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肋间神经冷冻和硬膜外自控镇痛在肺癌根治手术后镇痛的比较

来源 :家庭科学·新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haneralp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比较改良肋间神经冷冻和硬膜外自控镇痛在肺癌根治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60例择期后外侧切口开胸的肺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改良肋间神经冷冻组(n=30),使用北京K001AND公司JT-I型冷冻治疗仅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各一个肋间和留置胸腔引流管所在肋间的肋间神经进行冷冻;B组为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组(n=30),采用日本wells公司的电子泵,用吗啡加氟哌利多行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 epidural analgesia, PCEA)。两组病人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u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术后疼痛程度,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后2h、4h、12h、24h、48h时的VAS的评分,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搔痒、肠麻痹等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后止痛效果好于B 组,手术后镇痛副反应少于B组,肺癌根治术后镇痛,改良肋间神经冷冻优于PCEA。
  【关键词】 肋间神经冷冻 硬膜外 术后镇痛 开胸术 肺癌
  Comparison between intercostal nerve freezing and epidural analgesia after radical surgery of lung cancer
  Chen Jishang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improvement of intercostal nerve freezing and epidural analgesia after radical surgery for lung cancer analgesic effects and side effects.Methods:60 cases of elective posterolateral thoracotomy incision radical operation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 group for the improvement of intercostal nerve freezing group (n=30), the use of Beijing K001AND's JT-I type cryotherapy only in the the intercostal incision is located right off his chest and upper and lower, and retention of an intercostal chest tube drainage of the intercostal nerves intercostal where frozen; B group, continuous epidural analgesia group (n=30), using Japanese wells the company's electronic pump, With morphine plus droperidol-line continuous epidural analgesia (patient control epidural analgesia, PCEA).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re using visual analog scale (u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ssessment of postoperative pain were observed after surgery the patient 2h, 4h, 12h, 24h, 48h, when the VAS scores, nausea, vomiting, respiratory depression , itching, such as incidence of intestinal paralysis.Results:A group of post-operative pain was better than group B, post-operative pain side effects is less than B group, lung cancer and radical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improvement intercostal nerve freezing is better than PCEA.
  【Key words】 Intercostal nerve freezing thoracic Epidural Analgesia after surgery Lung cancer
  
  开胸手术后病人常因切口疼痛而影响呼吸功能、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良好的术后镇痛可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和减少相关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良好的镇痛效果也伴随着潜在的副作用。目前开胸术后镇痛的方法较多,但各有利弊,我们比较了改良肋间神经冷冻和目前较为流行的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在肺癌根治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探讨较好的肺癌根治手术后的镇痛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0例择期拟行胸第5肋间,后外侧切口开胸的肺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为术后改良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B组30例为术后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癌组。两组病人一般资料见表Ⅰ。
