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9油藏类型及控制因素*

来源 :中国化工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lige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9油藏类型复杂,本文通过解剖多个典型油藏,确定不同区块的油藏类型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长9油藏可进一步细分为三种类型:底水型岩性构造油藏,无底水型岩性构造油藏,构造岩性油藏。研究区西北部长9油藏成藏组合特征为“上生下储”,砂体厚度大,过剩压力相对不足,充注程度低,形成底水型岩性构造油藏;中部成藏组合为“上生下储”,砂体厚度薄,过剩压力相对较充足,充注程度高,形成无底水型岩性构造油藏;东北部成藏组合为“旁生侧储”,沉积了多套砂体,砂岩间物性差异大,油藏在物性好的砂体中聚集,形成构造岩性油藏。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姬塬地区 长9油层 油藏类型
  引言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其三叠系延长组石油资源丰富。姬塬地区位于盆地西北部,行政区包括陕西省定边县、吴起县、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及甘肃省环县北部,面积约12500km2。近年来,在大型岩性复合成藏理论指导下,姬塬地区石油勘探取得了重大进展[1],长8、长6、长4+5油层组先后发现了大型岩性油藏。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延长组下部长9油层组有多口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流(主要集中在长91油层),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
  对于长9油层组前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沉积体系[2]、砂体类型[3]、油气来源[4]、运聚规律和成藏模式[5-7]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的新认识。但是,长9油藏油水关系复杂,含油性在平面上变化快,目前对于长9油层组的油藏类型及控制因素研究很少。本文综合研究长9油层的钻井、测井和试油以及构造特征等资料,解剖多个典型油藏,进一步细化了油藏类型。重点分析不同区块的构造特征、砂体结构及成藏组合特征,明确了油藏类型的控制因素,为勘探开发提供指导依据。
  一、石油地质概况
  姬塬地区位于盆地西北部沉降和沉积中心,长7优质烃源岩发育;受西北和东北物源影响,延长组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砂体展布范围广,厚度大,成藏条件优越。该区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地层自下而上发育10个油层组,是石油富集的主要层位之一。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期是一个内陆湖盆由湖进到湖退完整的二级层序域。长9期为湖盆演化早期三级层序域的第一个湖进期,湖泛规模较小,主要为三角洲-湖泊沉积。姬塬地区位于湖盆西北部,有西北和东北两个物源。其中西北体系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碎屑供给能力大,搬运距离较近,沉积规模大;东北体系属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物源供屑能力相对较弱,碎屑搬运距离较远,沉积规模较小;中部为两大体系的三角洲前缘汇水区。
  长7湖相烃源岩是整个盆地原油生成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在早白垩世达到最大埋深并进入生烃高峰期,生烃增压产生异常高压,石油在异常高压作用下,通过区域性构造活动形成的断层或裂缝和孔隙型连通砂体,向下运移,通过长8油层组入长9油层成藏。
  二、油藏类型
  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是该区延长组下组合物性最好的层位,平均孔隙度12.1%,平均渗透率12.3mD,油藏普遍受构造影响。本次研究综合钻井、测井、试油及构造特征等资料,解剖已发现的多个油藏,厘定复杂的油水关系,总结其油藏特征,并根据油藏底水和构造对油藏的影响程度,将姬塬长9油藏进一步细化为底水型岩性构造油藏,无底水型岩性构造油藏,构造岩性油藏三种类型(图1)。
  1.底水型岩性构造油藏
  该类油藏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的红井子-麻黄山一带。油层主要位于长91油层组上部,具有砂体厚度大,物性好,顶部含油,下部为水层,有底水的特征。受微幅度构造影响,在鼻隆部位出油,凹槽部位出水;上倾方向受泥岩遮挡,为油层,向下倾方向过渡为油水层、水层。同时受泥岩夹层和隔夹层的影响,油水分异不明显。
  2.无底水型岩性构造油藏
