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5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处在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型期和从中学到大学的跨越期,他们的学习任务、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是高校新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指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分析了大学生 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作者简介]刘少阳(1969- ),男,陕西周至人,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陕西 西安710002)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2-0080-02
  
  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给人们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心理冲突、危机与压力,造成了更多严重的心理不适应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近年来有一种观点认为,无论从横向与同龄其他青年群体相比较,还是从纵向与成人或中学生相比较,大学生都是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心理走向成熟、人格趋于完善、未来发展和职业目标自我确定的重要时期。因此,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实现中学与大学的衔接,对于学生整个大学期间乃至终生都非常重要。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什么是心理健康?其标准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深化和提高的。不同的学者亦有不同的提法。如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就提出过心理健康的十项要求;心理学家斯科特在1968年提出了一个75条的心理健康标准。目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
  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特定的社会角色,笔者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总结如下:
  1.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大学生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强而持久的记忆力,良好的注意力以及思维能力,这些主要体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2.能正视现实,接纳他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面对并正视现实,对周围的事物与环境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能妥善处理生活、工作中的困难。他们乐于与人交往,接受并悦纳他人,人际关系和谐,在社会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
  3.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其积极的情绪状态总是处于优势,他们也会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对不良情绪能通过正常渠道加以宣泄,能争取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需要。
  4.具有合理的行为。这是健康心理的具体表现。合理的行为是指行为方式与年龄特点和社会角色一致,并且具有一贯性和理智性。
  5.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是指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即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能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行为统一起来。
  6.优良的意志品质。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有明确而合理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排除各种困难和克制不良欲望,表现出果断、坚韧、克制、有毅力。
  
  二、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其成因
  
  大学期间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学生心理趋于成熟的重要阶段。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其中,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的矛盾与混乱。在大学阶段,个体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因此,在这一时期他们经常会遇到一系列自我意识的矛盾与混乱。一是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青年追求自我完善的意向会在心目中逐渐形成一个“理想我”,这个“理想我”反映了青年对自我成长所怀有的美好愿望,因此不可避免地包含进了自我美化的内容,而同真正的“现实我”往往会发生矛盾。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76.6%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而一旦当这些“理想我”的目标受挫,只留下一个理想幻灭的“现实我”时,他们就会产生失望、羞愧和痛苦的消极体验,感到自卑、气馁而对自我丧失信心。如“我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整天无所事事,真的对自己很失望,很恨自己,我怎么是这样的一个人……”。二是独立自尊与受人管教的矛盾。青年学生的自尊心强,独立性强,凡事希望表达自己的意见,按自己的意见行事,不愿意被别人指手画脚,随意摆布。因此,表现为人们所常说的“逆反心理”。如“我也知道老师、父母都是为我好,但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要与他们作对”。
  2.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不良与心理失衡。进入高校后,由于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学生常常会出现各种心理不适,这种情形在新生中尤为常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现实中的大学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差距太大而造成心理落差;对新的人际关系和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而产生困惑;大学里人才济济,自己再也不是出类拔萃的领袖人物等。大学新生对新环境感到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就容易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人际困惑引发心理障碍。在大学阶段,学生作为个体独立地步入校园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求非常强烈。他们尝试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准备。大学校园里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部分学生会遭受挫折,有的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有的表现为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大学生很容易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而引发心理障碍。
  当代大学生在高中期间与社会接触不多,进入大学后,人际关系问题几乎成了他们最大的问题。在调查中,有37.5%的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不良感到困惑”。一方面,渴望友情,渴望理解与同情,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不能正确认识交往和缺乏交往的技巧,又使他们陷入交往的误区。正是由于这种高期望值与低成就感,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使得人际关系失调、交往嫉妒、自卑、社交恐惧等问题纷至沓来。于是,高傲、自卑、孤独、无聊、无望、恐惧等负面性情绪体验频频光顾。久而久之,形成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等心理障碍。
  4.学业上的压力在心理上产生的诸多焦虑。大学的课程,注重个人的自学以及能力的培养,几门功课不及格,就有“留级”或“退学”的危险。学校实行的学分制等一系列制度,也增加了学生学业上的压力。因此,一些大学生常常处于苦恼之中,紧张、焦虑情绪反应增多,适应问题尤其严重。其中学习不适应体现在“心理断奶”上,新生从高中升到大学,从一个被严格管理的环境换到一个缺乏约束的空间,许多人一下子就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如何学习。
  5.经济上的压力造成的自卑心理。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后,特别是高校实行收费制后,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已成为影响其学业、生活、人际关系、择业的重要因素。家庭收入较高的学生能比较积极地应付各方面的物质需求,也可以通过物质化手段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从而表现出良好的自信心。相比之下,家庭收入较低的学生,面临的困难较多,所受的负面性刺激量较大,罹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较大。一些贫困生为了维护自尊,拒绝接受社会资助或不愿积极申请贷款,表现为自我封闭、不合群,产生自卑心理。
  6.就业压力造成的忧郁心理。近几年来,由于高等学校不断地扩大招生规模,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导致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高校专业调整往往滞后于社会发展,一些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就业的需要。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找工作难,找理想工作更难的现象,这给大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大学生求职择业越难,就越容易背上各种心理包袱,使他们产生抑郁、自卑心理,对前途感到茫然。
  7.学校教育对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长期缺失。在我国长期以来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使学校严重忽视了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这给高校教育埋下了诸多隐患。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尤显重要。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大学生不良案例中,多数都是因为学校片面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不够,使得这些看似优秀的年轻人发生了严重的人格偏离而造成的。为此,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三、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主要途径
  
