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生物膜的表型与基因型鉴定和耐药性的关联

来源 :中国抗生素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apric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生物膜的表型与基因型鉴定和耐药性的关联。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尿路感染患者分为2组:大肠埃希菌组(UPEC患者,n=210)和非大肠埃希菌组(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其它尿路感染患者,n=64)。对尿液样品进行处理,并按照标准规程通过标准的微生物学程序鉴定细菌分离物。将分离物在BHI肉汤中于37℃下培养24h,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两组分离物生物膜形成。使用琼脂扩散技术进行了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通过PCR检测毒力因子(papC,fimH,kpsMTII和fliC)的存在与否。通过多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微电子肌电桥(EMGB)技术对C5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桡侧腕长伸肌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选择本院C5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急性期小鼠肾脏炎症的发生、发展进程,评价吡喹酮对急性期感染小鼠肾脏功能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取55只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20只)
勘探半红树植物海芒果内生和根际细菌多样性,挖掘具有高效广谱抗农用真菌活性菌株。以7种植物病原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对海芒果组织和根际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并对活性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聚酮合酶(PKS)基因与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s)基因的扩增及检测。从海芒果组织和根际中共分离到454株细菌,隶属于35属71种,从中筛选出15株细菌在至少1个抗菌活性检测中显示阳性,总阳性率为21.13%,其中6株细菌对多种指示菌均有抑制活性;且15株活性菌株的基因组DNA均扩增出至少1种次级代谢产物合
目的探讨256层CT血管造影(CTA)在中老年冠状动脉支架内腔再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68例,在手术后3个月进行256层CTA复查,1~2 w后再行
目的评价核糖体RNA(rDNA)测序,在临床酵母菌和丝状真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1株真菌(包括5株标准菌株,9株室间质评酵母菌,24株临床酵母菌,23株临床丝状真菌),通过设计通用引物ITS和26S D1/D2,对61株真菌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双向测序,将获得的所有序列在Seqman中打开,选取ITS和26S D1/D2正反向序列无重叠峰片段,进行BLAST核酸序列比对。结合Mycobank真菌分类信息以获得菌株鉴定结果。结果61株真菌全部扩增成功,剔除杂峰后,所有菌株联合ITS和26S
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RI)与磁共振波谱成像(MRS)鉴别老年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随访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72例及前列腺增生患者108例临床资料,纳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老年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12例老年ACI患者;查阅电子病历
目的分析2015—2019年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情况和耐药性变迁,并进一步探讨其耐药机制,为临床防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5—2019年分离的1514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标本来源、科室分布、耐药性变化等分析,并对其中123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类失活法(mCIM)和EDTA碳青霉烯类失活法(eCIM)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试验,并通过PCR方法检测blaKPC、blaVIM、blaIMP和blaNDM4种
目的探讨急性布鲁菌病(布病)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20年6月湖州市安吉县人民医院确诊的急性布病患者73例作为急性布病组、慢性布病患者68例作为慢性布病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各组观察对象血清PCT、CRP水平。急性布病患者给予利福平、多西环素、利福喷汀胶囊治疗,疗程为9
目的通过对B群链球菌引起的临床感染,特别是非妊娠成人B群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实验室检验指标以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分离的B群链球菌菌株信息,筛选血培养阳性同时临床诊断为血流感染的患者信息,分析临床和实验室数据结果。结果276株非重复株B群链球菌分离自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占52.5%,患者平均年龄为(49.2±19.8)岁,分离标本前3位分别是尿液(43.5%)、皮肤软组织及伤口分泌物(25.4%)和血液(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