  该类油藏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的彭滩-王洼子一带。油层位于长91油层中部,具有砂体较薄,物性较好,整套砂体都有含油显示,无底水的特征,同样油藏受微幅度鼻状构造控制,高部位出油,低部位出水;上倾方向岩性尖灭或致密层砂岩遮挡,含油性好,向下倾方向含油性逐渐变差。
  图1 姬塬地区长9油藏类型模式图
  3.构造岩性油藏
  该类油藏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的堆子梁-黄湾一带。砂体较厚,与上述两种油藏最大的区别在于没有底水,受物性控制程度大,物性好的砂体,含油性好。但构造对油藏也有一定影响,对于物性好的砂体,油藏主要集中在鼻隆部位,凹槽和下倾方向含油性差。
  油藏类型进一步细化后,分布出现一定的规律性(图2),说明对油藏细化分类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不同区块的构造背景、沉积条件及成藏组合不同,导致发育不同类型的油藏。
  三、控制因素研究
  1.底水型岩性构造油藏
  该类油藏主要位于研究区西北部,区域构造属天环坳陷,构造变化大,微小断层发育,小规模背斜、地垒及鼻状构造,是石油储集的有利部位。储层为西北沉积体系辩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近物源沉积,沉积水体浅,碎屑供给能力大,沉积速率高,多期分流河道叠加,砂岩厚度大,多为30~50m,砂地比高,岩性均一,物性好,平均渗透率12mD。
  图2 姬塬地区长9油藏类型平面分布图
  该区长7烃源岩发育,油藏组合特征为“上生下储”式。长9砂岩厚度大(30~50m),如果要全部充满石油,所需的驱替动力大,长7烃源岩产生的异常高压与长9油层组压力差小于10MPa,最低甚至小于5MPa,过剩压力小,造成石油不能将砂岩中的水全部驱替出,仅将砂岩顶部的水躯替,充注程度低,形成了有底水的油藏,由于砂体物性好,原油侧向运移,向构造有利部位运聚成藏,最终形成了底水型岩性构造油藏(图3)。
  通过解剖开发区小井距油藏发现,该类油藏虽然是上油下水的油藏组合,但油水界面并不明显,主要受隔夹层的影响所致。   2.无底水型岩性构造油藏
  该类油藏主要位于姬塬地区中部,区域构造位于伊陕斜坡,是西倾的平缓单斜,断层不发育,鼻状构造是石油聚集的有利部位。西北和东北两大体系在该处交汇,储层主要是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远离物源,接近湖盆中心,水动力减弱,河道变窄,沉积的单砂体厚度较薄(10~20)m,形成砂岩透镜体结构。物性较好,平均渗透率3.58mD。
  图3 姬塬地区长9底水型岩性构造油藏成藏模式图
  该类长7烃源岩发育,成藏组合特征为“上生下储”式。由于长9砂体较薄,所需的驱替动力也相对较小,虽然过剩压力较小,也能将砂岩中的水全部躯替出。物性较好,发生侧向调整,聚集在相对高部位,形成该类油藏(图4)。
  图4 姬塬地区长9无底水型岩性构造油藏成藏模式图
  3.构造岩性油藏
  该类油藏位于姬塬地区东北部伊陕斜坡,鼻状构造是石油聚集的有利部位。储层为东北体系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碎屑长距离搬运,供给不稳定,发育多套砂体,有多个泥岩夹层,砂体之间泥质含量差别大,物性差别大,在0.2~20mD之间,储层非均质性强。
  该区长7烃源岩不发育,成藏组合为“旁生侧储”型,长7原油在过剩压力下向下运移到长9油层组后,再通过叠置连片的砂体侧向运移。该区砂体非均质性强,易形成岩性遮挡,原油在物性相对好的砂体处聚集成藏,形成构造岩性油藏(图5)。
  四、结论
  (1)根据油藏底水和构造对油藏的影响程度将姬塬地区长9油藏进一步细化三种类型:底水型岩性构造油藏,无底水型岩性构造油藏,构造岩性油藏。
  (2)姬塬东北、中部、西北地区区域地理位置不同,构造背景不同,造成圈闭形态不同;沉积体系不同,沉积环境和水动力条件不同,导致沉积砂体类型、结构、物性不同;距离生烃中心的位置不同,成藏组合存在差异。因此,构造条件、沉积作用和成藏组合模式共同影响了姬塬地区长9油藏类型(表1)。
  参考文献:
  [1] 胡文瑞.姬塬:迅速崛起的新油区[J].中国石油石化,2010,15.
  [2] 付金华,李士祥,刘显阳,等.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9油层组沉积相及其演化[J].古地理学报,2012,13(4):269-284.
  [3] 窦伟坦,蔺宏斌,慕敬魁,等.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沉积特征与储集条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11,26(2):20-30.
  [4] 刘显阳,邓秀芹,赵彦德,等.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油气运移规律及模式探讨[J].岩性油气藏,2011,23(5):9-15.
  [5] 段毅,于文修,刘显阳,等.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石油运聚规律研究[J].地质学报,2009,83(6):855-860
  [6] 吴保祥,段毅,郑朝阳,等.鄂尔多斯盆地古峰庄-王洼子地区长9油层组流体过剩压力与油气运移研究[J].地质学报,2008,82(6):844-849.
  [7] 王传远,段毅,杜建国,等.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09,28(4):47-58.
