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火热与其背后的“黄金圈”法则

来源 :清华管理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dai19860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硅谷的神奇创业家埃隆·马斯克又一次惊爆了大家的眼球,他创立的特斯拉推出的新款电动SUV Model Y单日销量达到了10万台,并且由于特斯拉股票大涨,他也成功替代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成为新的世界首富。在诸多关于特斯拉以及马斯克的文章中,人们纷纷把其成功的原因归功于技术上的突破,马斯克的冒险家的性格,独特的人格魅力,坚持不懈的努力,识人善用的能力,以及一定程度的运气等等。

  毋容置疑,特斯拉的成功与以上这些因素密不可分,然而,我们换个角度来探讨一下,为什么马斯克能够成功地连续创办Zip2, PayPal, SpaceX, SolarCity等一系列公司?为什么这些公司明明处于大相径庭的行业和领域,可是,无论投资者还是消费者,对其各种产品都趋之若鹜?为什么他的员工能够任劳任怨,忠心耿耿地帮助马斯克实现一个又一个的梦想,把一切看似不可能最终都变成了可能?
  在回答上述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另外一个人——西蒙·奈克。西蒙·奈克是一位作家,因发现沟通中黄金圈交流法则而出名。他在TEDx上的演讲“伟大的领袖如何激励行动(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action)”是TED网站上最受欢迎的演讲第三名,这部演讲迄今为止已经观看超过7000万人次。在这部演讲里,他提出了关于如何沟通的著名的黄金圈法则。
  如图1所示,黄金圈是由三个不同大小的同心圆组成,在这三个圆圈里有着一些不同的行为。黄金圈所展示的不仅仅是沟通的层级,它的原则深深植根于人类的大脑在做决策时的状态。因此,这种法则可以帮助我们极大地改善领导力、企业文化、招聘、产品开发、销售和营销等行为等。

内圈——Why:只因我们是拯救世界的钢铁侠


  西蒙·奈克认为,“why”是一个组织或者个人应该询问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解释一个组织存在的原因以及目的,能否回答好这个问题是促成其他人行动的关键。而现实却是,这个世界上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公司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黄金圈法则指出,如果你在回答“why”这个问题时能够触动听众内心深处,那么你的答案就可以传达到位于大脑半球内侧一个解剖学上被称之为边缘页区域的组织。大脑的这一部分组织在解剖学上被认为是处理诸如信任、忠诚、以及做决策等感觉的区域。能否清楚地解释“why”,关系到你能否让你的听众进入沟通状态,接受你的独特的价值主张,以及进一步促使他们作出决定。作為一个组织,回答这个问题是要让用户了解你的价值主张的基础,也是他们区别你的品牌与其他竞争者的根本所在。当人们能够将自己的处境与这个“why”彼此联系起来时,它就会建立人类任何关系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融洽和信任。因此,我们要在黄金交流圈的内圈展示积极向上的价值,从而吸引到更多的志同道合的人。

图1 黄金圈法则


  正如马斯克在2006年7月向世界宣布特斯拉即将推出首台电动车Roadster的时候,尽管Roadster还只是一辆概念车,设计和功能还相当原始,售后服务根本尚未建立,交货日期要到一年以后,而且预售价接近10万美元(这个价格当时可以买到一辆配置不错的玛莎拉蒂轿车)。即便如此众多狂热的特斯拉车迷已经急不可耐了。要知道,在此之前,由于电动车的概念很不成熟,当年加州最流行的是丰田的混合动力车型普锐斯,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名人和富豪的豪宅前面普锐斯这种买菜车和其他的豪车并排停在一起。马斯克发现这些普锐斯的车主们平均年收入在20万美金以上,他们之所以选择普锐斯,主要是因为这种混合动力的车代表了他们保护环境的诉求。而特斯拉的纯电动的概念以及对于“why”的答案与他们内心的期待不谋而合。当Roadster的概念车刚刚推出的时候,尽管技术极其粗糙,以至于每开5分钟就要冷却一阵子再开,然而诸如当时加州州长施瓦辛格,迪斯尼前总裁麦克·艾森,谷歌创始人布林和佩琦等一众大佬们纷纷为其站台背书,而在加州的车展上,车迷们当场掏出支票本写下10万美金的支票。而其他错过车展的硅谷的很多科技大佬,商业精英,风险投资人,演艺界明星甚至直接找上门,要求预订购一辆Roadster。 那么,特斯拉在与顾客交流的时候,是如何回答“why”这个问题呢?
  马斯克向来与传统行业为敌。无论是能源行业、银行业、汽车业、甚至航空航天,马斯克都认为,它们长期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方面,并且千方百计的去改善。当时以底特律的诸多汽车生产厂家为代表的美国汽车行业存在着巨大的弊端,自从20世界初亨利福特将燃油车普及以来,整个汽车行业就进入了一个固有的模式,虽然汽车越来越精致,汽油发动机效率越来越高,然而却没有一家汽车品牌愿意致力于研发新能源汽车。而由于这些汽车巨头的垄断,也几乎没有新的汽车公司能够再进入这个圈子。美国上一次新出现的汽车公司竟然还是1925年成立的克莱斯勒。众所周知,石油的广泛使用造成了诸如污染、环境破坏等社会问题,而且石油资源也日益枯竭,因为石油而引发的战争也不计其数。当被问及“为什么”要成立特斯拉的时候,马斯克是这样回答的:“特斯拉的最终目的有两个:推动可持续能源以及让驾驶变的更安全。”马斯克认为人们越早的停止对石油燃料的依赖并且减少尾气排放,这个世界就会变得越干净越美好。同时他认为自动驾驶也可以大大的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尽管目前自动驾驶还不够完美,但是他预计,从2035-2045年的10年间,自动驾驶可以挽救58.5万条生命免于车祸。正是这个“why”,特斯拉聚拢了一群世界顶级的汽车研发人才来共同达成这个目标,同时也吸引了诸多对于环境问题日益关心的车迷们。

