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且是自我发展的主体。他们具有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必然会促进自身的改造和完善。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经验的获得,还是智力、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体质的增强,都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实践行动来实现,教师是不能越俎代庖的。我们只有明确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将教师灌、学生被动接受,变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多种感受器官及思维活动,将课堂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探索与创新过程,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
营造和谐氛围,构建良好师生、生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是学生敢于、愿意、乐于参与课堂活动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乐于跟学生交朋友,做学生的知心人,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例如,课堂上一句简单的“Hello, how are you? You are good. Can I help you? Can you help him/ her …? 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等表示问候、鼓励、帮助和鞭策的语言,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自然而成,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念随之树立,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出来,为知识的学习、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循序渐进,让学生动起来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就要让他们活动起来。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时,要注意外在行为活动与内部思维活动的有机结合,避免单纯的外在行为活动或内部思维活动,引导学生的思维由浅层次参与到中层次参与,再到深层次参与。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A Let’s learn部分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时的内容,教师可先活化教材内容,出示一幅幻灯情景图,提出问题:狗和老虎在森林里谈论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听教师演绎故事。此时,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被激发起来,认真听故事,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接着教师邀请学生一起演绎故事并给各小组提出问题。第一组:狗问了老虎一个什么问题?第二组:老虎是怎样回答的?第三组:老虎问了狗一个什么问题?第四组:狗又是怎样回答的?此时,学生兴趣盎然,边认真演绎故事,边积极思考,最后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各自的问题,并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这样就把学生的外在行为活动与内部思维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活动,循序渐进,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所学内容。
面向全体,尊重差异,整体提高
主体性教学的基本要求告诉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差异,确立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目标,在达到基本的统一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适当分层要求,制定各种层次学生都能达到的不同目标。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尊重每个学生个体为前提,让所有个体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我们仍以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A Let’s learn为例,在完成活化教材、演绎故事、解决任务问题后,教师可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多种形式的操练活动。如配对对话操练,供学习好的同学练习;传话筒游戏,供学习较好的同学练习;朗读句、词,供学困生练习等,都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促进他们在自己原有知识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全体同学的整体提高。
总之,只有承认学生在教学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才能实现知识、能力和思想观点、价值观念的转化,才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实现全面的发展。
责任编辑〓魏文琦
营造和谐氛围,构建良好师生、生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是学生敢于、愿意、乐于参与课堂活动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乐于跟学生交朋友,做学生的知心人,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例如,课堂上一句简单的“Hello, how are you? You are good. Can I help you? Can you help him/ her …? 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等表示问候、鼓励、帮助和鞭策的语言,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自然而成,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念随之树立,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出来,为知识的学习、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循序渐进,让学生动起来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就要让他们活动起来。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时,要注意外在行为活动与内部思维活动的有机结合,避免单纯的外在行为活动或内部思维活动,引导学生的思维由浅层次参与到中层次参与,再到深层次参与。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A Let’s learn部分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时的内容,教师可先活化教材内容,出示一幅幻灯情景图,提出问题:狗和老虎在森林里谈论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听教师演绎故事。此时,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被激发起来,认真听故事,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接着教师邀请学生一起演绎故事并给各小组提出问题。第一组:狗问了老虎一个什么问题?第二组:老虎是怎样回答的?第三组:老虎问了狗一个什么问题?第四组:狗又是怎样回答的?此时,学生兴趣盎然,边认真演绎故事,边积极思考,最后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各自的问题,并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这样就把学生的外在行为活动与内部思维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活动,循序渐进,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所学内容。
面向全体,尊重差异,整体提高
主体性教学的基本要求告诉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差异,确立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目标,在达到基本的统一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适当分层要求,制定各种层次学生都能达到的不同目标。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尊重每个学生个体为前提,让所有个体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我们仍以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A Let’s learn为例,在完成活化教材、演绎故事、解决任务问题后,教师可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多种形式的操练活动。如配对对话操练,供学习好的同学练习;传话筒游戏,供学习较好的同学练习;朗读句、词,供学困生练习等,都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促进他们在自己原有知识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全体同学的整体提高。
总之,只有承认学生在教学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才能实现知识、能力和思想观点、价值观念的转化,才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实现全面的发展。
责任编辑〓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