  表Ⅰ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x±s )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选择双腔管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B组30例患者在静脉诱导前行T5~6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但硬膜外腔不注局麻药;A组30例病人关胸前使用北京K001AND公司JT-I型冷冻手术治疗仪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各两个肋间和放置胸腔引流管所在肋间的肋间神经冷冻,冷冻探头温度为-5~-70℃,冷冻气源采用液态CO2,采用单次冷冻法,冷冻时间持续90S,冷冻结束后常规关胸。B组30例病人手术结束时于硬膜外给予首剂:吗啡2mg加氟哌利多1mg的混合液并稀释成10ml,给予首剂后接日本伟氏公司wells三电子泵,采用吗啡6mg加氟哌利多3mg的混合液稀释成60ml,以1ml/h速度连续硬膜外镇痛,追加量为2ml,锁定时间为30min。所有病人完全清醒,拔除气管导管后2h、4h、12h、24h、48h时记录VAS评方分,镇静程度评分,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见表Ⅱ。
  表Ⅱ 两组病人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x±s)
  1.3 疼痛评估。疼痛程度的评估在病人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以后,未给予任何镇静、镇痛剂的情况下开始评定的,疼痛方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el analogue scale,VAS):0~2分为无痛,2~4分为轻疼痛,4~8为中度痛,8~10分为剧烈疼痛。0~4分为镇痛有效,4~8分为止痛无效,其中2、4、8分分别为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
  1.4 统计源处。所有数据采用均数土标准差(x ±s)和率(%)表示,应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并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结果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A组病人在术后2h、4h、12h、24h、48hVAS评分均低于B组,两者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人的镇痛剂反应发生情况见表Ⅲ。
  表Ⅲ 两组病人术后镇痛反应发生情况
  
  3 讨 论
  
  后外侧开胸手术切口创伤大,术后疼痛剧烈,进行有效止痛并防止其副作用是减少术后产生系统并发症的关键,临床上开胸术后切口疼痛常用的止痛方法有:镇痛剂、肋间神经冷冻、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泵等,但这些方法各有自身不同的优缺点:镇痛剂持续时间短,有嗜睡、呼吸抑制的副作用,长时间使用易成瘾,制别是使用杜冷丁、吗啡等药物,抑制呼吸较明显,影响病人术后恢复;肋间神经阻滞止痛持续时间也短,操作麻烦,反复作用,病人不易接受;镇痛泵操作复杂,麻醉平面不易控制,若合并使用低浓度局麻药,由于麻醉平面高,可能抑制呼吸和循环功能,并有引起硬膜外腔感染的并发症。而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开胸手术后镇痛方法是肋间神经冷冻和硬膜外自控镇痛两种。二者也各有优缺点,目前临床上争议广泛。
  1916年Treilendbery发现冷冻能阻断神经传导,并且随着神经的再生这个过程是道的[1]。1974年Lvelson首先使用冷冻肋间神经治疗开胸术后疼痛,取得良好的效果。1926年Lloyd把此项技术命名为冷冻止痛术,并强调了这个过程的安全性及可通性,并且术后没有神经瘤及神经痛的发生[2]。1986年英国的Maiwead等[3]采用自制改进的冷冻探头行术中冷冻肋间神经治疗开胸手术后的伤口疼痛,总止痛有效率达到93%,其中完全无痛达83%,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国内赵凤端等[4]就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进行了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冷冻肋间神经90s,在手术当天即可引起肋间神经轴索髓鞘的断裂从而达到止痛,一个月后,肋间神经开始修复,三个月至六个月肋间神经完全恢复正常,总止痛有效率为94%。因此,冷冻是阻断神经传导的温和方法,过程可逆,是冷冻肋间神经预防开胸后切口疼痛的依据。
  传统的肋间神经冷冻是冷冻切口肋间及上下各一个肋间,国内宁煜宏等[5]对传统肋间神经冷冻法进行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止痛效果,但对改良式肋间神经冷冻的评价较少,我们采用改良式肋间神经冷冻方法与传统硬膜外自控镇痛比较,发现改良式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法镇痛可靠,有效率高,副作用少,但改良式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法目前在国内开展的并不多,是否可完全取代PCEA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Evans PJ.Cryoandyesin .The appliecction oflow temperatures to neves to produce anaerthesia or analgesia.Anaesthesia,1981;36(11):1003~1013
  2Ltlyd JW,et al.Cuyoanalgesia:a new approach to pain welief.Lancet,1976.2(1992):932~934
  3Maiwand Mo,et al.Cryoanalgesia after thoracotomy, Improuement of technique review of 600 cases[J].Thorac Cardiovasc Sury. 1986;192(2):291~297
  4赵凤瑞等.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的实验及临床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7):852~854