中间圈——How:让太阳能代替石油,多星球居住


  第二个同心圆是关于“如何”,具体的描述了一个组织或者公司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优势和价值。相对于“why”,能够回答“how”这个问题的公司和个人就会稍微多一点了。西蒙·奈克认为,“how”这个圈层也可以和大脑的边缘页区域进行交流,尽管不如“why”这个圈层交流的深入。西蒙·奈克认为,如果我们能够回答好“why”这个问题,那么“how”这个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在黄金圈中,良好的沟通应该是从圆的中心开始,再向外扩展到一些具体的细节。听众们只有在明白了这件事情对于他们为什么重要的时候才会有兴趣去再获取如何达到这个目的所需的信息。
  以特斯拉为例,在清楚的回答了“why”这个问题后,也就是加速世界使用可持续能源的进程以及让驾驶变的更安全,那么接下来的对于“how”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变得顺理成章了。具体来讲,马斯克成立了 SolarCity公司来为关心环境问题的车主们安装太阳能板。如图2所示,在特斯拉的公司网站主页上展示的并不是最新的车型,而是一个安装好了SolarCity太阳能板后的房子的照片,而这些太阳能板产生的电可以对住户提供电能(包括给他们的特斯拉汽车充电)。特斯拉也积极地在其主要的市场大量的修建免费充电桩(比如特斯拉2020年在中国计划安装4000个超级充电桩),保证特斯拉车主可以随时充电。特斯拉同时尽量使用铝制车身来减轻重量并且提高强度,比如Tesla Model S 曾获得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史上最高安全得分 5.4 分。同时特斯拉在积极的开发自动驾驶功能来减少人为操作造成的失误,其全自动驾驶(Full Self-Driving)技术一度成为行业标杆。

外圈——What:SolarCity, Tesla, SpaceX


  最外面的一个圈层是关于“是什么”的问题。相对于另外两个层级,这个圈层的内容是最容易被一个组织或者企业的领导层回答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是一个公司的产品或者服务。对于个人而言,可以是其工作头衔和内容。西蒙·奈克认为,“what”这个问题只是和新大脑皮层相关,而大脑的这个区域是最为理性的一个区域。相对于大脑的边缘页区域,这个区域不能促使人们做出决定。纵观那些成功的企业或者个人,你会发现他们回答的更多的是关于“why”或者“how”这两个问题,而不是仅仅是关于“what”这个问题。
图2 特斯拉首页上,安装了太阳能板面板的房屋

  西蒙·奈克同时发现, 那些成功的企业都是遵循由内向外的顺序,也就是说,他们总是先找到“why”的答案,比如公司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再进一步回答“how”怎样才能实现。 而“what”则是最后一步,因为当你明确“why”和“how”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的时候,“what”这个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了。对于马斯克而言,他对于“why”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为了人类的福祉,比如其各个子公司的使命宣言如下:
  ·通过把太阳能变得物美价廉,从而改变能源供应的版图——太阳城(SolarCity)
  ·为能够让人类多星球生存的空间飞行赋能,或者说让人类文明能够在火星上持续下去。 ——SpaceX
  ·加速世界使用可持续能源的进程 ——特斯拉

