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的叙述技巧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w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借助于米克·巴尔的叙述学理论探讨《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的叙述技巧,从聚焦、时间、行为者等方面入手进行剖析,以此探求作者运用这种叙述手法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加西亚·马尔克斯;米克·巴尔;叙述技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01
  本文借助米克·巴尔的叙述话语,探讨《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的叙述技巧,即从聚焦、时间、行为者来进行剖析,以下简称《凶杀案》。
  一、聚焦——聚焦者
  在米克·巴尔的《叙述学》中,聚焦分为内在式和外在式聚焦。
  内在式聚焦:当聚焦与一个动作行为者参与到素材中的人物结合时,称之为内在式聚焦。在《凶杀案》中,聚焦者“我”讲述了纳赛尔被杀前一天夜里到他死去当天清晨所遭遇的一切人、事,以及小镇上的居民对于他行踪的描述。“我”在纳赛尔死去的前夜直到凌晨四点都与他和其它朋友在一起,“我”的妹妹马戈特非常喜欢塞纳尔,“我”的母亲邀请他早上来我家吃早饭。聚焦者再次表明,他并不是“上帝”,他全知全能,他讲述着整个故事,他有母亲和妹妹,认识纳赛尔,是故事中的人物之一。聚焦者既是那个讲故事的人,又是故事中的人物,甚至他也是整个故事的“记录者”。这些看出来,“我”是内在式聚焦,获得了某种远非纯净的对诸成分的解释。内在式聚焦的作用是做出其解释活动,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有如新闻般的真实和客观。
  外在式聚焦:这一术语表明处于一个素材之外的无名的行为者起到聚焦的作用。在《凶杀案》中,在小说的开头这样写到,“圣地亚哥纳赛尔在被杀的那天,清晨五点半就起床了,因为主教将乘船到来,他要前去迎候。夜里,他梦见自己沉浸在幸福之中,但醒来时,仿佛觉得全身盖满了鸟粪。”在这段开头中,聚焦者超越了纳赛尔所见到的一切,并知晓纳赛尔前夜做了什么梦,甚至了解到他细微而隐秘的感受。这里的聚焦者“我”几乎知道,所有纳赛尔的生活细节,由此可见,“我”显然又成为了处于素材之外的无名的行为者起到的聚焦的作用,即外在式聚焦。
  二、时间
  事件被界定为一个过程,过程是一个变化的发展的,从而以时间序列或时间先后顺序为其先决的条件。如不大的误会在争执之后终于会和解,时间的先后,时间跨度可以与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对照和比较,一个短暂的事件,接着一个持续时间很长的事件,在《凶杀案》中,一改往常的中规中矩的叙述,而是一开始就交代了纳赛尔的死讯,在何时何地被谁所杀,毫无保留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之后又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从圣地亚哥·纳赛尔在被杀的那天,清晨五点半就起床了,因为主教将乘船到来,他要前去迎候……一直到,“我”的母亲准备把这个坏消息告诉纳赛尔的母亲时,有人告诉她,不用再过去了,纳赛尔已经被杀害了。”接着文章开始了第二段的叙事,从交代圣·罗曼的身份开始,整个叙事顺序、倒叙和回环往复的叙述是交叉在一起的。本身是一个从凌晨三点预谋好的杀人案,经过了短短几个小时,就将整个作品中的三个部分的叙述,以及对所有小镇上的人,纳赛尔、维卡略兄弟等等的描写的如此的细致。将时间序列和时间的先后顺序的叙述技巧,表现的恰到好处。
  三、行为者——施动者
  在行为者这一部分中,它区分出来了施动者与接受者,米克·巴尔写到:施动者在许多情况下并非人物,而是一个接受物,如社会、命运、人类自我中心等。接受者也可以体现为人物,素材的类型学可能与这一行动元的具体化有关。
  施动者指的是发出动作行为的人,一般来说指的是主体,而接受者一般来说指的是客体。那么用这一理论来分析《凶杀案》,既然维卡略兄弟已经事先张扬了他们两人想杀害纳赛尔,文中写道:当兄弟两个得知,剥夺安赫拉忠贞的人就是纳赛尔的时候,他们去了卖肉的法乌斯蒂诺那里,和她说“我们要去杀纳赛尔”。与其说维卡略兄弟急于杀死圣地亚哥·纳赛尔,不如说维卡略兄弟急于找到一个人出面阻止他们杀人。从以上情景和对话,我们不难看出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施动者。
  到底谁是真正的施动者?笔者的第一反应,是安赫拉·维卡略和纳赛尔的厨娘。因为安赫拉指出了:剥夺她忠贞的人就是纳赛尔,并且文中最后写到,纳赛尔的厨娘承认说谎了,她想让纳赛尔被杀害。否则她就不会在紧急关头,告诉纳赛尔的母亲,纳赛尔在家很安全。但这只是文章的表层推断,而真正杀害纳赛尔的最大的凶手应该是整个小镇的居民,谁都没有提醒可怜的圣地亚哥,例如神父忘记了、镇长只是没收了他们的屠刀,连审问也没有。这种看客的心态逼得维卡略兄弟没有办法,为了维护男子汉的尊严,他们退无可退,被迫残忍杀害纳赛尔。从圣地亚哥的惨剧中,看出了作者要抨击的正是小镇上的这些看客,对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微小因素的视而不见,对自己判断力的过分自信……种种“偏见”占据了小镇居民的心,他们无法清醒正确地思考。
  《凶杀案》中,它所反映的事实是屡见不鲜的,通过一个小题材,即一个小镇上的凶杀案件,嘲讽了权贵,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了愚昧无知的封建礼教、思想、观念、迷信,从一个侧面较为深刻地揭示了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对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想法会“谋杀”无辜的人,合理性被放大,我们明白了,为什么作者要用这样的叙述技巧来完成最终的“叙述”。相信这个由叙述者精心策划的“谋杀案”——这篇构思了三十年的平稳克制的小说——终于成为一件值得张扬的事。
