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淳论“情”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ayus04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在心性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性的直观体现。但由于性由天命理于人,所以性都是善的,无一丝一毫之不善。然理具于人心,而“心”则是理与气相合的,且会“乘气动”,动出便有善或不善。所以“情”在日用流行间至关重要。
  【关键词】:陈淳 心性学 情
  陈淳是朱门忠实的拥护者,正如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所说:“卫师门甚力,多所发明”。他曾两度侍学于朱子,由于两次侍学的时间间隔长达十年之久,使得在第一次授予他“根原”二字,教诲他探求“上达”之学的朱子,第二次时明确指出他所缺功夫在于“下学”。这样的为学经历,使得陈淳形成了“下学上达”一以贯之的心性学思想,而“情”在其中至关重要。
  一、心具性与情
  陈淳的人性论以“性”、“心”、“情”构成,认为“大抵人得天地之理为性,得天地之气为体,理与气合方成个心”。“性”,“天之所命、人之所受”,是天对人的命令。陈淳说:“性即理也。何以不谓之理而谓之性?盖理是泛言天地间人物公共之理,性是在我之理。只这道理受于天而为我所有,故谓之性。”他又说:“性命只是一个道理”,所以在陈淳看来性、命和理本质上是一物,但是所指不同。气化生万物,包括人,而理不离气,所以理赋予人身便是命,人身所接受到的理便是性。天命只是元、亨、利、贞,成为性则为仁、义、礼、智。所以性无恶全是善的,而性和命一样,都全是善而无恶。
  而对于心性问题,张载首先提出“心统性情”,但他没有再加论述。朱熹认为张载的“心统性情”与程颐的“性即理”“颠扑不破”。因此朱熹对“心统性情”详加论述,在此基础上,朱子提出去人心,存道心。这一点陈淳同样认为“知觉从理上发来,便有仁义礼智之心,便是道心。若知觉从形气上发来,便是人心”,這与朱熹的思想是一致的。但是在对“心”的具体描述上,陈淳认为“心只似个器一般,裹里面贮底物便是性。”他继承邵雍所说,“心者,性之郛郭”,所以气聚而成个心之体,心里面的全是性。“心”只是承载“性”的一个容器。指出“性字从生从心,是人生来具是理于心,方名之曰性。”
  陈淳虽然也承认“心”在“静”的状态下,里面全是“性”,即全是“天理”,因此此时的心是纯善的。但是由于“心是活物,不是帖静死定在这里,常爱动。心之动,是乘气动。”这就不同与朱熹认为所说的“形既生矣,外物触其形而动于中矣。其中动而七情出焉,曰喜、怒、哀、俱、爱、恶、欲。情既炽而益荡,其性凿矣。”这就是说作为活生生的人,必然会与外物相感而“动”。这是的动首先是“心动”,心感于物而动。动而生情,这是心动的本能。故陈淳在“心动”这一点与朱子侧重不一样,陈淳则更注重将“心”放在“动态”中来分析。
  二、情之所由来
  理学又被称为性命之学或心性之学,他们的终极关怀在于人的伦理道德,而将人的伦理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是其特色。陈淳作为朱子的弟子,思想来源主要继承于师训,但也多有创见。
  陈淳认为:“心有体有用,具众理者其体,应万事者其用。寂然不动者其体,感而遂通者其用。体即所谓性,以其静者言也。用即所谓情,以其动者言也。”即陈淳继承朱子认为心有体有用,而体是性,是静的;接触外物而发出来的是情,是动的。正因为如此,陈淳认为“心”是一个容器,里面装着“性”,“性”即“理”。心便有了能知觉的能力,而这知觉如果是内心本性的恢复,那便是仁义礼智之心,即道心。“情”是“心”接触外物而产生的,有如是“性”便有如是“情”,这便涉及到“情”的善恶问题。
  在《北溪字义》中,他说到:“在心里面未发动底是性,事物触着便发动出来是情。寂然不动是性,感而遂通是情。这动底只是就性中发出来,不是别物,其大目则为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性”是“理”,理即天理,必然全然是善的,“情”是由“性”而发,其大目只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但同时也存在是否中节的问题。所以他认为“情之中节,是从本性发出来便是善,更无不善。其中不中节是感物欲而动,不从本性发来,便有个不善。”即有个不从本性上发来的情,是感物欲而动,这是不善。意味着从性发来的情是善的,但也有不从性上发来的情,这是不善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陈淳较之朱子对人的情的中节与否更为严格,他试图强化情由性所发出,性只是仁义礼智,所以所发出的情也必然合乎中节,全是好的。所以他的阐述中透露出只有合乎当然之则的情才可称之为情,但是他也认为“心”不是一个死寂不动的,而是会动,且“乘气动”,这便避免不了情发而不中节,出现不善的情。因此在《北溪大全集》中他这样说:“情之善是从本性正面发来,其不善是发差了,是感物蹉了性之本位而然,非从本性中来也。若便以理与气合言之,则性即是天理。然理不悬空,必因气赋形生而寓其中。”所以情善与不善,在于是从本性发出,还是从气所发出。而人所得“气”之不同,所以形成的“质”有差别。故其情感发出便有偏盛,不能都中节。
  陈淳论“情”,在于引导“情”的中节。对于理学家来说,修身即为修心,以此来恢复本性,所以感物所发之“情”是否中节便意味着修身的程度。而陈淳注重“情”的中节,这也是对朱子思想的继承以及对师门的维护。
  【参考文献】
  【1】陈淳.北溪字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陈淳.北溪大全集[M].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3】黄宗羲.宋元学案[M].北京:中华书局,1996
  【4】高令印,陈其芳.朱熹高徒——陈淳的哲学思想[J].福建论坛,1995.3
  作者简介:曹晶晶(1992–),女,甘肃古浪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哲学宋明理学