从“why”开始,是黄金圈法则的唯一途径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在与用户交流的时候,普通的汽车公司与特斯拉有什么区别。
  普通的汽车公司——由黄金圈的最“外圈”到最“内圈”
  1. 我们的汽车百公里油耗9.2升,马力240匹,0-100公里加速5.2秒……(what)。
  2. 因为我们有独特的节油技术,涡轮发动机,以及性能优越的变速箱……(how)。
  3. 所以我们是最伟大的汽车公司……(why)。
  马斯克 ——由黄金圈的最“内圈”到最“外圈”
  1. 我们的存在的意义和目标是让世界变得越来越清洁美好,让人类文明能够永续(why)。
  2.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会通过普及太阳能从而减少煤炭燃烧,研发电动汽车从而减少石油消耗,探索外太空从而让人类能够在多星球生存 (how)。
  3. 所以我们制造太阳能面板,制造特斯拉电动车,发射火箭到外太空(what)。
  正是遵循了这样的黄金圈交流法则,无论马斯克开发什么样的产品,无数的投资者,顶尖的人才,业界精英,还是最终用户,都会被成功的感召,从而争先恐后的献上自己的资金、技术、人脉,和对于其产品的忠心。這也许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深入人心”吧!用西蒙的话来说就是:“大家购买的不是你的产品,而是你制造这个产品的动机”。
  为什么遵循这样的一个从why到how到what的顺序就更容易打动人心呢?西蒙认为,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黄金圈的这三层结构正好与人类大脑的主要部位相对应,最外层的部位是决定智力的部位——大脑皮层,大脑的这个部分主要负责理性的和逻辑性的思维以及语言功能。人的大脑皮层正好与黄金圈的What相对应。而黄金圈的里面两层与大脑的边缘页相对应,这部分组织主要负责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感觉,比如信任和忠诚,以及各种行为及决策,而没有任何处理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如果我们选择的是黄金圈从外到内的交流方式,即使我们的大脑皮层可以接受并且处理各种复杂的语言文字,但是却不一定能够触发任何行为。而当我们选择从内向外的交流方式时,我们可以直接触及大脑的边缘页,大脑的这部分组织可以决定我们的所见所闻是否合理从而作出决定。
图3 马绍尔群岛的奥莫莱克岛

  比如我们在购物时,尽管一件产品表面上看起来都很完美,可是我们就是没有购买它的冲动。而有些产品我们可能都没有见过,可是一见到就会一见倾心。这可能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直觉吧。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很多公司的员工,当他们和雇主只是简单的雇佣关系时,这些员工仅仅是在为每个月的薪水工作,谈不上任何的激情和忠诚。然而,如果一个公司能够找到那些认同其使命和愿景的员工时,他们可能就会充满激情和动力,为了一件产品夜以继日,殚精竭虑,最后与公司共同实现其目标。
  在刚刚成立时,特斯拉是硅谷的第一家汽车公司,几个人的创业团队并无汽车研发经验,也没有任何汽车公司的支持,甚至可以说是在与以底特律的汽车巨头为敌。然而,马斯克要颠覆传统汽车行业的激情成功感染了周围的所有人,一众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纷纷加入了特斯拉。其中一位斯坦福大学的本科生Berdichevsky,甚至都放弃了学业,不领工资并且每天免费为特斯拉擦地板,只为能有机会加入特斯拉。这位特斯拉第七号员工,后来回忆起来这段往事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当年十分的狂热。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SpaceX,其猎鹰一号运载火箭在前六年的时间发射三连败,100多名对探索外太空充满激情的单身青年从美国来到了马绍尔群岛的奥莫莱克岛上。这个远离美国大陆的位于太平洋上的小岛荒无人烟,连基本的生活物资都要从其他岛上运入。然而,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想,这些特斯拉的工程师们坚守在这个只有0.04平凡公里的弹丸之地整整六年时间,经历了令人绝望的三次发射失败(其中第三次发射时猎鹰一号上还搭载并且随之坠毁了美国国防部和美国航空航天局的3颗价值不菲的人造卫星,以及208名希望将骨灰撒向太空的志愿者的骨灰)。马斯克几乎投入了全部身家,数度濒临破产倒闭。2008年9月28号,马斯克和他的工程师们孤注一掷进行第四次发射。当猎鹰一号成功进入轨道后,这些辛劳了无数个日夜的工程师们一个个喜极而泣。
  正是遵循“从为什么开始”的黄金圈法则,二十多年来马斯克一次次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全球瞩目的商业领袖。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者的权威是通过头衔、地位、阵仗等外在标签堆砌而成,还有一些领导者的权威则是通过独特的言行感召他人而形成,那些具有持久影响力的人或企业,从来都是深谙此道。

