以良好的情感网络也能促进自我和谐的提高,对自我和谐水平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情感网络与自我灵活性显著负相关,表明个体情感网络程度中心性越高,自我灵活性越差。这预示着情感的支持对于个体客观且自如的应对生活环境有反向作用,可能是因为情感联系过多虽然可以获得多方面意见,但可能会过多依赖外界环境的反馈而忽略了自我内在的机体评估,从而使自我灵活性降低。
情报网络程度中心性与自我灵活性显著正相关,情报网络的程度中心性越大,自我则越灵活。情报网的程度中心性越高说明个体在班级内处于情报网的重要位置,这样的个体在班级内是最有一定地位的人,在组织行为学上,是最有权力的人,因此此类个体能够掌握多侧面的有用情报,这有利于对生活环境的全面评估,为综合分析提供了基本依据,则自我灵活性越好。情报网络与自我和谐其他维度及总分无显著相关,这是由于情报网络是学生通过向其他同学传达信息而建立的联系,交流频度及密切程度稍显弱于情感网络的联系,这种简单的传递信息的交流不能够引起自我和谐各维度及总分的变化。信任网络是个体对班级内成员的一般信任程度,是广泛的人际信任关系,不涉及亲密关系的信任问题,所以对个体自我和谐影响力弱,没有显著作用。
4.5 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建议: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其成长过程中社会生活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班级也是一个小社会,对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不容忽视。要想提高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主要措施就是鼓励学生发展情感联系,鼓励和引导他们之间进行顺畅的交流并且建立一个紧密的关系网络,关系网络的发展可以说是自我走向和谐的一个迈进。 社会网络与自我和諧存在一定联系,其中情感网络与自我和谐关系最为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网络的发展有助于自我和谐水平的提高。
5 结论
5.1 民族地区大学生自我和谐整体状况良好,大学生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维度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自我刻板性维度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
5.2 民族地区大学生自我和谐各维度及总分上在性别、民族、生源、是否班干、年级有不同的显著差异,在是否独生子女上无显著差异。
5.3 民族地区大学生网络程度中心性各维度在性别、是否班干、年级有不同的显著差异,在民族、生源、是否独生上无显著差异。
5.4 情感网络与自我灵活性及自我和谐总分显著相关,情报网络与自我灵活性显著相关。社会网络与自我和谐间存在一定联系。
参考文献
[1] 欧勇.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2] 郑思明,程利国,雷雳.高中生与大学生的社会网络及其人际关系效应[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
[3] 郑晓涛,石金涛,郑兴山,柯江林.大学生社会网络对其应激水平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
[4] 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第二版)[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5] ROGERS CR. Client-centered therapy.London: Constable Company,1951: 214 - 267.
[6] 薛靖.创意团队成员个人创新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M].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7] 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
[8] 杨雪丽.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J].校园心理,2010,8.
[9] 付伟,雷蕾,于增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 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2008.
[10] 陈晓美,罗红格,彭焱,牛春娟,李建明.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
[11] 林艳艳,赵洁.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11,2.
[12] 万杰.大学生人际信任、自我和谐与自我表露的关系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