  参考文献:
  [1]加西亚·马尔克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墨西哥迪亚娜出版社,1981年。
  [2]米克·巴尔《叙述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其他文献
摘 要:卞之琳的诗歌意象的或多或少都与中外诗歌或文献有内容上的关联,这里以《鱼化石》中的几个意象为例来做分析,认为该诗不论是初级意象,还是中级意象以及高级意象,都是在互动中完成了具有象征意味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卞之琳;《鱼化石》;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2  《鱼化石》是一首经典的爱情诗,它把含蓄的鱼化石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欲望与救赎—影像修辞学视角下的金基德电影研究》(201401016)的研究成果。  摘 要:作为韩国电影导演中的异数金基德,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作品如《春夏秋冬又一春》、《雏妓》、《坏小子》、《漂流欲室》等,在电影中运用富含意蕴的长镜头、黑灰色调、丰富的镜头隐喻传达出金基德导演对社会边缘人始终如一的关注与同情。把金基德的电影放在影像修辞视角下,
“春夜的月光悄悄影印无数绿色请柬/请来爱情请来夏天和欢笑/水与梦把故乡岛描绘成一只船/满载月光和浓情被故乡人运到远方/向远方朋友夸耀。”这是齐齐哈尔诗人心中最美的诗句,这诗句关于一座岛,这座岛被水与梦环绕。水,是哺育了这一方黑土地的嫩江;梦,是洒落在江中的那些关于月亮的传说。  这条北方的大江,自古至今先后被称为难水、瑙温江、嫩江。她发源于大兴安岭的依勒呼里山,流入松花江,她支流众多,水势浩荡,是
摘 要:广播广告在投放和推广中,除了保持规模化这一关键特点,还呈现出了推广讯息的精准性和互动性。本文通过对K市“城市频道”广播节目分众推广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广播广告如何为客户提供精准和互动营销的分众推广解决方案探讨广播广告采用分众原理实现精准营销和互动营销,达成兼得规模与精准的方法。  关键词:广播广告;分众推广;精准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的《玉阶怨》历来被视为中国古代宫怨诗的代表,此诗着重于抒发“宫怨”全文却没有一个“怨”字,笔者试从诗文意境来分析此诗的怨从何而来。  早在李白之前谢胱的宫怨诗《玉阶怨》已经名声鹊起,成为很多诗人争相膜拜的宫怨诗典范,李白这首宫怨诗受谢胱的影响颇深,《李太白集·玉阶怨》王琦注“题始自谢朓”。相较而言,谢朓的《玉阶怨》怨情明显,一句“长夜缝罗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翻译所涉及的门类也日渐繁多。而与之相应的各类文体具体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也在译者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之上应运而生。为各类非文学文本的翻译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在本文中将以科技文的翻译为例,着重探讨科技文的相关翻译策略和技巧。主要涉及的内容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科技文特殊词汇的翻译;第二部分是科技文句子的转换翻译;第三部分是译文的校改。最后在探讨这些翻译策略之后进行对科技文翻译
摘 要:《罂粟之家》是苏童于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作品一经发表便在文坛上引起强烈的反响,被冠以“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帽子。无疑,这篇小说在主题思想、文本结构、叙事形式以及意象选择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探索性和实践性。这里,我将从小说中独特的意象入手,从而诠释《罂粟之家》中隐含着的符号式象征意象。  关键词:欲望;权利;革命  作者简介:马跃成(1992-),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师范大
项目课题:本文系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余华中短篇小说少年形象分析”成果之一。项目编号:W2015118。  摘 要:本文在以余华中短篇作品的少年人物形象作为载体,整理作者的叙述策略在心理经验等方面对少年群体的生存意识的表达方式,探究其文化背景下构成人物成长的断裂性因素与启蒙意识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成长;断裂;启蒙  作者简介:林梓豪(1994-),男,山东人,沈阳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
摘 要:儒家思想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蕴涵了“人心”与“道心”的微妙关系。英国浪漫主义经典诗作《古舟子咏》通过一位老水手的离奇遭遇,隐射了柯勒律治“罪、罚、赎罪”之思想。文章巧妙地解释了在异质的文本和背景下,人类思想与情感跨越时空的相通之处。  关键词:十六字心传;因果;人心;道心;人欲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
摘 要:魏晋风流名士与盛唐游侠诗仙,二人同样旨酒盈樽,心存魏阙,把酒抒怀。在盛满了诗人性情的酒作中,快意淋漓的豪情、幽沉怅惘的愁思、清奇浪漫的诗意和关乎生命意识的哲思几相交织。在相似的金波影流里映照出不同的时事世风、生命姿态与内在精神气质。  关键词:李白;嵇康;诗酒文化;精神气质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