黄金圈法则对于“中国制造”的意义


  与市场上常见的洗脑、促销等操纵手段不同,遵循黄金圈法则的领导者不会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包装宣传得多么花哨,而是切实向他人传达了这些具体事物背后的信念与愿景,抓住人们天性中对归属感的渴望,进而将个人的理想转化为企业或者组织理念的发端。尤为关键的是,这些信念、愿景在企业或组织内部得到高度认同,并且自始至终在企业(组织)运行的方方面面得到完全运用,即:“为什么”矢志不移,“怎么做”左右逢源,“做什么”水到渠成,因此能够在市场上产生持久的、独特的魅力。
  以电动汽车的产品设计为例,这是唯一一个零部件种类过一万、年销量过一百万、代码过一亿行的工业产品,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制造的“皇冠”,需要大量研发投入和非常远景的技术、人才储备以及产品框架。在黄金圈法则中,产品设计属于外圈,即“what”的内容。如果按照从外圈开始的沟通思维方式,企业会在产品的性能、配置参数、外观等方面下大力气,使得产品设计得越来越复杂,功能会越来越多。即便该企业一贯秉持用户思维,这样的产品设计能否真正从内心深处打动消费者从而触发其购买的欲望仍不可期。由于整个行业还处于成长期,电动汽车的潜在用户不可避免地带有燃油式汽车时代的印迹,对电动汽车的期许也存因不同的经历背景而千差万别,因此造车企业用尽心思也难免挂一漏万,消费者照样会用脚投票。在这样的情境下,从内圈开始与消费者沟通,开宗明义地告诉消费者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就会事半功倍。比如特斯拉,“改变汽车行业”,“让这个地球变得更好”,“加速可持续能源的进程”,让消费者产生共情、认同,尽管初期的产品并不是完美却仍然具有巨大的市场感召力。换言之,即使公司在市场上跌了跤,仍旧会获得顾客的支持。用西蒙·奈克的话来说就是:“People don’t buy what you do, they buy why you do it”。这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从这个角度看,产品设计最应该考虑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企业的信念。
  企业家的信念从何而来?在一些企业家公开演讲时言必称情怀的今天,能够发自内心、清楚地提出一个高于产品和服务层面上的“why”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与企业家在一定的社会与教育背景下形成的价值观、境界、个性等密不可分。“why”不是个人发财造富或者功成名就(这是结果),是比财富、名誉、荣耀更崇高的心怀天下的企业使命。当年,马云怀着“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豪情壮志,带着一大批创业者前行,不仅成就了阿里巴巴商业帝国,也为千千万万的人推开了致富之门。“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志存高远,让中国乃至全世界千千万万的怀有创业梦想的有志之士都可以搭上互联网创业这趟世纪快车。如果马云当时能够真正的心怀天下,而不是任由假货泛滥,也不会挥舞着高科技这把“独孤九剑”与民争利,或许可以真的成为胸怀光风霁月,剑术婉如清扬的一代宗师。
  当然,了解黄金圈法则,知道从“why”开始与利益相关者交流,不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也不能保证企业一定会成功。但是,如果企業要获得市场长期的认可,拥有更丰富的创新精神和更多的灵活性,从“why”开始、遵循黄金圈法则是唯一的途径。
  市场上不乏这样的故事,以技术起家的创业公司,每一轮融资之后都在升级产品的技术版本,有技术钟爱或者说产品偏执情结,可是市场的反应却不如当初;一些互联网头部企业,携资本、技术之利器,不断扩大产品边界,红着眼睛开疆拓土,最后发展到与菜贩抢生意,被有关部门及时叫停。可以说,如果企业“why”的答案模糊了,那就意味着远离最初的理念与使命,因而维持公司的成长速度、客户忠诚度和感召力就会面临很多困难。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市场竞争是客观的存在,企业不应该问“为了赢得竞争,我们应该做什么?”,而是要问:“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运用目前的技术手段和市场手段才能把理念与使命体现出来”。
  黄金圈法则不是企业的万灵药,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使命的表达有不同的习惯。在中国,秉持“Think Different”的创业者、企业家不在少数,也有许多企业铁肩承担社会责任。从长远看,我们还需要有尊重创新、尊重规则的土壤与环境,让更多的创业者、企业家变成有责任的商业领袖,从高远的使命出发,唤醒消费者内心的认同,创造出顾客忠诚度,进而能提高生产力,激发创新能力,为“中国制造”赋予全新的涵义。
其他文献
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一系列新技术的逐步成熟,数据逐渐成为企业提升动态能力、赢得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2012年,哈佛商业评论最早提出了“数据驱动企业”的概念。2014年IBM创新调查发现:“在创新过程中使用大数据和分析的组织,在竞争方面击败竞争对手的可能性要高出36%收入增长和运营效率”。无处不在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和海量数据改变了企业间的竞争格局,企业的竞争优势向生态优势转变,优势