  作者简介:刘广林,男,2008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硕士,工程师,从事石油地质勘探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新疆呼图壁储气库钻井工区中的三开井段安集海河组泥岩地层强水敏、强造浆污染钻井液性能,引起井眼缩径、泥包钻头等复杂情况,通過分析与室内试验研究,应用钾钙基有机盐钻井液较好的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大幅度提高了钻井速度。  关键词: 安集海河组 强水敏泥岩 钾钙基有机盐钻井液  一、前言  HUK24井是国家级重点工程——新疆呼图壁储气库工区内的一口注采井。设计井深3586米,目的层为古近系紫
期刊
摘 要:以2,6-二甲基吡啶、正丁基鋰为初始原料,在温和的条件经一倍正丁基锂去氢后与4-甲基-2-戊酮加成得到含N,O-二齿配体化合物,应用1H NMR技术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  关键词:N,O-二齿配体化合物 合成 结构表征  The design of magnetic materials in organic ligand synthesis  YANG Xiaojiong,QIAO Mia
期刊
摘 要:在油田开采过程中,由于部分油田储层具有严重的非均质性和特殊构造地质,所以在开采过程中要充分的建立在油藏精细描述、微构造研究以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之上,及时的引进先进的开采技术以及工艺,在最大限度上对高渗剖层进行有效改善,不断挖掘中低渗层潜力,有效提高石油开发水平,实现稳产的目标。本文笔者针对严重非均质断块油田的稳产技术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严重非均质 断块 油藏精细
期刊
摘 要: 本文针对低渗透油田开发初期低产井比例较高的实际, 以该厂新开发区块为例, 通过从地质、开发因素对其低产井成因进行分析, 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低产井制定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实施后取得了一定效果, 对今后油田中低产井的治理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低产; 成因; 综合治理  对于该厂新开发区块从试采到开发,对油藏的整体认识虽然一直在不断加深,但就目前生产情况来看,油藏单井产量低,低产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现河地区3种类型油藏的分析,讲述了隐蔽油藏描述方法。  关键词:凹陷 隐蔽油藏 方法研究  前言  陷现河地区的现河庄、王家岗、牛庄、史南、郝家油田主要发育3种类型的隐蔽油藏,即岩性上倾尖灭油藏、砂岩透镜体油藏、构造岩性油藏。分析了隐蔽油藏的沉积体系及油藏类型和分布特征,利用多种研究手段对不同类型的隐蔽油气藏的成藏规律,富集特征进行分析描述,对隐蔽油藏进行滚动勘探开发,取得了比较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利用方式也逐渐增加,各类能源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石油作为重要能源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常生活使用、工业上使用,目前石油资源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然而石油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在开采的过程中应注意对石油能源的正确开采,避免造成浪费,提高油田的可利用价值。本文从井下作业方式、注意事项、清
期刊
摘 要:在采煤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遇到断层给工作面开采带来一系列的安全、技术、经济问题。文章就合理利用断层落差与煤层层间距实现工作面的连续推进,在安全、技术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实践,为相似地质条件下生产矿井工作面安全、经济开采提供了参考资料。  关键词:断层 工作面 连续推进  一、采区地质概况  鄂庄煤矿二采下部采区位于矿井井田西翼,由矿井-300水平进行开拓开采,本采区处于莱城向斜南翼的单斜构造上,
期刊
摘 要:东昆仑造山带显生宙岩浆作用研究较为深入,但对前寒武岩浆活动的报道则罕见。本文首次报道了东昆仑存在前寒武纪岩浆活动,为东昆仑前寒武纪的研究提供了年代学证据。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东昆仑东部巴隆地区的二长花岗岩。利用LA-ICP-MS锆石U-Pb分析技术,对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侵位结晶年龄约为866Ma,为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产物,而锆石核部获得的945Ma的年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井筒综合治理与油田稳产的关系,验证了从井筒综合治理入手,能够保证油田长期稳产,是延长油井稳产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确定了安塞油田井筒治理主体技术,充分发挥了油井潜能。  关键词:安塞油田 井筒综合治理 油田稳产  一、前言  在油井生产过程中,井筒治理作为确保油井正常生产的主要手段,特别是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井筒结蜡、结垢、磁化、腐蚀、套损等问题更加突出,导致油井减产,甚至油井报废
期刊
摘 要:由于实际进厂原料气的酸气含量与设计酸气含量的差异,相关的工艺参数需要作出相应调整。其中胺液循环量、再生塔顶回流比、吸收温度、吸收压力对脱硫效果有很大影响。本文对现气质条件下胺液循环量的控制进行了分析,并对再生塔顶回流比及其他关键操作参数控制作了探讨。按调整后的工艺参数运行的装置表现出良好的脱硫效果和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关键词:气质条件 胺液循环量 再生塔顶回流比 调整  一、装置概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