  5 宋煜宏等.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法和改进及临床意义.中华外科杂志,1994;32(6):350
其他文献
银黄颗粒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的功能。临床上用于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等。被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六册,是由金银花和黄芩的提取物制成的复方制剂,含有绿原酸[1]。标准中未收载含量测定方法。本文采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含量,方法简便、结果稳定,能够有效控制银黄颗粒的质量。    1 仪器与试剂    881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SP公司);SP100型紫外检测器;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脑腔隙性病变(Lacunar infarct stroke)(LIS)并Binswangers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152例脑腔隙性病变并Binswanger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及治疗转归,并与105例单纯脑腔隙性病变患者作对照。结果:脑腔隙性病变(LIS)并Binswangers病变者伴有智能障碍,病程
期刊
【摘 要】 目的:研究头孢唑林钠与两种止血药(酚磺乙胺、肾上腺色腙)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头孢唑林钠与上述两种止血药在6h内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头孢唑林钠与两种止血药配伍后6h内其配伍液的外观、pH值以及各药的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6h内头孢唑林钠与两种止血药配伍基本稳定。  【关键词】 头孢唑林钠 酚磺乙胺 肾上腺色腙  Stability observations of
期刊
【摘 要】 目的:在对HBsAg疫苗进行长期毒性试验时,连续给予超高剂量基因重组的HBsAg疫苗后,在检测其安全性的同时观察小鼠产生IgG及其亚类抗-HBs的动态。方法:给药剂量为600μg/kg(约为人临床拟用量的600倍),每天给药一次,连续21天,末次免疫后一个月,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gG及亚类(IgG1、IgG2a)抗HBs抗体。结果:超高剂量HBsAg疫苗仍可刺激机体在3周和7
期刊
【摘 要】 目的: 确保无菌物品的灭菌质量,科学合理的使用新型产品。方法:更换传统的化学指示卡作为化学监测的方法,采用批量产品。结论:确保灭菌物品100%合格率。  【关键词】 无菌物品 批量产品 灭菌质量  我院自2005年开始使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日常灭菌工作。消毒技术规范对压力蒸汽灭菌器有严格的监测要求: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每天灭菌前进行B-D测试对灭菌器的工艺流程进行检测;每锅进
期刊
【摘 要】 目的: 探讨批量(PCD)能否用于灭菌效果的日常监测。方法:分别利用生物监测方法和批量PCD监测真空灭菌器灭菌效果,并对两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监测灭菌效果合格率一致。结论: 批量PCD监测简便、快捷、准确, 可以用于灭菌效果的日常监测。  【关键词】 批量(PCD) 灭菌监测 生物监测 化学指示剂    批量监测系统模拟了蒸汽穿透最差状况,即最难灭菌的空腔器械放在灭菌器最难灭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后脑水肿及BB-94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Pulsinelli大鼠四血管阻塞模型,缺血15分钟后恢复血流,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再灌流生理盐水组及BB-94治疗组。按规定时间取脑,测定脑组织中脑水含量及EB含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时,再灌注3h后脑水含量开始增高,到24、48h达到高峰,BB-94能在24、48h明显降低脑水含量,EB含量在灌
期刊
出血性中风即西医学之脑出血,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之一,病情变化迅速,合并症多,治愈率低,死亡率及致残率高,是目前人类常见死因之一。2006年6月~2009年6月,笔者采用平肝潜阳,化痰通腑泄热法为主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中小量脑出血42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选的82例均为中小量脑出
期刊
【摘 要】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瓣背面磨镶术(laser in situ & undersurface of flap keratomileusis, LASUK)治疗中、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2例角膜偏薄和/或近视度数偏大,单纯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有后发圆锥风险的患者行LASUK手术治疗。术前屈光度数(等效球镜度数)-3.25~-14.2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腹腔穿刺在闭合性腹部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2年元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80例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行诊断性腹腔穿刺,对腹腔穿刺阴性又高度怀疑腹腔脏器损伤者,行腹腔灌洗。结果:腹腔穿刺阳性74例,其中4例行腹腔灌洗。结论: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考虑为实质性脏器损伤或肠系膜血管损伤,如为凝血则为穿刺针误入血管或血肿;如有气体逸出、穿刺液化验以脓白细胞为主,为空腔脏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