期刊
文化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软实力。文化创业理论为创业者开启新思路,赋予创业企业独特的文化内涵,为企业发展掌舵,让创业者可以建立一个不仅独树一帜,而且合情合法的新创企业,从而增强企业的独特性和竞争力。通过关注合法化过程,着眼于无形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更广泛的资源,文化创业能对竞争结果和创业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目前文化创业还不被大众所熟知,实践中,进行文化创业的企业很容易陷入“立人设”的争议之中。 
期刊
最近几年,一个个“黑天鵝”事件接踵而来,即便是家底十分厚实的企业也感到了空前的压力。要想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下让自己的企业继续生存好、发展好,企业的经营者们就必须具备两样素质——坚韧的意志和过人的智慧。在这两样素质中,意志更多依靠于个人的特质和后天的磨练,很难靠学习得来,而智慧则多少可以通过阅读前人的著述来习得。因此,在当前的环境下,一个企业的经营者如果想增加自己应对风险和困境的能力,不妨从经典著作
期刊
在市场全球化和竞争全球化大潮下,中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进入海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许多品牌已经在世界商业舞台崭露头角,一批品牌已经跻身全球领先品牌的行列。这些中国领先企业在全球市场开疆辟土,在树立和提升自己品牌的同时,也改变了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提升了中国的来源国形象。  在品牌国际化过程中,从进入海外市场到在海外市场上树立品牌并站稳脚跟,是最为关键和困难的
期刊
忽如一夜春风来,价值共创舞翩跹。数字经济时代,似乎再谈战略角力、争奇斗艳以及传统意义上的你死我活、死缠烂打已然明日黄花、过眼烟云。如何采用新的商业模式、平台战略和生态系统从而创造全新的价值才是最为真实和最为可靠的商业实践。现实催生观念,观念改变现实。无论你是否愿意承认,如今的语境和观念变了,不管真实的世界是否发生了根本改变。当人们的语境和观念改变之后,直接影响的便是行为的改变。与以往的关注竞争优势
期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大部署要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早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领军企业是指具有明确的科技创新战略及完善的组织体系,科技创新投入水平高,在关键共性技
期刊
进入數智化时代,女性创业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已然成为创业实践中“靓丽的风景”。全球创业观察(GEM)女性创业专题报告(2016-2017)数据显示:在全球参与调查的74个国家中约有1.63亿女性创业者已创建或正在运营新企业;从整体上看,女性创业TEA指数增长10%,女性与男性参与创业的比率差距缩小了5%。 GEM(2018-2019)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女性创业参与数量与男性创业之比为7:10。 
期刊
新时代的企业发展,一是要牢牢把握国家战略需求,二是密切关注由场景驱动的企业增长。这是因为中国企业的产品类型足够丰富、中国居民的消费向个性化、多产品集成的消费模式转型——场景驱动(Context Driven)的创新发展。这必将推动组织边界的进一步开放和创新联合体的不断产生,将平台经济和商业生态谱写得更为多彩。  在真实产品组合的基础上,数字科技将虚拟的应用结果进一步呈現给广大消费者,实现更好的消费
期刊
近年来,企业以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注:有些企业发布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本文将不加区别地统称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向社会中的利益相关者沟通自己的社会责任履责情况成为一种趋势。对比以往企业仅靠举办公益慈善活动来“彰显”自己的社会责任,披露社会责任报告这种形式不仅使得利益相关者能够定期地、系统地了解企业的履责情况,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将社会责任确立到了公司治理之中,成为企业一种常态化的工作。  企业披露社
期刊
中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正在按照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在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对原有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必将对各行各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类陆续经过了十八世纪蒸汽革命、十九世纪电力革命和二十世纪信息革命,当前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内容的新一轮通用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