其他文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一刻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思想武器。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更加自觉、更加刻苦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新时代中国
期刊
【摘要】: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理想信念教育、先进文化教育、党性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学校 思想政治工作 意义 方法 途径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在于提升全体师生思想政治素质。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执政68年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新高度,特别是十八大以来
期刊
通常所说的文学评论其实就是文学批评的另一种说法,以专业化的文学批评的规范,文学批评的范畴仅局限于几种文学体裁,诸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也包括旧体诗词)等,如把视域扩充,把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也纳入其中,那么这种阐释性的文体又可以称为文艺评论或文艺批评了。  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同步发展到今天,其批评文体的退化乃至异化现象已经日益凸显,不良世风的毒害,殃及社会文化体系各个层面,文学批评也越来越失
期刊
1987年,我上小学二年级,七八岁正是单纯的时候,故乡的许多事情扎在脑海里。  老福泉在我的记忆里,是梦幻一般的地方。记着往南城门去的那条街上,印刷厂附近有户卖早点的人家,做的红糖泡粑十分甜美,吃一口,真的能甜掉牙。小时我念书的学校离家不近,上学时若走大路,是必经过他们家门前的。季节到了,卖早点的人家还兼着卖些儿合节气的食物,好比甜酒酿、清明菜做的清明团子,还有除了白糯米里面什么也不搁的粽子,味道
期刊
【摘要】:西方静物画作为西方绘画体系中的重要门类之一,而作为独立画种受人关注是从十七世纪的荷兰画派开始的。而作为法国最伟大的静物画家夏尔丹出现在十八世纪。在崇尚奢华的路易十五时代,他凝重的静物画越显得醇美留香。  【关键词】:静物画 夏尔丹 《瓶花》 认识 历程 途径  夏尔丹-法国画家,1699年11月2日生于巴黎,1779年12月6日卒于同地。法国18世纪市民艺术的杰出代表。他的画能赋予静物以
期刊
县城的西街是一条老街,有老房子、老居民还有两排老杨柳。这里没有大型的超市,街道两边就是自由市场。要不是那两个怨声载道的清洁工每天在这条街道上晃悠,还以为这里已经被快速发展的城市给遗忘了。  不过这里的风景倒是怡人。夏天绿树成荫,冬天若是起雾,还可以欣赏美轮美奂的树挂。与这些风景不相协调的,是这里每天都有一个疯子来回走动。他从来都是穿着那身破破烂烂的棉衣,而且这棉衣越来越破,已经无法遮掩他的羞处了。
期刊
老爸,大红樱桃与他即将在月亮里发芽。  那天典型中邪,去闺蜜家,遇上他。他从一楼开始,扛着钢管一层一层地往上爬,我莫名其妙地跟在他后面数台阶,当然,他不知道我跟着。我的脚步跟裙子一起飘,云彩一样轻。他走路的声音咚咚响,似乎能感觉到楼道的抗议,吭哧吭哧地,就像耕地的老黄牛那样又粗又重。  这时候,突然就想起老爸,扛着一口袋黄豆,晃晃悠悠往仓库走去的背影。提到口袋,就又想起,麻袋,嘿嘿!那两样装粮食的
期刊
自媒体时代网络像是一个已习惯于吃大餐的淘金者,一方面让那些已处于上层社会的精英们不断的自曝家门,频频出现于公众视野,即便看顧得很严,说不定一不小心,微博上就会风生水起,像雾里看花,不着一处,这里面不乏炒作的成分,而娱乐八卦最受民众欢迎的一种消遣方式,另一方面网络又可不断地制造网红,成为网络加时代的超级星探,甚至可以让一个平民一夜间浮出水面。网络有很强的自净能力,同时又是制造浑水摸鱼的高手,因而即便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世界各国文化都在不断变化,其中主要变化内容就是各国文化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独有特色。而日本文学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很深,因此在一定时期内,日本文学内容都与中国文学内容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日本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衍生品。因此,日本文学家清少纳言创作了《枕草子》,这部作品构建了“和风话语”,让日本文学摆脱了汉风话语的束缚。针对此类情况,本文就从日本文学中通过引进中国古
期刊
【摘要】:推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既要"物质扶贫"也要"精神脱贫",扶志是扶贫的奠基石,扶志带动扶贫。通过加速农村精神脱贫,为扶贫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应当持之以恒地开展“扶贫重在扶志”的工作,教育引导农村地区贫困群众自强不息,激发内生动力,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实践技能,依靠勤劳吃苦和自己双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因此,我们只有带领他们了解新观念,提高他们的精神文化素养,让他们彻底摆脱“懒汉”思想,
期刊