  1.掌握心理学知识,预防心理疾病。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他们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学会心理保健的方法,自觉调节控制情绪,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的重要措施。学校应适当增加心理学课程,如开设“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心理健康指导”等课程,使学生掌握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矛盾。这对于学生缩短心理适应期,及时调整心态,适应职业院校环境,加快人格成熟,将起到积极作用。
  2.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有科学家认为,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优美的环境可以使人赏心悦目。因此,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校园文化是指发生在校园这一特定空间的文化形态,它是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具体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心理文化等文化形态。物态文化包括学校的环境美化、建筑设施、仪器设备的设置等;制度文化则是学校在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行之有效、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项严格的管理制度、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等。物态文化和制度文化能共同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活动文化是指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形成的富有特色的活动形式,如读书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学术报告会、艺术节、体育节、社团节、书画展、模拟法庭等。活动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心理文化则是指沉淀于师生员工思想深层次的、体现学校特色和用以维系学校优良校风、学风,以及人才培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的总和。心理文化能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优良的校风、学风是建设文明校园的关键,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境界,增强集体主义意识,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同时有利于学生协调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3.加强心理咨询工作,改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心理咨询工作应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预防为主。首先,领导要重视这项工作,保证机构、编制、经费、场所;其次,要提高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素质,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强调优势互补。目前,高职院校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绝大多数人员都是兼职咨询员,因此,对以前专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要补充基础心理学、心理咨询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从事心理学、心理咨询学教学方面转过来做这项工作的人员要补充教育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外,除进行发展心理咨询、健康心理咨询外,还应该进行心理障碍咨询,开辟一些心理咨询的宣传栏,举办心理卫生知识讲座,使学生建立自我心理和精神保健的概念。同时,要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如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开办热线电话、组织心理测试、开展交流、举办讲座等,把工作放在多数学生身上,放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上,用多种形式来促使这一工作顺利开展。
  4.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属于育人的工作,二者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但也存在着差异。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增进个人的身心健康,而思想政治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握各自的侧重点,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要遵循高职学生思想认识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对那些思想认识与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产生的矛盾,从心理的角度入手,运用心理康复的手段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同时,加上思想引导,克服一些不健康心理和偏激观点,把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应与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而且应与专业课教育相结合,发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利用他们在学生中的威信与影响,把心理健康教育寓于专业教育之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心理健康也是大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保证,只要具有良好的心态,就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我们要转变过去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看成辅助教育或教育手段、方法的观念,站在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做培养合格大学生的教育目的的战略高度,从新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此全面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进程。
  21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中的重要方面,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只要通过共同努力,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一定能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玲,刘学兰.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美)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成明,编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4]高觉敷.西方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当前,以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原则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正在医院推行,并已初见成效。但是,要想使承包责任制在各医院全面开展,健康发展,而且取得丰硕成果,笔者认为,必须建立合理的承
<正> 医疗保健基金的筹措和使用是农村医疗保健制度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的成败。为了探求医疗保健基金的筹集和使用的有效途径,笔者对凤石乡1年
印支造山运动是华南早中生代最重要的构造一岩浆事件,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华南现今的地形和地貌特点。本文研究了南岭东段赣南早侏罗世东坑火山岩盆地沉积岩的碎屑锆石U-Ph年
目的:探讨临床病例应用与神经内科护理教学的过程和教学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护理专业2个班,共65人,1班32人作为对照组,2班33人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教学方法按照传统教学方法,由教师
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问题一直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核心问题,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就要全面把握当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新问题,突出重点
针对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及皮肤病教学中的难点和矛盾,在取消传统理论授课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围绕临床教学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通过建立新的考
<正> 1/4世纪之前,西方卫生经济学处于婴儿时期,有人曾经对开始从事卫生经济研究的经济学家进言:“不要研究卫生问题,因为它不是经济分析的课题”。但是,卫生经济研究的一些
良村花岗岩体出露于赣南兴国县良村镇,为兴国地区燕山早期第一阶段首次岩浆活动的产物,显示同构造花岗岩的产出特征。岩石类型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二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
层厚和岩性是控制裂缝发育的重要因素,尤其在构造不太发育的地区,层厚和岩性与裂缝发育的规律性对储层裂缝的预测更为重要。文章以库车东部中一下侏罗统碎屑岩地层为例,重点研究
在卫生改革中,通过多种途径筹集资金来发展卫生事业,已成为卫生系统各级领导十分关注的问题。但过去的集资,多注重在争取地方财政支持、提高收费标准、增收节支上。对如何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