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国将军大打舆论战
张勋在京拥军复辟时,吴佩孚随曹锟参加“讨逆军”,担当西路先锋,一路从丰台杀进天坛,一战成名。1918年,吴佩孚再奉曹锟之命,挥师南下,所向披靡。自此,南北战局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吴佩孚的手中。
然而,就在段祺瑞翘首以盼吴乘胜南下,一举荡平两广时,吴佩孚突然罢战,并于当年8月发表通电,大肆抨击段内阁的武力统一是导致“同种残杀、生灵涂炭”的“亡国政策”。如此一来,吴佩孚“和平军人”的形象深入人心。
1919年5月24日,北洋政府决定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吴佩孚“首先通电,请罢免曹、陆、章,惩办国贼”,又联名谭浩明、冯玉祥等通电反对签字。6月下旬,吴致电代总理龚心湛,要求坚决拒签,并表示:“盖青岛得失,为吾国存亡关头,如果签字,直不啻作茧自缚,饮鸩自杀也。”
在各界的压力下,中国代表终于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吴佩孚声名鹊起。
“二七刽子手”
自1920年起,苏俄、共产国际不断派人到中国寻找可以联合的力量。当时,在共产国际、俄共(布)一些领导人的心目中,“为开展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而可以合作的人是吴佩孚而不是孙中山”,他们一致认为“孙中山是不切实际的梦想家,同意支持吴佩孚”。
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维经斯基来到北京,在找李大钊、陈独秀联系组建中国共产党的有关问题时,带来了“决定联合吴佩孚”的任务。
1922年前后,李大钊曾多次赴洛阳与吴佩孚进行会谈。当时的吴佩孚,在军事上已具备足够强大的实力,但北方的铁路却仍在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手里,怎么办?吴佩孚只好向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求助。为此,李大钊将何孟雄、张昆弟、安体诚、陈为人等共产党员介绍到各条铁路上,派党员为吴的铁路委员,巩固其铁路上的军事势力。
在京汉铁路上,由于吴佩孚挂着保护劳工的招牌,与共产党有具体的合作,京汉铁路的工人们陆续建立起了“工人俱乐部”。要不是后来发生了二七惨案,吴佩孚也不至于落下屠杀工人的刽子手恶名。只是,昔日爱国英雄怎么突然成了狠心的屠杀者?若干年后,当吴佩孚的参政汪崇屏回忆二七惨案时,说出了这番话:“民国十二年二月四日,京汉铁路工会下令定于第二天早晨全线罢工,由李守常来领导,实际出面的是王功与李振瀛。长辛店、郑州、汉口同时发动。到二月七日,军队出来干涉,强迫复工,在汉口、长辛店都发生流血惨案。李认为是吴(佩孚)所下的命令,其实吴不曾下令,吴根本就不知道李是共产党。关于长辛店、郑州与汉口三处枪杀工人的事件,前两处是曹锟下令的,后一处为萧耀南所干。吴夹在其间,担当恶名,实在冤枉。”
“中国最强者”的落幕
即便身负刽子手的骂名,1 9 2 4年的吴佩孚依旧为全世界瞩目,这一年,光头吴佩孚的肖像第一次出现在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上,照片下有两行说明:“GENERALWU(吴将军)”和“Biggest man in China(中国最强者)”。
当年4月,数千宾客云集洛阳,为他祝寿。康有为更是写下寿联相赠:“牧野鹰扬,百岁勋名才半纪;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1939年12月4日,65岁的吴佩孚因牙疾复发、高烧不退,请日本牙医看病后猝死。出殡当天,送殡人员延绵数里,北平的老百姓自发地参加葬礼。当时报称,此乃民国以来北平罕见的盛举。
(李崇寒/文,摘自《国家人文历史》)
张勋在京拥军复辟时,吴佩孚随曹锟参加“讨逆军”,担当西路先锋,一路从丰台杀进天坛,一战成名。1918年,吴佩孚再奉曹锟之命,挥师南下,所向披靡。自此,南北战局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吴佩孚的手中。
然而,就在段祺瑞翘首以盼吴乘胜南下,一举荡平两广时,吴佩孚突然罢战,并于当年8月发表通电,大肆抨击段内阁的武力统一是导致“同种残杀、生灵涂炭”的“亡国政策”。如此一来,吴佩孚“和平军人”的形象深入人心。
1919年5月24日,北洋政府决定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吴佩孚“首先通电,请罢免曹、陆、章,惩办国贼”,又联名谭浩明、冯玉祥等通电反对签字。6月下旬,吴致电代总理龚心湛,要求坚决拒签,并表示:“盖青岛得失,为吾国存亡关头,如果签字,直不啻作茧自缚,饮鸩自杀也。”
在各界的压力下,中国代表终于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吴佩孚声名鹊起。
“二七刽子手”
自1920年起,苏俄、共产国际不断派人到中国寻找可以联合的力量。当时,在共产国际、俄共(布)一些领导人的心目中,“为开展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而可以合作的人是吴佩孚而不是孙中山”,他们一致认为“孙中山是不切实际的梦想家,同意支持吴佩孚”。
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维经斯基来到北京,在找李大钊、陈独秀联系组建中国共产党的有关问题时,带来了“决定联合吴佩孚”的任务。
1922年前后,李大钊曾多次赴洛阳与吴佩孚进行会谈。当时的吴佩孚,在军事上已具备足够强大的实力,但北方的铁路却仍在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手里,怎么办?吴佩孚只好向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求助。为此,李大钊将何孟雄、张昆弟、安体诚、陈为人等共产党员介绍到各条铁路上,派党员为吴的铁路委员,巩固其铁路上的军事势力。
在京汉铁路上,由于吴佩孚挂着保护劳工的招牌,与共产党有具体的合作,京汉铁路的工人们陆续建立起了“工人俱乐部”。要不是后来发生了二七惨案,吴佩孚也不至于落下屠杀工人的刽子手恶名。只是,昔日爱国英雄怎么突然成了狠心的屠杀者?若干年后,当吴佩孚的参政汪崇屏回忆二七惨案时,说出了这番话:“民国十二年二月四日,京汉铁路工会下令定于第二天早晨全线罢工,由李守常来领导,实际出面的是王功与李振瀛。长辛店、郑州、汉口同时发动。到二月七日,军队出来干涉,强迫复工,在汉口、长辛店都发生流血惨案。李认为是吴(佩孚)所下的命令,其实吴不曾下令,吴根本就不知道李是共产党。关于长辛店、郑州与汉口三处枪杀工人的事件,前两处是曹锟下令的,后一处为萧耀南所干。吴夹在其间,担当恶名,实在冤枉。”
“中国最强者”的落幕
即便身负刽子手的骂名,1 9 2 4年的吴佩孚依旧为全世界瞩目,这一年,光头吴佩孚的肖像第一次出现在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上,照片下有两行说明:“GENERALWU(吴将军)”和“Biggest man in China(中国最强者)”。
当年4月,数千宾客云集洛阳,为他祝寿。康有为更是写下寿联相赠:“牧野鹰扬,百岁勋名才半纪;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1939年12月4日,65岁的吴佩孚因牙疾复发、高烧不退,请日本牙医看病后猝死。出殡当天,送殡人员延绵数里,北平的老百姓自发地参加葬礼。当时报称,此乃民国以来北平罕见的盛举。
(李崇寒/文,摘自《国家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